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不朽的漁陽奇士——葉嘉瑩講陶淵明(八)

不朽的漁陽奇士——葉嘉瑩講陶淵明(八)

不朽的漁陽奇士——葉嘉瑩講陶淵明(八)



今天葉先生講《擬古》組詩的第二首。陶淵明想像自己去遙遠的河北漁陽,憑弔一位古人,田疇。這是一位不朽的奇士,他的勇敢與守信,至今還影響著漁陽這片土地。而那些沒有品格的「狂馳子」,早已湮沒在歷史的塵埃中。

不朽的漁陽奇士——葉嘉瑩講陶淵明(八)



不朽的漁陽奇士


文/葉嘉瑩

我們今天來看《擬古》組詩的第二首。詩云:


辭家夙嚴駕,當往至無終。問君今何行?非商復非戎。聞有田子泰,節義為士雄。斯人久已死,鄉里習其風。生有高世名,既沒傳無窮。不學狂馳子,直在百年中。


這是陶淵明的另外一面,不是有人說陶淵明是很矛盾的嗎?我們說凡是讀書人,都有「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樣的理想,所以陶淵明是有過出來做一番事業的理想的,《擬古》的第二首寫的就是這個理想。


他說「辭家夙嚴駕」,「夙」是很早,「嚴」就是整理、準備,他說有一天我要離開我的家,我很早就起來準備我的車馬,那我要到哪裡去呢?他說「當往至無終」,我想要去的那個地方就是「無終」,無終在哪裡?就在今天天津的薊縣。我去過無終這個地方,我還寫了一首詩。這個天津薊縣就是古代的漁陽,《長恨歌》上說「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這個漁陽就是薊縣。

不朽的漁陽奇士——葉嘉瑩講陶淵明(八)


東漢時候有一個人叫做田疇,就是北平無終這個地方的人。東漢末年獻帝的時候,「董卓遷帝於長安」,董卓就把漢獻帝遷到長安。西漢的都城在長安,東漢的都城在洛陽,董卓要篡位,就把漢獻帝從洛陽遷到長安。「幽州牧劉虞欲遣使奔問行在」,幽州在河北,當時的州牧叫做劉虞,他想派遣一個使者去慰問這個被遷走的皇帝,「奔」就是遠遠地到那裡去,「問」就是慰問,「行在」就是國君出行的臨時住處。漢獻帝本來住在洛陽,被董卓遷到長安了,所以長安就是「行在」。這個幽州牧劉虞表示關懷這個天子,看一看天子在董卓的脅迫之下現在的情形如何,就想叫一個人到長安去慰問這個皇帝。「無其人」,找不到一個人,在戰亂之中沒有一個人願意去,「聞疇奇士」,聽說這個田疇是「奇士」,是不一般的一個人,「乃署為從事」,「署」就是給他一個官職,叫他做了幽州的從事。


田疇就「循間道於長安致命」,中間的「間」在這裡念jiàn,「循」就是順著、沿著,「間道」就是小路。杜甫說「生還今日事,間道暫時人」(杜甫《喜達行在所三首》之二),是杜甫在安史之亂逃難的時候,他從小道逃走。說這個田疇就沿著這個小路來到長安,「致命」就是表達了幽州牧的命令,說我來問候這個天子,「詔拜騎都尉」,漢獻帝就下一道詔命,封他做「騎都尉」,這個「騎」字念jì,「騎」字作動詞念qí,作名詞念jì。漢獻帝就拜他為騎都尉,但是「疇以天子蒙塵,不可荷戴榮寵,固辭不受」,田疇說天子現在都在逃難的時候,離開自己的宮殿被挾持到行在,我一個做臣子的不能夠接受這種賞賜,所以他就堅決推辭,沒有接受皇帝的賞賜。「得報,還,」因為是幽州牧讓他去問候天子,那麼他得到天子的消息了,就要回來報告這個幽州牧,「虞已為公孫瓚所滅」,可是這個劉虞已經被當時另外一個有軍權的公孫瓚消滅了。所以我看到中國古代,有很多的戰亂的時候,群雄並起,你殺我、我殺你的互相篡奪,都是如此。所以這個幽州牧就已經被公孫瓚殺死了,這個時候呢,「疇謁虞墓」,那個田疇(就去拜謁劉虞的墓)。

不朽的漁陽奇士——葉嘉瑩講陶淵明(八)


