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24 幀電影最適合人眼?一個持續百年的錯覺

24 幀電影最適合人眼?一個持續百年的錯覺

24 幀電影最適合人眼?一個持續百年的錯覺



Mon1st,系統神經科學

文章有點長,主要結論如下:


1.24 幀與視覺暫留無關


2.運動視錯覺的下限可能是 16 幀而非 24 幀


3.電影製作至今仍使用 24 幀是歷史偶然形成的行業規範,由於其在電視廣播時代的良好工程性質而得以推廣、保留的結果

24 幀來源的誤解


電影二十四幀每秒是由人類視覺暫留的現象所決定的。


這是一個持續了一百年的誤解。


與電影放映速率相關的是閃爍融合(flicker fusion)現象。閃爍融合是指當光源閃爍(亮 - 暗 - 亮)的頻率超過一定值時,人們就會意識不到閃爍而感知到一個較暗的光源 [1,2]。


針對這個現象關鍵的數值也不是幀率,而是快門切換速度(閃爍率 flicker rate)。

電影放映機是用旋轉的快門來實現幀與幀之間切換的。這意味著在幀與幀之間會有一小段黑暗的時間 [3]。早期的靜默片是 16 幀的。如果用單葉片旋轉快門以 16 幀 / 秒播放,就會出現長達 1/16/2=31.25ms 的黑暗,閃爍現象會很明顯。因此,靜默片放映配備的是三葉片快門,以48 轉 / 秒旋轉。投射在屏幕上的實際上是:第一幀,黑暗,第一幀,黑暗,第一幀,黑暗(膠捲快速轉到第二幀),第二幀,黑暗...... 而這些短暫的黑暗我們通常察覺不到,因為人的閃爍融合閾值約在50Hz 以下[2]。

24 幀電影最適合人眼?一個持續百年的錯覺



有聲影片出現時,隨著技術進步人們開始使用 24 幀 / 秒的攝像機。這就允許部分放映機採用雙葉片快門的設計:

24 幀電影最適合人眼?一個持續百年的錯覺


24 幀的膠捲通常也是以 48 轉 / 秒,每幀實際出現兩次。也有用三快門 /72 轉的設計。


早期的電影理論認為閃爍融合現象可以被某種「視覺圖像在視網膜的暫時停留」所解釋,而這種暫留的影像又進一步與新輸入的視覺影像「融合」,從而形成運動。這就像以太一樣,這一「融合產生運動」的過程並不存在。實際上,運動幻覺的機制仍然不完全清楚。對這一問題的描述和一些心理學現象可以參考:


特別是在江寒園的回答中提到的 Wertheimer 實驗實際上排除了視覺暫留對運動幻覺的貢獻

作者:江寒園


鏈接:電影是根據似動現象還是視覺暫留髮明的? - 江寒園的回答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


然而在 1912 年,馬克斯·韋特海默(Max Wertheimer)所做的實驗對運動幻覺提出了新的解釋:韋特海默用速示器通過兩條細長的裂縫先後在幕布上投射兩條光線,一條是垂直線,另一條則與這條垂直線成 20°或 30°角。如果先後投射的這兩條線時間間隔很長(如 1 秒),那麼我們看到的是兩條先後出現的光線,他們各自獨立。如果兩條光線出現的時間間隔很短(如 0.02 秒),那麼這兩條會被看做是同時出現的。可如果這兩條線出現的時間間隔在兩者之間,則被我們看做是光線從一處向另一處移動。


數碼放映機時代的視覺暫留


即使不考慮運動幻覺的產生,視覺暫留仍有可能用於解釋閃爍融合。然而在 90%以上影院採用數碼放映機的今天,幀與幀之間的黑色幕布已經悄然消失了。這一解釋無論對錯,都與你我的觀影體驗不再相關。


一個未解決的問題


我們知道,觀測強光後閉上眼睛或關燈可以看到正的視覺後像。這也是早期電影理論中認為視覺後像 / 視覺停留是閃爍融合機制的實驗基礎。但是另一種可能是:在閃爍頻率大於融合閾值時,大腦實際上僅僅是忽略了圖像之間極短的黑暗。


來源 [5] 中宣稱正視覺後像有 50 毫秒的延時。我還沒有找到這一數據的來源,所以暫時表示懷疑。不過如果這是真的,那麼正視覺後像就無法對(包括閃爍融合在內的)觀影體驗做出任何貢獻了。


所以 24 是怎麼來的?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就討論了電視電影等電子傳輸行業的「幻數」的來源 [6] 。這篇文章給出了 24 這個數字在技術上的優越性:和音頻的採樣率兼容 (44.1khz and 48khz @ 24hz = 1838 1?2 and 2000 samples per frame) ;是一個容易處理的複數(2^3*3)。但這些原因可能更適合解釋為什麼 24 幀得到了廣泛的接受,並作為行業規範保留至今。


可 24 幀最初是怎麼開始的呢?


