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倚遍江南寺寺樓——杜牧

倚遍江南寺寺樓——杜牧

本文摘自《唐朝入仕生存指南》,石繼航 著,廣東人民出版社,2016年8月



倚遍江南寺寺樓——杜牧


杜牧(圖源於網路)


相對於李白和杜甫,李商隱和杜牧有「小李杜」之稱,然而,較之「大李杜」,尊卑正好掉了個兒,杜牧的年齡比李商隱要大十歲左右,地位和官職也遠比李商隱更加尊貴,小李曾有兩首詩獻上,奉承巴結小杜,但小杜卻不是怎麼熱情,反正沒有在他集中看到相酬的詩句。


杜牧出身名門,在唐代,韋家和杜家住在長安南邊的富人區內,宅第巍峨高聳,時有「城南韋杜,去天尺五」的說法。杜牧的爺爺是曾經做過宰相的杜佑。有印象吧?前面咱們說過,就是杜佑把在御前大膽進言的年輕元稹趕出朝堂去做河南縣尉的。


當然,也不能據此就說杜佑是個壞人,都說「清官難斷家務事」,有時候這政治上的傾軋鬥爭,也常常是亂如絲麻,讓人難以分清的。杜佑也不是只有滿肚子壞水,人家也有一肚子墨水,他曾編過一本《通典》,煌煌二百卷,共有二百多萬字,詳盡地記載了「食貨」、「選舉」、「職官」、「禮」、「樂」等唐代各方面的史料,是研究唐代歷史的工具書。

對於這事,杜牧當然知道,也深以為自豪,他有詩道:「我家公相家,劍佩嘗丁當。舊第開朱門,長安城中央。第中無一物,萬卷書滿堂。家集二百編,上下馳皇王。」就是誇自己是宰相之後,書香門第的。


不過,雖然現在看來,杜牧比他爺爺的名氣大多了,是杜家最有出息的一個人。但在當時,沒有人這樣看。杜佑有三個兒子,杜牧的父親杜從郁是最小的一個,在杜牧十來歲的時候,爺爺、父親相繼去世,雖然杜氏家大業大,但杜牧沒了爹,又沒有爺爺來主持公道,在家族中不免受到排擠,以至於落到「奴婢寒餓,衰老者死,少壯者當面逃去,不可呵止……某與弟顗食野蒿藿,寒無夜燭,默念所記者凡三周歲」這樣的凄涼境地。


有人看了,可能覺得杜牧或者言過其實,一個宰相之孫,何至於落到這般田地 — 奴僕逃散,受凍挨餓吃野菜,晚上連蠟燭也沒得點,只好默記白天讀的書。然而,正所謂:「炎涼之態,富貴更甚於貧賤;妒忌之心,骨肉尤狠於外人。」《紅樓夢》中探春說過:「咱們倒是一家子親骨肉呢,一個個不像烏眼雞?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這或許也正是當時杜家的情景吧。


與此同時,杜牧的堂兄,二伯父家的兒子杜悰,卻攀龍附鳳了,他被選為駙馬,娶了唐憲宗的嫡女岐陽公主。岐陽公主的母親是郭皇后,即「打金枝」故事中的主角郭曖和昇平公主之女。杜悰當了駙馬,自然是官運亨通,二十齣頭的他,當即被封為銀青光祿大夫(從三品)、殿中少監(負責皇帝衣食出行等事務的官)、駙馬都尉。


人比人氣死人啊,杜牧這一生,後來就一直被這位堂兄帶來的陰影壓抑著,少了許多燦爛陽光。其實小杜應該早早地知道,他的詩名千古流芳,這位吃軟飯的杜悰,如果不是因為和他有點親戚,誰知道啊!

