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中國收復南沙70周年:這本書成了宣誓國家主權的鐵證

中國收復南沙70周年:這本書成了宣誓國家主權的鐵證

中國收復南沙70周年:這本書成了宣誓國家主權的鐵證



鄭資約(後排右二)在太平艦上與海軍軍官合影

摘要


「文獻等於一面旗幟,這個東西用得好,不亞於幾個師。」


12月8日,中國收復西南沙群島70周年紀念活動在京舉行,紀念1946年11月到12月,中國派太平、永興、中建、中業4艘軍艦收復被日軍侵佔的西南沙群島,有力宣誓國家主權的壯舉。


1947年11月,鄭資約編寫的《南海諸島地理志略》出版,成為我國歷史上「劃定南海疆界第一人」。

70年後,在南海問題緊張僵持之際,這本塵封已久,原定價3塊法幣的舊書,成為了證明南海主權強有力的國家證據。


中國收藏家協會的彭令從家中的藏書箱取出一本被重重包裹著的舊書。書的紙張都已泛黃,封面左側潦草地寫著「一九五一年八月卅日購」字樣。


他想儘快把這本鄭資約編著的《南海諸島地理志略》捐出去。已經6月底了,眼看著「南海仲裁案」就要出結果。若找不到合適的收藏機構,就先存進銀行保險柜。


很快,這本70年前出版的《南海諸島地理志略》就以「001號」的身份,被即將建成的國家南海博物館收藏。


2016年7月12日,菲律賓所謂「南海仲裁案」宣布結果。中國對此「無效非法」裁決發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關於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的聲明》,第一條中就寫明:「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中國收復日本在侵華戰爭期間曾非法侵佔的中國南海諸島,並恢復行使主權。中國政府為加強對南海諸島的管理,於1947年審核修訂了南海諸島地理名稱,編寫了《南海諸島地理志略》,繪製了標繪有南海斷續線的《南海諸島位置圖》,並於1948年2月正式公布,昭告世界。」

這本塵封已久,原定價3塊法幣的舊書,現在成為有力的國家證據。


「不入流」的舊書?

中國收復南沙70周年:這本書成了宣誓國家主權的鐵證



「你就是做書生意的,就不要管政治啦。」彭令克制了一下自己的湖南口音,模仿著電話里的那個聲音。這個戴眼鏡留平頭的小個子是中國收藏家協會書報刊收藏委員會的執行主任,民革黨員,有16年的文獻收藏經驗,自稱「小書販」。

彭令起初以推銷玩具為生,因為喜歡書,做起了買賣舊書的生意。剛開始本錢少,他主要收集建國後舊書,後來以收藏革命文獻為契機,開始接觸1949年前的舊書。


2016年7月4日彭令捐書的消息在中新社發出後,當天他的手機、家中和辦公室座機,都收到類似不明身份的人打來電話,有的來自海外。有人要求購買此書,彭令拒絕,之後提出長期合作,「所謂的合作就是,把我搜集到的邊疆史料都給他們。」彭再次拒絕。


現在這本被人當成寶貝的舊書,當初彭令險些錯過。


2014年南京,這本《南海諸島地理志略》插在二手書店最裡面的一個架子上,隱藏在眾多民國書籍中,毫不起眼。

彭令瞥見書名中的「南海」二字,想起中國社科院邊疆研究所黨委書記李國強曾囑咐過自己,在外面找資料時,注意邊疆資料,借給所里看看研究。「當時李說得比較實在,你要我們給你多少錢,那是不可能的。」彭令告訴本刊。


南京是這趟尋書旅程的最後一站,購書資金還剩下4000元。彭令詢價,老闆開價5000元,分毫不讓。「這本地方志保存了半個多世紀很不容易。」


此時,彭令並沒有特地去關注南海問題,他覺得一本民國公開出版的平裝書,要價5000太貴。「可能不一定恰當,但就是這麼個事實。比方說這本書不是關於南海,是關於渤海的,現在也就兩三百塊錢。這類書單純從收藏角度看,是不入流的。」


