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再讀抗美援朝:大仙般的戰爭邏輯,小丑似的戰爭結局

再讀抗美援朝:大仙般的戰爭邏輯,小丑似的戰爭結局

大仙般的戰爭邏輯,小丑似的戰爭結局


——再讀抗美援朝史


近日,讀到關於抗美援朝的歷史,其中有一段評價美國武裝干涉朝鮮內戰政策的內容讀來深有同感,也甚感有趣,大意如下:朝鮮人民要解放朝鮮,美國總統杜魯門說這是朝鮮人侵略「朝鮮」,而命令美軍去「保護」。正如台灣明明是中國的領土,美國第七艦隊竟然「在該地區執行合法而必要的任務」,杜魯門還公然「命令第七艦隊阻止對台灣的任何攻擊」,這是什麼邏輯?真是大仙般的戰爭邏輯!

一個對解放朝鮮沒有貢獻的國家理直氣壯阻撓朝鮮統一


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蘇軍迅速攻入朝鮮,解放了朝鮮北半部。美軍是9月8日才開始進入朝鮮南半部,此時日本已經宣布投降快一個月了,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美軍對朝鮮的解放沒有任何貢獻。沒有貢獻也就罷了,還不讓人家順順利利地統一。蘇聯曾經提議蘇美兩國軍隊在1948年初同時撤出朝鮮,給朝鮮人民自己組織政府的機會,而美國政府不但拒絕討論,反而在朝鮮南部一手導演成立大韓民國。在此背景下,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正式成立,朝鮮南北雙方陷入分裂。1948年9月,蘇聯通知美國,蘇軍將於1948年12月底之前全部從朝鮮撤軍,建議美軍同時撤軍。蘇軍如期撤出後,美軍處於非常尷尬地位,拖泥帶水直到1949年6月29日才全部撤離朝鮮。


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全面爆發,朝鮮人民軍一路高歌猛進。怎麼辦?美國的反應是立即下令美國海軍和空軍部隊向朝鮮出動,「毫無限制」地攻擊三八線以南的朝鮮人民軍部隊,支援南朝鮮軍作戰。為給武裝干涉朝鮮內戰找借口,美國盜用聯合國名義,在蘇聯代表和中國合法代表缺席的情況下,操縱聯合國通過一系列非法決議,組建了「聯合國軍」,並任命麥克阿瑟為侵朝「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又任命沃爾頓·沃克中將為侵朝美軍司令兼「聯合國軍」地面部隊總指揮。值得一提的是此兩人在侵朝戰爭中的下場都很凄慘,前者被解除指揮權,曾經的輝煌榮耀灰飛煙滅;後者未戰死在沙場上,卻在兵敗倉皇逃竄途中死於車禍,真是應了中國的一句古話:「多行不義必自斃。」