面對這種情形,小杜只能通過「科舉改變命運」,拼爹時爹沒了,侯門相府也白搭啊!不過,這也激勵了杜牧發憤苦讀。由於聰明加刻苦,小杜沒中進士前,就寫出了著名的《阿房宮賦》,一時間京城裡的太學生們都紛紛傳誦,崇拜得不得了。當時的太學博士吳武陵,讀了這篇文章後特別感動,當即去找主持科舉的考官崔郾,給他念了一遍,並要求錄取杜牧為狀元。崔郾說,狀元已內定了人選了,吳武陵不幹,爭執一番,吳武陵說,反正不能低於第五名,老吳當時一把年紀,在教育界也頗有威望,崔郾於是只好把杜牧取為第五名。當時有人不服,說杜牧「不拘細行」 — 生活作風有問題,但崔郾道:「已經答應了吳君,杜牧就是殺豬賣肉的,也沒辦法改了。」


順便說下吳武陵,柳宗元寫的《小石潭記》中,最後提過他的名字。這人曾經在永州追隨過柳宗元,晚年又力薦過杜牧,所以,由於老吳打了兩次「大醬油」,尚不至於在文學史上泯然無跡。


由此看來,晚唐的科舉很沒真事,當然,杜牧就憑這篇《阿房宮賦》,當個狀元是綽綽有餘,千年來狀元雖然也算是「稀有動物」,但那些狀元又有幾人能寫出《阿房宮賦》這樣的精妙文章?


二十六歲的小杜進士及第後,又正好碰上制舉,前面說過,制舉比科考更難,但考中後直接就可以授官。小杜發揚「繼續作戰」的精神,只隔了一個月,又通過了制舉考試,這一年的小杜,正如他自己詩中所寫的,「兩枝仙桂一時芳」。


由於有了「雙學位」,吏部也沒話說,於是小杜隨即被授予弘文館校書郎(從九品上)一職。這個職位,是書生得以拜官解褐的常見途徑。在校書郎職位上,只待了半年,小杜就隨江西觀察使沈傳師到幕中作推官去了。

這沈傳師,和杜家是世交,他爹沈既濟,就和杜牧的爺爺杜佑關係很好,杜佑還把表甥女嫁給沈傳師,所以還有那麼一層姻親關係。恰逢沈傳師由尚書右丞出鎮江西,按慣例,觀察使、節度使之類的官,有權自己組建手下的「領導班子」,所以他就帶小杜去了。


通過前面韓愈入董晉幕中的敘述,可以得知,在幕中為官,收入大大高於朝廷的死工資。於是小杜就跟著老沈到南昌當了團練巡官。團練巡官,這個職務,相當於現在的武裝部長之類,但不在朝廷的正式官階之內,如此一來,就產生一個問題,將來吏部論資排輩晉陞時,以何為依據?於是唐代官員,有這樣一個習慣,就是掛一個朝廷中有的官銜,像老杜在嚴武幕時,掛「檢校工部員外郎」一職。而小杜掛的是「左武衛兵曹參軍」(從八品)一職。


小杜在南昌,沒聽說干過什麼正事。當時沈傳師府中,有一位名叫張好好的歌妓,年方十三歲,正是「娉娉裊裊十三餘」的時候,小杜對其十分傾慕。過了兩年,沈傳師又去做「宣歙觀察使」了,也就是說徽州宏村那一帶地方都歸他管。於是小杜又隨之來到宣城,當然,張好好也被帶了過來。但是沈傳師的弟弟沈述師捷足先登,娶了張好好當小妾。


這個沈述師,是李賀的好朋友。此時李賀早已故去,但沈是李賀的粉絲,一直珍藏著他的詩集,於是就拿出來讓杜牧作序。杜牧本不認識李賀,但因為沈述師的關係,才寫了那篇著名的《李長吉詩序》。這篇文章有些人可能不大熟悉,但是其中有個詞大家肯定都知道 — 「牛鬼蛇神」 — 「風檣陣馬,不足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為其古也;時花美女,不足為其色也;荒國侈殿,梗芒邱壟,不足為其恨怨悲愁也;鯨呿鰲擲,牛鬼蛇神,不足為其虛荒誕幻也……」

閑話不多提,花開花落,鳥去鳥還,轉眼又是三個春秋,小杜已是三十歲了。此時,沈傳師不在地方當官了,要調回京城作吏部侍郎。這些幕僚自然沒法都跟著湧進朝堂,於是「各自須尋各自門」,作鳥獸散了。



倚遍江南寺寺樓——杜牧


牛僧孺(圖源於網路)



