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國畫精賞」張大千《擬北苑溪山雲屋圖》

「國畫精賞」張大千《擬北苑溪山雲屋圖》

【國畫精賞】

張大千《擬北苑溪山雲屋圖》

「國畫精賞」張大千《擬北苑溪山雲屋圖》

尺寸132.5×52cm

款識:溪靜風不過,樹深啼鳥知。山人未來處,寒氣入茅茨。擬北苑溪山雲屋,丁亥十月大千居士爰。

徐悲鴻先生評價張大千的藝術有「五百年來第一人」之說。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邁絕古今的造詣,主要來自兩個方面的努力,其一是張氏對前人傳統的借鑒,其二是張氏對於生活的體驗,無不廣泛而深刻。論傳統,大千先生不局限於一家一派,而是對眾工畫壁、文人捲軸乃至西方藝術包容並蓄,廣搜博取,把將唐宋元明清一口吞入腹中搗個稀爛,吐出來的卻是一片古典的高華。論寫生,張大千更是足跡遍天下,二上華山、三至黃山、四登峨眉、長履鳴沙,造化的無盡藏又被他羅列於胸,並以自己的心源去提煉、脫華、升華、參化。古人與造化已經成為張大千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源泉。從前期的明清、中期的唐宋,直到晚年糅合歐風美雨的潑墨潑彩,畫風的三變,卻森羅了萬象,照耀著張大千輝煌的藝術人生。 「溪靜風不過,樹深啼鳥知。山人未來處,雲氣入茆茨。」大千先生此幅《擬北苑溪山雲屋圖》作於一九四七年,時年張氏四十九歲。在此前一年也就是一九四六年一月張大千以五百兩黃金加二十張明畫的代價購得了五代董源的《江堤晚景圖》,此後挑桿於壁、張布連牆,日夜規模而不能自己。在張大千認為古今畫風之流變,在於古風尚精密,今尚苟簡;古風高厚大氣,今則薄於氣韻神態。故而此後畫風為之轉變,由明清轉向對晉唐兩宋作品的心追手摹。張大千在山水畫科上對五代董源的《江堤晚景》、《瀟湘圖》、《風雨出蟄圖》三圖浸淫尤久。一九四六年張大千在《擬董北苑萬林奇峰圖》中題道:「北苑畫前不藉師資,後無復繼踵,特開機軸,為千古正宗學者所遵之。」可見張氏在此一時期是將董源視之為百代風標、千古宗師,對之佩服的無以復加。而朵雲今春所推出的此幅《擬北苑溪山雲屋圖》亦是這一時期張氏全力規模董巨之力作。此幅《擬北苑溪山雲屋圖》健筆長皴內含董源筆意,山石樹木蔥鬱懋盛處見渾厚。大千五十歲前就已經遍臨唐宋元各家各法,此幅丘壑筆線、坡石樹木已經具宋人氣息,而樹葉點苔則是青藤白陽法,吞古而能化今,實在是大千的真本事。而其筆皴之間所展現的大氣磅礴之象也與張大千豪邁不羈的性格是息息相通的。

張大千的創作「包眾體之長,兼南北二宗之富麗」,集文人畫、作家畫、宮廷畫和民間藝術為一體。於中國畫人物、山水、花鳥、魚蟲、走獸,工筆,無一不精。詩文真率豪放,書法勁拔飄逸、外柔內剛、獨具風采。畫藝要領,即師古人、師造化、求獨創。張大千的藝術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曠古絕今的造詣,正源於其成功踐行了這一原則。對於傳統,他不局限於一宗一派,而是集各家之長,兼容並蓄。師造化則遍游名山,收盡奇峰打草稿。畫亦有三美:曰大,曰亮,曰曲。所謂大者,不僅僅局限於畫幅的尺寸和篇幅的大,更關鍵的是畫的氣魄要大,擇取大自然的角度要大,要開闊。即使是小畫,也要做到小中見大。細觀大千先生此幅山水佳構,畫中林木蔥鬱,山川起伏迭嶂,飛瀑流泉蜿蜒而下,林間山道穿插其間,全畫以淺絳設色,設色明凈純麗,將山水之清韻,丘壑之層迭厚重展露得恰到好處。畫中墨與色之變化即張大千所謂「亮「者,即一幅畫能在眾人的作品中最為突出和醒目,讓人一眼見到,即為其所震撼。縱觀整幅畫作,山峰林木,煙雲飛瀑間虛實相生,其位置經營排列得恰到好處。亦是張大千所謂「曲」者,是指畫裡面有股曲折不盡的意思,讓人不能一眼看穿,而是感到餘音裊裊,回味無窮。

————中國書法網微信公眾平台————

關注熱點,傳播最及時的書畫資訊;

堅守傳統,打造專業書畫權威平台。

廖偉夫 13510562597(可加微信)

QQ:19689887

郵箱:cmlwf@126.com

往期經典

書畫高清資料

名家訪談

經典專題

推薦展覽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書法網 的精彩文章:

「名家聯墨」清 · 紀曉嵐 行書《清閟》八言聯
吳昌碩眼中的不朽者|陳師曾,和他的朋友們
「國畫精賞」清 · 石濤《細雨虯松圖》軸(上海博物館藏)
「名家聯墨」清 · 黃易《隸書授其為復八言聯》

TAG:中國書法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