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俠者氣量,氣吞山河

俠者氣量,氣吞山河

子之還兮,遭我乎峱之間兮。並驅從兩肩兮,揖我謂我儇兮。


子之茂兮,遭我乎峱之道兮。並驅從兩牡兮,揖我謂我好兮。


子之昌兮,遭我乎峱之陽兮。並驅從兩狼兮,揖我謂我臧兮。

——《詩經·齊風·還》


《詩經》語言極其簡練,故往往可以作出多種解釋,甚至用「美」與「刺」兩種相反的角度來解釋都說得通。比如這篇《還》,歷代註解者多從「刺」的角度理解,認為是諷刺統治者遊戲射獵之作。


不過,若從「美」的角度來理解,則講述了一個英雄惜英雄的故事:兩位獵人,峱山偶遇,追狼逐獸間,相互佩服對方英雄了得,不自禁地大拇指一伸,稱讚彼此敏捷健壯。


我讀到這首詩,腦海中立刻浮現出了這樣一副場景:

那獵人提起鐵叉,哈哈大笑,轉過身來,向蕭峰雙手大拇指一翹,說了幾句話。蕭峰雖不懂他的言語,但瞧這神情,知道他是稱讚自己英雄了得,於是學著他樣,也是雙手大拇指一翹,說道:「英雄,英雄!」——《天龍八部·第二十六回 赤手屠熊搏虎》


這短短几句詩,勾起了我重讀金庸的強烈慾望。


南北縱橫傳奇人生


蕭峰此生,苦到極處,卻也傳奇到極處:


隨便一結拜就是大理皇位第二順位繼承人、未來的大理皇帝;

誤殺阿朱、重傷阿紫後,當真是萬念俱灰,一不小心又結交了未來的金國開國皇帝;


隨便一結拜又是大遼皇帝;


群敵環伺、自謂必死之時,又冒出一個武功無往而不利的二弟、靈鷲宮宮主、逍遙派掌門、未來的西夏附馬;


……


蕭峰生於大遼,長於大宋,師承少林,執掌丐幫;南邊的大理皇帝、北邊的大遼皇帝、東北的女真首領,再加西北的西夏附馬,全是他兄弟;常人難得一見的重要人物,全部跟他談笑風生。

題外話,做人做到這份上,再不發生悲劇,那就成起點主頻意淫文了。


最令人讚歎的是其結交過程,居然一點也不費時間,往往是一拍即合。喝一場酒,打一場獵,拼一場架,就成了肝膽相照、生死與共的兄弟。


因為,蕭峰不但自己是英雄,更擁有一雙識英雄的巨眼,他能迅速感知到坦誠豪邁的氣場,能即刻分辨出重義輕生的波長——而只要心性如此,他便當你是大丈夫、好漢子,至於武功高低、身份地位、國別派別,全不在意。任你是光有內力不會武功的書生,還是長得有點對不起觀眾的少林低輩僧人,任你是等待交換贖金的手下敗將,還是半點武功不會甚至連語言都不通的獵人,他通通傾心以待,深感不枉。


更加重要的是,蕭峰擁有常人難以企及的氣量,他與人相交,永遠能迅速發現對方的優點,而大度接納其缺點,永遠能微笑寬恕對方的過錯,而深刻銘記其恩情。

氣量如山胸懷如海


蕭峰此人,英雄到極處,遭際卻令人心疼到極處:


一直致力於抗遼大業,誰知抗的就是自己的祖國;


一直以為契丹人兇惡殘暴豬狗不如,誰知自己就是;


養父養母、授業恩師一日慘死,自己還成了「兇手」;


發誓不殺一個漢人,卻被逼殺了幾十條人命,包括丐幫奚長老;


關山萬里,馬不停蹄,卻總是後人一步,所有人命又都被算在自己頭上;以為終於找到了仇人,卻是愛人生父,許約塞上的知心伴侶為此命喪己手;


阿朱怕他生無可戀,留下阿紫這個大包袱,雖然麻煩,卻總算是個念想,卻又被自己打成重傷,幾乎不治;


剛和義兄見面,便即身陷叛軍圍困的絕地;


在遼國安身立命,卻總是處於遼宋矛盾當中,所見所聞大違本心;


為救阿紫南來,再次陷入死地;


一切真相大白,大惡人卻是自己的老子;


