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的「趣」
唐代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講道:「夫象必在於形似,形似須全其骨氣,骨氣形似皆本於立意而歸乎用筆,故工畫者多善書。」這裡道出了中國畫藝術表現上的美學情趣是筆墨,而中國畫的筆墨與書法藝術同源同法。
中國畫是以線造型的,筆墨技巧不僅準確描繪對象就算完事,而是要能夠表達情緒,還要有藝術的美感,由於與書法藝術相結合,還形成了具有獨立美感的形式美。比如衣紋的描法、遊絲法、行筆細勁。鐵線描,凝重沉著。柳葉描,則雄渾圓厚。還有戰筆、曲筆、潑墨法等等,具有不同的藝術效果,它是由於描繪對象,藝術家個性,愛好以及需要表現的效果等因素構成的。山水畫中的皴法,也大致與此相同。書法中,畫於方筆的線條,狀如「折釵股」,令人感到一種雄俊美感。而狀如「屋漏痕」的圓筆線形,給人一種豐厚美,渾穆美感。其次,如氣勢、骨肉、剛柔、張馳、巧拙、節奏感等等,都和筆墨有關係。所以在品評中國畫作品中,筆墨功力是否純熟是一個內容相當豐富的概念。
明清文人畫,特重視筆墨情趣的追求。尤其是寫意花鳥,在淋漓奔放中抒發胸中逸氣,而筆墨技藝既凝練簡括,又變化微妙。以青藤為例,他在題畫梅中說:「從來不見梅花譜,信手拈來自有神,不信試看千萬樹,東風吹著便成春。」他是很有創新精神的畫家,功底又深厚,所以能達到隨心所欲不逾距的地步。清朝的「揚州八怪」,均擅長花卉,繼承發揚了文人畫傳統,正如有人議論鄭板橋的繪畫時,說他「筆情縱逸,隨意揮灑,蒼勁絕倫」。都是和筆墨情趣的高超聯繫在一起的。當代的中國畫同樣繼承和發揚了筆墨藝術美感的創造。有了結實的西洋素描基礎,當然有助於藝術家觀察力、造型力的培養;但以西法在宣紙上作畫,還不能完美地體現中國畫藝術的魅力。
尤其在花鳥畫中,造型手法、筆墨情趣的要求甚高。一幅小品之作,在有限的筆墨中一處猶豫、一點敗筆,韻味盡喪!點劃之間既有景亦有情,還需要體現高超的筆墨功力,也就是說點劃之間,不容更多修飾,而呈現出內涵美、技藝美、形式美,經得起「橫挑鼻子豎挑眼」。這才堪稱之謂精品。
中國畫還講究天趣的追求,即要出之天然,不可造作。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向懷素求教書法問題,素曰:「吾觀夏雲多奇峰,輒常師之,其痛快處如飛鳥壯林,驚蛇入草;又遇折壁之路,一一自然。顏真卿曰:「何如漏痕?」素起我公手曰:「得之矣!」兩個人都能神會出於自然的真趣。真正的美人,不必過於華麗的巧飾,即能見出其天生麗質,而過度的裝扮,反而變為妖冶,不美了。陸儼少在《山水畫芻議》中談到,他作畫從不起稿,我看許多畫家作畫也多如此。意在得偶然之趣,隨機應變,一氣呵成,出現意料之外的妙趣。當然這種臨場偶得並不是孤立的,這旨與勤學苦練,接觸社會和自然,面壁構思分不開的。因此這偶然,是以必然為基礎的。
懂得這些道理,我們在欣賞藝術時,才逐步登堂入室,變為能領悟高山流水的知音。舉一個例子來說,吳作人的水墨熊貓和金魚,運用的正是惜墨如金的藝術手法,而且筆與筆之間的銜接、頓挫是書法的韻味,因此在簡淡中有濃郁的情趣。可是有些人在摹仿之餘,向自然的真實靠攏,呈現在畫面上的是繁瑣、甜俗,而自以為有了新的發展和創造,這豈不是本末倒置那?所以說欣賞,也就是說提高藝術鑒賞能力,實在是不可缺少的要務。要知道,只有眼高才能改變手低的局面,現在不是流行一句話:觀念的更新帶動事業的更新嗎?這是很有道理的。
(內容整理自網路,插圖:趙春秋國畫小品)
※資料分享:線描花卉(2)
※震驚了整個沉香界,你想知道的都在這!
※處人處心,交人交信
※孫其峰筆下的梅與竹,清淡雅逸!
※王寵草書《送友生游茅山詩》冊,俯仰多姿
TAG:國畫藝術 |
※中國畫的「意」
※中國畫的「情」
※中國畫-國畫中的 一些傳統皴法
※藝術 中國畫的意境
※中國畫的雅與俗
※中國畫意攝影 比國畫還美!
※中國畫-國畫之用墨!
※中國畫-一個外國人的水墨畫,真的太棒了!(藝術無國界)
※中國畫的意境之美!
※從「國畫六法」來欣賞中國畫
※中國畫-寫意鯉魚的畫法
※中國畫主要畫派
※中國畫-令人耳目一新的中國水墨之《性感女人》!
※中國畫-國畫現代水墨藝術欣賞,真的美呆了!
※中國畫,一定要講畫理、畫情、畫趣!
※漫談中國畫的雅與俗
※談中國畫的傳統與創新
※中國畫 傳統的藝術美
※中國畫-伍啟中的一組傳統中國山水人物水墨畫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