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朱自清馮友蘭吳宓等名教授一堂不漏地聽他上課

朱自清馮友蘭吳宓等名教授一堂不漏地聽他上課

1919年,吳宓在哈佛剛剛認識陳寅恪時,就宣稱:「吾必以寅恪為全中國最博學之人。」 日本史學權威白鳥庫吉亦稱陳寅恪為中國最博學的人。1938年白鳥庫吉研究中亞史遇到疑難問題,向德、奧知名學者求助,未能解決,柏林大學乃推薦陳寅恪。他向寅恪請教後,才得到滿意解答。前蘇聯考古學家發掘一突厥文碑石,無人能辨識,請教寅恪後,終於得到準確破譯。


陳寅恪生於1890年,祖籍江西修水人,生於湖南長沙。出身名門望族,其祖父陳寶箴,官至湖南巡撫。其父陳三立,號散原,是晚清著名的四公子之一,著名詩人。其長兄是著名畫家陳衡恪(師曾)。陳寅恪夫人唐筲,也出於名門,是台灣巡撫唐景崧的孫女。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宣告了祖父和父親政治生命的結束。陳寅恪十歲不到,就目睹了一代世家如夢般消失。他到晚年還有詩寫道:「家國舊情迷紙上,興亡遺恨照燈前」。衰敗之痛和興亡之嘆,是陳寅恪心中的永遠的憂傷。



朱自清馮友蘭吳宓等名教授一堂不漏地聽他上課


陳寅恪是一位怪才,他遊學西方二十三年,「奔走東西洋數萬里」,足跡所至有日本、德國、美國、法國、瑞士等國,先後就讀於德國柏林大學、瑞士蘇黎士大學、法國巴黎高等政治學校、美國哈佛大學等著名學府,但未曾獲得一個學位。因為文憑在他眼裡,不過是一張廢紙而已。


在留學期間,陳寅恪學習並掌握了蒙、藏、滿、日、梵、英、法、德和巴利、波斯、突厥、西夏、拉丁、希臘等十幾種語言,尤以梵文和巴利文特精。文字是研究史學的工具,陳寅恪國學基礎深厚,又大量吸取西方文化,故其見解,多為國內外學人所推重,學問深不可測,獨步成絕學,在二十世紀中國學術史上空前絕後。


1925年起,陳寅恪與王國維、梁啟超、趙元任一道成為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四大導師。當時的清華國學研究院是非常有名的高級學術機構,不論後來的有志者如何想重建這樣的機構,實際上誰也沒有重建起來。在「四大導師」這樣的名師面前,培養了很多了不起的第一流學人。趙萬里、徐中舒、姜亮夫、劉盼遂等後來的大學者,都是當時國學研究院的高才生。他們在這裡的學習生活非常愉快,師生之間,如沐春風。陳寅恪曾經寫過一副對聯給他的學生,說他們是「南海聖人再傳弟子;大清皇帝同學少年」。說國學研究院的學生是南海聖人的再傳弟子,是因為梁啟超的老師是康有為,而康有為有「南海聖人」之稱,既然是梁啟超的學生,不就是南海聖人的再傳弟子嗎?而王國維是溥儀的老師,你們現在也是王先生的學生,豈不就跟溥儀是同學嗎?同學一聽高興得不得了。


朱自清馮友蘭吳宓等名教授一堂不漏地聽他上課



最重要的是,陳寅恪講課,從不拾別人牙慧。他曾言:「前人講過的,我不講;近人講過的,我不講;外國人講過的,我不講;我自己過去講過的,也不講。現在只講未曾有人講過的。」 因而,陳寅恪上課的教室,總是坐得滿滿的,一半是學生,一半是慕名而來的老師,就連朱自清、馮友蘭、吳宓那樣的名教授也一堂不漏地聽他上課,人稱他是「教授中的教授」。


陳寅恪先生一生崇尚學術自由。和他同為清華大學國學院「四大導師」之一的王國維因生命困惑而投湖自盡後,陳寅恪親自為王國維撰寫碑文:「先生之著述或有時而不章,先生之學說或有時而可商;惟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先生以一死見其獨立自由之意志,非所於一人之恩怨,一姓之興亡」。


1939年春,英國牛津大學聘請陳寅恪為漢學教授,並授予英國皇家學會研究員職稱。他是該校第一位受聘的中國語漢學教授,是一種極高的榮譽。因為二戰爆發交通斷絕,牛津大學虛位等待陳寅恪多年,才另請他人。

1949年前後,陳寅恪謝絕了一切關於移居海外的勸說,攜全家前往廣東嶺南大學,就是後來的中山大學,從此開始他最後二十年的嶺南生活。陳毅看望。陶鑄照顧。胡喬木、郭沫若、周揚過訪。許多重要人物到了廣州,總是以目睹陳氏風采為榮,黨的高級領導人康生竟然被陳寅恪堵在門外。



