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何拒降的將領有罪,投降的將領反而有功?

為何拒降的將領有罪,投降的將領反而有功?


[摘要]余程萬和方先覺同為守城名將,但兩人在脫險後的待遇卻截然不同。余程萬成功突圍後即被逮捕審判,蔣介石甚至主張槍決余氏。



為何拒降的將領有罪,投降的將領反而有功?

圖註:余程萬


作者:胡博


抗戰時期,中國軍隊中湧現出很多著名將領,名將的誕生,總免不了士兵的大量犧牲。有兩位同樣以守城聞名的將領,一位拒降突圍卻被蔣介石親批死刑,另一位在降日後反獲青天白日勳章,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兩次守城戰役

讓我們先回顧一下兩位名將所涉及的兩次關鍵戰役。


1943年11月23日,日軍第116師團猛攻常德,遭到守軍第57師頑強抵抗。經過11天的慘烈爭奪,守軍在彈盡援絕傷亡慘重的情況下仍然拒絕日軍的勸降。12月3日拂曉,師長余程萬決定率領百餘人突圍尋找援軍,留第169團團長柴意新率領其餘殘部繼續堅守。當天上午8時,日軍攻入城內,團長柴意新等人力戰身死,常德失守。六天後,第171團團長杜鼎率領82名第57師官兵引導友軍新編第11師反攻常德,在得到仍然堅持在城內抵抗的殘餘官兵的接應下收復常德。


據第57師戰報記載,常德一戰參戰官兵8529人,傷亡總計高達7869人。戰後,第57師的英勇事迹被廣為傳誦,國民政府授予該師「榮譽旗」,「虎賁」之名隨之響遍全國,作為師長的余程萬自然也成為全國皆知的抗戰守城名將。


半年之後,也就是1944年6月28日,日軍第68師團、第116師團等部猛攻衡陽。守軍第10軍在彈盡援絕的情況下堅守達47天,給日軍造成重大傷亡。衡陽守軍的英勇壯舉得到全國軍民關注,但終因外圍友軍未能及時趕至,至8月8日上午城破,軍長方先覺為保剩餘官兵的生命安全,率殘部向日軍投降。三個月後,方先覺成功脫險,受到重慶各界的熱烈歡迎。


據第10軍戰報記載,衡陽一戰,參戰官兵約16000餘人,陣亡約11000餘人,負傷約3000餘人。但第9戰區司令長官部根據參戰各軍上報的傷亡數據彙編表顯示,第10軍僅陣亡1465人,傷3289人。兩組數據的差別為何如此之大,箇中原因還無法得知。

拒降突圍的余程萬為何獲罪?


余程萬和方先覺同為守城名將,但兩人在脫險後的待遇卻截然不同。余程萬成功突圍後即被逮捕審判,蔣介石甚至主張槍決余氏。而方先覺在被日軍俘虜脫險後,卻受到蔣介石親自接見並授予青天白日勳章。這使人不得不感到奇怪,突圍出來的將軍要被槍決,投降日軍的將軍反倒能夠獲勛。其實究其原因,關鍵還是在於蔣介石對待兩人的態度。


蔣介石知道日軍進攻常德是1943年11月24日,當時他正在開羅出席盟軍三國首腦會議,商討反攻日本的戰略以及戰後國際局勢的安排,並制定盟軍合作反攻緬甸的戰略及援華方案。在接下來的幾天里,蔣雖然對第6、第9戰區發去若干指示電文,但重點還是放在開羅會議上。


12月1日蔣介石回抵重慶。據其日記顯示,當天上午「查審常德戰況」,下午即開始「指示對常德援應與死守要旨」。這一天,日軍第3師團一部攻入常德,但在經過激烈的巷戰後,被守軍擊退。


