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成都肉身菩薩「石經祖師」傳奇

成都肉身菩薩「石經祖師」傳奇



成都石經寺(資料圖)

文:道明

說起楚山大師,除了對蜀中禪教有一定研究的人,可能沒幾個知道他是誰。但只要你一提「石經祖師」的大名,則幾乎所有的老成都人都能說出個一二來:這可是肉身菩薩坐道場哦!在1949年以前,每到初一十五或者傳統節日,成都地區的善男信女們就會蜂擁而至,到石經祖師那裡去燒香許願,祈福增壽。也許緣於石經祖師是「肉身菩薩」之故吧,人們凡有所願,皆能有求必應,於是,不論遠近,前來燒香拜佛者,可謂趨之若鷙。近代成都的大作家李-人,就曾在他著名的小說《死水微瀾》里,生動地描述過石經寺熙熙攘攘、人頭攢動的香火盛況。

這位被民間百姓尊為「石經祖師」的楚山紹琦禪師,系明代四川最著名的高僧。他於臨濟宗明悟無際禪師處開悟得法後,出川雲遊於江浙、吳楚之間多年,併入住天柱、匡廬等大叢林,說法如雲似雨,禪風遠播四方,名重一時。50歲時,禪師取道江蘇返蜀,應蜀王之邀主持靈音寺(即今之石經寺),並以其獨特的禪風開創了著名的紹琦禪派,使明代中後期的四川各大叢林,幾乎都是紹琦一派的傳承。

楚山大師因其禪功高卓,德業深廣,被朝廷敕封為「荊壁禪師」,更被明英宗尊為「國師」。楚山禪師於69歲時圓寂,三年之後,肉身不壞。其弟子遵師遺囑,將其全身漆金後供奉于丹崖祖師殿內,成為蜀中佛教寺廟中罕見的「肉身菩薩」。

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簡州牧宋思仁游寺有感,贈石刻《金剛經》一部,此寺因之更名石經寺。到了民國時期,能海上師從西藏求法歸來,在近慈寺設立了藏傳格魯派嫡傳漢區的第一個密宗道場。1983年和1984年,中國佛教協會會長、政協第八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趙朴初先生,兩次親臨石經寺,並按班禪大師之意,將能海上師從西藏學成後回漢區開創的第一個黃密根本道場,由近慈寺移設至石經寺。

楚山紹琦禪師和石經寺的這一段史料,筆者早已多加留意,並且熟稔於胸。在一次參禮石經寺後,筆者曾寫有一詩,錄之作為本篇的結束——

禮楚山和尚真身

掃盡塵勞五百年,真形緣何到今天?

澡雪有跡非落草,飲冰無痕自禪源。

荊壁豁開不二門,丹崖坐斷生死關。

龍泉有水接吳楚,不盡心燈傳人間。

成都石經寺簡介:

出成都市往東,沿成渝公路前行三十七公里,就來到一座著名古剎——石經寺。石經寺緊臨成渝公路,座落在龍泉山脈中段,成天山東麓,隱沒在一片綠樹翠柏之中,雄偉挺拔,氣勢恢宏。

石經寺歷史悠久,始建於東漢末年(約220年前後)。相傳最初是官宦的家廟。蜀漢時期(221—263)為西蜀名將趙子龍所承襲,名為「靈音寺」。唐朝時成為佛教道場,貞觀年間建成大雄寶殿,奠定了現在石經寺的格局。明朝正統年間(1436—1449),著名高僧楚山大師應蜀王之邀駐錫靈音寺期間,出資增修了佛像,修建了羅漢堂、東嶽殿、觀音殿、燃燈殿、娘娘殿等各殿堂,改名為天成寺。因楚山大師德高望重,遂被朝廷冊封為荊壁禪師。又因楚山大師經常泛舟奔赴兩湖、江、浙一帶講經弘法,與道友唱和詩詞,天成寺亦隨之名揚海內,成為川西佛教五大叢林之一。楚山大師被天成寺尊為祖師。大師圓寂後,該寺僧眾在寺後的丹崖處修建了一個石洞祖師殿,供奉楚山大師肉身,直至「文革」前。可惜「文革」中大師肉身毀於一旦。到了清代乾隆三十二年(1767),簡州牧宋思仁游天成寺有感,出資用石板30塊刻成《金剛經》、《心經》各一部贈給天成寺,成為該寺的鎮山之寶,遂改名為「石經寺」。可惜原存石刻經板現僅存一塊,即第二十八塊石經板,其餘均在「文革」中毀壞、遺失。落實政策後,又將石經重新複製補齊,又成為該寺之寶。在清代,石經寺經過乾隆、嘉慶年間數次大的修繕,形成今天寺院的規模。