朱自清馮友蘭吳宓等名教授一堂不漏地聽他上課



陳寅恪的最後二十年幾乎都在中山大學度過,失明與臏足的痛苦,並沒有消磨掉他噴薄欲出的創作才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兩篇著作,都是在這種情況下完成的。1953年夏,陳寅恪病了一場。他讓歷史系的同學到中大圖書館為他借回了一堆彈詞小說,其中有清代陳端生所作的《再生緣》。助手黃萱便在陳寅恪病中休養的那些日子為他誦讀了這些彈詞小說。於是,他那積蓄已久的生命感受終於找到了一個噴發口。他把生命情感體驗與感慨身世之浩嘆,全都傾瀉於陳端生身上,一篇意境氣象萬千、文採光芒四射的《論再生緣》誕生了。有趣的是,這篇氣如長虹、勢若飛瀑的佳作之創作過程,被陳寅恪謙虛地幽默為「聊作無益之事,以遣有涯之生。」


柳如是緊隨陳端生步入陳寅恪的歷史之夢中。陳端生長於「承平之世」,柳如是活在動蕩的時代;陳端生是深閨女子,柳如是則為風流放蕩之,「不類閨房兒女」。活在盛世的陳端生憂傷而死,不為世所容的柳如是因理想與人生倚托的消失而亡。陳、柳二人人生有異,但留給歷史的痛感卻相同。陳寅恪為陳、柳而傷,也為自己而傷。從1954年至1964年,足足十年時間,陳寅恪在跡近湮沒的歷史廢墟之中艱難地發掘。《柳如是別傳》全書八十餘萬字,此書猶如一堆需不停地添加燃料才能旺盛燃燒的火,耗盡了這位還有很多願望尚要去實現的老人的心血……

陳寅恪一生學貫中西,倡導以詩文證史,能運用十幾種語言文字從事文史研究,並能以外文資料與中土舊籍相參證,他在歷史學、宗教學、語言學、考據學、文化學及中國古典文學等領域取得了罕見的成就。但使人深為遺憾的是,這位文化巨匠留給後人的著作,與他淵博的知識系統相比實在是太少了。陳寅恪生前,中國學界便一直翹首以待陳寅恪能寫出通論性的中國通史或中國文化史,一時有「天命所歸」之切望,但陳寅恪沒有寫出這種體系性的著述。直到今天,依然有學人認為陳寅恪耗費十餘年時間撰寫《柳如是別傳》是不值得的。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腦洞探索觀 的精彩文章:

近代日本作家腦洞開 成吉思汗如何變成了日本人?
乾隆帝的小兒子做何荒唐事?
青海馬步芳公館4A級景區被摘牌
葉劍英三次請張愛萍出山內幕
史書里的「玩笑」:明武宗曾封自己為總兵

TAG:腦洞探索觀 |

您可能感興趣

誰說的對?領隊李隼大讚劉詩雯滴水不漏 孔令輝卻稱她走神+僥倖
論永不漏丹與柳華陽真人
馮紹峰劉亦菲對話已笑暈,luo聊?網友:不漏腿還是我心中的靈兒
十幾歲的李治如何不漏痕迹地在父親面前出賣了哥哥李泰?
他們也太耿直了吧!王俊凱竟是一個深藏不漏的段子手!
李克農滴水不漏的北平反諜戰,聽聞戴笠墜機不忘氣軍統
甄嬛傳蘇培盛:待人接物滴水不漏,後宮老狐狸!
章子怡爆汪峰地鐵賣瘋照,汪大爺身藏不漏,這是準備進國家隊嗎
劉德華再提《戰狼3》:只想演一個配角!吳京這次的回復滴水不漏!
釀酒師教你三招陶瓷缸怎麼密封不漏酒
很聰明但不漏鋒芒的星座,喜歡平淡中享受悠閑時光!
此人學曹操,不僅為兒孫謀得天下,連埋葬方式都學得滴水不漏!
海賊王:這些完全不符的賞金,喬巴並不是最深藏不漏的!
《甄嬛傳》皇后自認為做得滴水不漏,卻被太后一個舉動扯掉底褲!
張柏芝樸素裝出街絲毫不漏富,上衣全是洞洞,內衣顏色都能看清楚
防水:知屋漏者在宇下,知不漏者在哪?
這個皇帝曾經混過幫派,吃喝嫖賭一樣不漏,心狠手辣讓他當上皇帝
金毛因為牙齒不齊,牙醫爺爺給它戴上了牙套,吃飯終於不漏了
娛樂圈深藏不漏的小鮮肉,吳亦凡差點進職籃,王嘉爾還拿過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