……


如此重重打擊,換了一個普通人,已經不知道自盡過多少次了。但蕭峰竟然全部承受下來了,一直活到宋遼矛盾終於一觸即發的風口浪尖上,用這條英雄的性命換取數十年和平。


這是因為,蕭峰不但擁有舉世無雙的強健體魄,更具備如山如海的氣量胸襟,令人仰之彌高,探之彌深。


屬下反叛,他不計前嫌,自插四刀為之洗凈罪業;身世被揭,被逐出丐幫,他依舊孤身疾馳,救人於危難;游坦之向他復仇,他輕輕放過……這些事,固然也令人敬佩不已,但大部分俠義之士也都能做到,還不足以體現出蕭峰的過人胸襟。


他真正讓人心折不已的氣度,體現在下面這些事情上:


在他忽逢大變、心境凄涼時,義弟沒有去陪伴他,而是選擇了留在女神身邊,可他完全沒有半點不豫,甚至在賓士之際見到假慕容復,還在心下喑贊「這位公子和我那段譽兄弟倒是一時瑜亮」;


養父母慘死,一群少林和尚不由分說地指認他是兇手,要置他於死地,但他因為知道對方原本是好意來相救喬三槐夫婦,故而「殊無絲毫惱意」;


阿紫任性胡為,弄死馬夫人,斷了他最後的希望,但他僅僅是「嘆了口氣,心想人死不能復生,發脾氣也已無濟於事」;


以及,當得知苦苦追尋的大惡人原來竟是自己的生父,他沉痛之餘依然堅定地表示「這些人既是爹爹所殺,便和孩兒所殺沒有分別,孩兒一直擔負著這名聲,卻也不枉了」。


若是沒有這樣的胸襟氣度,蕭峰決計承受不住這重重非人的打擊。


陀思妥耶夫斯基說:「我只擔心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我所受的苦難。」蕭峰一生,註解了這個「配」字。


跳出狹隘登高望遠


不過,蕭峰也並非生來就具備驚人的氣量。他的氣量最初來源於其高超實力與俠義心腸,與其他同道中人並無明顯區別。但是實力總有上限,而「俠義」產生的氣量也往往流於「狹義」,宥於一人一事,或一國一派。


所以,最初蕭峰提起契丹二字,也同其他中土漢人一樣,切齒痛恨,視作毒蛇猛獸一般。所以當他知道自己竟然是「契丹夷種」時,才會「覺天地雖大,竟無自己容身之所」。


可是很快地,在命運的轉輪中,他被迫看到了以前不曾注意的景象:宋人官兵欺負起契丹百姓來,也是一般的兇狠殘暴,令人髮指;遼人面對絕境,發出垂死的號叫,也是一般的悲涼;死後兀自不倒,也是一般的好漢。


再加上聰慧體貼的阿朱在旁邊一語道破,「漢人中有好人壞人,契丹人中,自然也有好人壞人」、「胡人沒漢人那樣狡猾,只怕壞人還更少些呢」,他終於顛覆了「豬狗也不如的契丹胡虜」的刻板印象,跳出了胡漢樊籬,「不再以契丹人為恥,也不以大宋為榮」。


從這一刻起,蕭峰的思維模式發生了根本的改變,不再肓從,不再執念,他開始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學會用自己的心靈去分辨這個世界的人與事、是和非。也是在這一刻,奠定了他成為金書中心胸最開闊、格局最宏大、見識最高遠的完美男主的基礎。


甚至,看到他解開心結,我淚眼模糊之餘,隱隱想到了金老封筆之作《鹿鼎記》的結尾,又不由得破涕為笑:


韋小寶將母親拉入房中,問道:「媽,我的老子到底是誰?」


韋春芳瞪眼道:「我怎知道?」


韋小寶皺眉道:「你肚子里有我之前,接過什麼客人?」


韋春芳道:「那時你娘標緻得很,每天有好幾個客人,我怎記得這許多?」韋小寶道:「這些客人都是漢人罷?」


韋春芳道:「漢人自然有,滿洲官兒也有,還有蒙古的武官呢。」


——《鹿鼎記·第五十回 鶚立雲端原矯矯鴻飛天外又冥冥》


金老筆下的最後一位男主,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兒女——這個設定,大概從蕭峰「不再以契丹人為恥」之時,就成型了吧。


