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國狙擊手實戰中曾350米打飛幾十槍,目標還跑了

中國狙擊手實戰中曾350米打飛幾十槍,目標還跑了

上世紀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以劉進榮為首的地下武裝團伙在海南猖獗活動了八年之久,以搶劫、勒索、綁架、殺人為生財之道,規模一度達到70多人。通過安插卧底偵察員等手段,使得劉進榮團伙的行蹤暴露並將其引誘到指定地點以後,公安武警部門決定對劉進榮進行設伏狙擊,首先除掉犯罪集團的首腦,然後再對其他團伙成員進行全面抓捕。事前的作戰會議上,時任武警海南總隊參謀長的張寶光明確強調要求「首發命中,一槍斃命」。這就是當年2.25捕殲戰鬥中,由海南公安廳長和武警總隊領導直接領導的潛伏行動。



中國狙擊手實戰中曾350米打飛幾十槍,目標還跑了


圖:猖獗一時的劉進榮


一:1993,失敗的伏擊


1991年10月,公安部將劉進榮犯罪團伙一案列為海南頭號大案;1992年4月份,武警海南總隊簽發命令,針對該案按編製組建立特勤分隊。10月份,武警特勤分隊和全省機動部隊陸續投入以捕殲劉進榮犯罪團伙為背景的野戰生存、熱帶叢林捕殲戰術、夜戰、巷戰、射擊、觀察、攀登、越野等緊急適應性訓練和實兵演練。


1993年2月22日,張寶光帶領特勤分隊趕赴王下鄉執行潛伏行動。特勤分隊分為兩組,潛伏組負責設伏狙擊,機動組在後方待命負責支援。23日7時,八名潛伏組成員在下車後徒步4公里達到433高地。433高地距離目標所在的村落300米左右,地勢較高而且視野良好,能夠俯瞰全村地形;植被茂密,能夠為潛伏小組提供良好的隱蔽。設伏地點比較理想,劉進榮反覆進出的公路和橋樑完全暴露在潛伏組的火力範圍內。


中國狙擊手實戰中曾350米打飛幾十槍,目標還跑了



圖:潛伏地點視野


在經歷兩天兩夜的潛伏以後,目標在2月25日14時20分目標出現,距離350米左右。在經過比對確認目標身份,並獲得前指授權以後,潛伏組長指揮兩名射手進入射擊位置,並在14時25分下達了射擊指令。但狙擊以失敗而告終:使用79狙擊步槍的一號射手和81自動步槍的二號射手總共射擊了30多槍,從第一發彈在土地上濺起煙塵開始,目標在原地停留了整整20秒才反應過來並開始逃跑,隨後又用了7秒左右的時間逃離射手的視野。



中國狙擊手實戰中曾350米打飛幾十槍,目標還跑了


圖:子彈落點濺起的煙塵


狙擊失敗後,前指立刻要求潛伏組下山控制村落的主要出口,等待機動組支援。14時49分,前指和機動組達到現場,特勤分隊在匯合後立刻對村落進行突擊,展開對劉進榮的搜索行動。15時40分,特勤分隊在村落一公里外的深溝灌木叢中發現劉進榮的藏身位置;16時15分,在劉進榮被三支81自動步槍亂槍掃死後,捕殲戰鬥宣告結束。


二:射手違背精確射擊原則的行為


從當時拍攝下的錄像和後來的相關資料看,射手違背精確射擊基本原則的行為是導致狙擊失敗的直接原因。使用79狙擊步槍的一號射手採用立姿射擊,左手握住一根酒杯粗細的樹榦,並將步槍架設在左手手腕上。

如果不考慮掩體等情況,立姿雖然暴露面積最大,危險性最高,但也是動作方便受限最少、反應速度快的射姿,因此擁有最大的火力壓制範圍;但它的穩定性,尤其是無依託射擊也是所有射姿中穩定性最差的,即使是射手採取各種辦法彌補之後也是如此——比如將支撐的手臂收攏,把肘部靠緊在胸廓表面。實際上除了運動過程中或者是正在進行自衛還擊等應急情況,立姿無依託射擊都是很少見的。



