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井上生旅葵,不知貽阿誰

井上生旅葵,不知貽阿誰

古詩十五從軍征


佚名【兩漢】


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

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


「遙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從狗竇入,雉從樑上飛。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烹谷持作飯,采葵持作羹。


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


出門東向望,淚落沾我衣。


陳旅葵說,


1,

主人公久未歸家,面對著家裡一片凄涼景色,恐怕早有心理準備,畢竟「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所以,遠遠地,只是「道逢鄉里人」,就開始詢問「家中有阿誰?」而得到的答案和看到的景象,雖然衰敗已極,還不算是十分出乎意外的。


全詩經過層層的鋪墊,漸漸展開意想之中的畫面,直至「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一句,憑空多了一個「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小插曲,就忽然生動起來了。


植物未經播種而生,叫做「旅生」,旅生的谷和葵就是「旅谷」和「旅葵」。這些在意外之中長成的生命,而且還是有用之物,看到它們,不免會使人感到生命力格外的旺盛。


一片蕭條之中,看見旅谷和旅葵,小確幸一樣的存在,彷彿是受到了些許的鼓舞,自然而然地,就采之烹之。此時,原來的一條陰鬱的主線彷彿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另一條隨遇而安的、更加樂觀的發展線。


只是,羹飯熟了以後,又自然而然地想要與人分享,卻發現無人在旁,短暫的樂觀小插曲又被打回原形,兩條線又並做最初的一處。

2,


敘事本是樂府詩的一個特點,不過,中國的樂府詩中,大部分還是夾敘夾議、或者借景寄情,純粹敘事又特別好的,確乎不多,像《十五從軍征》這樣敘事純粹、篇幅短小、而又曲折生動的,那就少之又少了。


除了「旅葵」這個跌宕起伏的情節,這首詩其它的部分也是層層推進,張弛有度——在主人公進家之前,即是經過了「畫外音」、道逢、問詢、遙望、近看,等等幾個層次鏡頭的變化,豐富而有序。


而「家中有阿誰」,一個「有」字,既體現了主人公對家裡情況的陌生,又暗示出他心中並不樂觀的預期。「遙望是君家」,這樣由別人將自己的家來告訴自己的、略帶荒誕的鏡頭,暗示著環境變化太大,連自己的家都難以辨認,或者心中有虛,不敢辨認。

寥寥數語,卻十分清晰而耐人尋味,這些十分細緻的分鏡頭,也使全詩讀起來舒服、豐滿。


3,


最純粹的語言是不需要額外渲染的,這也是極上等的敘事詩的迷人之處。


面對頹敗的景色,一般的詩歌會用一些「森森」、「荒蕪」、「蕭條」等詞語來修飾、渲染,而《十五從軍行》只是寫「兔從狗竇入,雉從樑上飛」。


狗竇,即是狗進出的洞,原來的房屋有專門的狗竇,可以想見,也是各有其所、井井有序的。而此時,有野生之兔,大搖大擺,從狗竇隨意出入,原來井井有序的生活哪裡去了?顯然不言而喻。


還有「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這樣的說法,也是戳人心窩。


這就好比曾經有人提問,現代人最孤獨的時候是什麼樣的?高票答案也沒有過多的渲染,僅僅只有六個字:「一個人吃火鍋」。真正的孤獨,不是用詞語堆砌,而是活生生擺在你的面前。


這就是敘事的力量。


周二·先唐詩


情志勃發,文質兼美,漢魏六朝,中國詩歌的成熟之本。不止有古詩十九首和陶淵明,本公號每周二進行「先唐詩」的解讀。


【藝術評論區】

井上生旅葵,不知貽阿誰


井上生旅葵,不知貽阿誰


井上生旅葵,不知貽阿誰


井上生旅葵,不知貽阿誰


井上生旅葵,不知貽阿誰


井上生旅葵,不知貽阿誰


井上生旅葵,不知貽阿誰


井上生旅葵,不知貽阿誰


井上生旅葵,不知貽阿誰


井上生旅葵,不知貽阿誰


井上生旅葵,不知貽阿誰


井上生旅葵,不知貽阿誰



#可抒詩歌訓練營#28天抄詩計劃


掃碼進入臨時群:


#可抒詩歌訓練營,歡迎加入!


烹谷持作飯,默默推此篇。


微信號:kenengdeshuqing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可能的抒情 的精彩文章:

英文民謠的正確打開方式
初秋有一段奇異的時節

TAG:可能的抒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