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錢鍾書釋「老健春寒秋後熱」

錢鍾書釋「老健春寒秋後熱」

錢鍾書釋「老健春寒秋後熱」



作者 王人恩

「老健春寒秋後熱」一語出自《紅樓夢》中的紫鵑之口,第五十七回「慧紫鵑情辭試忙玉 慈姨媽愛語慰痴顰」寫紫鵑與黛玉夜間說話:


夜間人定後,紫鵑已寬衣卧下之時,悄向黛玉笑道:「寶玉的心倒實,聽見咱們去就那樣起來。」黛玉不答。紫鵑停了半晌,自言自語的說道:「一動不如一靜。我們這裡就算好人家,別的都容易,最難得的是從小兒一處長大,脾氣情性都彼此知道的了。」黛玉啐道:「你這幾天還不乏,趁這會子不歇一歇,還嚼什麼蛆。」紫鵑笑道:「倒不是白嚼蛆,我倒是一片真心為姑娘。替你愁了這幾年了,無父母無兄弟,誰是知疼著熱的人?趁早兒老太太還明白硬朗的時節,作定了大事要緊。俗語說,『老健春寒秋後熱』,倘或老太太一時有個好歹,那時雖也完事,只怕耽誤了時光,還不得趁心如意呢。公子王孫雖多,那一個不是三房五妾,今兒朝東,明兒朝西?要一個天仙來,也不過三夜五夕,也丟在脖子後頭了,甚至於為妾為丫頭反目成仇的。若娘家有人有勢的還好些,若是姑娘這樣的人,有老太太一日還好一日,若沒了老太太,也只是憑人去欺負了。所以說,拿主意要緊。姑娘是個明白人,豈不聞俗語說:『萬兩黃金容易得,知心一個也難求』。」


何為「老健春寒秋後熱」?頗具權威性的《紅樓夢大辭典》解說云:


春日漸暖,雖寒也不會持久;秋後轉涼,再熱也是短暫的。比喻老年人的健康正如春寒秋熱,不能長久。宋·太平老人《袖中錦》謂:「世間四事不可久恃:春寒、秋熱、老健、君寵。」此語系紫鵑指賈母而言。

《紅樓夢大辭典》引用《袖中錦》的資料作注大致正確,比起一些排印本或簡注、或誤注、或避而不注要好得多,雖然未臻於完美,亦未指出其最早出處。


其實,早在《談藝錄(補訂本)》出版的1984年,學貫中西、縱觀古今的錢鍾書先生就在書中指明了「老健春寒秋後熱」這一詞語的最早出處及流傳、引用情況,其所昭示的文獻資料頗足珍貴,而且昭示了先進的研究方法,值得後人珍視。據筆者所見,首先指出錢鍾書引用「老健春寒秋後熱」作比喻並且認為「錢先生為注紅專家提供了很好的借鑒」者是沈治鈞先生,但是因限於題旨,沈先生未再做追蹤。筆者多年來也一直留意、思考著這一問題,今遵循錢先生論批評賞析的觀點即「立異無當,不如照鈔,依樣葫蘆,猶勝畫蛇添足」之告誡,故不揣淺陋,擬順著錢鍾書指出的線索梳理一下相關文獻資料,以為後來注釋《紅樓夢》者和紅學愛好者提供一些幫助。


錢先生指出:


吾國古來俗語以「春寒、秋熱、老健」三者喻「終是不久長之物」,早見歐陽永叔《文忠全集》卷一百四十八《與沈待制》,太平老人《袖中錦》增「君寵」而成四事;詩歌、小說皆沿襲之。(如李天生《受祺堂詩集》卷一《朝雨謠》、姚春木椿《通藝閣詩三錄》卷四《春雪席間》、《封神演羲》三十五回黃飛虎語、《紅樓夢》五十七回紫鵑語、《兒女英雄傳》二十一回褚大娘語)。明人《三報恩傳奇》第六折有詩,踵事增華:「老健春寒秋後熱,半夜殘燈天曉月,草頭露水板橋霜,水上浮漚山頂雪」;又土風本色之「九如」也。