我們說人要講信用,我們上次說「意氣傾人命,離隔復何有」,不止是對一個活人,說我答應你我就要對你守信用,就算是這個人死了,你都要對他守信用。《左傳》裡邊就記載了一個故事,說晉獻公本來有很多的兒子,一個是太子申生,還有公子重耳和公子夷吾,那晉獻公有的時候就出兵跟一些個少數民族打仗,他跟這個驪戎作戰擄獲了驪戎的女子,他就把這個女子帶到宮中,這就是驪姬。後來晉獻公就寵愛這個驪姬,驪姬就生了個兒子叫做奚齊,驪姬想要她的兒子奚齊做國君,就在晉獻公面前饞毀他那些個別的兒子,那太子申生就自殺了,公子重耳跟公子夷吾就都出奔了,逃走了。但是到晉獻公年紀大了,快要死了,這時奚齊還很小,所以晉獻公就要囑咐一個人叫做荀息,說希望你輔佐我的小兒子奚齊。我們說曹魏的明帝臨死託孤給司馬懿,說我把我的兒子託付給你了,可是後來司馬氏還不是把曹魏給滅了?那現在呢晉獻公臨死就把他的兒子奚齊託付給荀息,並且問他,說一個人怎麼樣才算守信用?這個荀息說得好,「使死者反生,生者不愧乎其言,則可謂信矣」(《公羊傳》),就說我們兩個人現在都活著,如果中間有一個人死了,你死了但他說如果有復活,你復活回來,你發現我這個活著的人沒有背叛你,我守了我的信用,這個才真正叫守信用。那果然晉獻公死了以後就立了這個奚齊,但是後來公子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回國了,這個奚齊就要被殺死了,荀息為了保護奚齊,就殉節死難了,就是以他的生命保全了他的信用。當時人家勸他說,你何必保護奚齊?你就也投降我們這邊就是了。荀息就說了,「使死者反生,生者不愧乎其言,則可謂信矣」,我就是對死去的晉獻公守這個信用。

不朽的漁陽奇士——葉嘉瑩講陶淵明(八)



《左傳》上面還講了,說當時吳國的吳季子,他有一把寶劍,當歡他經過徐國的時候,這個徐國國君就很喜這把劍,吳季子說等我這一次出使回來,我就把寶劍送給你。吳季子就出使了,等他回來的時候,徐君已經死了,吳季子就到徐君的墳墓上,把寶劍摘下來掛在墳頭。「使死者反生,生者不愧乎其言,則可謂信矣」,這是我們中國古代所講究的這個信義。

我現在要說的是田疇。田疇是接受了劉虞的命令去問候皇帝,他回來的時候劉虞已經死了,所以他還到劉虞的墓前,「謁虞墓」,他來到劉虞的墓前「哭泣而去」,說你叫我做的事情我辦成功了,就是你死了,我也要給你一個回報,所以田疇是當時一個「異士」。


好,我們現在要說陶淵明了,陶淵明說我就要離開我的家,我很早就整頓了我的車馬,我要到無終這個地方去,說「問君今何行?非商復非戎」,有人就問他,你這次出發是為了什麼啊?他說我這次出行,「非商」,不是為了做買賣;「非戎」,也不是為了打仗。因為古代不像我們在飛機上飛來飛去到處亂跑,古代安土重遷,很少離開家跑出去,平常人都不出去的,所以你為什麼跑出去呢?你是要做買賣還是要打仗啊?他說我不是為了做生意,也不是為了打仗。那我為什麼到無終?因為我「聞有田子泰,節義為士雄」,我聽說無終這個地方有一個人叫田子泰,這個人真是有貞節,真是有義氣,真是有正氣,「為士雄」,是一般人之中的一個傑出人才。但是人家說田子泰是漢朝時候的人,你陶淵明到晉朝了,哪裡還有田子泰呢?田子泰老早就死了。「斯人久已死,鄉里習其風」,說雖然田子泰死了,可是田子泰老家那個地方還有他遺留下來的這種風骨,這種作風,這種人格。

不朽的漁陽奇士——葉嘉瑩講陶淵明(八)