講價無果,彭令放棄了。


一年後,秋天,還是南京,還是同一個書架,同一個位置。彭令再次見到那本書。「那個店主六七十歲,可能還記得我。」彭令再次拿書去向店主詢價,還是5000元,不講價。這次彭令帶夠了錢,收了這本舊書。


11年前,在南京朝天宮「鬼市」舊書攤上,彭令曾淘到清代學者錢泳的手稿《記事珠》。其中部分內容被專家認定,抄錄自清代文學家沈復的自傳體散文《浮生六記》,而且是遺失的第五卷。曾有日本收藏家想要出1000萬人民幣收購,因為裡面提到沈復1808年在前往琉球國的途中,見過釣魚島。這不是中國關於釣魚島最早的記錄,但還是比1884年日本人古賀辰四郎向日本政府申請開發釣魚島的記錄早了76年。這是彭令理想的藏品,當時他花了1000元買書,出手時,拍賣價1457.5萬元人民幣。


現在這本看似「不入流」的舊書,也熠熠閃光,而且是當年舉國家之力完成。


國家任務

中國收復南沙70周年:這本書成了宣誓國家主權的鐵證



2016年7月12日,海牙國際仲裁法庭對南海仲裁案做出「最終裁決」,判菲律賓「勝訴」,並否定了「九段線」, 還宣稱中國對南海海域沒有「歷史性所有權」。


1946年10月,蔣介石的耐心快耗光了。他致電國防部:「西、南兩沙群島不論如何,應先派兵各一排,攜帳蓆,限一個月內進駐勿誤。至前往巡視,可同時並舉也。


整整一年前,蔣介石就電令廣州行營主任張發奎派兵進駐南海諸島。因為氣候惡劣、缺乏軍艦、物資不足等原因,任務被一拖再拖。台灣省氣象局的動作要快些,1945年底至來年初,他們派人乘坐「成田」號機動帆船巡視了西沙群島,接收測候所,並在永興島豎起一塊木牌,上書「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氣象局接收完了」。


到1946年9月,抗戰勝利一周年都過完了,中國軍隊只登上距離大陸較近的東沙群島。大部分區域似乎已成權力真空地帶。


這時,菲律賓外長季里諾稱:「中國已因南沙群島之所有權與菲律賓發生爭議,該群島在巴拉望島以西200海里,菲律賓擬將其合并於國防範圍之內。」而法國軍艦則先後登陸南沙群島的南威島和太平島。形勢越來越急迫。


接到蔣介石訓令,10月9日,國防部第三廳的會議室里坐滿了官員,軍務局、預算局、空軍總司令部、海軍總司令部、廣州行營、外交部、內政部等部門都派了代表出席。會議決定,對南海島礁的偵查測量和駐軍任務同時進行,必須在11月7日前完成。


之前行政院曾要求內政部擬定一份《中華民國領南海諸島位置略圖》,作為執行接收任務時的參考。這份工作的具體執行單位,就是「方域司」。


國民政府內政部長張厲生點名河北老鄉鄭資約來南京加入方域司。彼時,45歲的鄭資約正在國立西北大學做地理系主任。


鄭資約的兒子鄭仿健向本刊記者介紹:鄭資約1930年國立北平師範大學史地系畢業後,赴日本國立東京教育大學地理研究所攻讀碩士,還去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進修過。


鄭資約戴著圓框眼鏡,這位看起來斯斯文文的教書先生,卻喜歡用腳丈量國土,一點不含糊。


從北平至西安,再徒步翻越秦嶺內遷四川,1938年隨學校到達四川三台鎮後,他開始帶著學生走遍全省考察地理。四年後,他完成《四川新地誌》,全面介紹四川的自然、人文、經濟、交通以及各區域的地理情況,初版在1946年1月發行。


