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遠征軍以少勝多解救七千英軍,震撼世界!

中國遠征軍以少勝多解救七千英軍,震撼世界!

1992年仁安羌大捷50周年。當年4月,撒切爾夫人訪美。4月11日,在芝加哥卡爾登酒店大堂,撒切爾夫人拜訪了坐在輪椅上的遠征軍新38師113團團長劉放吾。據劉放吾之子劉偉民描述,撒切爾夫人握著劉放吾的手,並代表英國政府對劉放吾表示感謝與敬佩。撒切爾夫人非常感性的對父親說道:「老將軍,我聽過太多您的故事了,您當年不但解救了七千英國軍人的性命,也同時解救了許多其他人的性命。想想看,這些人,現在都已經到了第三代、第四代了,他們的性命都是您救的。今天我代表英國政府和人民,對您表示我深深的感謝之意,希望將來有時間,能坐下來聽您詳細講述當年怎麼打贏仁安羌戰役。」

中國遠征軍以少勝多解救七千英軍,震撼世界!


由於1992年撒切爾夫人與劉放吾將軍的這場會面,「仁安羌戰役」的真相與戰史逐漸浮出水面。20年後,「仁安羌大捷紀念碑」於2013年元月13日在當年盟軍與日軍戰況最激烈,也是傷亡最慘重的緬甸仁安羌古戰場建成,完成了劉放吾將軍生前心愿,讓在此戰役中犧牲的前輩英靈能夠長眠安息。

中國遠征軍以少勝多解救七千英軍,震撼世界!



仁安羌大捷,是一個聞名世界的戰役,是近代史上中國軍隊第一次和盟軍並肩作戰所得的榮譽,是盟軍在第一次緬戰中惟一的大勝仗,同時更是一個奇蹟。因為新38師113團在劣勢情況下,竟以800多人的兵力,擊敗數倍於我軍的敵人,救出十倍於我軍的友軍,這十足表現出中國軍人作戰精神的英勇與堅強。

當時緬甸整個戰鬥形勢,就盟軍方面來說:左翼為國軍第6軍,當面之敵為敵第18師團;正面為國軍第5軍,當面之敵為敵第33師團。新38師在曼德勒,無形中有東西策應的任務。


4月14日,由於英軍第1師防守馬圭(Megwe)吃緊,危及盟軍右翼。新38師的112團和113團先後奉命開往納特曼克(Natmauk)與巧克柏當(Kyaukpadaung)兩地佈防,負責支援英軍的掩護正面國軍的側背,曼德勒衛戍的任務,只留下114團的兩個營擔任。114團第1營留在臘戍擔任飛機場的警戒任務。


為攻佔緬甸重要的產油區及發電基地仁安羌,日軍33師團作出周密計劃,其第213聯隊及師團配屬部隊從正面進攻馬圭,215聯隊佯攻掩護214聯隊繞到英軍後方,佔領仁安羌油田鎮區,切斷英軍歸路。將英軍第1師和戰車營的1部,包圍在仁安羌北面一帶地區。並用一個大隊的兵力飛快佔據拼牆河(Pinchong R.)北岸渡口附近,阻截英軍的增援,當時在拼牆河北岸和敵作戰的英軍,不過只是少數步兵和裝甲旅戰車山炮的一部分,自身已難保,無力分兵去救援在南岸被圍的部隊。


4月17日,在馬圭北撤的英軍第1師主力及第七裝甲旅被阻截在仁安羌,糧盡彈缺,水源斷絕,危急萬分,英軍統帥斯利姆將軍聽說中國軍隊趕到巧克柏當後一到113團駐地,便簽下手令,讓劉放吾團長立即馳援英軍。


劉團長接到斯利姆命令後隨即請示孫立人師長,孫師長再上報重慶參謀本部,經過一個半小時協調後同意前往救援英軍。113團在團長劉放吾帶領下由英軍汽車輸送,在17日的黃昏時分,到達拼牆河北岸部署與日軍作戰。17日當晚就展開了猛烈的戰鬥。18日拂曉起,戰鬥更烈,孫立人將軍親自從曼德勒趕往飄貝指揮部請命指揮再趕往仁安羌前線。由於擔心負責具體指揮部署的團長劉放吾會出現前日受命時的遲疑,斯利姆起初心有猶豫,劉放吾立即帶其前往營部、連部視察部署,炮火隆隆中劉團長鎮定自若,露齒而笑。斯利姆在回憶錄《Defeat into victory》一書中說到:「只有優秀及精明幹練的軍人,才能在槍林彈雨中面無懼色。」遂放心其部署安排。

正午12時,拼牆河北岸敵軍肅清,英方催請我軍立刻渡河攻擊,當時我軍兵力太少,而且南岸地形暴露,敵軍又是居高臨下,我軍站在仰攻的地位,如果攻勢稍一頓挫,敵人可能立即窺破我軍實力,這樣一來,不但不能達成解救英軍的任務,並且可能把113團陷入危險境地。


