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超一半醫務人員不願上報醫療安全事件,他們怕什麼?

超一半醫務人員不願上報醫療安全事件,他們怕什麼?

「醫療安全事件上報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提高患者安全,而非責備個人。」近日,中國醫院協會發布了一份患者安全調查結果。這項涉及國內56家醫院2萬多名醫務人員的調查指出,懲罰性文化和超負荷勞動影響我國醫務人員醫療安全事件上報的積極性。46%的受訪醫務人員對患者安全事件上報持肯定態度,與之相比,美國醫院這一數據為67%。

那麼,懲罰性文化為什麼會影響患者安全事件的上報率?醫院需要什麼樣的患者安全文化,又該如何構建?來自臨床一線的醫院管理者就這些問題進行了交流和探討。

受訪嘉賓

李 穎 中國醫院協會教育培訓部主任

肖明朝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泌尿外科

雷光華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副院長

陳海嘯 浙江台州醫院院長

姚尚龍 華中科技大學附屬武漢協和醫院副院長

秦成勇 山東省省立醫院院長

上報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提高患者安全而非責備個人,倡導構建「公正文化」

超一半醫務人員不願上報醫療安全事件,他們怕什麼?

李 穎:

我們在調查中了解到,近一半的受訪者感覺到,不良事件發生後,自己受到的批評或評價似乎是「對人不對事」的。23.1%的醫務人員擔心失誤會影響自己的工資待遇或晉陞發展,12.2%的醫務人員擔心會記入檔案影響考評和職業發展。醫院的「懲罰性文化」會影響患者安全事件上報的頻率,不利於管理者了解醫療的實際情況,這的確需要引起反思。

肖明朝:

其實,這種情況並非我國特有。2016年3月在倫敦召開的患者安全全球行動峰會上發布了《國家報告和學習系統的研究與發展》和《患者安全2030》兩份報告。報告指出,在英國只有5%的不良事件得到了充分的報告,而未進行報告的原因主要是擔心責罰,報告不良事件可能要使醫療機構的員工為該事件承擔全部責任,並面臨訴訟的風險。

在推進患者安全文化的過程中,「懲罰性文化」成為制約上報的不利因素。1999年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發布了「建立更加安全的衛生體系」以後,世界衛生組織及一些國家在推進患者安全運動中,倡導「免責文化」。但這種文化也存在一定弊端,不能有效約束錯誤行為。現在,全球共同倡導構建正向的安全文化(又稱之為「公正文化」)。也就是說,懲罰、鼓勵和非懲罰,三者要達到平衡。需要明確的是,上報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提高患者安全而非責備個人。無論是哪種情況,醫務人員都不應該對自己錯誤的報告行為承擔任何風險,只有當不良事件的報告文化從「責罰」轉變為理解錯誤並從中學習時,患者安全的改善工作才可能得以開展。

姚尚龍:

醫院管理者要把患者安全文化建設作為醫院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而且要注意文化的傳承性和時代特徵,不斷創新,尤其在深化醫改的現階段,患者安全文化要放在更為重要的位置上。一般來說,醫院文化應該包含院容院貌、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個方面。而精神文化是最深層的,它約束每個人的行為。但精神文化的形成是漫長的,需要潛移默化,並持續不斷地改進,才有可能形成習慣。

「底線」事件強制上報,發揮文化和制度的引領作用

超一半醫務人員不願上報醫療安全事件,他們怕什麼?

陳海嘯:

短短4年的時間,我國的酒駕問題通過懲罰就得到了解決,因為這是底線問題,應該懲罰。還有像航空公司規定,飛機上的紅色區域不能觸碰,這也是底線。但在醫院的實際運行中,很多事情並不是這麼簡單。比如,某醫院的麻醉科護士把一氧化氮插到患者氣管中,雖然後來患者沒事,但這種行為直接危害患者安全,就應該受到懲罰。醫院應該有明確的制度,規定哪些事必須做,哪些事不能做。直接對患者生命或者器官造成影響的,或者給下一道工序埋下明顯隱患的事情,往往也會涉及道德、倫理問題,應該規定強制上報。

肖明朝:

推動患者安全文化建設,不只需要醫院領導的重視,國家還應該從政策、法律方面有所保障,鼓勵不良事件的上報,同時也要建立強制性報告制度。國際上公認的是,根據行為的類別來確定是否懲罰。2008年10月開始,美國聯邦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服務中心將手術、產品或設備、患者保護、照護管理、環境、放射和犯罪共7大類29種事件列入其中,有部分州市被強制要求醫療機構一旦發生此類事件須及時報告,我們也應該參考學習,對這些事件實行強制性報告。

雷光華: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但保障患者安全要求我們不能犯低級錯誤,更不能「屢教不改」。我們醫院規定,一個科室反覆出現同一個錯誤,不但要罰當事人還要罰科主任。但如果不是低級錯誤,我們會酌情考慮。同時,我們出台了制度,鼓勵醫務人員主動上報醫療安全不良事件,特別對報告醫療安全隱患和醫療管理系統問題的行為,我們予以重獎。鼓勵醫務人員主動上報醫療安全不良事件是醫院文化的一部分,可以引領我們廣大醫務人員真正主動想到如何去保障患者安全。

在患者安全方面,意識和態度比工具和技術更為重要。因此就需要文化和制度來引領,制度是讓想犯錯的人犯不了錯,而文化是讓我們這些醫護人員不願意或不敢犯錯。文化和制度應該相輔相成,很多文化可以體現在制度上,運用制度,將患者安全文化融入到每一個醫護人員的行為中。

搭好安全事件平台,增強識別、處理和預防事件發生的能力

超一半醫務人員不願上報醫療安全事件,他們怕什麼?