四川考察經歷正是張厲生邀請他的原因,而這一次是國家任務。


任務緊急,他國對南海的虎視眈眈和蔣介石的催促,讓當時國民政府都沒來得及給鄭資約頒發正式的簡派狀,他人就被借調到內政部「方域司」,開始整理南海諸島礁資料。這個7月份才成立的新部門暗合了戰後重心——收復失地與劃定海疆。不止鄭資約沒有正式任命,查閱《國民政府職官年表》可知,連他在國立北平師範大學的校友,從復旦大學調來做司長的傅角今也是如此。


這一次考察還有一個不同,和鄭資約一起去的是政府高官與海軍將士,這次不是靠雙腳,而是乘坐美國人送的四艘軍艦。


被困

中國收復南沙70周年:這本書成了宣誓國家主權的鐵證



鄭資約


10月23日是出發的日子,鄭資約和同為內政部代表的曹熙孟,空軍總部代表蔣孝棠、仲景元,海軍海道測量局代表劉天民等人一起來到南京浦口海軍碼頭。停在面前的中業艦,是個百米長,4000噸排水量的龐然大物。船頭的鐵門向左右開啟。


鄭資約一行走進中業艦的「大肚子」,裡面塞滿大小物件:從電台、發電機、活動房屋到蔬菜種子、殺蟲滅鼠藥、漁網、獵刀、火石、針線等,彷彿是要置辦一個過日子的大家庭般,這些都是將來守島官兵的補給。


鄭資約則帶了不少繪圖紙。接下的時間他得在搖晃的船艙里,一筆一畫地將南海上屬於中國的島礁畫下來。


當天內政部還發出一份特急密電,委託廣東省政府再籌備部分物資人力:「石碑3枚......兩旁分刻國徽……另備水泥3桶,派定測量員3人,測夫4人,並借備經緯儀、水準儀、測板、標尺各2具……」


執行任務的「前進」艦隊共有四艘軍艦,它們是根據「戰時租借法案」,由美國移交給國民政府的。艦隊總指揮是林則徐的侄孫林遵上校,在國民政府海軍充當主力戰艦的太平號護航驅逐艦為艦隊旗艦,另有永興號驅潛艦,中業、中建號登陸艦入列。太平艦和中業艦執行收復南沙群島的任務,永興艦和中建艦負責收復西沙群島。


四艘戰艦從吳淞分別出港,至長江口集結編隊南下,全程保持戰備狀態。抵達虎門,廣州方面的物資和人員登船。11月8日艦隊抵達海南三亞榆林港,完成補給,並在當地僱用熟悉海況的漁民和鑿石刻碑的石匠,之後就該繼續南下,奔赴西沙、南沙了。


港口外,狂風巨浪晝夜不停地攪動著南海。冬季是最壞的登島時間,東北季風將艦隊困在港中,大家只能數著日子等下去。


還有更糟糕的。太平艦副艦長何炳材、海軍司令部海事處參謀張君然等人在擬定航行計劃時發現,當時的中外航路指南中都沒有詳細介紹南沙群島的航海資料,只說這裡是「危險區域」。全區沒有任何燈塔或航標,最大的太平島,面積不到0.5平方公里,得靠近到7-8海里內才能看到,好似「海里尋針」。這片海域曾有各國軍艦往來,也發生過戰鬥,水雷布在哪裡更是無從知曉。


當然,現在誰都不知道南海上菲律賓的戰艦在哪裡巡航,法國是否已在島上駐紮,還有日本有沒有殘餘部隊留守。


大部分時間裡,鄭資約都生活在中業艦上。港口內波瀾不驚,陸地那邊樹影婆娑。他不時到陸地上走走,海南島的接收早就完成了,三亞的集市裡,還有「接收大員」們沒賣光的日軍遺留設備,大型無線電真空管正被當做魚缸出售。


11月12日,中業艦和太平艦起航前往南沙群島,約3小時後遭遇惡劣氣候,4000噸級的登陸艦中業艦受風面積大,在風浪里橫搖至30度,時刻有翻船危險,艦隊被迫返航。18日,兩艘軍艦再次出發,又遇大風浪,艦隊在海中掙扎了一天,中業艦上7位政府代表全都暈了。下午5點左右,雷達發現前方有低氣壓團,可能形成颱風,兩艦再次返港。