因此,孫將軍決心暫時停止進擊,令113團在黃昏以前用盡各種方法把當前的敵情和地形偵察清楚,再利用夜間去周密布署,準備在第二天拂曉進行攻擊。


英軍第1軍團長斯利姆將軍(Lt-Gen.W.J.Slim)對於孫將軍這樣計出萬全的籌劃,雖然表示十分欽佩,但怎樣才能使他的被圍部隊立刻解救出來,卻是他更焦急的一個問題,因為他接到被圍的第1師長斯高特將軍(Maj-Gen.scott)的告急無線電話,報告被圍官兵已經斷絕了兩天的水糧,無法繼續維持下去,若是今天再不能解圍,便有瓦解的可能。所以斯利姆將軍要求孫將軍無論如何要立即渡河攻擊援救,不能等到明天。後來孫將軍一再的解釋利害,並且請他打電話通知斯高特師長務須再忍耐一天。


19日,東方魚肚白色還沒有出現,攻擊便開始了,破曉時,左翼部隊將敵軍第一線陣地完全攻佔,戰鬥轉進到山地里,敵軍不顧一切猛烈反撲,113團已得的陣地,三失三得。在敵軍優勢兵力的壓迫下,我軍必須要處處防備敵人偵知我軍實力,所以用種種方法,設置疑兵,虛張聲勢,又用小部隊進行擾亂突擊,更教敵人無從判斷我軍的虛實,主攻部隊利用山炮,輕重迫擊炮及輕重機關槍的掩護,反復肉搏衝殺,第3營長張琦在戰鬥中不幸中彈犧牲,弟兄們眼看著自己的長官壯烈地倒了下去,含著眼淚,前仆後繼地拚死衝殺上去,一直衝上了油田,山凹里,油田邊,都積起了一堆一堆的屍丘,這一場火網中夾著白刃肉搏的大戰,從午前4時繼續到午後3時,日軍終於被擊潰。


下午五時,槍炮聲漸漸地稀遠,敵人顯然是在加速往後撤退。我軍首先將被俘的英軍、美傳教士和新聞記者500餘人解救出險,並將奪回被敵人搶去的英方輜重汽車100多輛,交還英方。接著英軍第1師的步兵、騎兵、炮兵、戰車部隊等7千餘人和1千多頭馬匹都在我軍的安全掩護下,從左翼向拼牆河北岸退出,三天的苦熬已使他們狼狽不堪,一路對著我們的官兵、個個都豎起大拇指高呼「中國萬歲」,更有許多軍官壓制不住感激的熱情,抱著我們的軍官跳了起來,友情的高揚已經到達了頂點。

日軍防衛廳《緬甸作戰》記載19日下午荒木部隊(213聯隊)及師團直屬部隊陸續趕至,原田部隊(215聯隊)於20日凌晨趕到仁安羌,此時日軍的兵力增至三個聯隊合計約1萬3千餘人,33師團主力集結於仁安羌,但其圍殲英軍及趕在油田區被破壞之前佔領的作戰任務均告失敗。因連日追趕天氣酷熱及缺水,日軍也疲憊不堪暫無力發起大規模進攻,兩軍在仁安羌以南形成對峙。


孫立人師長本欲調112、114團前來仁安羌反擊日軍,20日晚斯利姆派上尉羅賓遜通知當前緊急情況,即令取消戰鬥將部隊撤到巧克伯當。此時日軍亦隨時伺機反撲,如此一來我軍孤軍滯後形勢非常嚴峻,孫師長果斷令增援趕至的112團在仁安羌油田和拼牆河兩岸設伏掩護疲憊的113團撤退至巧克柏當佈防,部隊遂逐步撤離仁安羌安全轉進至巧克柏當。


仁安羌大捷據二檔檔案戰報記載113團將士共解救英緬第1師7000餘人,英軍俘虜及美傳教士、隨軍記者等500餘人突圍。南京第二歷史檔案館檔案「新38師緬甸之戰概述」及「仁安羌戰役戰鬥傷亡統計表」兩份檔案上記載斃敵700餘人,我113團陣亡兵員204人(長官15人、士兵189人)、傷318人(長官24人、士兵294人),生死不明20人,傷亡總計500多人。據軍委會參謀團團長林蔚戰後上報電文和重慶《大公報》1942年4月21日報導記載「此役日軍傷亡五百餘,我軍僅傷亡百餘」。《緬甸作戰》記載其33師團自赴緬作戰以來(1942年3月初至6月10日)共計陣亡730人,未計傷員。另據日軍判斷,英軍在此次戰鬥中四個車載步兵營、一個坦克營、兩個炮兵營遭受毀滅性打擊。