「帝國主義是很兇惡的」

中國一直認為朝鮮統一問題屬於朝鮮民族內部事務,朝鮮戰爭是內戰,外部勢力不應干涉朝鮮內政,中國完全超脫事外。沒想到的是美國的武裝干涉最終還是把中國拖了進去,讓中國人民不得不發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吶喊。首先,美國政府派遣軍隊入侵朝鮮導致朝鮮戰爭性質發生根本變化,由內戰轉變為一場侵略與反侵略的戰爭。美國將其在太平洋地區的軍事前哨推進至亞洲大陸,朝鮮戰火向周邊蔓延,中國安全受到極大威脅。看看今天北約東擴,俄羅斯是如何坐立不安就明白了。其次,美軍不斷侵犯中國領空,向中國進行戰爭挑釁。從1950年8月27日開始,美軍不斷侵入中國東北邊境地區領空,對中國城鎮、鄉村進行偵察、轟炸和掃射,造成中國居民的一系列傷亡,進而發展到美國海軍在公海上武裝截擊中國商船。這是美國侵朝戰爭擴大化的一個信號,面對中國政府的抗議和控訴,美國政府先是矢口否認,實在掩飾不過去就表示這只是「失誤」。不知你想到了什麼,是的,我們都想到了1999年美國「誤炸」我駐南聯盟大使館,看來這是美國的「傳統」借口。第三,最刺痛中國的是美軍入侵台灣。朝鮮戰爭爆發兩天後,杜魯門發表總統聲明:「我已命令第七艦隊阻止對『福摩薩』(美國稱台灣為『福摩薩』)的任何進攻。『福摩薩』地位的決定,必須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復、對日本的和平解決或聯合國的審議。」台灣是中國領土毋庸置疑,無論是開羅宣言還是波茨坦公告,就連台灣的蔣介石都承認這一點,美國突然來這一手非常無理霸道地將美國武裝干涉朝鮮內戰與侵犯中國領土主權生生捆到了一起。回想起半年前杜魯門的表態,不得不感嘆美國人的「變臉」堪比中國川劇特技變臉。1950年1月5日,杜魯門曾發表聲明:「美國對台灣或中國其他領土從無掠奪的野心。現在美國無意在台灣獲取特別權利、特權或建立軍事基地。美國亦不擬使用武裝部隊干預其現在的局勢。」言猶在耳,瞬息即變。毛主席1949年8月說過一句話「帝國主義是很兇惡的」,真是一針見血。局勢已經嚴重威脅到中國領土主權和安全,中國不得不做出反應,或者說,是反抗。



再讀抗美援朝:大仙般的戰爭邏輯,小丑似的戰爭結局



抗美援朝 保家衛國


美軍實施仁川登陸後,朝鮮戰局發生眾所周知的大逆轉。1950年10月15日,麥克阿瑟自信滿滿地向杜魯門彙報:朝鮮戰爭將在感恩節前全部結束,美軍主力部隊則可以在聖誕節時撤回日本。他沒有想到的是僅僅四天後,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并力挽狂瀾!

今天,如果充分熟知那段歷史,那麼我們為志願軍官兵點多少個贊都不為過,因為他們是在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中打敗了侵略者,因為他們是最可愛的人!入朝作戰的志願軍是「一軍對三軍」,即陸軍對付敵人的陸、海、空三軍,且裝備差距懸殊。美軍部隊裝備高度現代化,坦克、裝甲車、各種火炮應有盡有,而志願軍既沒有空軍(後期僅有少量空軍參戰),也沒有海軍,沒有坦克,沒有摩托化裝備,防空和反坦克武器也很少。有一個直觀數據的比較,志願軍一個軍的火炮加起來還不如美軍一個師裝備的數量多。後勤保障在美空軍的轟炸封鎖下極為薄弱,團以下單位的作戰、生活物資均靠步兵攜帶,這也是志願軍不得不採取「禮拜攻勢」的真正原因。


第二次戰役期間,志願軍第9兵團分割包圍了長津湖地區美軍部隊。長津湖地區是朝鮮最為苦寒的山區,1950年又恰逢朝鮮百年不遇的嚴冬,至11月下旬,氣溫已降到零下30度左右,四處全是白雪茫茫。令人唏噓的是第9兵團長期在氣候比較溫和的華東地區駐紮和作戰,缺乏高寒戰區生活和作戰的經驗,加之入朝時間倉促,戰士們連防寒服裝還來不及換,就穿著薄薄的棉衣、解放鞋,戴著大蓋帽,來到了朝鮮戰場。時任第27軍政治部保衛幹事的王明清回憶道:「不少戰士被凍壞手腳、耳鼻,非戰鬥減員近三分之一。凍傷倒下的戰士自覺地爬到路邊,留出大路讓部隊前進。」 戰士幾天吃不上一頓熱飯,經常是吃一口炒麵一口雪,連熱水都成了奢侈品。武器方面,每個團只有八九門老式火箭筒,用於火力突擊的重炮連一門都沒有,只有中小口徑的迫擊炮掩護步兵衝鋒,當嚴寒天氣下,迫擊炮70%不能使用,許多步槍、機槍槍栓被凍無法擊發。


