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那些年,日本贏在86號汽油的選擇,老司機必懂

那些年,日本贏在86號汽油的選擇,老司機必懂

93、97即將退市,95、98要來了,也許你不理解,也許你會抱怨,但你絕對想像不到,95、98里流淌著中國近代的悲愴史詩,抗戰時期那句「十萬青年十萬軍」,下一句便是「一滴汽油一滴血」。


1那些年,日本贏在86號汽油的選擇


20世紀初,日本絕大多數石油進口自美國和荷屬東印度群島。1939年,日本對美石油進口佔80%,達到峰值,對荷屬東印度群島(今印尼)的進口佔13%,剩餘7%來自日本國內及殖民地採油。

這一時期,日本陸海軍的石油消耗量佔到了國內石油總需求量的26%,富有戰略眼光的日本天皇和高參早就明白石油對帝國事業的重要性,為之安排了一系列行動和博弈。


1928年到1930年,美日兩國都對中國東北進行考察,並得出了無油的結論。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中國東北成為日本的勢力範圍,該地區的工業和能源市場被日本壟斷,美日矛盾就此產生。1934年,美國國務院和外務部抗議日本不遵守「門戶開放」政策,在中國東北搞石油壟斷,但是美國政府並不想丟掉日本這個大客戶,因此沒有對日本採取對抗性的禁運措施。


到了1940年9月,德、日、意三國在柏林簽訂了《軍事同盟條約》,二戰升級。隨著法國和荷蘭的落敗,荷屬東印度群島變成了軸心國勢力範圍,日本在南太平洋的能源保障形勢大大改善,嗅出危險氣息的美國財政部和陸軍在1940年開始主張對日本實行石油禁運。然鵝!由於國務院擔心對日直接衝突會導致日本佔領荷屬東印度群島,所以只發表了「道義禁運」聲明,僅對辛烷值87以上的航空汽油(即87#汽油)禁運。

禁運87#汽油就想遏制日本?絕不可能。日本的飛機和汽車不僅僅能用87號汽油,也能用86號,而且只要通過化學勾兌,便可以讓86號變成87號。


禁運聲明發表後5個月內,日本從美國購買的辛烷值為86的汽油比過去多了550%,且大量購買鑽井設備、散裝油庫和其他物資。短時間內,日本就儲存了4300萬桶石油,積蓄了發動太平洋戰爭的寶貴資源。


1941年下半年,為了打通海上供油通道,日軍佔領法屬印度支那、荷屬東印度群島和東南亞,空襲珍珠港,才最終促使美國對日實施徹底的石油禁運,但為時已晚,日本已經度過了喘息期。



那些年,日本贏在86號汽油的選擇,老司機必懂


到1943年,日本佔領地的石油產量,已經達到了美、英、荷三國對日石油禁運前進口量的80%,禁運87號汽油這幾年,日本很好的實現了能源的擴張和自給。


2為了勝利,「他們」加入了車用燃油行列


反觀中國,到1939年,每年的石油自給量僅0.2%,一部分產自國民政府玉門油田和中共陝甘寧邊區延長石油(熟悉了「延長殼牌」的你,以為延長姓外姓民?那就大錯特錯了!),另一部分從煤炭中提煉,甚至從日佔區走私。



那些年,日本贏在86號汽油的選擇,老司機必懂


1939年,玉門油礦的一個礦井



那些年,日本贏在86號汽油的選擇,老司機必懂



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接收了延長石油廠,油廠廣大職工積極生產支援抗戰

自給量不足,油料儲備也極其匱乏,軍政部交通司的汽油儲備還不夠1個月的使用量。


一方面是戰時能源保障嚴重告急,另一方面卻是戰場處處需要燃油。部隊集結、武器裝備運輸和航空飛行不說,就連後勤保障本身都捉襟見肘——當時蘇聯為中共提供了油罐車,用以戰時的供給,但油罐車本身就是個油料消耗大戶。



那些年,日本贏在86號汽油的選擇,老司機必懂



盟軍蘇聯為中共提供的油罐車


為了支援全國抗戰,從國民政府到社會各界群眾紛紛獻策獻計,設計出了很多在今天看來構想大膽、創意超前的能源方案和「新能源」汽車!


