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世界裡的施虐狂
什麼是「網路施虐狂」
曾幾何時,互聯網好像是一個智力超群而又理想崇高的「極客」,它對技術和創新充滿熱情,朝著引領時尚、信息自由的方向不懈地努力著。然而,互聯網文化的風氣現在已經改變。如今在網上,我們會經常遭到無故的謾罵和侮辱。據調查,在美國,約有40%的人在網上遭受過辱罵、人身威脅以及跟蹤等各種網路騷擾。
施虐狂就在我們身邊
2014年,心理學家對1200名以網路侮辱為樂的人做了研究,並從中發現了許多「黑特質」。具體而言,這些人在四項黑暗人格性狀中得分極高,分別是納粹主義、追求權術、自戀狂,以及最為顯著的一項——虐待狂特質。心理學家認為,大部分人都會避免去傷害別人,如果真的傷害到別人我們也會感到愧疚懊悔,但對虐待狂而言,越殘忍的行為他們越感到興奮刺激。也就是說,別人的痛苦往往就是「網路施虐狂」的快樂。
不過,在心理學上,普通人多少都存在著所謂的「日常施虐狂」傾向,比如許多人就很喜歡看搏擊類的運動比賽或者武打電影;又比如,如果有四種工作讓你選,你會選擇哪一個?
a、殺蟲子;
b、幫助實驗者殺蟲子;
c、清洗馬桶;
d、忍受冰水帶來的痛苦。
研究顯示,選擇a的人就往往具有比較高的施虐傾向。心理學家認為,擁有虐待狂特質的人不見得是連續殺人犯或者性變態,他們只是比常人具有更明顯的施虐傾向。
所以,在現實中,「網路施虐狂」絕大多數看上去很正常,他們就隱藏在大眾身邊。
網路助長了施虐狂
「網路施虐狂」的出現是與反社會的黑暗人格有所關聯的,但能夠讓這些壞人大行其道的是另外一種現象——「網路去抑制效應」,即,網路帶來的匿名、隱身、缺乏權威及非實時交流等因素瓦解了社會上千年來所建立的公序良俗,使反社會分子能夠肆意發泄,又不必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如今,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這種「網路去抑制效應」正從智能手機滲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直接導致「網路施虐狂」行為的泛濫和升級。
比如,2011年,美國社交網站Facebook為近期過世的用戶創建了悼念網頁,很快,「網路施虐狂」就聞風而來,開始在網頁中胡亂留言,對死者開起了玩笑。不過,對比一下一年後「網路施虐狂」的所作所為,這種程度的惡作劇已經算不上什麼了。2012年,美國女權主義者安妮塔·薩奇西恩在網上發起了一項眾籌,準備集資製作一系列視頻,記錄歷代視頻遊戲中的女性歧視。結果,她收到了炸彈以及「人肉」威脅、強姦威脅,還有人以她為主角製作了一個叫做《痛打安妮塔》的遊戲。
在中國,2016年,影視明星王寶強離婚事件在網上掀起軒然大波。由於王寶強老婆婚內出軌,引起網友的憤怒,於是,網上的譴責和謾罵鋪天蓋地而來,「網路施虐狂」們肆意挖掘王寶強老婆的隱私,使得王寶強老婆根本不敢在公共場合露面。
不要理會他們
「網路施虐狂」們把社交媒體和網路評論區變成了混亂骯髒的地方,他們不僅污染了人們的頭腦,還可能會影響人們相處的方式。比如,心理學家發現,如果人們在社交平台上看到的都是關於善行的動態,那麼他們當天反饋自己做出善行的幾率就會提高10%。但如果他們看到的是負面行為,也同樣更可能去效仿。
那麼,隨著「網路施虐狂」的日益猖獗,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呢?
首先,法律應該彌補自身的缺位,在不侵犯言論自由的前提下制定規則,監督評論,同時,警方也要發展應對措施,可以考慮開發一些網路工具打擊線上犯罪。其次,作為發布信息的平台,互聯網路自身也要主動抵制「網路施虐狂」。比如,社交網路可以對這些侮辱性言論採取技術性處理手段,不讓「網路施虐狂」們肆意污染網路環境。
作為普通網民,如果不幸被「網路施虐狂」們盯上,那麼心理學家給出的建議則是「不要理會他們」。你只要記住,「網路施虐狂」就是想讓你生氣、沮喪或不安,你的不爽就是他們的精神食糧。所以,請無視他們,那麼他們的人生才會被白白浪費掉。
※驚天大盜之路由器
※會自己引爆的電子書
※雙12大科技新老店面全場過刊6折優惠
※改變人類生活的十大商業模式
※美國佬信過的 5 大謠言
TAG:大科技雜誌社 |
※網路世界網出真愛的星座
※網路世界的「無間道」
※心理學家帶你了解網路世界裡的施虐狂
※相遇在虛幻的網路世界!
※肆虐的網路狂犬,網路狂犬病如何醫治?
※世界性網路中的中國歷史
※萌寵世界:社交網路的時尚寵物明星
※網路流行語,網路名言
※殭屍網路新世界:攝像頭的背叛和戰爭
※戲說網路對聯的幾種境界
※孔子學說的網路世界連載
※社會心理:被人為割裂的網路世界
※網路流行語:網紅
※無聲世界:我們的愛人在網路里嗎?
※異世界美食要撞車!網路輕小說《異世界居酒屋》宣布動畫化
※談談LOL與網路世界裡常見的網路暴力
※兵貴神速中國此種交通網路世界第一,兵員輸送速度和規模世界第一
※墓地社交網路平台可以維繫亡者在世界中的存在感
※河南一大學生爆紅網路 網友驚呼:畫出整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