他山之石藉以攻玉


事實上,《天龍八部》中,詮釋了「氣量」二字的,不僅是蕭峰面對人生的態度,還有許多人,許多事。


命途多舛身殘志堅的延慶太子,雖名為惡人,實際上是一位極有原則、一身傲骨的人,更難得的是,當他知道段譽是自己的兒子之後,心理活動是這樣的:「大理國的皇位,卻終於又回入我兒子的手中。我雖不做皇帝,卻也如做皇帝一般,一番心愿總算是得償了。」這樣的洒脫,足令中國曆朝歷代那些父子相殘的皇室中人汗顏無地。


葉二娘未嫁生子,兒子又被偷走,一生悲苦,但她從不怨玄慈,甚至當玄慈說「這麼多年,苦了你了」,她還表示「我不苦,你有苦說不出,才是真苦」。一般人看到葉二娘前期的作為,肯定以為她是一個跟李莫愁一樣心態的怨婦,卻沒想到,她對待愛人卻是如此的理解與體貼。


更不用說那位古往今來最牛逼沒有之一的圖書館保潔人員:少林掃地僧。一般門派對於外人偷學本派武功,輕者關押,重者致廢,甚至當場打死也不為過。但是掃地僧卻只擔心偷學者不以相應佛法化解戾氣,會導致災禍,故而在他們偷看的武功秘籍旁邊放上《法華經》。他的氣量,已經是另一重境界了。


此外,《天龍八部》還是金書中少有的不同派別武功之間有交流借鑒、融會貫通的——這也是氣量的表現。


蕭峰少師玄苦,後從劍通,身兼少林武功與丐幫絕技,再加上他本身的天賦與後天的無數實戰,使他對武功的理解遠超常人,新修版加入他將「降龍二十八掌」精減為十八掌的橋段,十分合理;


虛竹本性慈善,不喜殺傷,故而在少林出家時,想必是以研習佛經為要,而武功並不出色,但是輪番奇遇之下,其學武天賦便展現出來了,所以蕭峰在南奔途中選擇了他來傳授「降龍掌」、「打狗棒」時,他竟在一個時辰內就學完了,最後得到 的官方評語是「無往而不利」,這時再讓他去使少林的羅漢拳,只怕也能像當初蕭峰在聚賢庄使太祖長拳一般吧;


段譽身兼逍遙派「北冥神功」與「凌波微步」,又用吸來的內力練出了家傳武學「六脈神劍」,當枯榮大師為免神劍外傳而寧可燒毀時,他恐怕沒有想到正是別派的神功助力,才令神劍得以從段譽流傳;


甚至,再仔細一想,逍遙派為什麼如此厲害,其實也和博採眾長不無關係。琅嬛福地廣收天下武學,想必不是為了學練,而是為了借鑒印證、精研創新。所以童姥才能淡淡說出「我這天山折梅手是永遠學不全的,將來你內功越高,見識越多,天下任何招數武功,都能自行化在這六路折梅手之中」這樣霸氣的話。


爭勝不易何如雙贏


可惜的是,武林中人畢竟還是脫不出「爭勝」的樊籬,而為了爭勝,就極易局限於門派之別,生怕本派的精妙武功被人給學了去。典型的例子就是青城派和蓬萊派,相互之間為了提防對方學藝,可謂門規森嚴;而為了能夠學到對方的武藝,更是煞費苦心。可是又怎麼樣呢?兩派相爭逾百年,依舊算不得一流門派,門下最傑出的弟子,也無法在武林中排上名號。


也是在這樣局限的思維模式下,在天龍故事的最初,中原武林人士聽聞契丹武士要來少林奪經,以為遼國操練之用,大驚之下想到的解決辦法竟然是伏擊。暫且不說契丹人奪經之說有多麼荒謬,要應對奪經,最好的辦法難道不是先轉移分散經書,確保秘籍不失,再聯合群雄,以逸待勞,甚至設下機關陷阱,將前來的契丹武士一網打盡或者逐個擊破嗎?為什麼反而要自己千里奔襲,去雁門關那樣的地方阻擊呢?


