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佛說:這樣做就能以肉眼遍觀十方世界

佛說:這樣做就能以肉眼遍觀十方世界


佛說:這樣做就能以肉眼遍觀十方世界



【經典原文】云何正性?阿難!如是眾生入三摩地,要先嚴持清凈戒律。永斷淫心,不餐酒肉,以火凈食,無啖生氣。阿難!是修行人,若不斷淫及與殺生,出三界者,無有是處。當觀淫慾猶如毒蛇,如見怨賊。先持聲聞四棄八棄,執身不動;後行菩薩清凈律儀,執心不起。禁戒成就,則於世間永無相生相殺之業,偷劫不行,無相負累,亦於世間不還宿債。是清凈人修三摩地,父母肉身,不須天眼,自然觀見十方世界,睹佛聞法,親奉聖旨,得大神通,游十方界,宿命清凈,得無艱險。是則名為第二增進修行漸次。——《楞嚴經》

【經文解釋】這第一種的增進漸次,就是不吃五辛;不吃五辛,也就要不吃一切的肉類。第二種的增進漸次,就是要正性。


云何正性:什麼叫「正性」呢?正性,就是正業識之性,業識之性要把它改變過來。要怎樣子正性呢?阿難!如是眾生入三摩地:想要得到定力,要先嚴持清凈戒律:你首先要修行。「嚴」,就是自己對於自己很嚴厲的,一點都不馬虎。「持」,就是執持。執持什麼呢?執持戒律,就是依照戒律修行。在你沒有受戒之前,你所犯的,那不算犯戒,因為你不知道,不知者不作罪。你若受了戒之後,就不可以再犯,所謂「不再犯」,就是不可以擴充你的這個罪過。譬如在沒受戒之前,歡喜做種種不規矩的事情,那麼在知道受戒的這種法後,就應該受戒,以後就要把所犯的毛病改過自新。


永斷淫心:淫由愛欲而生,淫慾是由無明生出來的。譬如你若是為著生子育女,而和自己的妻子,這不算的。或者有一種的因緣,你想幫助人,不是為自己的一種自私而尋求一種虛妄的快樂,這也不犯的。為什麼?你想要幫助這個人、度這個人,做你所不願意的事情,這是因時的一種通權達變。


不餐酒肉:就是吃齋。「不餐」,也就是不吃。酒有什麼不好處呢?肉又有什麼不好處呢?酒能亂性,因為你一喝了酒,性就不定了,就會做了很多不合理的事情,所以就應該把它戒除了,你的性就不會不定,不會顛倒了。並且酒也有一股酒氣,人聞著這酒氣,認為是好聞的;在天上那個天仙、神、鬼──鬼聞著它不是怎麼不好的,鬼也歡喜的;在正神和菩薩,聞到這個酒氣,都不高興的,都不願意聞的。菩薩、羅漢聞到酒氣,就好像我們聞到尿那個味一樣,它又臊又臭,所以他就不高興。你看,我們人不願意進廁所,可有一些個吃屎的蟲,在廁所里專門吃那種東西,它歡喜吃的!這個酒、肉,因為它也是一種幫助淫慾的,所以修道的人就不應該吃它!

以火凈食,無啖生氣:什麼生的東西,甚至於蔬菜,都應該把它用火煮熟來吃,不要吃這個生的東西。因為生的東西,多數就會幫助你的瞋恨心。所以,阿難!是修行人若不斷淫及與殺生:這一類的修行人,若不斷這種不正當的邪淫和殺生的話。出三界者,無有是處:說想要成佛,決定沒有這個道理的。


當觀淫慾猶如毒蛇:你應該作這種的觀想。觀想什麼呢?喔,這淫慾就像毒蛇那麼毒!被毒蛇咬一口,恐怕有的時候,就會把生命都丟了,所以你若看這個淫慾好像毒蛇那麼毒,就不會那麼歡喜了,淫慾心就不會生了!為什麼?你見著它像毒蛇那麼毒,又像虎狼那麼厲害──虎狼,你除非不碰著它,碰著它就沒有命了。如見怨賊:又觀淫慾,就好像見著那個和你有殺生怨仇的土匪。


先持聲聞四棄八棄:這應該先持聲聞的戒。聲聞的戒是什麼?就是四棄、八棄。「四棄」,就是殺、盜、淫、妄。比丘尼再加上「觸、入、覆、隨」這四種,就是「八棄」。執身不動:你先修行聲聞的這四棄、八棄,把身修得不造這種的業了。


後行菩薩清凈律儀:然後再修菩薩的戒;行菩薩戒,就是守十重四十八輕戒。對於這個律儀,守得特別清凈。執心不起:在心念裡頭都不生這種的淫慾心,都不生這種的邪念,這才是修行人應該行的道路。


禁戒成就:「禁」,就是禁止;「戒」,就是止惡防非。可是這裡邊,有種種的開緣,又有遮緣,這分開、遮、持、犯四種。開,有的時候這個戒律開開,你就做了也不犯。遮,就是防止,好像這飲酒什麼的,你若不飲酒,就不會犯戒,所以就不要飲酒,這是遮。持,就是執持,照著修行,依照這規矩去做。犯,就是犯戒。