中國狙擊手實戰中曾350米打飛幾十槍,目標還跑了



圖:當時的一號射手

一號射手通過握持樹榦形成了一個簡易依託以改善立姿射擊的穩定性,但其效果是比較有限的。首先是這根樹榦本身就很不牢固,在視頻中可見明顯的晃動;其次步槍和射手左手、手腕之間完全沒有約束措施,因此在伴隨著射手呼吸、維持站立平衡等因素引起的細小動作過程中,步槍也始終在射手的手腕上滑動。後一個問題可以通過有技巧的使用槍械背帶纏繞手掌和手臂、以至於依託物來改善,繃緊以後的背帶會對人體和槍械形成有力的約束,足以將槍械的晃動減少一半。


雖然79狙擊步槍的附品中就包括了背帶,但一號射手在這次行動中並未使用。這主要是因為在道路狹窄難行的叢林中,射手在背負長度較大、槍口部分造型複雜的79狙擊步槍行進時,槍械一定會頻繁的與植被產生鉤掛拉扯;不僅阻礙行進速度,而且非常耗費射手的體力與耐心。但即使是手持槍械行進,沒有穩妥纏繞收束好的背帶一樣會特別礙事。因此僅從攜行功能看,這次行動中取消背帶是最佳的選擇。


一號射手對待狙擊步槍背帶攜行功能的否定態度和不少西方狙擊手有類似之處,但最終對背帶使用的選擇卻不相同。很多西方狙擊手(本文中「狙擊手」指經過專業訓練,具備高級射擊理論修養和技能水平的射手)認為使用背帶攜行槍械是一種「懶惰」的習慣,一旦遇見需要突然射擊的情況,姿態轉換所需要的時間足以讓射手失去即時反應的能力,真正派上用場的時候很少。但從充當提升射擊穩定性和精度的重要輔助工具這一角度來說,背帶又是一件難以或缺的工具——這就足以抵消它的所有缺點了。



中國狙擊手實戰中曾350米打飛幾十槍,目標還跑了



圖:狙擊手對背帶的巧妙使用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在這樣的立姿簡易依託條件下,要求確保對350米距離上的目標實現首發命中、一槍斃命的要求,都已經苛刻到失去了合理性。從視頻中看,彈著點離目標並不很遠——如果不是以狙擊手,而是以普通的特等射手的身份來看,一、二號射手的射擊技能已經是出類拔萃的水平了。甚至可以說,即使是找來美國海軍陸戰隊狙擊偵察排的狙擊手,要他在相同的射姿和依託條件下完成這樣的任務也只能靠運氣來蒙。


三:戰術安排的失誤


進一步說,射手的射姿選擇被當時的戰術安排所限制——射手在指令下達並進入射擊位置以後,瞄準線高度受限制於植被的遮擋無法降低,只能採取立姿。實際上這種困境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在植被茂密的亞熱帶叢林中,泥土、樹枝、藤條到處都是,取材加工並沒有難度。潛伏組當時有八個人,潛伏時間超過48小時;完全有人力和時間構建一個隱蔽且視野良好、能夠使槍械獲得穩固依託物支撐、射手採用坐姿甚至卧姿觀察瞄準的雙人狙擊陣地。


最後,大俯仰角下的射擊需要射手對彈道進行相當大幅度的修正,所以正常情況下狙擊手在選擇陣地時往往會盡量的避免這一點。即使是受限於視野等因素不能避免的,在有條件的情況下,也必須盡量避免單純的理論修正計算,而是至少要按照相同的角度、距離進行試射校槍。筆者可以肯定的一點是,這次行動之前特勤分隊並沒有尋找相似地形進行實彈狙擊演練,否則射手不能確保命中目標的情況早在實際行動開始之前就會得到充分的暴露。


戰術的真諦在於以我之長擊敵之短,說穿了就是持強凌弱;即使是所謂的以弱勝強,也是建立在局部關鍵環節上形成我強敵弱優勢的基礎上,不斷將之擴大到整體層面的結果。從戰術安排的合理性來說,指揮者必須儘可能的隱藏、彌補己方的缺陷和弱項,不斷累積、擴展己方的優勢;並設法佔據主動地位,以我方之最強打擊對方之最弱,獲得最大的取勝可能和最小的風險、代價。提前一年抽調精銳人員組建特勤分隊進行針對性實戰訓練,正是這樣一個從人員素質、訓練配合水平等各方面前期累積戰術優勢的過程。