艦如困獸。而蔣介石下達的一個月內完成進駐的死命令又超期了一個月。


登島

中國收復南沙70周年:這本書成了宣誓國家主權的鐵證



1946年12月,中國政府官員及海軍官兵接收南沙群島時在太平島上攝影紀念,並豎立石碑,重申主權


對鄭資約來說,遠洋出海是16年前留學時的事了。乘戰艦出海,更是第一次。中業艦作為運輸艦,大部分空間都用作物資存放,另外還要載著守島官兵;船隻雖大,身處其中卻倍感局促。戰艦飄蕩在冬季南海的狂風巨浪中,鄭資約窩在船艙內卧床不起,眩暈不止。


為了能夠達成同時進駐西沙、南沙群島的目標,艦隊本打算讓太平艦和中業艦先出發兩天,抵達距離較遠的南沙群島。實際情況並不遂人願,11月23日,趁著風浪減弱的間隙,永興艦和中建艦先行出發,24日凌晨抵達永興島。進駐工作在7級大風中進行了5個晝夜,29日上午為收復西沙群島紀念碑揭幕後告別永興島,巡視西沙群島,30日下午返回榆林港。


看著永興艦和中建艦任務完成,太平艦和中業艦上的官兵和政府代表都急了。


12月7號晚餐時,中業艦艦長李敦謙激動地宣布,等不了了,自己開著中業艦也要到南沙!12月9日早晨,天氣放晴,東北風3級,太平艦和中業艦第三次起航。


知道自己肯定還會暈船,海上一旦起了風浪鄭資就約返回船艙。躺在搖晃的床上,船外是正發脾氣的南海,耳邊儘是大風攪動纜繩時發出的刺耳聲與浪頭拍打船身的轟鳴。


航行至第三天凌晨,艦長李敦謙命令船員加強瞭望,尋找太平島。天色昏暗,海面漆黑,李敦謙不住詢問是否找到,沒人能回答。


清晨時分,天色泛白。登上桅頂的水兵眺望前方,發現海水變成了深綠色,說明艦隊駛入珊瑚區。船速減慢,回聲探測儀啟動,記錄海水深度。


前方地平線出現一道短短的黑線,慢慢地,海岸的輪廓清晰起來。雷達熒光屏上那一粒光點所在的位置,和天文觀測的經緯度、水深以及海圖相吻合,找到太平島了。經過一塊巨大的珊瑚平台,海水成了淺綠色。船速降至最低,軍艦在太平島西南岸一海里處下錨。李敦謙請代表到甲板上來,站在船舷旁,鄭資約第一次看到了太平島的模樣。


沒有立即登島,戰艦汽笛長鳴,作為警示。等待一陣後,島上沒有反應,頭戴潛水鏡,身背武器,赤膊上身的海軍陸戰隊員乘兩條汽艇搶灘登陸。前進至50米左右,汽艇擱淺,大家拖艇登島。


首先進入岸邊的堡壘搜索,確認沒人後升起國旗,推倒日軍的石碑。接著向島內前進,1945年美軍轟炸太平島時留下的彈坑依舊清晰,日軍的混凝土營房已不完整,裡面只留下幾件鋼盔和軍服皮鞋。廣東省政府代表麥蘊瑜看到牆上有士兵的塗鴉,猜測是得知無條件投降後日軍留下的。島上已經沒有敵人了。中國的石碑被重新豎立在太平島。


