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戰傷疤未好,二戰再次爆發掀起戰爭的緣何是德意日

一戰傷疤未好,二戰再次爆發掀起戰爭的緣何是德意日

撇開軍國主義傳統不言(德、日均為代表),很多人注意到德、意、日三國的客觀條件對其外交政策的選擇,德國、義大利、日本均為資源頗為不足的國家,經濟的脆弱性,是其選擇對外擴張的重要原因,也是統治者的掠奪政策更容易得到民眾支持的不可或缺之因素。



一戰傷疤未好,二戰再次爆發掀起戰爭的緣何是德意日


《凡爾賽條約》加諸德國的枷鎖太過沉重,並且德國地處法俄之間,強敵環伺,經濟發展受到很大制約。而在《凡爾賽條約》的影響下,義大利的處境更為糟糕。義大利在1937年的鋼產量僅為210萬噸,約為英國八分之一,法國的四分之一。發電量為154億度,為英國五分之一。義大利的科技、工業水平也僅居歐洲中游,與英法德尚有不小的差距。再如日本,鋼鐵產量僅為美國鋼產量的二十分之一,石油僅為美國的百分之一。日本的領土,同樣狹小。



一戰傷疤未好,二戰再次爆發掀起戰爭的緣何是德意日



可以說,軸心國的共同點是有對外掠奪的客觀「需要」。另一方面,鮮少有人注意到的是,德、意、日均為君主立憲制的國家。在19世紀70年代以前,這三國均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但幾乎在同一時期,先後通過武力手段取得了統一。普魯士通過三次對外戰爭,以鐵血之路統一德國,建立德意志帝國;日本則通過倒幕運動,結束了諸侯紛爭的時期,明治天皇建立了日本帝國;撒丁王國經歷近20年的努力,也以戰爭手段統一義大利,建立義大利王國。


一戰傷疤未好,二戰再次爆發掀起戰爭的緣何是德意日



德、意、日三國均是新成立的年輕帝國。三國的建立,被認為是近代資本主義世界的三件最重大事件。三國在建國以後均成了對外擴張的「活躍」分子,一戰期間三國都不同程度地積极參与戰爭,亦是積極對外擴張的反映,即便實力相對較弱的義大利,也數度和英法兩國處於戰爭邊沿。德、意、日三國的擴張政策帶有一定的必然性。


在某種程度上說,這三個國家在從封建亡國迅速過渡到資本主義制度的過程中均保留了很大成分的封建殘餘。因此它們在政治上,也相對脆弱得多。


當世界經濟危機爆發時,統治階級均束手無策(至於德國,《凡爾賽條約》的後期影響因素極大),其原因除了經濟脆弱外,政治脆弱亦是無法規避的重要因素。30年代初,除了早已建立法西斯獨裁統治的義大利,德、日兩國均處於風雨飄搖中,國內暗殺、政變事件不斷,這成了右翼分子上台的「東風」。

但無論如何,德、日、意三國掀起二戰風暴的客觀因素再多,也離不開三國的主觀因素,希特勒、墨索里尼、東條英機等法西斯分子的順風縱火,是真正令戰爭變成可能的關鍵。正是這些戰爭狂魔,將世界各國捲入了戰爭慘劇中。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吹面不寒楊柳風 的精彩文章:

「黃色方案」進攻西歐——德國出擊

TAG:吹面不寒楊柳風 |

您可能感興趣

如果有一天戰爭爆發,三峽大壩被炸毀後會怎樣
暗示戰爭爆發的5個徵兆,出現第四個就意味著戰爭無可避免將爆發
冷戰時期美蘇危機不斷,但是為何沒有爆發戰爭?
中美不可能爆發戰爭 但另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已悄悄打響
此國內戰爆發後,他乘勢崛起成為軍閥,遭遇多次暗殺後最終殞命
一旦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這種人將痛不欲生,遭遇無比凄慘
抗戰爆發前的美麗中國,戰爭毀了這一切!
他曾兩次向蔣辭職,但抗戰爆發後卻積極請戰,成第一個殉國的軍長
假如頂上戰爭被抓的是路飛而不是艾斯,那是要爆發世界大戰啊
猩球大戰3:終極之戰,黎明之戰從未平息,再次激燃爆發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槍是最主要的武器之一
二戰中,蘇德之戰爆發的真正起因
如果戰爭爆發,你能夠在核戰爭爆發後生存下來嗎?
冷戰時期美蘇危機不斷,但是為何沒有爆發戰爭?這就是真相
美俄在中東不會爆發直接戰爭,而是一種「武裝衝突下的競爭」
核戰爭爆發之後的地球會是怎樣?
可怕,二戰之後歐洲為什麼還爆發了這樣的人間悲劇
爆發戰爭,該如何保護三峽大壩,這些部署讓襲擊三峽者死了心
一個英國士兵在一戰期間的一個行為,最終讓二戰不可避免的爆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