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隸書如何才能寫出味道?

隸書如何才能寫出味道?

一、隸書四種主要筆畫的技法


1、平畫:隸書的平畫與篆書的橫畫稍有不同,它除了藏頭護尾逆入平出以外,還有"蠶頭雁尾"的波發之筆(亦稱橫捺)。

隸書如何才能寫出味道?


其書寫要領是:


起筆回鋒下垂形成蠶頭之勢。


順勢右行。

盡量鋪毫,極力波發,提空回收,形成"雁尾"之勢。


2、直畫:直畫與篆書寫法基本相同。然篆書多圓勢,而隸書方圓並用。


3、挑畫:就是折筆。挑有二法,主要在收筆處,一為出鋒,二為回鋒。出鋒稍短之挑,即為豎鉤。此二法為:


出鋒。


第一,起筆回鋒成反扭之勢。

第二,順勢而下。


第三,儘力鋪毫左行而推筆。


第四,將鋒拎中,反扭上挑出鋒,提空收筆。


回鋒。


此種挑法的第一,二,三步同出鋒挑法,第四步是提空收筆改為回鋒收筆即可。

隸書如何才能寫出味道?



4、捺畫:捺與平畫的波,寫法略同。主要方法是:


起筆回鋒下垂形成蠶頭反扭之勢。

順勢下行。


盡量鋪毫,極力波發,提空回收。


二、寫好隸書的5條出路


隸書創新的方法很多,特別是在當代,由於多元化文化的發展,書法家們越來越注重個性的張揚,再加上出土文物的豐富,可以借鑒和取法的資料日益增加,人們不再滿足於只從正統漢碑中吸取隸書的精華,而是更多地著眼於早期隸書(像簡牘、帛書、摩崖、石刻等),例如《西漢武威儀禮漢簡》、《開通褒斜道刻石》、《萊子侯刻石》、《馬王堆漢墓帛書》等,包括西晉時期的《好大王碑》和前秦時期的《廣武將軍碑》等,從中尋求隸書創新的方法。


具體來說,當代隸書創作的異變現象主要有篆隸結合、造型奇特、融入行草、金石趣味、碑簡雜糅等五個方面,以下結合書家及作品進行分析。


1、篆隸結合


我們知道,隸書是在篆書的基礎上發展變化而來的,所以經常有人講「篆隸不分家」,「篆中有隸,隸中有篆」。當代書家時常以篆書的筆法和隸書的結構來進行創作探索,取得了通常狀態下所得不到的藝術效果,增加了意想不到的審美情趣。篆隸結合是指將隸書和篆書結合在一起寫,在用筆上表現為線條的圓渾,多使用中鋒,在結體上也是方折的體勢較少,多取圓勢。


2、造型奇特


隸書的造型具有突出的特點,或縱長取勢,或寬扁見長,皆具風神。傳統的隸書造型多取橫扁之勢,而當代隸書作品的造型則多縱長取勢,這是當代隸書創作特別注重的一種變異方法,反其意而用之,卻取得了一種特殊的造型效果。

隸書如何才能寫出味道?



3、融入行草


每一種字體的發展都是建立在實用書寫的基礎之上的,隸書也不例外,當人們在實用書寫時為了追求便捷,便會加入一些行草書的筆意。在當代書法家中,張海先生以擅長草隸而聞名。他早年的隸書以漢隸為本,多求精美,取法《乙瑛碑》、《封龍山頌》等,後來潛心研究漢代帛書、簡牘,並將其和行草書融入到傳統的漢隸之中,開闢了隸書的新的寫法——草隸,也充分體現了書家的性靈之美。

隸書如何才能寫出味道?



4、金石趣味


當代書法家在篆書和隸書的創作中追求金石趣味,是清代以來書法家所進行的探索的繼續,清代書法家何紹基在這一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貢獻,直接影響了當代隸書的發展。在隸書作品中融入一些金石氣息,可以增加作品的視覺衝擊力,使得原本就古樸厚重的隸書更添蒼茫、渾厚的感覺,作品看起來也更加有質感。

隸書如何才能寫出味道?



5、碑簡雜糅


在隸書作品中融入簡牘筆意和情趣,是當代隸書發展變化的又一特點。簡牘帛書是隸書發展和創作的一個寶貴的取法之源,並且也是隸書發展最為快速的載體。許多書家都潛心研究簡牘帛書,從中尋求隸書創新的道路。


本文來源:書法思考


毛筆、宣紙上新,去書法微店看看!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家論壇 的精彩文章:

書畫題跋,為什麼越來越簡單了
人生三界:眼界,境界,交界
明代釋德清行書《證道歌》

TAG:書法家論壇 |

您可能感興趣

如何才能吃出腹肌?
作者經歷了怎樣的故事,才能寫出如此唯美的句子呢?
要如何才能斷淫呢?
怎樣才能盤出好玉呢?
怎樣才能盤出好玉?
我想問, 什麼樣的衣服才能讓我穿出達康書記的風采?
如何游泳才能瘦?
怎樣 才能 忘了你?
怎樣做才能讓人愛你?這篇文章做出了深刻的回答
如何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脫?
如何才能活得出彩?先從溝通做起
怎樣才能斷除妄想?
你知道在哪些特定情況下才能吸胎頭嗎?
流行的慵懶風到底是什麼?如何才能穿出隨意感?
如何說,孩子才能聽?
掌握筆勢,書法才能出「味」
怎樣做,才能讓孩子更出色?
你的祈願如何才能實現?
如何才能帶出狼一樣的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