太平艦在外圍戒備,中業艦開啟船頭的貨艙門,接收人員和物資分批乘小艇登島。


鄭資約脫下中山裝,換上白衣褲,斜挎著單肩布包登上小船。太平島上的椰林越來越近,他下船涉水登島時,看到珊瑚只離水面一兩尺,好似樹枝般蔓延在海底。


他組織中山大學的測量人員展開地形測繪。落潮時,大家來到裸露出來的沙灘,豎起塔尺和三腳架,用水準儀逐步測量地面高度差。架起平板儀,用導線測量法測得萬分之一的太平島地圖。沙灘上有海龜產卵的窩,手伸到沙子里就能掏出蛋來,鄭資約感慨:「龜蛋比雞蛋有營養,我們大飽口福。」


古代中國漁民曾經利用季風南下屢屢至此,他們也和鄭資約一樣,站在這片沙灘上。他們在這裡搭起小廟祈求平安。1933年《南華早報》曾轉載過法國雜誌《圖解》的一篇文章,裡面提到,太平島上一間用樹葉蓋成的小屋裡,曾有中國漁民留下字跡,「余乃船主黃德茂,於三月中旬帶糧來此,但不見一人,余現將米留下放在石下藏著,余今去矣。」


太平島作為主島,59名海軍陸戰隊員在這裡駐守。他們配有1部海軍電台,官兵薪資按三倍發放,主副食特別優待,每三個月補給一次,輪防期一年。


文獻抵萬軍

中國收復南沙70周年:這本書成了宣誓國家主權的鐵證



《南海諸島地理志略》入藏國家南海博物館


2016年7月7日,彭令臨時在書報刊收藏委員會辦公室附近的大酒店租了間會議室,站在鋪著深綠色檯布的長桌前,他從加厚的泡沫郵政袋裡取出《南海諸島地理志略》,交給國家南海博物館的張健平。在捐贈儀式上,張健平帶著白手套輕翻書頁,他明白這雖然不是孤本,但出現時機極好,似乎是最適合國家南海博物館的。


捐書的消息是海南省文化廳廳長丁暉在朋友圈看到的,他打電話給負責文物徵集的張健平,希望把書爭取過來。張健平立即停下所有工作,希望7月12日「南海仲裁案」宣布前完成任務。時機對他們來說太重要了,「因為還是有政治意義嘛」。


1947年11月,鄭資約編寫的《南海諸島地理志略》出版。這本由方域司主持,商務印書館印刷發行的地方志,詳細介紹了中國南海各島礁的情況,並附有當時內政部公布的《南海諸島新舊名稱對照表》和首次以11段線的方式圈定中國南海海域範圍的《南海諸島位置略圖》。


據《人民政協報》描述,新中國成立後,經政府審定出版的地圖在同一位置上也標上這條斷續線,只是在1953年將11段斷續線去掉北部灣海域的兩段,改為9段斷續線。195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其關於領海的聲明中規定,領海寬度為12海里,並宣布此項規定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領土,包括中國大陸及其沿海島嶼和同大陸及其沿海島嶼隔有公海的台灣及其周圍各島、澎湖列島、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以及其他屬於中國的島嶼」。至此,就中國立場而言,涉及南海「九段線」的法律地位已經明確了。


與南海主權有關的重要文獻有很多,但適合公開的卻很少。南京大學中國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的沈固朝教授從事南海證據鏈、海疆檔案與文獻的研究工作。他向本刊介紹,2011年鄭資約的兒子鄭仿健曾向南京大學捐贈了一批文獻,這些「屬於檔案這一類的,可以研究但是不能公開」。


「我們南海博物館跟他們(其他博物館)有巨大的不同。我們收藏了很多物證,對南海主權宣誓﹑研究有很大幫助。」海南省文物局局長蘇啟雅對本刊記者說。


7月12日,菲律賓「南海仲裁案」公布結果的當天,《海南日報》用整版的篇幅報道了這次捐贈。「這個時間點,我們兩邊都掐得非常好。」張健平說。也是在這一天,《南海諸島地理志略》出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關於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的聲明》中。


實地勘測南海諸島礁,完成島礁命名和海疆劃界後,鄭資約1947年返回南京,內政部長張厲生簽署了嘉獎令:「本部專門委員鄭資約奉派接收西、南沙群島,著有勞績,應予嘉獎此令。」


