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國首所民辦高等研究院成立 施一公任院長

中國首所民辦高等研究院成立 施一公任院長

中國首所民辦高等研究院成立 施一公任院長



2016年12月10日,必將載入中國科教史冊。這天上午,由施一公擔任首任院長、吳亞軍、王東輝、王健林等多位企業家捐贈的中國第一所民辦高等研究院——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以下簡稱西湖高研院),在杭州美麗的西子湖畔宣告成立,向著世界一流高等研究院的目標揚帆起航!

全國政協副主席韓啟德、浙江省委副書記、代省長車俊等領導,和中外各界嘉賓,共同見證了西湖高研院的誕生。


作為西湖大學(籌)的前身及籌建依託主體,西湖高研院以基礎性、前沿性研究為支點,以深化科研體制改革、培養創新人才為宗旨,以博士生培養為起點,立志在5—10年內成為世界一流的民辦高水平科研教學機構。該院面向全球招聘頂級科學家,由國家「千人計劃」專家及其他頂尖人才領銜,組建理學、前沿技術、基礎醫學和生物學四個研究所,在相關領域開展科學研究和博士生培養。


成立大會上,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書記趙一德致詞,浙江省副省長鄭繼偉為著名生物物理學家施一公教授頒發首任院長聘書。隨後,潘建偉教授、陳十一教授、饒毅教授、施一公教授分別代表各自負責領銜的四個研究所,從市領導手中接過正式授牌。


建設世界科技強國,離不開百花齊放、模式多樣的新型高等科教機構。2015年3月11日,施一公、陳十一、潘建偉、饒毅、錢穎一、張輝、王堅等七位西湖大學倡議人,正式向國家提交《關於試點創建新型民辦研究性的大學的建議》並獲得支持。2015年12月1日,西湖高研院正式在杭州註冊成立。

據悉,西湖高研院的籌建和成立,得到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各級領導多次調研指導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及西湖大學的籌建工作。近兩年來,西湖區(之江度假區)全力做好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的各項服務保障工作,專門建立了建設指揮部,大力推進項目申報和建設工作。在省、市領導和有關部門的指導下,西湖區結合雲棲小鎮的整體規劃建設,統籌做好征地拆遷、基礎設施建設、環境整治提升等各項保障工作。與此同時,西湖區加強與西湖高研院籌建行政工作團隊溝通協作,完成院辦公樓裝修工作,確保西湖高研院正式投入運行;深化與國家、省、市相關部門的溝通與聯繫,積極協助西湖高研院等人才和團隊申報各類人才計劃和項目資助,加快高層次人才落地和集聚。


在成立大會現場,由潘建偉、陳十一、饒毅和施一公四位教授領銜的團隊作為「杭州市頂尖人才和團隊重大項目」, 與西湖區政府正式簽訂合作協議,四個項目各獲得由杭州市提供的1億元項目扶持資金。


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暨未來的西湖大學落戶杭州市西湖區。近年來,該區深入實施人才強區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揮區位、產業、政策三大優勢,不斷厚植創新創業沃土,積極涵養人才發展生態,成功創建成為首批杭州市人才生態示範區和浙江省省級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目前區域內人才總量已達38萬名,彙集了潘建偉、陳十一、饒毅和施一公等名家名師,更吸引了包括46名兩院院士,142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傑出人才,71名國家、浙江省「千人計劃」、杭州市「521」計劃專家,137個創新創業團隊在此齊聚。全區共建立院士工作站12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70個。