怎麼叫「開」呢?在以前佛住世的時候,有兩個比丘在山上住著,有一個女人就走到這個山裡,這個時候,這兩個比丘中,就有一個到城裡去買東西,就剩一個比丘在這兒睡著了。他大約也很懶惰,在山裡頭也沒有人管,他就睡覺,也沒有穿什麼衣服。僧人在印度不穿褲子,就那麼圍著一條裙子,上面搭這個衣,就這麼樣在那兒睡著了。這個女人也不知從什麼地方來的,到這兒一看,有一個男人,於是乎她淫慾心也就動了,就把這個比丘給強姦了。


強姦完了,到城裡買東西那個比丘也回來了,這個女人就跑。那個比丘就問說:「這個女人來幹什麼?她跑什麼?」這個比丘就說:「這個女人不是個好人,她把我強姦了,令我犯戒了!」那個比丘說:「這還得了!我去把她抓回來!我們到佛那個地方告她去!」於是乎就追這個女人,一追,這個女人慌慌張張一跑,跌到山澗里,就跌死了。


這兩個比丘,一個犯淫戒,一個犯殺戒——這個女人雖然不是他親手殺的,如果他不追她,她就不會死。這兩個比丘一想:這回可壞了!這回糟糕了!到佛的面前去,請佛看看有什麼辦法可以沒有罪?佛說:「你們去請教優婆離尊者!」優婆離尊者一聽他們倆個人一個犯淫戒,一個犯殺戒:「這個不能改悔的,這不通懺悔的。你們兩個人將來一定墮地獄的!」這兩個人一聽說要墮地獄,就痛哭流涕,各處去找人幫忙,說得有什麼法子不墮地獄?


一找,就找著維摩居士。維摩居士就問:「你們兩個哭什麼啊?」他們就說怎麼樣子犯的淫戒,怎麼樣犯的殺戒。維摩大士說:「你們兩個沒有犯戒!你們只要肯改過自新,我給你們兩個人保證,你們不犯戒的!」為什麼不犯戒呢?「罪性本空」,這不是有心犯的,不是故意來犯的,這不算的,可以開緣的;於是維摩大士就給這兩位比丘說這種的法。這兩位比丘聽維摩大士這樣一講,兩個人當下就開悟證果,以後都成阿羅漢了。


所以在這禁戒裡邊,有種種說法不同的。不過這種開緣,不是任何時候都可以開的,因為如果你開得太多了,人人根本也就不守戒律了!說:「這有開緣,可以開開的。」所以佛不主張講這種法。

那麼禁戒成就,則於世間,永無相生相殺之業:「相生相殺」,生了又殺,殺了又生;殺生的這種罪業,永遠沒有了。偷劫不行,無相負累:偷劫的這種罪業也沒有了,你不短我的,我也不短你的;我不吃你的肉,你也不吃我的肉;我不欠你的債,你也不欠我的債;彼此你不虧負我,我也不虧負你;你不累我,我也不累你。亦於世間不還宿債:也在這個世間,「不還宿債」,你就前生造的什麼罪業,也不需要還了。為什麼?你和畜生斷往來了!你不吃它的肉,就和它沒有什麼關聯了。


是清凈人修三摩地:這個不吃五辛的人,不喝酒,也不吃肉,又能嚴持四棄、八棄的戒律,他若能再修三摩地。父母肉身,不須天眼,自然觀見十方世界:就是在父母生的這個肉身上,也不須得到天眼,自己就會看得見十方世界。睹佛聞法,親奉聖旨,得大神通:能遇著佛,能聞法,親自聽見佛這種慈悲的懿旨,他會得大神通的。得到什麼神通呢?


游十方界:他就在這個地方,可以到十方世界遊玩去。宿命清凈:他得到宿命通。這個人,於肉身雖然沒正式得到天眼通,但是也相似天眼;沒正式得到天耳通,也會得到相似的天耳。得無艱險:他永遠也不會遇著艱難和危險的事情。


是則名為第二增進修行漸次:上邊的「正性」,能正自己業識之性──就是以前不正當來的,現在把它改過自新,能以守持戒律。能以守持戒律,這一點,就是第二種增進修行的漸次。(度輪法師解)

【經典介紹】《楞嚴經》是佛教非常重要的一部大經,舉凡發心、解、行、證、悟,皆詳盡剖析開示,包含了顯密性相各方面重要的道理,可說是一部佛教修行大全,也是一部著名的破魔寶典,祖師盛讚為「開悟的楞嚴」。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學佛法 的精彩文章:

阿彌陀佛名號真是治病的靈丹妙藥
法眼看世間《奇異博士》中的修行密碼
淺談藥師佛與藥王菩薩的區別
我讀金剛經,尋找本心
人生有三重境界

TAG:學佛法 |

您可能感興趣

各種點到為止,現今的NBA比賽普遍觀賞有餘對抗不足?
關於宇宙開端的普遍觀點認為,大爆炸是一個爆發的球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