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項羽為何可憐得從始至終只有范增一位謀士?因為他中一個人的陰謀太深!

項羽為何可憐得從始至終只有范增一位謀士?因為他中一個人的陰謀太深!

點擊上面「淵海雜談」可關注本微信公眾號


自古皇圖霸業之爭,智囊集團的作用尤為重要。俗話說「三個臭裨將,頂個諸葛亮」,謀臣的數量與質量會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爭霸的勝負走勢。可是楚漢爭霸很是奇怪,雙方的智囊集團一直不在一個水平線上,長期呈一邊倒趨勢。劉邦這邊的謀臣人才濟濟,有「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張良,也有善出奇計,慣用陰謀的陳平。首先這兩人就構成了劉邦參謀部的最強大腦,但劉邦更有蕭何、酈生等身負不同本領與特長謀臣集群,劉邦的智囊集團不可謂不強。而反觀項羽這邊的謀臣,從頭至尾就只有一個亞父范增。以陳平的話說就是:「彼項王骨鯁之臣亞父、鍾離眛、龍且、周殷之屬,不過數人耳。」陳平列出的項羽骨幹名單之中只有范增算得上是一個謀臣。那為什麼劉邦的智囊集團這麼強大而項羽的智囊集團如此單薄?

大家或許習慣從劉邦與項羽身上找問題,作對比及搞分析。比如陳平就曾對此現象做過一個總結:「項王為人,恭敬愛人,士之廉節好禮者多歸之。至於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今大王慢而少禮,士廉節者不來;然大王能饒人以爵邑,士之頑鈍嗜利無恥者亦多歸漢。」說穿了陳平認為項羽是捨不得孩子所以也套不住狼,而劉邦卻是捨得給高官厚祿且敢於不拘一格降人才。所以劉邦智囊集團人才濟濟,項羽智囊集團卻只有范老爺子長期孤芳自賞。如果我們同陳平一樣習慣性地認定問題主要出在劉邦與項羽身上,那我們就很難看到事情的另一面。有時候,事情的另一面套路更深,內容更值得咀嚼。

對於項羽謀臣單一這個現象,我就認為關鍵問題不在於項羽,反而在於范增。因為項羽曾經不是那麼孤獨,但是范增努力地幫助他做到了「獨孤慘敗」。


項羽曾有機會擁有張良,但最終卻失之交臂。

我們要知道張良一開始不屬於任何人,他只屬於他自己。《史記·留侯世家》寫到:「陳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餘人。」陳勝吳廣起義時,張良就已經靠自己的本事拉起了一支「少年先鋒隊」。「景駒自立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從之,道還沛公。沛公將數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屬焉。沛公拜良為廄將。」從這段話中可以得知,劉邦比項羽走狗屎運。他在半道上和張良結識並收編了張良,比項羽快了一步。如果僅憑此點就認為張良與項羽失之交臂是順理成章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

只要鋤頭揮得好

沒有牆角挖不倒。如果項羽集團認定張良是個人才的話,哪怕張良跟了劉邦,照樣可以把張良挖過來,因為項羽集團比劉邦更占天時與地利。首先,我們要知道張良其實認識項氏集團比認識劉邦更早。因為《史記·留侯世家》記載到:「居下邳,為任俠。項伯常殺人,從良匿。」張良與項伯有過命的交情,如果項氏集團鐵下心要挖張良,可以打感情牌,

此謂天時

。另外張良對項梁有所求,《史記·留侯世家》又記載到:「良乃說項梁曰:『君已立楚後,而韓諸公子橫陽君成賢,可立為王,益樹黨

。』項梁使良求韓成,立以為韓王。以良為韓申徒,與韓王將千餘人西略韓地,得數城,秦輒復取之,往來為游兵潁川。」張良是韓國貴族後裔,他想找項梁借兵復國。孫策向袁術借兵尚以傳國玉璽作為抵押,現在張良有所求,難道不是項氏正好收編他的機會嗎?以當時的情況而論,張良最想要的是劉邦給不了,但項氏集團能給,

此謂地利


可是項氏集團在佔盡天時地利的情況下,最終卻與張良失之交臂。這說明什麼?說明項梁、項伯與項羽都不識貨。雖與張良有交情有交往,但有眼不識金鑲玉,錯過了人才。不過項梁、項伯與項羽都是武將出身,擅長做市場工作。如果我們非要讓他擁有

HR

的素質,確實有些苛責求全。但是我們不能忘記一個人,他就是范增。張良拜會項梁之時,范增已經是項氏集團的首席軍師。項家人眼拙,難道已經年逾七十,閱人無數的范增也眼拙嗎?老闆沒發現問題,沒解決問題,范增作為一個職業謀士也跟著不能發現問題,不能解決問題,這本身不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嗎?《史記·留侯世家》裡面曾有這麼一句話:「良數以太公兵法說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為他人者,皆不省。」張良與劉邦溝通自己的想法十分酣暢淋漓,但是和別人溝通就會犯尷尬症。這個別人也包括范增,張良在項梁處並非只呆了一天,他與范增應該有所交集。所以范增沒能挖掘出張良,要不是其水平太差,確實眼拙。要不就是范增心懷鬼胎,另有所圖,有意杜絕張良加入項氏集團。