這一年的10月29日,國民政府對鄭資約的正式任命終於下來了。印有「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印」的簡派狀上寫著:「派鄭資約為內政部專門委員此狀。」簽發人:行政院院長張群與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


鄭資約以內政部專門委員的身份到各大高校演講,他曾對西北大學的師生說:「世界政治發展之趨勢,大西洋時代似已過去,將來著重點當在太平洋與印度洋。」


鄭資約在1949年3月2日辭去方域司的工作。一個月以後,因內戰焦灼,國土測量計劃無法執行,方域司被裁撤,從此再無此機構。他偕家人來到台灣,任教於台灣師範學院史地系。


鄭資約被譽為「劃定南海疆界第一人」。南海也成為他後半生難以割捨的部分,直到古稀之年仍在關注這片領土,撰寫了《我國最南領域》、《南海島嶼是我國領土》等文章。


完成交接儀式的張健平,第二天就返回海南,直到抵達臨時存放國家南海博物館藏品的海南省博物館,他都提著裝書的手提箱,這本書即將成為博物館編號為「001」的文物。


彭令告訴本刊:「有國務院參事室的領導就說過,文獻等於一面旗幟,這個東西用得好,不亞於幾個師。


1980年鄭資約赴美國安度晚年。鄭仿健在台灣為父親整理書房,打算將當年的日記全部帶回美國,卻發現有多處被銷毀。這些內容都與林遵有關,林是南海執行任務時艦隊總指揮,1949年起義留在內地。然而,無論南下收復海疆的眾人在1949年做出何種選擇,他們從未因國家疆域產生分歧。


本文部分內容參考:


《讓歷史告訴未來——中國管轄南海諸島百年紀實》,海洋出版社;


《接收南沙群島——卓振雄和麥蘊瑜論著集》,海洋出版社


看天下367期特稿


《Vista看天下》團隊出品


做最好看的新聞故事

中國收復南沙70周年:這本書成了宣誓國家主權的鐵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ista看天下 的精彩文章:

《咱們相愛吧》:一個導演與微信公眾號的「三觀」之戰
當霧霾鎖城,這部26年前的國產cult片一點也不荒誕了
這年頭評價信用,不是看臉,就是看錢
國外留不下回國掙得少,現在留學的還值嗎?
成都醫生秀萬元羽絨服,為什麼這次「炫富」迎來一片叫好?

TAG:Vista看天下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將軍縣:走出了223位將軍、2位國家主席
揭秘:毛澤東1958年不連任國家主席原因
曾是中國近代史最牛的一個縣,走出了223位將軍,2位國家主席
中國第一將軍縣:為何能走出2位國家主席,200多位將軍
這個小縣城出了223位將軍,兩位國家主席,號稱中華第一將軍縣
中國最有名的將軍縣:誕生兩任國家主席,60位開國將軍
1949年,毛澤東竟不是全票當選國家主席 | 鳳凰紀實台
10月31日梁建國將帶來「2 5 3」獨家主題分享
遲到11年的葬禮:20萬人哭送國家主席劉少奇 悼詞稱歷史是公正的
中國很牛的一個小縣城,從這裡走出了223位將軍,2位國家主席
這個縣城被稱為將軍縣,這裡共走出了223位將軍,2位國家主席
她出身貧農家庭, 19歲入黨, 32歲被槍決, 丈夫多年以後成了國家主席。
國投中魯:110家主力37萬哄搶,該股或將是下周最大的亮點!
中國有座很牛的縣城,這個縣城出了223位將軍,兩位國家主席
F-35將成為美國同盟的標誌,會作為這些國家主要的第五代戰機
她是最牛的女黨員,19歲入黨,年僅32歲就英勇犧牲,丈夫後成國家主席
她出身貧農家庭,19歲入黨,32歲被槍決,丈夫後來成國家主席
唯一出了兩位國家主席的是哪個縣?還出了223位將軍,全國第一
中國平安:28家主力千億資金搶籌,或將複製博天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