西湖大學創建理念提出以來,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支持,開創了民間資本支持高端民辦研究型機構籌辦及發展的先河。成立大會上,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會正式宣布西湖大學暨西湖高研院創始捐贈人王東輝、王健林、鄧鋒、葛航、黃昌華、馬化騰,西湖高研院院長施一公在大會現場與參會創始捐贈人或其代表簽署了捐贈協議。 此外,西湖大學(籌)籌辦委員會向為西湖高研院籌辦及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的西湖大學暨西湖高研院千人創始捐贈人代表熊曉鴿、丁列明、范淵、甘中學、黃曉慶、劉佳炎、許嘉森、楊雲春、姚力軍、姚納新、張雷、張丹、張輝、周振及西湖大學智領未來捐贈人吳亞軍、何澤平、張磊與西湖大學千人西湖WE夥伴華紹炳,等捐贈人頒發了榮譽證書。這些熱心科技教育事業的有識之士以及社會各界的關心和支持將極大地推動西湖高研院的創建和發展,為西湖大學(籌)的創建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據了解,目前西湖高研院已完成2次全球招聘,匯聚一批海內外優秀的學術人才。院區內行政辦公樓裝修任務已經完成,即將完成裝修的4棟科研樓將為4個研究所提供約130個獨立實驗室,2棟學生公寓及配套餐廳將能滿足500餘名研究生的食宿需求。不久的將來,西湖高研院將擁有200名教授,近2000名科研人員,致力於前沿基礎科學研究,培養一批能以天下為己任、發揮領軍作用的高端人才,用5到10年的努力將其打造為世界一流的科研機構,成為支撐中國未來發展的源動力,共同推動中國高等教育百舸爭流、百花齊放。

「2016年12月10日,註定將成為一個值得銘記的日子。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在美麗的西子湖畔正式成立,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所民辦的、含理工生命等多個學科的小型、綜合性、劍指世界一流的高等研究院。她寄託著社會各界的厚望,承載著一代人的夢想,今天正式揚帆起航!」施一公教授在成立儀式上致辭時表示,「我們期望,十年、二十年之後,在浙江杭州,有一所在世界上備受尊崇的、能代表中國水平的民辦高等學府——西湖大學。這裡,將擁有世界上最傑出的一批科學家,培養最優秀的青年人才,從事最尖端的基礎和應用研究,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科研教育體制機制,為中國的高科技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大的引擎和支撐,為世界文明做出無愧於中華民族的貢獻!到那時,中國一大批有情懷、有理想的企業家不僅會繼續對西湖大學慷慨解囊,也會支持其他科學家教育家群體共同發起、創辦一批類似西湖大學的、卓越的民辦研究型大學,支撐起中國的麻省理工、加州理工、斯坦福,這些大學與我國眾多優秀的公立大學交相輝映、互為補充,攜手在中華民族的復興偉業中譜寫出無愧於時代的篇章!」


施一公在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成立儀式上的致辭

中國首所民辦高等研究院成立 施一公任院長



尊敬的韓啟德副主席,

尊敬的車俊省長,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


今天,2016年12月10日,註定將成為一個值得銘記的日子。「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在美麗的西子湖畔正式成立,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所民辦的、含理工生醫等多個研究方向的小型、綜合性、劍指世界一流的高等研究院。她寄託著社會各界的厚望,承載著一代人的夢想,今天正式揚帆起航!

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中華民族,曾經在世界範圍內引領著人類文明的發展和進步。但是,在過去幾百年,隨著歐洲的文藝復興和工業革命,世界的科學技術中心先後轉移到了歐洲和北美。在1949年以前的110年間,中國不斷遭受外敵入侵,中華大地動蕩不堪、百姓苦難深重。擁有世界五分之一以上人口的中國未能繼續對科學技術和人類文明做出與人口比例相稱的貢獻。中國,落後了!