仁安羌大捷後,英軍逐步向印度轉移,新38師由仁安羌轉移到巧克柏當附近,掩護英軍撤退。仁安羌的捷報,驚動英倫三島,迅速傳遍世界各地,受到各同盟國的讚譽。孫立人將軍後來得到美國總統羅斯福授予「國會勳章」,在頒發頌詞中寫道:「中國孫立人中將,於1942年緬甸戰役,在艱苦環境中,建立輝煌戰績,仁安羌一役,孫將軍以卓越的指揮殲滅強敵,解救英軍第1師之圍,免被殲滅,後復掩護盟軍轉移,於千辛萬苦之中,轉戰經月,從容殿後,其智勇兼備,將略超人之處,實足為盟軍楷模」;英皇喬治六世授予「帝國司令勳章」、中國政府獎給「四等雲麾勳章」各一枚。團長劉放吾獲得「六等雲麾勳章」、「陸海空軍甲種一等勳章」 各一枚並記大功兩次,此戰陣亡的113團第三營營長張琦亦被盟軍追贈「銀星勳章」一枚。副師長齊學啟、參謀長何均衡等和各營營長分別獲得嘉獎。

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在1992年4月訪問美國時,特向當年率團具體指揮部署解救英軍、定居在美國的93歲的劉放吾團長致以親切慰問,感謝他50年前在仁安羌戰役中,拯救英軍的功績。


仁安羌大捷,在軍事上來說是一個奇蹟,國軍是以少勝多,以客勝主,以寡救眾,這一仗,不但表現出中國軍隊是有嚴格的訓練和旺盛的士氣,更表現出中國的指揮官有卓越的將才,有優高的判斷能力,有超人的戰術眼光,有膽大心細的斷然處置。充分發揚了中國軍人捨己救人和不背盟信的美德。


仁安羌大捷一是自清朝中葉以來,中國軍隊在境外第一次挫敗日本軍隊的經典戰鬥,作與盟軍協同作戰的成功範例,鼓舞了在艱苦條件下抵禦日本侵略的國人信心;二是證明兇悍的日軍不是不可戰勝,在訓練有素裝備齊整的前提下中國軍人戰鬥力甚至強於日軍,並成為遠征軍第一期入緬為數不多的亮點之戰;三是成功解救英軍得到英國人尊重使中國軍隊撤到印度後受到禮遇,扭轉以前盟軍對中國軍隊的偏見,為其後在藍姆伽開設訓練營訓練部隊提供不少潛在方便。中國駐印軍反攻緬北時裝備主要為美方提供,給養則由英方供給,為日後的反攻創造有利條件;四是解救出的這支英緬第1師得以保存有生力量參與了兩年後的英帕爾-科希馬會戰,給予日軍沉重打擊一雪前恥。英帕爾會戰的結果則直接關係到駐印軍緬北反擊的成敗,由於同期日軍在國內戰場發動規模空前的1號作戰(即豫湘桂大會戰),國內戰場一度極其嚴峻,正是中國遠征軍和駐印軍在滇西、緬北戰場的全面勝利穩住了後方戰況並打通援華交通命脈,使得我們的民族渡過了那一段最艱難的時期,贏得抗戰的最終勝利。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民國歷史 的精彩文章:

八百國軍壯士讓英軍總司令震撼
這才是真實的民國新疆,盛世才統治下的新疆社會老照片
清末小學國文教科書課文一百篇濃濃中國風
僅317字,字字珠璣!
南京浦口火車站:民國記憶的見證者

TAG:民國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遠征軍不能打?解救英緬軍七千人,被救英軍高喊中國軍隊萬歲
仁安羌的豬隊友!七千英軍被兩千人包圍,還得中國遠征軍血戰解救
中國遠征軍揚威緬甸 解救無能的英軍 從此讓世界刮目相看
被中國遠征軍解救的「慰安婦」,她們的故事跨越了」世紀「與國界
40年前以色列空軍奔襲四千公里解救人質,空軍能吊打俄羅斯?
中国远征军不能打?解救英缅军七千人,被救英军高喊中国军队万岁
遠征軍曾冒死解救美斬首部隊?美軍至今不敢忘恩
中美兩國軍人合力解救被日軍蹂躪的女子
中國貨輪被海盜圍攻,只有該國派軍艦解救,如今是中國最好兄弟!
太平天國大決戰時,李秀成二十五萬大軍為何解救不了天京?
郎平棄高薪回國解救女排,美國以巨額違約金阻撓,中國富豪挺身而出
中東一國為了中國不惜背後捅日本一刀,國內美女成災待解救
照片講述下的歷史,滇西戰場上被中國遠征軍解救的「慰安婦」
民國女土匪強虜百名壯漢,日夜摧殘折磨,解救之時大哭
我軍特戰兵解救被圍敘利亞民眾:敘利亞人打出中國國旗 安全通過
世界需要中國人民來解救!俄羅斯福利在最後
太平天國大決戰時,李秀成25萬大軍為何解救不了天京?
美國密西根州鯉魚成災,懸賞70萬美元全球尋高人解救
美國4歲女孩失蹤,英國超市小哥5000英里外解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