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龜息功

龜息功

龜息功



龜息功,是屬於所謂仿生氣功之一的吐納氣功。《脈望》載:「牛雖有耳,而息之以鼻;龜雖有鼻,而息之以耳。凡言龜息者,當以耳言也。」意思是說,龜息導引,要以聽息為之。《芝田錄》亦言:「睡則氣以耳出,名龜息,必大龜壽。」

一、俯息蟄藏


1、姿勢:俯卧。面枕床或地毯,兩臂上抬屈肘,俯掌分置兩耳旁。兩臂放鬆,兩腿自然伸直,兩腳間距與肩同寬或略寬。全身極度放鬆。


2、呼吸及意念:心靜意定,口微閉,以舌在上下牙齦外徐徐攪動,待津液滿口後,先緩緩吸一口氣,隨津液下降至丹田。再緩緩深長呼氣,將氣吐盡,全身也隨呼氣而極度放鬆。此時,寧神靜聽息之出。即聽息。一念帶萬念,漸漸入靜,呼吸自然,漸入勻靜深長細緩。此時,進人專心聽息,則自然心合於氣,氣合於神,神融且和,泯泯澄澈,漸達聞似不聞,恍恍惚惚,不知不覺自然進入龜之蟄藏伏氣狀態。此式對高血壓、失眠及某些生殖系統疾病效果顯著。


二、側俯卧息(右側俯卧式)

枕高約3~4寸(12~18厘米),頭微前俯於枕上,軀幹微向後曲,呈含胸拔背、氣沉丹田之勢。右腿彎曲在下,左腿蜷曲,膝部觸床,左腳背鉤貼於右腿委中或承山穴上。左腳亦可不鉤貼,任置右腿前,以自我舒適為度,右肘屈曲,肘彎成鈍角,掌心向上置於耳前枕上,右臂自然置於身側,掌心朝下,置於髖部。


此式與一般側卧式不同。它的特點是骨盆微向前扭轉,頭微俯以通任,而呈龜形團聚狀,呼吸同「俯息蟄藏」。對男女生殖系統疾病效佳,尤其對防治盆腔瘀血效果顯著。


三、神龜出水


俯卧,面枕床或地毯上,兩腿自然伸直,間距與肩同寬或略寬。兩手輕按於兩肩旁,緩緩以鼻吸氣。吸氣時,上身向後舒展,引頸前伸,徐徐抬頭,上體也逐漸隨之抬起,但必須以腰背發力。待不能支撐時,始用臂力支撐,雙目極力向上遠眺。


頭微低,肩項鬆弛,緩緩呼氣的同時,吞津或咽氣一口,再輕輕吸入一口氣。這口氣,似隨津液下沉于丹田,再緩緩深長呼氣。將氣吐盡的同時,恢復俯卧姿勢,全身鬆弛。在保持自然舒坦狀態下,輕鬆自然呼吸3~5次。

如此重複「出水」3~7次後,亦可接著練「俯息蟄藏」,或「側俯卧息」。


此式可防治腰背疼痛及便秘,並能調腹腔諸臟氣之功能。


四、俯仰「吃」氣


1、端坐床邊或椅子上。坐時,臀部要輕著座位,兩腳分開,間距約自己的三隻腳長。兩掌重疊或分別撫於小腹處,亦可分按於兩腹股溝處。全身放鬆,雙目自然睜開向前平視,亦可輕閉或垂簾,口腔也要放鬆,上下牙齒呈微小的咬合間隙,舌尖輕抵上下齒之間,或輕抵上齒齦處。這樣,就可以使咀嚼肌與舌肌放鬆,促使津液分泌。同時,口腔放鬆,頸部也會跟著放鬆。隨之,胸腹與腰背自上而下的放鬆。然後,自然緩慢的呼吸三至五次或數分鐘,直至半小時。這時,消除雜念,人靜,猶如龜鰲在海洋中憩息。


2、在最後一次呼吸將盡時,上體前俯,頭部低於兩膝,將肺中的餘氣呼盡。

3、頭像小勺舀水似地引頸前伸的同時,緩緩地自然吸氣,上體也隨之徐徐抬起。恢復端坐姿勢時,恰好氣也吸滿。


4、端坐不動,將嘴唇撅起,使鼻孔變窄,按前述方法,緩慢深長呼氣,反覆俯伸9次,循序漸進,漸次增至36次。每次做完後,散步片刻,再做一次。如在室外練習,也可蹲成馬步式。其它做法與坐式相同。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修鍊探索 的精彩文章:

道家秘傳回春功
睡仙功
常用穴治療口訣
6塊腹肌終極計劃 腹肌撕裂者11個動作詳解!

TAG:修鍊探索 |

您可能感興趣

道家內修法,武當龜息功
道家內修法,武當龜息功!
霧霾天氣,道長教你室內練習龜息功!
武術界出大事件了!武俠傳奇中的絕世神功龜息功太神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