★ 輸油管線


是的!你沒看錯,是輸油管線!跟2013年我大中油全線投產的中緬油氣管道幾乎同路,這管線早就存在過!


1938年,國民政府組織20萬軍民開始修建滇緬公路,當年8月通車。從1939年到1942年的三年間,滇緬公路上一共搶運回國13000多輛汽車。1942年,日軍橫掃中緬邊境地區,滇緬公路中斷。為了保證中國戰場的能源及物資供應,中美聯合開闢了空中走廊——駝峰航線,用飛機向中國運輸油料等物資。


但是,駝峰航線的運輸成本高昂。於是,在1943年8月,中美英三國在加拿大魁北克開會決定,美國出資,中印緬出力,鋪設從印度加爾各答沿中印公路經汀江、雷多至中國昆明的輸油管道。



那些年,日本贏在86號汽油的選擇,老司機必懂



中國遠征軍行走在史迪威公路上,旁邊就是中印油管


其實,早在1935年,津浦鐵路工程師鄭華就針對國內能源安全提出建議,鋪設從緬甸臘戍經昆明、貴陽到重慶的油管,以方便運輸緬甸國民政府的石油製品。


1945年,中印輸油管道修通。它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也是中國第一條輸油管道。全線共設置35個抽油站,50個儲油池,總長超過3218公里,還有油管支線,以及沿線分布的加油站和油庫。1945年5月至11月,共為中國抗日戰場輸送燃油10萬餘噸,後因戰爭結束而停用並被拆除。


中印輸油管的修建,是盟軍最終在亞洲大陸打敗日軍的決定性因素之一。



那些年,日本贏在86號汽油的選擇,老司機必懂



畹町邊關文化園博物館收集的中印油管遺物


★ 酒精


熟悉了加油站汽柴油品號的你,能否想像,在80年前如果沒有石油,還有什麼可以讓汽車動起來?


在20世紀三十到五十年代,石油尤其汽油是種奢侈品。為了解決燃油匱乏且價格高昂的問題,中國自1938年起開設酒精廠,1941年規定除飛機可使用純汽油以外,其他車輛全部使用汽油和酒精混合燃料,如果不是緊急任務,不得動用國產汽油,只使用人力和畜力運輸。


★ 木炭


1932年,工程師湯仲明發明的木炭汽車試車成功,並在1935年辦廠。全國人民都非常支持湯仲明的愛國行動,紛紛資助他的研究,各地訂單也如雪花般飛來,木炭汽車成為風行三四十年代的王牌汽車,尤其在木材資源豐富的雲貴川一帶,幾乎全部使用木炭汽車。



那些年,日本贏在86號汽油的選擇,老司機必懂



中國30年代的木炭汽車


無論卡車、客車還是小型轎車,都可以改裝成木炭車。車型的改進很簡單:簡單改裝發動機,在車身後面裝一個「煤氣發生爐」,爐上放水罐,旁邊接管子,然後接到發動機上就OK了。至今,在朝鮮的一些地區還能見到類似的卡車。



那些年,日本贏在86號汽油的選擇,老司機必懂



朝鮮還在使用的木炭汽車


木炭燃燒很快,平均每跑二十公里就要加一次炭。所以,與現在高速路上四處分布的加油站類似,當年的滇緬公路上,每隔二十公里就設有一處「加炭站」,防止汽車熄火趴窩。


在物資睏乏、經濟被封鎖的情況下,木炭車為抗戰發揮了巨大作用。


★ 煤炭


相比那些創意無限的燃油,煤炭汽車也許更為大多數人熟悉。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仍然缺石油,煤炭汽車在中國依然盛行,特別是公交車,幾乎無一例外都裝配著煤氣發生爐。



那些年,日本贏在86號汽油的選擇,老司機必懂



加碳站加碳


其實,煤炭汽車也是抗戰時期由木炭汽車創意改造來的。


改進後的煤炭公交,煤氣發生爐放在了一個專門的拖鬥上。剛開始,這種爐子在車尾墩著,熏得車身烏煙瘴氣,後來有工程師想出了一個妙招兒:在公交車後面掛一個小拖斗,把煤氣發生爐放在拖鬥上面拉著。


★ 桐油、花生油、芝麻油等植物油


相比酒精、木炭和煤炭這些替代「新能源」,最具創意的應該就是植物油了,但問題也是多多——黏稠的植物油堵塞輸油管咋辦?跟空氣混合不充分點不著、沒動力咋辦?積碳、爆震把發動機廢了咋辦?