錢鍾書著作素以高瞻周覽、言簡意賅、源流清晰、金針度人著稱,這段文字首先點明「老健春寒秋後熱」這一說法「早見歐陽永叔《文忠全集》卷一百四十八《與沈待制》」,博涉多通的錢先生將這一說法出現並見於文獻的時間確定在北宋,這是溯源。歐陽修《與沈待制》:「某啟:數日不奉問,苦暑非常歲之比,少壯者自不能當;衰病之人,不問可知焉。辱教,承體氣清安,甚慰。俗以立秋日卜秋暑多少,據今日之勢,猶當更猖狂耳。然世言春寒、秋熱、老健,為此三者,終是不久長之物也。」考《與沈待制》作於慶曆三年(公元1043年),時歐陽修年不足四十而嘆衰老,這是常見的文人的嘆老嗟貧的「狡獪筆法」。錢先生還敏銳地發現「太平老人《袖中錦》增『君寵』而成四事」這一現象,考太平老人(張仲文)《袖中錦》:「世間四事不可久恃,春寒、秋熱、老健、君寵。」張仲文大概生活在宋元之際。對於後來「詩歌、小說皆沿襲之」的情況,錢先生僅做指示發蹤,未引具體文獻資料,這是明流。今嘗試做一梳理:

李天生《受祺堂詩集》卷一《朝雨謠》並序:「聞之田畯 朝雨雖雨不雨,老健春寒秋雨。」


李天生,即明末清初陝西人李因篤(1632-1692),字子德,一字孔德,號天生,為明清之際的音韻學家、詩人、思想家、教育家,被時人稱為不涉仕途的華夏「四布衣」之一。


姚春木椿《通藝閣詩三錄》卷四《春雪席間示張伊卿席冠甫二子》:「落燈風后興闌珊,驟覺嚴威意外干。一琖醇醪才子勸,漫天春雪老夫寒。(自註:諺云:老健春寒秋後熱。友人多以予為強健,故有此戲)……。」11


「姚春木椿」即姚椿(1777-1853),字春木,一字子壽,姚鼐弟子,著述甚夥。


《封神演義》第三十五回黃飛虎語:「紂雖強勝一時,乃老健春寒耳!」12

又《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一回:


褚大娘心裡想的是:「……縱說我隨了老父朝夕奉養,比他強些,老人家已是『老健春寒秋後熱』,『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那時無論我心裡怎樣的孝順,難道還能派定了人家禇家子弟永遠接續鄧家香煙不成?」13


錢先生認為「明人《三報恩傳奇》第六折有詩,踵事增華」,信然!考明人畢魏《三報恩》傳奇第六折:「(凈)老健春寒秋後熱,(小凈)半夜殘燈天曉月,(丑)草頭露水板橋霜,水上浮漚山頂雪。」14正如錢先生所言,由歐陽修倡言的「老健春寒秋後熱」這一說法在《袖中錦》中增「君寵」而成四事,而到明人《三報恩傳奇》中踵事增華為九種,五彩繽紛而後出轉精。以上資料中,只有姚椿《通藝閣詩三錄》卷四《春雪席間》、文康《兒女英雄傳》晚於《紅樓夢》,其餘均早於曹雪芹創作《紅樓夢》的時間;博大精深的《紅樓夢》是一部百科全書,曹雪芹乃曠世奇才,善於向前代的文化遺產汲取養料,「老健春寒秋後熱」之進入曹雪芹的筆下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錢鍾書釋「老健春寒秋後熱」


我曾經說過,錢鍾書雖不以「紅學家」名世,但借用一句錢鍾書評論孔穎達的話來評價錢鍾書在「紅學」方面的貢獻,即「紅學」史「當留片席之地與」15錢鍾書16。不勞多征,僅從他解釋「老健春寒秋後熱」的發軔、發展、流變來看,即可窺見錢學包羅富厚之一斑;就研究方法來看,錢先生特別留意戲曲、小說、隨筆、謠諺中的談藝資料,如歐陽修《與沈待制》是書信,太平老人《袖中錦》是隨筆,李因篤《朝雨謠》是謠諺,《封神演義》、《兒女英雄傳》、《紅樓夢》是小說,《三報恩傳奇》是戲曲,只有姚椿的《春雪席間》是文人詩,這讓我們想起錢先生在《讀〈拉奧孔〉》一文中的一段名言:


一般「名為」文藝評論史也「實則」是《歷代文藝界名人發言紀要》,人物個個有名氣,言論常常無實質。倒是詩、詞、隨筆里,小說、戲曲里,乃至謠諺和訓詁里,往往無意中三言兩語,說出了精闢的見解,益人神智;把它們演繹出來,對文藝理論很有貢獻。17


這一段話可以看作錢先生「演繹」「精闢見解」的經驗之談、夫子自道和經典例證。在對「老健春寒秋後熱」的「演繹」中,錢先生往往將常人不經意、不重視的「謠諺和訓詁」揭示出來,「解難如斧破竹、析義如鋸攻木」18,「三言兩語」而「談言微中」;如此的演繹要比某些質木無文的長篇大論而解釋不了一個具體問題的所謂論著不知高明和有用凡幾,而重視廢話一噸,輕視微言一克的做法應該擯棄。