中國狙擊手實戰中曾350米打飛幾十槍,目標還跑了



圖:提前組建特勤分隊集訓,累積戰術優勢


但在這次伏擊中,潛伏組沒有能夠將情報、兵力、準備時間等諸多方面的前期優勢累積擴展到任務執行最後、也是最關鍵的射擊環節,直接導致了狙擊失敗和目標逃竄。在戰鬥準備方面對狙擊陣地的構築當為、可為而不為,在戰鬥構想方面,對射手達成目標所需要的客觀條件應該預見、能夠遇見而沒有預見;這是對於自己的缺陷和弱項毫無自覺,也就談不上彌補和克服,屬於難以推脫的戰術指揮失誤。


從整體行動上看,在整個2.25捕殲戰鬥中,除了狙擊行動的失敗以外,其它部分都完成的較好。這與特勤分隊的基本水平是相對應的——這畢竟是在高層的巨大壓力下,以全省之力抽調精兵強將集訓,針對性準備了將近一年的精英隊伍。在這樣的條件下,潛伏行動中仍然出現非常低級的失誤,和我國愚昧落後的傳統槍械文化是分不開的。正是由於從上至下的精密射擊意識匱乏,這才導致接近一年的集訓中都未能及時發現技能訓練和科目安排的嚴重疏漏,最終在實戰環節上導致狙擊了失敗。


四:我國的傳統槍械文化


我國傳統歷史上沒有理工科素養可言,文化主流一直被文人所把持。文人習氣的流毒並未隨著五四覺醒運動和建國後歷次反封建反迷信活動所去除,即使是涉及到槍械和射擊領域也沒有絲毫的收斂。各種明顯超越人類生理極限和槍械的機械、光學性能水平的英雄事迹不絕於耳,它們或是小概率的偶然性事件被放大吹噓,或根本就是無中生有的妙筆生花。槍械文化也因此成了武俠甚至仙俠文化——或者不加修飾的說,吹牛逼文化。


筆者很難用自欺欺人以外的成語來形容這種現象。被這種皇帝新衣式的宣傳愚弄的絕不僅僅是普通的社會群體,一樣包括了所謂的專業人士;只不過他們有的是被正向愚弄,有的是被反向愚弄罷了。


1993年的狙擊失敗,就是部隊被正向愚弄的典型。在欠缺完整理論基礎和高級專業訓練的特等射手群體中,他們之中的佼佼者能夠依靠苦練的基礎射擊技能和經驗,在固定場地和簡單環境下完成近距離甚至中距離上的表演把戲,讓各級領導、外賓、記者紛紛豎起大拇指激動的大聲連說「OK」。如果說這種洋溢著正能量的歡樂場景勉強還有幾分真材實料做基礎的話,那些三觀正派的宣傳新聞和作品更是創造了無數的人間奇蹟:射手們拿著粗製濫造的國產槍一次又一次在狂風驟雨中準確的命中400米外的硬幣、打中800米外的牙籤、在強勁的多變山風中命中1400米外的胸靶。



中國狙擊手實戰中曾350米打飛幾十槍,目標還跑了



圖:「中國狙擊手,OK!」


欺人者必自欺,長期以來的自娛自樂和麻醉宣傳使部隊自身也喪失了分辨能力,真的以為自己那些低水平的射手和裝備無所不能,槍響必中。不幸的是這個世界的物理規律實在是缺乏愛國主義素養,三觀不正又負能量滿滿;以至於一旦面對複雜的實戰環境,在角度、距離等關鍵因素出現大幅度變化,射手對於觀察、測距、測角、修正等方面的能力要求已經超出直覺經驗所及後,我國這些花架子訓練成果就會像篩子一樣無處不是漏洞。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1993年這樣精心謀劃長期準備的行動中,不要說400米外的硬幣和800米外的牙籤,就是對350米外的立姿人體靜止目標,兩名射手打了幾十槍居然還讓人給跑了。當然即便如此,在宣傳上仍然是很可以補救的,比如《武警海南總隊「2.25捕殲」戰鬥紀實回顧》紀錄片中,義正言辭的女聲解說表示:「狙擊步槍手XXX向距離約350米外的目標劉進榮腳下鳴槍警告」。頗有當年「我軍轉進千里,共軍追之不及」的風采。