即便如此,志願軍還是把16個國家組成的「聯合國軍」打得找不著北。在這次作戰中先是圍殲美英兩軍組成的約1000人的德萊斯代爾特遣隊大部,迫使其中200多人投降;其後新興里戰鬥,全殲美第7師第31團,其被繳獲的團旗至今仍保存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進而圍追堵截,給予美軍「王牌」陸戰第1師以殲滅性打擊。時任美軍第57炮兵營營長曾頓斯中校回憶:「陸戰隊員們從來沒有見過如此眾多的中國人蜂擁而來,中國人一次次頑強進攻,儘管陸戰隊的炮兵、坦克和機槍全力射擊,但是中國人仍然源源不斷地擁上來。他們視死如歸的精神讓陸戰隊肅然起敬。」戰後,美國人把長津湖之戰稱作「陸戰隊歷史上最為艱辛的磨難」。


抗美援朝戰爭結局如何呢?志願軍連續發起五次戰役,給予敵人以重大殺傷,將戰線穩定在三八線,徹底打破了「聯合國軍」佔領全朝鮮的幻想,迫使侵略者不得不坐在談判桌前。那位簽字的美國將軍,我們不一定記得他的名字,但一定記得他的感受:「我獲得了一項不值得羨慕的榮譽,那就是我成了歷史上籤訂沒有勝利的停戰條約的第一位美國陸軍司令官。我感到一種失望和痛苦。」美國知名的政論著作家約瑟夫·格登,在他所著的《朝鮮戰爭——未透露的內情》一書引言中,開篇就說:「朝鮮戰爭是美國第一次沒有凱旋班師的戰爭。美國使朝鮮處於僵持狀態,同中國這個龐大而落後的亞洲國家打成了平手。」


抗美援朝是一場正義與邪惡的較量,也是一場證明正義將終戰勝邪惡的較量。美國強扯「聯合國軍」這塊遮羞布,武力干涉朝鮮統一,嚴重威脅並一再挑釁中國,沒有半點正義可言。麥克阿瑟後來稱:「我與聯合國的聯繫在很大程度上是形同虛設……彷彿我統率下的部隊都是清一色的美國人。我的所有通信系統都通向美國的最高統帥部。」我們都明明白白地看到了,中國人民取得了抗美援朝偉大勝利,維護了正義,穩定了朝鮮的局勢,保衛了中國大陸的安全,維護了亞洲及世界的和平。這60多年來,無論對中國,對朝鮮,對東方,還是對於整個世界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文讀史 的精彩文章:

共產黨收編的偽軍為何大都跟國民黨跑了?
1971年中國為何拒絕與越南聯手削弱美日同盟?

TAG:談文讀史 |

您可能感興趣

徐焰少將:朝鮮戰爭是平局,抗美援朝戰爭卻是勝利
揭秘:抗美援朝戰爭最殘酷的八大血戰
抗美援朝戰爭之慘烈的砥平里戰役
清緬戰爭:清朝的對外戰爭的又一敗戰
盤點美國戰爭史:最短的戰爭和最長的戰爭
抗美援朝戰爭之血戰漢江
正義之戰:二戰的蘇聯,戰爭下的殘酷!
二戰:太平洋戰爭之塞班島戰役,盡顯戰爭之殘酷無情
戰爭後的血腥和殘酷:美軍戰爭鏡頭下的殺戮
抗日戰爭十大決定性的戰役!分別是?
美國記者鏡頭下的朝鮮戰爭:惡劣環境的決鬥
抗美援朝戰爭,志願軍的武器
抗美援朝戰爭是值得我們民族永遠銘記的戰爭
鴉片戰爭之敗,關鍵還在於具體的戰爭技術和戰略境界比別人差太遠
一個女人和一場戰爭——關於鳩茲橫山之戰的戰爭起因
為何說海灣戰爭是一場改變傳統戰爭模式的戰爭?
美戰場常見武器,經歷一戰、二戰、朝鮮戰爭、越戰及波斯灣戰爭
戰爭實拍:被擊中的步戰里爬出火人,殘酷的戰爭!
戰爭的記憶:越南戰爭中的一代美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