我還在「訓詁」中發現了一條資料,茲附驥之尾,權當作豬八戒隨孫大聖打仗「放屁添風」而「助些膽氣」19,清人魏荔彤撰《大易通解》卷十一即引「謠諺」解經:


諺云:「老健春寒秋後熱」,俱言不能久耳。20


魏荔彤(1670—?),字賡虞,號念庭,又字淡庵,號懷舫,直隸柏鄉(今河北省邢台柏鄉縣)人,清代理學家,易學家,醫學家。著述甚多。他的這條資料為錢鍾書的說法提供了絕好的註解。


可以認為,錢鍾書先生將「老健春寒秋後熱」這一小小的、但多年來無人能夠解決的學術公案作出了高明的破解,後來的學人應該明白錢鍾書已經說過什麼,以避免浪擲精力的閉門造車、重複研究。


注釋:


本文所引《紅樓夢》原文均據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校注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版。


見馮其庸、李希凡主編《紅樓夢大辭典》(增訂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0年版,第30頁。


見沈治鈞《無端說夢向痴人——錢鍾書談》,《貴州大學學報》2000年第2期。


15見錢鍾書《管錐編》,中華書局1979年版,第一冊第369頁、第62頁。


見錢鍾書《談藝錄(補訂本)》,中華書局1984年版,第617頁。


見《歐陽修全集》,北京市中國書店1986年版,下冊第1274頁。


古代文人未老言老、未衰言衰、未愁言愁、未貧言貧、未醉言醉者屢見不鮮,最經典的例證如:屈原作《離騷》時尚在中年,然《離騷》中反覆嘆老:「汨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老冉冉其將至兮,恐修名之不立」。杜甫《杜位宅守歲》:「四十明朝過,飛騰暮景斜。」白居易《隱几》:「行年三十九,歲暮日斜時。」歐陽修做滁州太守時虛齡四十,而《醉翁亭記》寫道「而年又最高, 故自號曰醉翁也」,「 蒼顏白髮」;蘇東坡三十八、九歲時任杭州通判,其《正月二十一日病後述古邀往城外尋春》詩云:「老來厭逐紅裙醉,病起空驚白髮新。」清人姚瑩《識小錄》卷六有「文人喜言老」條,羅列甚多,可參。


張仲文撰《白獺髓》,《叢書集成初編》(補印本)之《白獺髓及其他四種》,商務印書館1939年12月出版、1959年10月補印,第2頁。亦可參《說郛》卷十二下,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876冊第622頁。


關於太平老人張仲文的生活年代,方健先生《久佚海外中的宋代文獻考釋》一文指出:「今考方回《桐江續集》卷33《送張仲文教諭還宣城序》稱:仲文,名炳。乃張雄飛(字宏甫)之長孫,其叔張鐄(字以洪),與方回同生寶慶三年(1227)。則張仲文已是宋元之際人。如果方回所記的張仲文就是《白獺髓》的作者,則顯然其文抄自俞文豹《唾玉集》(即《吹劍錄》),雖已加補充改寫,但反不如俞氏之文簡而傳神。」見《暨南史學》第三輯。


清康熙間刻本《受祺堂詩集》三十五卷,福建圖書館藏。


11姚椿《通藝閣詩三錄》,見《清代詩文集彙編》,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五二二冊第193頁。


12見《封神演義》,廣東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07頁。


13見《兒女英雄傳》,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239-240頁。


14見《鄭振鐸藏古吳蓮勺廬抄本戲曲百種》,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09年版,第4冊第242頁。


16王人恩《錢鍾書與》,見《文學評論》2007年第2期。


17見錢鍾書《七綴集》(修訂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33頁。


18見錢鍾書《管錐編》,中華書局1979年版,第四冊第1421頁。


19參見錢鍾書《小說識小》,載《錢鍾書文集》,北嶽文藝出版社2003年版,第639-640頁。


20魏荔彤撰《大易通解》卷十一,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44冊第412頁。


本文原載於《紅樓夢學刊》2016年第6輯


歡迎轉發我們的微信訂閱號,您的每一次轉發,都是對我們的最大支持。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紅樓夢學刊 的精彩文章:

寄興寓情各言志趣——《紅樓夢》詠白海棠詩賞析
顧城「紅學觀點」芻議
自具一種性情
紅樓三俠
《古今人物通考》簡論

TAG:紅樓夢學刊 |

您可能感興趣

他坐40年牢,卻有上萬人上書釋放他 英雄聯盟人物原型有他
他坐40年牢蹲過120座監獄,卻有上萬人上書釋放他 英雄聯盟人物原型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