但是,即便在國近代史最黑暗的時期,一批又一批志士仁人也未放棄科教救亡的夢想。容閎,盡其畢生精力推動留美幼童計劃、開啟中國近代史出國留學的大潮;1895年,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北洋大學–誕生在天津,首批留美幼童之一的蔡紹基36歲出任首任校長;隨後二十年,包括今日北大、清華前身在內的一批現代化高等學府在中國大地創建,科教救亡的曙光曇花一現。然而,無論是在試圖以洋務運動和維新變革來改變命運的清朝末年還是軍閥混戰的民國初年,孱弱的中國無法自保,更難自立、自強,科教救亡的努力舉步維艱。


但是,前輩們從未放棄!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在抗日戰爭最艱難的時刻,在大後方的昆明,西南聯合大學裡正演繹著中國近代科教史上最濃墨重彩的一筆,產生了包括楊振寧、李政道兩位諾獎得主,以及鄧稼先、郭永懷、朱光亞、王希季、陳芳允、屠守鍔等兩彈一星元勛在內的一批科技精英,同時也取得了科學研究上的一系列突破。


建國後,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的近四十年,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人民大眾艱苦奮鬥,用汗水和智慧創造了經濟發展的奇蹟。進入二十一世紀的第二個十年,中國經濟總量已經躍居世界第二,中國在世界上的綜合地位達到近代以來的最高點。在國泰民安、經濟發展的大環境下,我國的高等教育和科學研究都取得了長足進步,在世界舞台上開始亮劍。但是,中國的持續發展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基礎研究的總體水平仍然落後於西方發達國家,高科技發展的核心技術嚴重缺失,等等;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及時的解決,每一個挑戰都將會成為我國今後發展的限速步。


十八大以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成為全體中國人民共同的奮鬥目標。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時代,也是一個充滿挑戰的時代!於我輩,這個時代提供了空前但不絕後的科教興國的契機;於我輩,科教興國是歷史大時代所賦予的大責任!科教興國,為了這個理想,我們立誓為之奮鬥終生。


在國內一流的大學和研究院所科研、執教多年,我們感受到了公立大學的勃勃生機。與此同時,我們也在現有基礎上通過各種有益的嘗試、一直不斷地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兼容並包、百花齊放的教育體制和科研模式。縱觀世界近代科教發展史,民辦大學由於其靈活多樣而展示出巨大的實力;哈佛、耶魯、普林斯頓、麻省理工、斯坦福大學等一批民辦名校不僅培養出包括眾多諾貝爾獎得主在內的一代代優秀學者,還成為科技密集型經濟發展的引擎,在全球經濟、科技發展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中國,民辦高等教育近年來蓬勃發展,但目前主要以職業技術教育為主,還未曾在前沿科學研究和高技術領域的高層次人才培養方面進行嘗試。這個空白需要一代人攜手邁出第一步去填補!


改革開放以來,近五百萬留學生邁出國門,其中兩百多萬已經學成回國。他們在中國長大、從小接受中華文化的熏陶、深受人民的恩澤;他們懷抱科教興國的夢想、立誓用自己所長報效祖國和人民,而創建一所世界一流的民辦大學正是這一群人和國內萬千同道實現這一夢想的途徑。2015年5月起,陳十一、潘建偉、饒毅、錢穎一、張輝、王堅,和我,與國家千人計劃數千名專家和眾多科教工作者一起,集思廣益,希望在美麗的西子湖畔創建一所民辦的、研究型的、有望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成為世界一流的小型綜合大學;而其前身正是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


我們期望,十年、二十年之後,在浙江杭州,有一所在世界上備受尊崇的、立足中國大地而又充滿中國特色的民辦高等學府,西湖大學。這裡,將擁有世界上最傑出的一批科學家,培養最優秀的青年人才,從事最尖端的基礎和應用研究,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科研教育體制機制,為中國的高科技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大的引擎和支撐,為世界文明做出無愧於中華民族的貢獻!到那時,中國一大批有情懷、有理想的企業家不僅會繼續對西湖大學慷慨解囊,也會支持其他科學家教育家群體共同發起、創辦一批類似西湖大學的、世界一流的民辦研究型大學,這些大學與我國眾多優秀的公立大學交相輝映,攜手在中華民族的復興偉業中譜寫出無愧於時代的篇章!