肖明朝:

醫院領導層需要對患者安全有足夠的重視,將患者安全列為醫院常規工作之一,定期聽取工作彙報,落實整改。同時,一定要搭建醫院安全事件報告平台,提供有效、便捷的報告途徑。只有具備良好報告平台,才能暢通報告途徑,方便員工上報。

美國醫療保健研究與質量局的患者安全組織建立了患者安全事件報告的通用表格,通過統一事件的定義和報告格式標準化的方式來收集和分析數據。英國最知名且被廣泛使用的是成立於2003年的國家報告和學習系統。我國從2008年起,通過建立醫療(安全)不良事件報告系統(試行),對報告系統收集的數據進行研究、分析和意見反饋,以增強醫院識別、處理和預防事件發生的能力。

雷光華:

提高醫護的患者安全意識,我們醫院做了很多活動,如專家講座、年輕醫生演講比賽等,讓我們每一位醫生和護士以及相關的醫務人員明確,我們面對的不僅是疾病,而是一個活生生的患者。在這種文化影響下,不管是有創的操作、手術,還是用藥,每項診療活動,大家都會重視安全問題。我們給每個人都印發了口袋書,包括衛生法律、行政法規、醫院核心醫療制度、院感知識、每個專科包括護理的診療操作規範,時刻提醒醫護工作者要規範操作。手術麻醉安全是重中之重,我們為此專門拍了手術安全核查的視頻,在手術室門口滾動播放。目前對住院患者的深靜脈血栓栓塞重視程度越來越高,護士自發建立學習型組織,組成了「院內護理預警聯盟」,提前預警。

秦成勇:

患者跟醫生的關係是非常重要的,術前加強對患者及其家屬的科普宣教很有必要。我們在進行心臟的冠脈手術或者冠脈支架之前會給患者演示心臟的造影情況,讓患者了解手術究竟做什麼,可能會產生怎樣的後果,讓患者對手術的過程和可能產生的併發症有一定了解。

患者安全的保障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除了醫生外,醫療還涉及器械、藥品等參與方,這些相關方都應該加強合作,積極營造「匿名、自願、保密、共同學習」的患者安全公正文化,建立經驗分享及信息交流平台,營造安全就醫的環境。

文/健康報記者 王瀟雨

圖/源自網路

以上為《健康報》原創作品,如若轉載須獲得本報授權。點擊下方「閱讀原文」自助獲取轉載授權。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報 的精彩文章:

要讓醫生活得體面,老百姓過得舒服,必須抓緊辦這事
這種魚常吃,食療功效卻鮮為人知
艾滋病患者值得收藏的「舌尖安全」tips
「語音」涮肉、熬粥、煮麵,那些浮沫該除還是留?

TAG:健康報 |

您可能感興趣

你的醫務人員朋友,為什麼不理你?真相看哭人!
我們是誰?醫務人員!看到泌尿外科,終於忍不住了……
專培都是為你好,醫務人員不信,只有「專家」深信不疑?
我找到了你必備的生活小常識,你問醫護人員都不一定告訴你
兩位「萌娃」到民政局領證,工作人員不但不阻止還祝他們幸福
以後不要做這樣的老人!南寧一老人腳踢地鐵安檢人員,還要求賠他包子,理由是……
十分鐘未到,醫護人員向同一產婦報喜結果卻不一樣,寶爸懵了
輸液時,醫護人員沒來得及告訴你這些「內情」
這隻貓只會在你死亡時才出現,醫務人員至今無法解釋
美女在飛機上去世,乘務人員竟然這樣處理,讓人害怕
作為醫護人員,有哪些讓你難忘的病人或病例?
我接力:請尊重醫務人員,他們都是普通人,節假日還在為您服務!
不準碰我主人!狗狗從主人倒地到進醫院都不離不棄,貼身守護連醫護人員都被感動慘了
毆打乘務員,錘死醫生,對服務人員應有的尊重去哪了?
作為醫護人員,最討厭病人說什麼?
患者經常這麼問,醫護人員能高興嗎
確有專長人員應該抱著什麼心態來看待《中醫藥法》?
情報人員,即間諜,也就是專門被雇來做這種事的人
女兒遇難後急救人員勸父親「不要再折磨她的屍體了」,但30分後…他們都不敢相信父親做了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