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映紅:不揮霍善也是一種教養

唐映紅:不揮霍善也是一種教養

唐映紅:不揮霍善也是一種教養



羅爾在視頻中自述,「沒人關心我的女兒」 圖片為視頻截圖

不揮霍善也是一種教養


文|唐映紅


(心理學者)


今年上半年的某一天,我在上課前被一位學生打斷,她希望我能在課前勻出五分鐘給她,向同學們講一些募捐的事情。我同意了。原來是某學院一位學生的侄女罹患了白血病,這位學生家境貧寒,不得不為她侄女向學生會求助,希望能通過募捐籌集一部分治療費用。打斷我的這位學生是我教學的這個班的學生會幹部,她試圖在課前的這五分鐘呼籲同學們積極、踴躍地向那位不幸的小侄女捐款。

一向對學生活動不予置喙的我忍不住給他們潑了冷水。我不鼓勵學生們為那位不幸的小侄女捐款,儘管我也肯定了他們的無私的熱忱和淳樸的善良。


在我看來,表達善意應該有一個適當的範圍,而不能無邊界、無條件地行使。首先,絕大多數學生並沒有經濟獨立,是靠著父母的經濟支持而完成大學學業;甚至有不少學生還是貧困家庭,父母支持他們的大學生活已經捉襟見肘。任何捐助都應當遵循「合理」的原則,如果他們是經濟獨立的職場人士,我將不會質疑。


其次,我們力所能及的善意應該遵循先親友、再熟人、最後陌生人的順序。如果是一位學生本人遭遇困難,那麼其他學生積極、踴躍捐助就是適宜的;如果是一位學生的父母遭遇困難,其他學生積極、踴躍捐助也無可厚非。但是,一位學生的侄女遭遇困難,向全校學生展開募捐就不太適宜。道理很簡單,全校近兩萬學生,幾乎每一位學生都可能在讀書四年里遭遇或面臨身邊的親友陷入困難的窘境,自己作為親友中的一員,積極捐助當然是值得鼓勵的;但轉而向自己身邊的同學勸募就不恰當了。否則按照同等的原則,我們就應該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同學遭遇困難的親友,不管是侄女、舅舅還是隔壁好鄰居老王。


再者,勸募本身是一件需要極其慎重對待的事情,若非必要而緊急,不宜輕易啟動勸募活動。小侄女遭遇困難就啟動募捐,實際上是鼓勵「愛鬧的孩子有糖吃」。另一些即便是父母陷入困難也羞於啟齒的學生將被忽略;而小侄女遭遇困難就不吝開口求助的學生得到無私的幫助。甚至,無門檻無原則的勸募在一定程度上是鼓勵人們「愛鬧才會贏」,使真正需要也應該得到幫助的人被選擇性的忽略。


所以我認為,如果不分青紅皂白,只要有人公開勸募且受益人確實陷入困難,就積極、踴躍地予以捐助,並不是一件值得鼓勵的事情,甚至算不上是美德。從心理學角度,我們每個人都有著與生俱來的同情和憐憫天性,這使我們在目睹、知曉他人遭罹苦難時會感同身受地體驗到痛苦。為了消弭這種痛苦,我們會儘可能幫助那些需要我們幫助的他人。

因此,大多數時候,我們對他人無私的利他行為其本質上也是為自我服務的。那些為了減輕自己因目睹或知曉他人苦難而體驗到的痛苦,或者為了彰顯自己的力量或價值感而去幫助別人的做法,被稱為「自我利他主義」(ego altruism)。可作比較的是另一種做法,目的是為了減輕他人的痛苦,稱為「純粹利他主義」(pure altruism)。後者通常反映在基於堅定的信仰、強烈的情感基礎之上的利他行為。


換言之,放任自己與生俱來的淳樸的善意並不是美德,而是人類自然的本性。這種本性不僅反映在人類的天性之中,也反映在許多動物物種的天性之中。而有節制的善意則是一種教養,一種基於社會學習和理性選擇的親社會行為。


事實上,無節制地揮霍人類天性中的善,在許多時候不僅無助於社會風氣的改善,反而會變相地縱容另一些人人性中的惡。騙子之所以成功,除了在利用人們的貪婪心理,就是在利用人們不加節制的善。


像前不久鬧得輿論嘩然的深圳羅爾詐捐事件,在11月30日零點起,1個小時20分鐘內,就有超過200萬捐款湧向羅爾。如果微信官方沒有人為地關閉讚賞上限,估計一天之內募集到數千萬並不是天方夜譚。可是,隨著事後採訪的不斷出現,人們才發現,羅爾不僅不是真的困難,而且在他的概念裡面,他甚至不願意為了女兒治病抵押或出售三套住房中的任何一套。


在一個正常的社會裡,勸募不應該是個人發起的活動號召,因為個人發起的勸募太容易魚龍混雜;勸募應該是由專業的慈善機構發起,因為專業機構有資源和能力進行評估和合乎理性的善款分配。在越來越複雜的現代社會,僅憑個人發乎本性的淳樸的善良是無助於社會改善,反而更可能令一些騙子如魚得水。

刊於《財新周刊》2016年第48期。


特別聲明 財新文化由財新傳媒出品。財新文化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新傳媒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歡迎在朋友圈分享,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財新文化 的精彩文章:

鮑勃·迪倫:獨步於時代之外
專訪導演萬瑪才旦:塔洛身上有我的影子
財新薦書:大數據能把我們怎麼樣
卡斯特羅人生謝幕
用細繩牽馭巴托克的巨象

TAG:財新文化 |

您可能感興趣

唐映紅:丁克不是「違背自然」
唐映紅:自殺是一個哲學問題,不能只怪抑鬱症
唐映紅:接受在家教育並不應該被嘲笑
唐映紅:用公共攝像頭做直播,誰想過孩子們的隱私和安全
唐映紅:單身是一種生活方式
唐映紅:父母逼婚,真是中國特色
唐映紅:不讓談戀愛的大學,不讀也罷
唐映紅:中國社會最需要接受性教育的是父母
唐映紅:我也幫女兒做過作業,還獲獎了
唐映紅:做一條快樂的「單身狗」
唐映紅:謠言如何擊敗真相
唐映紅:裸貸的本質是公然的性剝削與性訛詐
唐映紅:圍觀群眾比嫌犯更期盼「理想被害人」
唐映紅:為何有越來越多新聞反轉?
唐映紅:馬克龍娶了大自己19歲的妻子,這不是什麼「戀母情結」
唐映紅:為什麼90後不怎麼排斥包辦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