中國狙擊手實戰中曾350米打飛幾十槍,目標還跑了



圖:直到多年以後,在宣傳上才承認當時的目的就是要一槍斃命


而從反向被愚弄的典型例子莫過於我國的狙擊步槍設計師,他們清清楚楚的看著自己產品的真實性能是如何在宣傳過程中經過一步步的粉飾、渲染、吹噓,達到連他們自己都根本不信的程度。基於這種在國內養成的對於精度指標宣傳的真偽判斷經驗,直到21世紀出國參與競標並慘敗之前,他們都一直認為國外槍械的優秀指標不足為憑、更不足為懼——「肯定也是吹出來的」。


然而無論是從正向還是反向被愚弄,都離不開一個內因:就是被愚弄者的不學無術。


五:國內對於精確射擊認識的長期落後


狙擊步槍的精度自何而來?當然不是什麼人槍合一之類充滿人文色彩的扯淡說法,除非擁有隔空控物、未卜先知之類的特異功能,再好的射手也不能用一隻垃圾槍打出穩定的好成績。對於狙擊步槍來說精度就是彈道的高度一致性,而這需要每一發彈藥的狀態,槍械機構在每一次射擊過程中的運動特性,瞄準鏡光學結構的狀態——包括射手眼睛與瞄準鏡的相對位置等各種方面,都必須保持高度的一致。


彈道的高度一致性就意味著可以射擊的結果可以準確、可靠的重複,而射擊結果可以準確、可靠的重複,則意味著射手可以可靠的預測下一次開槍後子彈的彈著點,並在此基礎上精確的修正瞄準過程,然後扣動扳機命中目標。西方的狙擊手有一種高級技巧訓練,就是要求在整個射擊過程中,尤其是槍械後坐引起的瞄準鏡視野跳動過程中,都努力保持對目標的觀察;在射擊之後立刻將自己預計的彈著點告訴觀察手記錄下來,並與實際彈著點進行對比。經過長期的反覆預測與修正訓練,狙擊手能在開槍之前對彈著點獲得驚人的準確判斷能力。這就是普通人眼中所謂人槍合一神奇槍法的真實面目,它雖然需要足夠的經驗和技巧,但在本質上沒有任何神秘之處。



中國狙擊手實戰中曾350米打飛幾十槍,目標還跑了



圖:只要有合格的器材與正確的訓練,大多數人都可以獲得良好的射擊技能,小姑娘也不例外


很遺憾的是,我國在非常長的時間以內,不要說部隊那些低水平文化基礎的射手,即使是槍械設計師對此也毫無概念。翻閱國內90年代的彈道學文獻,可以看到這樣的陳述:「迄今為止,我國還沒有自己的槍彈彈道一致性試驗方法」。對於「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彈道一致性試驗也是採用單發武器發射,且規定密集度較好的槍彈裝配於單發武器」的規範標準,國內甚至只能說「我們沒有仔細地研究這種試驗方法的理論依據」。


從歷史上說,國內這種對於步槍彈道一致性的輕視來自於裝備水平的落後。從建軍之日起,武器裝備性能簡陋落後的窘境就像附骨之蛆一樣困擾著我軍。這種局面一方面使我軍在戰術選擇上傾向於利用各種外界條件削弱對手的武器性能,比如夜戰、近戰;另一方面為了維持士氣和凝聚力,在政治宣傳上反覆宣傳人的因素決定一切,武器性能只是次要方面。


在戰爭年代這樣做毫無疑問是對的,但在新中國建立起自己的軍事工業體系以後,這種戰爭年代政治宣傳形成的將人與武器對立起來的意識形態標準就成為了災難。學過馬列的人都知道生產關係與生產力的對立統一,二者協調就能相得益彰;但二者彼此矛盾就必然互相掣肘。而認識水平和裝備研製的關係也是相同的,沒有正確的認識就必然會在裝備研製需求上的把握失誤;或者在性能指標的論證上出現畸形,使研製出來的裝備性能低劣不堪實用,或者根本就不能及時提出新型裝備的研製要求。