再提前話,契丹人奪少林武功,就會打仗更厲害嗎?打仗固然要提高單兵做戰能力,但是軍隊調度、主將指揮、兵形陣法、戰場地勢、武器裝備、軍人士氣等綜合起來才能影響戰局;更何況,絕大部分遼人根本沒有中原武學的基礎,卻要來練習中原武林的泰山北斗少林絕技,可能嗎?連鳩摩智這樣的奇才都無法做到,差點招致大禍。


最關鍵的是,既然中原武林以抗遼保宋為己任,而且相信了契丹人可能奪取中原武功秘籍這樣的事情,那麼在這件事情之後,為什麼大家沒有重視起來,組成大聯盟,放棄門派之見,各家貢獻出自己的精妙武功,相互切磋研討,廣布群眾,讓每個普通的大宋軍民都練出一身起碼是能防身的功夫來呢?既然害怕對方用這樣的方式來對付自己,自己卻誰也不提出用同樣的方式來應對,歸根結底,還是氣量不夠啊。


幸虧,世界是發展的,人們的見識、眼光與是與時俱進的。所以到了書末,當蕭峰選擇一個非丐幫成員來傳授「降龍掌」、「打狗棒」時,丐幫幫眾竟無人反對,足見胸襟;而到了後來的南宋年間,為了剋制歐陽鋒,南帝段智興將從不外傳的一陽指傳給了王重陽;到了清朝,胡一刀與苗人鳳相互學習,引為知己……


可以說,越接近現世,開放交流的意識就越強,「爭勝」之心漸平,「雙贏」理念日盛。也正因此,歷代被認為是諷刺詩的《齊風·還》,在寬容的現代人眼中,才會普遍被解讀成獵人之間的惺惺相惜。不知道金老在寫「赤手屠熊搏虎」一章時,心裡有沒有浮現出「並驅從兩肩兮,揖我謂我儇兮」這三千年前的雋永詩句呢?

俠者氣量,氣吞山河



附:以上為已發布的徵文投稿,感謝親們支持茶館活動。有你們,茶館一定會越來越好。


茶館是一個休閑、生活、文學交流的社群,旨在建立一個有溫度、有品位的茶館。讓大家在茶館都有一種「家」的感覺。


茶館緣起金庸小說,緣起一批熱愛金庸小說的朋友。從此江湖有了一段關於茶館的傳說。每天來茶館品茗論劍,耳畔傳來絲絲琴音,或暢談、或敘舊、抑或是對弈半日,別有一番滋味。從此,我們成了熟悉的網友,成了現實中的朋友,而有些朋友因為茶館,成了一起闖蕩江湖的伴侶。


金庸茶館從成立至今已經舉辦了近千次活動,目前有各類QQ群十幾個,多次組織線下聚會。另外,千里傳情200多站。(一個筆記本的傳遞活動,與有意思吧的漂流本子差不多),群里的朋友們還一起資助過家境貧困的學生。

俠者氣量,氣吞山河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左岸讀書 的精彩文章:

刻畫內心的《刀鋒》
有氣量,不等於忍氣吞聲
知道你為什麼賺不到大錢嗎?
如何SAY NO

TAG:左岸讀書 |

您可能感興趣

有氣量,不等於忍氣吞聲
雞舍內氧氣量控制,以及氧氣量對雞群的重要性!
氣量狹小的唐僧,是如何將孫悟空逼上絕路的?
儒家雅量,道家氣量,佛家心量
陝天然氣:全球變暖對用氣量影響短期內有限
西氣東輸主力氣源地克拉2氣田累計產氣量破1000億方
細數火影和海賊王裡面氣量最大的女人,雛田也只能屈居第二!
皇帝的氣量:唐玄宗宋高宗聽到牢騷話的反應有何不同
伊能靜深夜發微博反擊網友 被嘲笑氣量太小
康復運動的真諦:吸入的氧氣量與機體消耗的氧氣量處於動態平衡
吳京發文力挺馮小剛:相信中國電影人的氣量和風骨!
得儒家雅量、成道家氣量、達佛家心量
領悟這個字,得儒家雅量、成道家氣量、達佛家心量
做人要氣量大,心要包容天地之間,海納百川!
馮小剛發視頻祝賀吳京打破一切謠言!吳京稱相信電影人的氣量
衡量呼吸 機能健康的重要標誌是肺活量和最大通氣量
監測大氣量化污染物,機器人也是環保能手
解立新教授:肺保護性通氣:潮氣量、PEEP與平台壓的個體化選擇
罵林彪無氣量,和葉劍英拍桌子:一代名將為何選擇自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