小杜好在畢竟是宰相後人,熟人不少。於是就投在淮南節度使牛僧孺門下。牛僧孺這個人,是牛李黨爭中,牛黨一派的頭目,和杜家關係不錯。杜牧在這裡,任掌書記一職,掛的京銜是監察御史里行(正八品),應該說還是比較不錯的職位。


淮南節度使開府揚州,在唐代,揚州是個歌舞喧天的好去處,有詩云:「夜市千燈照碧雲,高樓紅袖客紛紛。」像小杜這樣貪花好色的人,來到此處,簡直就是老鼠進了米缸里。杜書記於是夜夜遊盪於燈紅酒綠的風月場所,寫下不少「老鼠愛大米」的詩句:「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之類的。


當時牛僧孺悄悄派了人,盯杜牧的梢,將他的行蹤一一收集登錄在案。雖然唐朝沒有嫖娼是犯罪的說法,但畢竟也是不光彩的事情。過了兩年,小杜被升為「真監察御史」(不是我打趣,杜牧自己寫的文中也這麼叫),要回京去了,牛僧孺在送行的酒宴上,才語重心長地告誡說:「以後要檢點一下啊!」小杜一開始還抵賴,辯稱說自己一向很純潔。結果老牛取出一個盒子,給小杜。小杜打開一看,全是探子的密報,寫有「杜書記今夜在某家留宿」,「杜書記宴某家,無恙」之類文字的紙條。小杜當下既羞慚,又感激,再也不敢在老牛面前裝純了。


因為小杜有「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之句,不了解實情的人,以為小杜真的在揚州玩了十年,後來混得極為落魄。其實,他在揚州也就待了兩年,並沒有耽誤陞官,由在外的幕府官,順利轉正為朝廷的正八品監察御史,而且是在三十三歲這樣的年紀,應該說並不算差。


然而,回到朝堂里,發現當時的政治氣氛十分詭譎,此時正是「甘露之變」爆發的前夕,鄭注等人弄權,皇宮裡充滿了火藥味。小杜雖然好色,但好謀大事,對軍政大事有著天生的敏感性,他覺得這裡乃是危牆之下,於是要求分司東都,去洛陽當「備胎」。


去了洛陽,不但躲過了「甘露之變」的大屠殺,而且還有個意外收穫,就是小杜又遇見了當年的戀人張好好。這時張好好不知為什麼被拋棄了,流落在洛陽街頭賣酒,小杜唏噓一番,寫下一篇長詩,名為《張好好詩》,尤其難得的是,這首詩的原稿一直保留到今天,如今靜靜地躺在故宮博物院中,千年前筆端中流出的愛戀,凝結在這張泛黃的麻紙上。


在洛陽待了三年,收穫了他的第一個兒子杜曹師,此外似乎並沒有其他的作為。三年後,弟弟杜顗患眼病很嚴重,於是杜牧陪他到揚州去找名醫。由於在節度使幕中的生活,給杜牧的印象不錯,他就又來到宣州,當了團練判官。這時在朝廷中掛的銜是「殿中侍御史」(從七品上)。臨走時,估計沒帶老婆和兒子,因為他有這樣一首詩:「初歲嬌兒未識爺,別爺不拜手吒叉。拊頭一別三千里,何日迎門卻到家。」


此次在宣州,小杜和當年的心情大不相同,於是催生了這樣一首好詩:


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


六朝文物水連空,天淡雲閑今古同。


鳥去鳥來山色里,人歌人哭水聲中。


深秋簾幕千家雨,落日樓台一笛風。


惆悵無因見范蠡,參差煙樹五湖東。


小杜在宣城,其實過得也挺自在的。然而,世事豈能盡如人意,還不到一年,朝廷一封詔書下來,讓他回京城當左補闕(從七品上)兼史館修撰。這是個給皇帝提意見的官,和拾遺的職責相似,但比拾遺大。一般人從外放轉京官,都是樂得屁顛兒屁顛兒的,但杜牧卻在回京時寫「我來惆悵不自決,欲去欲住終如何」,很有些不情願的樣子。


在別人的眼裡,杜牧的仕途堪稱一帆風順,從七品的左補闕只當了一年,就升為從六品的膳食員外郎一職,後來又調為比部員外郎,也是從六品。這兩種官前面都說過,一個管伙房,一個管後勤財務,都是美差,但小杜卻始終不喜歡,他借口弟弟害眼病沒有人照料,又請假去了江西九江。