六:79狙擊步槍,外來的和尚念不好經


基於這種背景,我國的狙擊發展歷史也就很好理解了。2.25捕殲戰鬥中一號射手使用的79狙擊步槍,是我軍裝備的第一型狙擊步槍;它是1979年對越反擊戰中,在參戰部隊付出較大傷亡代價後的強烈要求下,根據繳獲的蘇聯SVD步槍測繪仿製而成(後來改稱為85式狙擊步槍)的產物。從重慶296廠僅用半年時間就基本仿製成功來看,制約我國長期未能研製出狙擊步槍的原因不是工業能力強弱問題,而在於認識水平的局限性:不願意正視先進武器的作戰效能。


圖:SVD步槍


21世紀後出版的《中國戰術史》,或者更應該叫做《中國步兵戰術史》,是一本充分反映了我軍思想落後領域的原生態著作。該書在花了整個章節的篇幅扭曲恩格斯「技術決定戰術」論斷的同時,把強調高技術裝備軍兵種和作戰方式在現代戰爭中重要性的觀點一概斥之為「唯武器論的觀點」,囊括了海軍、空軍、坦克、核武器、精確制導武器、信息武器。而不出意料的,對於人的因素該如何發揮,該書除了一堆政治宣傳口徑的八股腔外什麼都說不出來。


可以說該書在相當程度上反應了為什麼在某些領域,以低技術裝備為主部隊的認識水平長期上不去:把持理論研究的某些軍裝文人,他們沒有理工科素養,沒有能力也不願意去理解生產力發展對於軍事發展的影響;他們的大部分精力不是用於解決實際問題和探索生產力進步下的軍事發展,而是花在了宗教辯經式的政治麻醉宣傳上。時至今日,這種惡劣的風氣仍然是阻礙我軍戰鬥力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1979-1980年的實戰經驗,包括越南SVD步槍射手造成的我軍傷亡,以及79狙擊步槍交付使用後的戰果都對我軍造成了巨大的衝擊;79狙擊步槍從試生產2批到緊急追加第3批,再到定型批產裝備全軍,完全改變了我軍的槍械體系。然而蘇聯在研製SVD過程中的依據,包括在蘇軍建立在二戰中系統的狙擊經驗、理論,以及德拉貢諾夫這樣具有專業射擊教員資質的槍械設計師,都是我國所完全不具備的。更明確的說,我國仿製SVD步槍並批量裝備更多是硬體上從無到有的突破,軟體上仍然是缺失的,整個系統並不完整。從這個方面看,1993年2.25捕殲戰鬥中的狙擊失敗,有著充分的歷史必然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候知健 的精彩文章:

太行發動機究竟行不行?殲10上批量服役才見真章!
中國新反衛星試驗:能摧毀GPS和戰略導彈預警衛星
殲10為何頻發墜毀?潤滑缺陷是俄制發動機不治絕症
除了不再賤賣,中國更該虛心學日本如何珍惜利用稀土

TAG:候知健 |

您可能感興趣

這款狙擊步槍世界之最,曾一槍幹掉2500米外目標
最遠射程1500m,全球狙擊手喜歡的槍,卻仿製我國85式狙槍
2475米超遠距離狙殺目標,這把狙擊槍號稱世界上最好的狙擊步槍
射程最遠狙擊步槍:英國L115A3 狙擊手卻因這槍下崗被追殺
再破記錄:加拿大狙擊手3450米外一槍斃敵 子彈飛了10秒
中國最強狙擊手,不用瞄準鏡,400餘發子彈擊斃214人
加拿大狙擊手在3450米外,子彈在空中停留10秒一槍擊斃IS
他中國狙擊之王,32天,一桿老步槍,擊斃214人
他是中國狙擊之王,32天,一桿老步槍,擊斃214人
800米成功命中目標,95式子彈通用,中國最強精確射手狙擊槍
一人幹掉214個美國兵!他是中國最強狙擊手!
3450米外一槍斃命,加拿大狙擊手創世界最遠狙擊紀錄
世界十大狙擊手 二戰芬蘭狙擊手100天內狙殺542人
國產15型狙擊步槍真給力 1200米外目標一發即中
中國最牛狙擊手:不用狙擊鏡,命中率48.4%,世界榜上排第八
中國神秘狙擊槍:2000米之外一槍斃命,彈無虛發
中國超級狙擊手的故事,31槍30命,以一槍之差銘記於人心!
這款狙擊步槍全球排名第二,創下射殺距離2430米的最遠紀錄!
二戰德軍的狙擊之王,1100米一槍斃敵的魔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