項羽只是曾有機會擁有張良,但其曾完全佔有過陳平,但最終卻與陳平分道揚鑣。

《史記·陳丞相世家》寫到:「久之,項羽略地至河上,陳平往歸之,從入破秦,賜平爵卿。項羽之東王彭城也,漢王還定三秦而東,殷王反楚。項羽乃以平為信武君,將魏王咎客在楚者以往,擊降殷王而還。項王使項悍拜平為都尉,賜金二十溢。居無何,漢王攻下殷。項王怒,將誅定殷者將吏。陳平懼誅,乃封其金與印,使使歸項王,而平身間行杖劍亡。」陳平曾在項羽帳下混到了都尉職位及已經獲得了信武君的爵位,總體來說混得還算可以。但是好景不長,項羽因為殷地被漢王攻佔而大怒,要處罰曾參加平定殷地戰役的將領。陳平是平殷戰役的主帥,所以害怕受到項羽的誅殺,只好封金掛印逃離項氏集團。這件事情的邏輯看上去好像很正常,項羽脾氣暴躁,動不動就要殺人,所以陳平為了避禍,只好離開項羽投奔劉邦。


但對此事再仔細一琢磨就覺得不對,項羽再衝動再暴躁,還沒有達到濫殺自己有用與有功之臣的地步。而且楚漢相爭之時,一塊領土多次易手也是屬於十分正常的事情。更主要是陳平在平殷戰役中已經很出色地完成了項羽布置的任務,難道他還要對這個任務的售後服務進行買單?如果項羽交代陳平有守衛殷地的職責,殷地在陳平手中丟了,項羽要追陳平的責任尚說得通。但項羽並沒有委任陳平守衛殷地,因為《史記》記載的是「擊降殷王而還。」陳平做完殷地的市場開拓工作後就已經回總公司進行述職了,他並沒有擔任售後服務工作,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項羽要追究陳平的問題在道理上是說不通的。再結合《史記》關於項羽的史料中並沒有類似的誅殺案例,所以可以推斷陳平逃離項羽應該是受到了政治迫害。這種迫害包括政治對手的排擠打壓及政治對手挑唆君主殺害自己。

如果說范增眼拙,讓項羽錯過了尚未一顯崢嶸的張良。但他不應該再讓項羽錯過已經「小荷已露尖尖角」的陳平。

雖然他不能改變項羽的脾氣,但他可以盡最大的努力去勸諫項羽和保護陳平。而在陳平事件中,我們找不到范老爺子半點影子和丁點兒作為。我們要理解他,或許他正在事件的幕後辛苦地忙碌著。所以,陳平過後要針對范增使用反間計,除了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外,更有意味深長。

張良與陳平的例子不是孤例,韓信也有此遭遇。《史記·淮陰侯列傳》寫到:「及項梁渡淮,信杖劍從之,居戲下,無所知名。項梁敗,又屬項羽,羽以為郎中。數以策干項羽,羽不用。」

總之,項家人不能發現的謀臣,范增也絕對不會發現。與項家有過交情的謀臣,反而成為了項家的絕緣體。已經在項氏集團嶄露頭角的謀臣,一定會有始無終。所以,有勇無謀的鍾離眛、龍且、周殷都能完好無損地跟著項羽打天下。而有謀有智的張良、陳平與有勇有謀的韓信,只能捲鋪蓋走人。這是謀士在項氏集團必然會遇到的潛規則,所以項羽的智囊集團只會越來越孤獨,直至「獨孤慘敗」!


范增真是水平不夠而眼拙嗎?

史記·項羽本紀》記載到:「范增說項羽曰:『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財貨,好美姬。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急擊勿失。』」「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范增能看出劉邦的成色與志向,卻看不出張良、陳平與韓信是難得的人才,當真可笑至極!可笑至極!


范增年至七十才有機會一展抱負,大顯身手,這一天他等得太久。因為他等得太久,所以特別珍惜這個機會和平台,不允許任何人來與他分享,不希望任何人來打攪。他想項羽只能有他,只能依靠他。甚至他認為項羽是屬於他的,是他的一切,其他謀臣都不能打項羽的主意。所以當項羽不聽他話之時,他會痛心疾首,一個老人都能把自己氣得背生毒瘡。范增等得太久,等得他都認為自己就是姜太公。既然自己就是姜太公,項羽那還需要什麼散宜生、辛甲及閎夭之流。所以,范增只允許自己孤芳自賞,決不允許百家爭艷。項羽,之所以失敗,很大一個原因就是有了范增。他得到了范增這棵老樹,卻失去了整片森林。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你有沒有從始至今喜歡一個人,從沒放棄……
田亮二婚又娶了她!家庭地位不保,但世上最美好的愛,莫過於從始至終都是你!
遇見前任的瑪莎一秒變懵逼,從始至終,瑪莎面對梁靜茹都是一個樣子!
從始至終路飛的宿敵一直有三人,他們才是路飛真正的敵人
此人為太平天國第一完人,被割一百多刀,從始至終毫不吭聲!
為什麼從始至終都不看好劉亦菲演三生?光楊冪這一點她都比不了
注意果郡王的這個小細節,原來從始至終皇上根本就不是果郡王對手
趙本山在這個人眼中,從始至終就是個農民!
海賊王,娜美確實是當之無愧的女一號:但她從始至終沒有感情線!
從始至終支撐我的,是對生的渴望
科比從始至終有是否有當過聯盟第一人?
被稱為現代軍隊中的虎賁軍,從始至終只聽命一個人
張天愛否認搶角事件 從始至終簽的都是女一號
被邱瑩瑩罵男女關係混亂的曲筱綃,從始至終只有「嗲趙」一人
從始至終,安慰你的人都是你自己
何兆武:從始至終都是一包熱情的聞一多先生
好導演,就是能從始至終貫徹自己信念的人。
願做你的超級英雄,保護你從始至終
這部電影從始至終沒有鬼怪出沒,卻足以讓你坐立難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