在一本電影史書 [7] 中找到這樣一段話,可能是最接近(無趣的)真相:電影史上技術快速發展的一段時期大家各種嘗試的結果。

24 幀電影最適合人眼?一個持續百年的錯覺



在靜默片時代,不管是手搖式還是電力驅動的放映機,都是由放映員設置播放速度的。由於種種因素,在 1920 年前大部分電影在 14~18 幀每秒播放。隨著時間的推移平均速度逐漸上升,到了有聲電影時期大家都用 24 幀,而這成為了有聲電影行業的規範。在這一時期,高於或低於 24 幀的速率在彩色電影實驗和電影愛好者的設備中偶有出現。


Quora 上類似問題的答案則有趣很多 [8]:


The history of 24fps is all about sound.


24 幀的歷史是關於聲音的


Silent films were recorded at speeds all over the place, but the most common framerate was 16fps. That s why so many older films look "fast" today - because they re played on projectors and systems geared to 24fps. So it s a 16fps recording played at 24fps.


靜默片的速率各不相同,主流是 16 幀。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老片今天看起來「很快」 - 因為我們用 24 幀的設備來播放 16 幀的片源。


Then came the Vitaphone process. Vitaphone was a method of mechanically linking playback of a record and a film reel resulting in synchronized sound for picture. This was the method used for "The Jazz Singer," which single-handedly ushered in "talkie" movies. Once that dam burst, everyone had to have a Vitaphone system.


後來出現了 Vitaphone 系統(譯者按:華納兄弟早期製造的一種為有聲電影服務的聲音播放機,取義「活聲音」。可以譯成維他風?) 。


And in the Vitaphone system, a 16-inch record played at 33 1/3 rpm matched the 11 minute playing time of film projected at... 24fps.


在這一系統中,16 英寸的唱片在 33 1/3 轉每分鐘的速率播放 11 分鐘的電影正好是 24 幀每秒。


And the rest was marketing pressure from the studios to the directors instructing them to crank at 24fps for Vitaphone delivery!


後來各個製作室就給導演施壓拍攝 24 幀的影片,這樣就可以用維他風了。


這個故事是否可信我不清楚,但即使不是唯一的原因,也不難想像這一因素加快了早期,特別是從無聲到有聲電影的轉型時期,電影行業向 24 幀收斂的過程


引用文獻和其他參考來源


[1] Hecht, S. (1933). INTERMITTENT STIMULATION BY LIGHT: III. THE RELATION BETWEEN INTENSITY AND CRITICAL FUSION FREQUENCY FOR DIFFERENT RETINAL LOCATIONS.The Journal of General Physiology,17(2), 251–268.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乎日報 的精彩文章:

拉力賽中領航員都說些什麼?
大誤·來者,可是諸葛孔明?
孩子有了「網癮」,是家庭出了問題嗎?
被保監會叫停的「萬能險」究竟是什麼?
知乎好問題·宮保雞丁怎麼做比較好吃?

TAG:知乎日報 |

您可能感興趣

2017年最讓人期待的動畫電影名單,都在這裡了
一個23歲的女孩,拍成人電影的兩年經歷
他為了一個角色保持身材17年、拍了9部電影,如今是最後告別!
2017最值得期待的九部科幻電影,一個都不想錯過!
2016年最值得看的電影,好電影千萬別看漏了呀
2016年只剩一個月了,科幻電影元年還未到來?聽聽一線工作者怎麼說
這裡有10個電影之最,你知道幾個?
他帶著一群藝術家,花了20年,做了100多個電影場景……可是一張床只有手掌大小
2016年我們看過最好的電影
2016年最能引起人們內心的共鳴的三部電影,每部都值得一看
2016年私人觀點之讓我一刷再刷的「十佳電影」
2017年最受期待的漫改電影,他一人就承包了四部!
過去的2016年,這些最受關注的電影你看過幾部?
2016年最值得看的電影都在這裡
2016年最後一月,不是所有的「巨制電影」都值得花錢!
今年最好的電影出現了,但卻有99%的人沒聽過~
看過的高分電影電視很多,9.9分的卻只有這一個
2016年最值得一看的恐怖電影,周末宅家必備!
這些2016年最好看的電影,你可能並沒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