毫無疑問,創辦這樣一所大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創辦西湖高等研究院也是一次大膽的嘗試,有阻力,有風險。但我們堅信,歷史將證明,這件事情對國家和民族意義重大,利國利民!我們相信,有國家和各級政府的支持,有一大批企業家的慷慨資助,有一大批志同道合的千人專家的群策群力,西湖高等研究院一定會發展成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科學技術研究院之一,為創辦西湖大學打下堅實基礎!


今天,西湖高等研究院寄託著社會各界的厚望,承載著一代人的夢想,揚帆起航!在這裡,我首先要特別感謝各級政府部門對我們的關心和支持,特別要感謝教育部,感謝浙江省委省政府、杭州市委市政府、西湖區委區政府,感謝浙江大學、清華、北大、中科大、復旦、上交大、華東師大、武大、南工大、南科大、南京大學、中南大學、上科大、澳門大學、崑山杜克大學等兄弟院校和中國科學院各院所的支持,感謝浙江理工大學、浙江工商大學、浙江師範大學、浙江科技學院、浙江傳媒學院、浙江中醫藥大學、浙江樹人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杭州師範大學、溫州肯恩大學、中國計量大學等省內各大學的支持。沒有你們的大力支持,就不會有西湖高等研究院的創立和發展!感謝你們!


作為一所民辦的高等研究院,沒有與我們同心同德、慷慨解囊的捐贈者,就沒有西湖高研院今天的成立儀式和今後的發展。在此,我要特別感謝吳亞軍女士,第一位主要捐贈人;特別感謝王東輝、鄧鋒、王健林、葛航、黃昌華、馬化騰六位創始捐贈人,他們對教育的關注和投入、他們的無私情懷,令我們感動。特別感謝熊曉鴿、丁列明、甘中學、張輝、姚力軍、黃曉慶、劉佳炎、張雷、張丹、范淵、周振、姚納新、許嘉森、楊雲春、華紹炳等千人計劃專家及西湖大學捐贈人何澤平、陳向明、張磊,他們用行動詮釋對教育的承諾。


最後,我還要特別感謝在過去六百個日日夜夜白手起家摸索前行的籌備委員會全體工作人員。你們放棄了節假日和親人的團聚,為著一個遠大的理想拼搏,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一點點朝著目標前進。特別感謝你們的辛勤付出,也感謝你們對未來的信任!


今天,我們共同見證歷史。我們深知:今後的路道阻且長;但我們堅信:未來,我們終將不辱使命!


謝謝!


本公眾號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辦


微信公眾號:中國生物技術網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生物技術網 的精彩文章:

中國生物產業信息平台「生物鏈」——服務對象
中國高校的教授們離「先掙它一個億」的小目標有多遠?
卵細胞受精後發生了什麼?
2016,那些閃耀中國的科技新星,風華正茂
革蘭氏陰性菌會影響阿茲海默症的病理進程

TAG:中國生物技術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全國首家檢校合建公益訴訟研究中心在上海成立
中國排協成立中國排球學院郎平擔任院長
中國排協成立中國排球學院 郎平任院長
我國首個海水稻學院成立 袁隆平院士任首席教授
雄安新區雄縣成立第一家高科技公司
中國生活方式設計研究院成立
國內首家心血管3D列印實驗室在廣東省人民醫院成立
我國首個高校社區學院掛牌成立
中國民俗文化研究院山東分院在臨沂成立
中國聯通國際公司成立巴西子公司
外經貿成立區域國別研究院
民盟中央美術院南京分院成立
上海音樂學院賀綠汀中國音樂高等研究院成立
法國足球中國辦公室成立
敦煌研究院將成立敦煌藝術學院
上海成立國內首個「首席科學家辦公室」,由人工智慧專家領銜
劍指世界一流,西湖大學前身西湖高等研究院成立,施一公任院長
萬象人工智慧研究院成立,上市公司+基金+科技公司組合憑什麼玩轉AI研究院
它是國家首批成立研究生院的22所高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