陶淵明《擬古九首帖》拓本局部


這個無終不是在薊縣嗎?我第一次到天津南開大學去教書是在1979年,現在已經二十多年了。我是1979年去的,那他們就想,我從國外回來,要招待我一下,說就帶我到外邊去旅遊。這個天津沒有什麼風景好可以旅遊的地方,只有說一個是薊縣,一個就是長城,是靠近薊縣的黃崖關的長城,不是北京八達嶺的長城。他們說我們先到薊縣去吧,我說好吧。於是我們就到薊縣去了,我到那裡一看,薊縣的城樓還在,城門上就寫著兩個大字:漁陽。我一下子就想到了《長恨歌》:「漁陽鼙鼓動地來」嘛,就是這裡。薊縣有一座山叫做盤山,上面有一些個廟,1979年的時候那些廟都破破爛爛的,裡面一個和尚都沒有,房子都是倒塌傾斜的,非常破爛。那我就做了一首詩,說「漁陽地是古無終,」我說漁陽這個地方就是古代的無終,那南開大學的老師就跟我說,這些個廟為什麼這麼破破爛爛的?是被日本兵炸的。現在說起來這個中日戰爭好像過去幾十年了,很多年輕人不知道,我是經過抗戰的,七七事變的時候我讀初中二年級。他們說那時這些廟裡住的都是游擊隊,所以日本兵就吧這些廟都炸了。所以我說「漁陽地是古無終,抗敵傳聞野寺中」,漁陽這個地方就是古代的無終,現在抗敵抗到了野寺中。「記得陶詩田子泰,至今鄉里有雄風」,因為我教陶淵明詩嘛,所以我就想到田疇是無終這個地方的節義之士,而且他在劉虞死了以後,他就回家鄉授徒了,有很多的學生。所以他雖然死了,他的那種節義的餘風還在,所以陶淵明說「斯人久已死,鄉里習其風」,雖然田子泰這個人早已死了,但是他的鄉里還有遺風。所以我說「記得陶詩田子泰,至今鄉里有雄風」,一直到抗戰的時候,還有那麼多游擊隊在那裡抗敵、犧牲。

不朽的漁陽奇士——葉嘉瑩講陶淵明(八)



「生有高世名,既沒傳無窮」,田子泰活著的時候有超出當世的名聲,就是在戰亂之中沒有一個人敢到皇帝的行在去的,而田疇去了,所以是「生有高世名」,「既沒傳無窮」,就是死了,他的這個風格還在永遠流傳。說這樣的人怎麼樣?「不學狂馳子」,他不像那幫「狂馳子」,就是那些個像發狂了一樣,沒有思想、沒有理性、沒有反省的人,每天就東奔西跑的,不知道他心裡想要什麼,不知道他要幹什麼,他的心沒有辦法安定下來,就隨便為非作歹、什麼事情都敢做的那種人。陶淵明說「不學狂馳子」,不做那種發狂的、沒有思想的、沒有品格的、沒有反省的、東奔西跑、東沖西撞的這些「狂馳子」,「狂馳子」是「直在百年中」,這個「直」就是「只」,因為那些個人沒有一個長久的反省,他們的生命是短暫的,他們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而田子泰呢?雖然是死了,但是「斯人久已死,鄉里習其風。生有高世名,既沒傳無窮」,是「不學狂馳子,直在百年中」,這是陶淵明在危亡變亂的時代,慨嘆沒有節義之士,沒有一個恆久的持守品德的這樣的人。(汪夢川整理)

不朽的漁陽奇士——葉嘉瑩講陶淵明(八)



岳飛 《陶淵明擬古詩三首四條屏》(局部)

不朽的漁陽奇士——葉嘉瑩講陶淵明(八)



作者介紹:葉嘉瑩,號迦陵。生於燕京舊家,40年代畢業於輔仁大學國文系,為詩詞名家顧隨先生入室弟子。50年代在台灣大學任教授,並在淡江與輔仁兩大學任兼職教授,60年代赴美任密西根州立大學、哈佛大學客座教授,並曾在美國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校訪問講學。後定居加拿大溫哥華,任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終身教授。1989年退休後,當選為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自70年代末返大陸曾在多所院校講學,並被南開大學、四川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校聘為客座教授,及中國社科院文學所名譽研究員。現任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主要著作有《迦陵論詞叢稿》、《王國維及其文學批評》、《靈谿詞說》、《唐宋詞十七講》等數十種。

不朽的漁陽奇士——葉嘉瑩講陶淵明(八)



欄目主持人


謝琰,文學博士,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講師。章黃國學主編。


特別鳴謝


書院中國文化發展基金會


敦和基金會

不朽的漁陽奇士——葉嘉瑩講陶淵明(八)



章黃國學


有深度的大眾國學


有趣味的青春國學


有擔當的時代國學


北京師範大學章太炎黃侃學術研究中心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古代漢語研究所


微信號:zhanghuangguoxue


文章原創|版權所有|轉發請注出處


公眾號主編:孟琢 謝琰 董京塵


責任編輯:蔡若葵 孫雯 高佳玉


美術編輯:張臻 孫雯 高佳玉


專欄畫家:黃亭穎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章黃國學 的精彩文章:

章黃國學主編手繪二十四節氣圖
錢基博:我之讀經教學之旨趣及學程
《閑情賦》是陶淵明的人生污點嗎?——葉嘉瑩講陶淵明(六)
廟堂夢與江湖夢:談知識分子的入世與出世
我不是潘金蓮,我是官場的西洋鏡

TAG:章黃國學 |

您可能感興趣

薊州 漁陽 崆峒山遊記(3)
漁陽金秋旅遊節吸引眾多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