近代以降,由於軍閥混戰,社會動亂,民不聊生,石經寺的香火也日漸衰落。1949年前後已沒有僧人住持,香火中斷三十餘年,直到1985年重新開放。有幸的是當地鄉政府和供銷社等設在這裡,「文革」前四川省檔案館又遷入石經寺,使該寺的建築不但能保存下來,而且還得到某些程度的維修。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恢復落實宗教政策,石經寺的重輝才有了轉機。1985年把石經寺恢復為供奉宗喀巴大師的密宗金剛道場,還有一段殊勝因緣。

能海上師從西藏學成回川後,在成都近慈寺開創了第一座密宗根本道場。「文革」期間,近慈寺被工廠佔用,改建了廠房,已面貌全非,無法退回作寺院使用。為了恢復近慈寺的密宗道場,經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居士兩次親臨石經寺視察,決定將近慈寺遷入石經寺內。從而使石經寺這座斷了幾十年香火的古剎,成為落實宗教政策中代替近慈寺的第一座金剛道場,從而重放光輝。

石經寺從1985年移交給佛教界以後,由佔用近慈寺的工廠補償十萬元用於維修。八年時間內,該寺兩序大眾在貞意方丈率領下,省吃儉用,自力更生,沒有要國家一分錢,累計投資200餘萬元,新建宗喀巴大師殿、藏經樓,維修了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祖師堂、三聖殿等,建成了南北配房及服務設施,開辦了佛經流通處、素餐館等。近年來該寺香客、遊人逐年增多,1993年來客已達二十餘萬人次,為弘法利生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石經寺佔地二百餘畝,在一片茂密的山林簇擁掩映之中。寺院座西朝東,中軸線各座建築皆依山順勢梯次上升,主要建築有照壁、山門、天王殿、韋馱殿、塔林、大雄寶殿、三聖殿、毗盧殿、祖師殿、方丈院、宗喀巴大師殿、藏經樓、五觀堂等,布局疏密得體,錯落有致,曲徑通幽,素有「遙望石經半天紫」的神奇景觀。

石經寺院內古樹很多,大雄寶殿前有一棵千年的羅漢松,經過了千年的風風雨雨,目前隨該寺的重輝而名播海內外,相傳該松是後周顯德年間(954—959)所植。大雄寶殿北側矗立著兩棵古銀杏樹,相傳是唐代貞觀年間所植,比大雄寶殿建殿時間略早,今日已枝繁葉茂,遮天蔽日,果實累累。

石經寺原存的佛像、經書早已毀壞,現供奉的佛像都是開放後重新請來供奉的。大雄寶殿的玉佛像,神態慈祥,面對芸芸眾生;宗喀巴大師像是銅質,神態慈悲、莊嚴。大師殿兩邊牆壁上供奉著藏傳佛教的羅漢畫像,畫工精細,造型生動,神態自然,栩栩如生。

藏經樓上珍藏著台灣高僧明三法師及三寶弟子捐贈的《中華大藏經》一部,一百巨冊,成為該寺的鎮山之寶。

石經寺現有30餘位僧眾,都習修藏密,叢林制度建立起來,如法如律。年輕僧人占多數,其中有不少文化程度較高,信仰虔誠,有相當的佛學根基者。證明石經寺作為漢區第一座密藏金剛道場充滿了無限的希望與生機。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房山石經兩成論及醫藥養生
開成石經:這是一部最具「重量級」咖位的國寶經書
中國最早的石碑教科書——《熹平石經》
淺議漢魏石經的文化底蘊和藝術精髓
王石經典語句
原創║千年古剎石經山的雲居寺
青海最大的石刻圖書館—夏日哈石經院
齊白石經典語錄
青海夏日哈石經院:用石頭刻出來的圖書館
回顧爐石經典卡組之奴隸戰
信仰構築的城池:石經城
中國古代楷書典範《開成石經》——原石高清圖200幀
變態殺手專挑小姐下手!河正宇、金允石經典犯罪電影!
這個嘛尼石經城被稱為世界之最,幾乎沒有人不同意
國民大神劉在石經典語錄合集
清朝一共有多少個總督?趙白石經常去涇陽現實嗎?
雲居寺宣布將把千年石經放入地穴
揭秘:這麼多變故後,RM劉在石經久不衰的原因
綠松石經過浮動之後的春天終於來了?今年收藏綠松石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