對於第57師能不能守住常德,蔣介石起初並不抱太大希望,因為他對余程萬的印象十分糟糕,認為余是「膽怯無能,其狀貌短小,不言而知其為非可託大事者」。但當他得知第57師已經死守常德9天,余程萬還在11月29日的電文中明確要率部「作最後抵抗,誓死為止」,這使蔣介石對余程萬的印象大為改觀,認為余程萬 「竟能固守常德,正以自思往日觀人多以貌取為不當也」。因此,蔣不斷命令第9戰區派遣援軍解圍,12月2日又「電勉」余程萬,「激勵全體官兵固守常德,完成使命」。隨即又「與薛伯陵(薛岳)、郭悔吾(郭懺)各通電話,處置常德增援要領,並令陳納德空軍全力掩護常德,掌握制空權」。

不料就在3日凌晨,「誓死為止」的余程萬突圍了。對此,蔣介石十分震怒,他認為余程萬「竟不顧一切,只知偷生,並未發電報告,直至今日黃昏,始證明其脫逃。一月余將士英勇之犧牲,皆為其偷生之一念,而反榮為辱矣。彼明知各方援軍已逼近常德,並知敵軍已成弩末,巷戰且已三日,而彼乃竟以一念之生,置國家軍譽與職責於不顧,豈不可殺,應即宣布其死刑,以振紀綱也」。


此時蔣介石對余程萬的印象再次產生180度的轉變,認為他是「偷生」、「脫逃」,並「置國家軍譽與職責於不顧」。這一重大轉變,加上常德的失守,使蔣「心滋忐忑不定」,進而聯想到「軍隊空虛,官長不學,指揮無方,軍政委糜腐敗,難期振作,殊為前途悲而痛也」。這或許就是蔣動了殺意的主要原因之一。一天後,當蔣介石通過第9戰區司令長官部了解到余程萬「已脫險到達黃土嶺」後,立即命令薛岳將余逮捕,並「即日解渝審判」。據何成浚日記記載,蔣在12月7日出席陸軍大學特別班第六期學員畢業儀式時還特地強調「深恨余師長程萬,未與城共存亡,謂必處以極刑,毫無寬容之餘地」。


對余程萬的審判,先是由第6戰區軍法執行監部調查取證,隨後上報軍事委員會軍法執行總監何成浚。余程萬的罪名有二條,其一為戰前「未作市街防禦準備,逃出時對所部又無適當處置,師長走後一日,部隊猷不之知,仍繼續抵抗中,迨察覺師長業已逃出,始懸白旗降敵(註:這一投敵事件在日軍步兵第6聯隊史也有記載)」;其二為「毫不顧及民眾,且約束不嚴,民眾出城避寇,守軍須每人勒索數千元,否則不肯放行,因此受害者甚多」。從這兩條罪名可以得知,余程萬的離開,不僅涉及到他自己的「偷生脫逃」,甚至還影響到所屬一部主動投敵。不僅如此,他還縱容部隊勒索民眾錢財。


何成浚在核審此案時雖然認為余程萬「遇此千載難逢之良機,而不肯死,致受軍法制裁,誠中國軍人之恥辱也」,卻也罪不致死。不僅如此,余的上級、同僚、部屬等也都紛紛上書認為余無罪,請求從輕發落。因此,何成浚所簽呈給蔣介石核准的判決結果是五年有期徒刑。不料被蔣介石否決,蔣仍然堅持槍決余程萬,對此,何成浚冒險拖了下來。

投降日軍的方先覺緣何授勛?


時間推進到衡陽保衛戰。從7月1日開始,蔣介石就特別關心衡陽戰事,並對第10軍官兵「能沉著應戰,本陣地屹立不搖,足以自慰」。儘管蔣介石不斷命令其餘部隊解衡陽之圍,但戰局日益惡化,直到8月4日接到衡陽守軍電台的「初報救急,繼報危急,最後則報『不好了』以後,即不通報」。雖然這一天守軍成功擊退了日軍,但已傷亡慘重,隨時有城破危險。