不久,皇帝又換人了,唐文宗死了,唐武宗繼位,武宗重用李黨中的頭目李德裕,小杜因為和牛黨中的牛僧孺關係很好,自然也不能留在朝中。於是詔書下來,將杜牧封為正四品下的黃州刺史。


黃州就是現在的湖北黃岡市,在唐代是非常偏僻的小城。後來蘇軾曾經貶斥到這個地方,當團練副使,不發工資,不得簽署公事。但杜牧絕對沒有這樣委屈,他是一州的刺史,可不像老蘇,在黃州街上閑逛時,被一無事生非的醉漢撞了個趔趄,也只好認倒霉。


在這裡,小杜寫有一首綺麗幽婉的詩:「菱透浮萍綠錦池,夏鶯千囀弄薔薇。盡日無人看微雨,鴛鴦相對浴紅衣。」在黃州小杜的心情卻也不是多好,還是覺得自己沒能幹一番大事業,沒有能用上自己的兵韜將略,他寫有一篇《上李司徒相公論兵書》,把自己研究兵法的心得談給當時的宰相李德裕,想獲得重用,但沒有效果。


如此過了兩年,杜牧已是四十二歲,調池州刺史,這個地方在安徽貴池,和黃州也差不了多少,都是人口比較少的下州,品級一樣是正四品下。這一年,杜牧的堂兄杜悰升為了從二品的尚書右僕射兼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即宰相),但杜悰的拜相對杜牧的仕進沒見有什麼幫助。


在池州,詩人張祜來拜訪了他,這個張祜是晚唐的著名詩人,和孟浩然一樣,終生白衣,他曾經受過元稹和白居易的排擠,而杜牧的爺爺杜佑和元稹是政敵,所以杜牧一聽,對張祜極為同情,於是有詩說:「睫在眼前人不見,道非身外更何求。何人得似張公子,千首詩輕萬首侯」,這詩就是這樣來的。另外,那首「菊花須插滿頭歸」的詩,也是和張祜一起登山時寫的。


杜牧仕途歷程:


— 弘文館校書郎(從九品上)


— 左武衛兵曹參軍(從八品)、江西團練巡官


— 監察御史里行(正八品)、淮南節度掌書記


— 監察御史(正八品)、分司東都


— 宣州團練判官、殿中侍御史(從七品上)


— 左補闕(從七品上)、史館修撰


— 膳部員外郎(從六品上)


— 比部員外郎(從六品)


— 黃州刺史(正四品下)、池州刺史(正四品下)、睦州刺史(正四品下)


— 司勛員外郎(從六品上)


— 吏部員外郎(從六品上)


— 湖州刺史(從三品)


— 考功郎中(從五品上)、知制誥


— 中書舍人(正五品上)


— 終


作品簡介



倚遍江南寺寺樓——杜牧


《唐朝入仕生存指南》,石繼航 著,廣東人民出版社,2016.8



《唐朝入仕生存指南》:選取了唐朝最具代表性的21位文豪,著眼於他們的人生歷程和日常交遊,對錯綜複雜的人脈關係及跌宕起伏的仕途,進行了細緻的分析。作者將紮實深厚的唐代文學和史學知識,貫穿到輕鬆幽默的時尚文字中,還原出全景和另類的唐代詩人的「圓雕」形象,講述大唐才子詩酒年華浮世清歡背後的人性傾軋和個人仕途。其文字清純質樸,厚重不失活潑,遊刃有餘,大俗大雅。


(本文為騰訊文化簽約的合作方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文化 的精彩文章:

劉慈欣對話美國科幻小說家:2026年我們能去火星嗎?
奧斯特哈默:中國對西方帝國主義的抵抗比印度成功
錢乘旦:英國就像一個人,眼睛向後看,倒退著往前走
我們的全部問題在於,能否重新翻回那一頁
羅伯特·巴特勒:「頭被砍下時」是寫短篇的好時機

TAG:騰訊文化 |

您可能感興趣

「秋山春雨閑吟處,倚遍江南寺寺樓」尋訪精美的南朝古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