蔣介石因此極為憂慮,進而導致失眠,他在8月5日凌晨一時起床禱告,此後數日皆在凌晨祈禱。7日下午三時,蔣介石接到空軍電話轉報,稱「方軍長率各師長具名,以城西北被敵突破,我兵力已盡,無法堵擊,惟有來生相見等語」。蔣「不勝憂焚」,以至深夜「前後起床禱告三次,請求衡城戰事能轉危為安,轉敗為勝」,8日凌晨四時再次起床,「向天父默禱,保佑我衡城及方軍長等之能轉危為安」。但僅過了一個多小時,衡陽電台即告中斷,上午十時在接空軍偵察報告後「乃知衡城已無望矣」。蔣對此「悲傷之切,實為從來所未有」。


對於衡陽守軍的結局到底如何,無論是蔣介石還是第9戰區都不清楚。但蔣介石素聞第10軍戰績優良,並對方先覺頗有好感。在這個基礎上,蔣介石根據方在7日下午通過空軍表達的「來生相見」之意,斷定方先覺必在城破之際殉職。於是蔣在8月9日下午即「修正方先覺事略與校閱事略」,11月下午「修正衡陽守軍成仁之通電」,準備為方及守軍樹碑立傳。即便當蔣介石通過日軍廣播得知方先覺「自動樹白旗乞降,其方式如星嘉坡(新加坡)英軍乞降時相同等語」,並從脫險返回官兵的回報得知方先覺確實投降之後,仍「深信先覺決不至乞降,但其不能以身殉國,竟被敵所俘而屈,使我軍譽與軍校皆蒙此不白之污辱,殊所不料也」。


由於宣傳機器已經開動,蔣介石只能繼續通過宣傳去樹立正面形象,並進而將衡陽失守的責任歸結為「兩广部隊戰意消失,實際空虛,更無任務與解圍之決心」,為方先覺等被俘官兵開脫。也就是說,蔣在判斷方先覺戰死失誤之後,仍然堅持為方豎立正面形象,並在方脫險返回重慶後,頒授其青天白日勳章。


1944年12月12日,蔣介石第一次接見了脫險後的方先覺,他在見到方後「不禁如隔世重逢,悲喜交集」。有趣的是,就在同一天,軍法總監何成浚第三次向蔣簽呈余程萬一案,何認為「桂林守將不戰而潰,未受處分,余程萬在常德苦戰二十餘日,兵盡彈絕,反不免於罪,外間頗多疑議」,要求蔣再次考慮余程萬的刑責。


或許是方先覺的歸來影響了蔣介石,又或許是失城的桂系將領無一受刑,蔣終在21日正式批覆,同意判處余程萬「有期徒刑五年」。及至抗戰勝利之際,余程萬又被予以赦免,終獲自由。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能把自己高級將領弄死的不止有義大利 還有誰?
他是高級將領,面對炮彈也不退縮,犧牲後,彭德懷無法接受
二戰最無能的五大將領,有的膽小怕死,有的讓敵軍以為他是間諜
擁兵十幾萬的中國將領,就因死也不降帝國,反而被殘忍殺掉
少數民族提起他無不害怕,叛亂的將領聽到他都趕緊的投降
岳飛最倚重的將領,竟含冤而死
此人是抗倭將領,功勞不比戚繼光差,未能出名,有三個原因
日軍投降之際,蔣介石一個決定,讓日軍最高將領氣憤不已但又無可奈何?
抗戰歷史上,死在刺刀下的最高將領,想不到是他
此人是近代殲敵最多的將領,列強都不敢惹,卻差點被餓死
民國最冤的將領,立下汗馬功勞卻無任何封賞,最後被逼造反
將領:「敵示弱,必以奇兵來襲」果不其然,無一倖免
劉備帳下突圍能力最強的將領,不是關羽,而是他
他是我軍犧牲在朝鮮的最高將領,原因竟是從天而降空殼彈,可惜了
他是劉備最怕的將領,用兵勝過諸葛亮,最後卻被自己上級害死
秦軍這位將領率領所有士兵投降,隨後竟然在趙國被封侯
諸葛亮兵法中,是如何劃分將領的?有幾種將領?
明初將領,有勇有謀,勇冠三軍,戰功赫赫,死的最為蹊蹺。
竟然還有比許世友武功更高的開國將領,他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