勞動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經研究發現,這裡面的道道很簡單:汽車的核心部件無非就是內燃機,汽車只能燒石油是個偏見,其實凡是可以燃燒並有熱穩定性的流體,都可以變成汽車的燃料,植物油黏稠,換根更大的管徑就不堵塞油路了,植物油不容易汽化,增強噴油嘴的噴油速度就是了,一樣能讓植物油霧化,及時燃燒。


在1938年,中國汽車製造公司就試驗過用植物油代替汽油,包括上海的棉籽油、南京的花生油、安徽的菜籽油、江西的芝麻油、湖南的茶籽油、湖北的大豆油、貴州的鴉片籽油和四川的桐油。試驗來試驗去,還是桐油最靠譜。第一、這種油耐燒;第二、它的價格還很便宜。每百斤桐油只賣十幾塊大洋,既比汽油便宜得多,也比花生油、大豆油、芝麻油等等可供食用的油要便宜。


1941年秋天,中國汽車製造公司總工程師張世綱駕駛著一部由他親手改造的桐油汽車從重慶開到了昆明,途中平均油耗是每百公里20升。就這樣,還有人大呼便宜,因為當時3升多汽油能換300公斤大米,也就是說加一回油相當於扔掉一家老小一年以上的口糧。


3對燃油的糾結,只因你對車愛的「姓胡」


今天的世界,人們對偶爾的燃油緊缺,除了不解的牢騷、尖銳的批判,根本不會有更多體會——燃油已經成了再平常不過的東西,無論如何也聯繫不到國家社會。我們更關心的是,該用什麼油?為什麼?用誰的?他們服務怎麼樣?


那麼,你在加油站見到的93、97究竟是什麼鬼?為什麼他們又要變成92、95、98?



那些年,日本贏在86號汽油的選擇,老司機必懂



92、93、95、97、98是汽油的標號,也就是不同汽油的不同名字。汽油憑啥取這些名字?辛烷值。辛烷值達到92的汽油就叫92汽油,同理類推。辛烷值越高的汽油抗爆性越好。


什麼是抗爆性?什麼是辛烷值?那就要從發動機說起。


發動機是幹嘛的?製造壓力動力的。發動機內是有力量的,有力量就要跟發動機內壁發生碰撞敲擊,好比武俠小說里經常講到的真氣在體內激蕩。


發動機內力與發動機內壁碰撞後,產生的敲擊響聲和發動機輕微震動就叫「爆震」,(英文單詞Detonation,就是敲擊的意思),撞擊力量太大且連續的爆震,會導致發動機沒力,牛逼的能把發動機壁震穿震停。


抗爆性是指汽油在發動機中燃燒時抵抗爆震的能力,燃燒時撞擊發動機壁的力量小點,幹活推車的力量就大點。


辛烷值是抗爆性能力強弱的判斷標準,辛烷值越高,汽油抗爆性越好。那麼,辛烷值越高是不是燃油質量越好呢?



那些年,日本贏在86號汽油的選擇,老司機必懂



燃油質量是個綜合性指標,不僅僅考量辛烷值,還考量清潔度等等。直觀判斷燃油質量的標準就是等級,比如大家熟悉的國三、國四、國五,等級越高越乾淨。在同一等級燃油中,辛烷值越高自然質量越好,如果不是同一等級燃油,就不見得了。


同一等級汽油雖說辛烷值越高質量越好,但不同車輛在選擇油品標號時,並不是標號越高越好,而是要根據發動機壓縮比合理選擇汽油標號。


壓縮比怎麼對照呢?看說明書上的標準。壓縮比在7.5~8.0之間的發動機應選用90~93號汽油,8.0~8.5之間的應選用90~93號汽油,8.5~9.0之間的應選93~95號汽油;9.5~10.0之間的應選用95~98號汽油。


當年「一滴油淚一滴血」的滄桑歷史,早已伴隨私家尾氣化作飛龍。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最後一個被法律制裁的女巫,驚動丘吉爾,至今不少人為她伸冤
袁世凱之子為戒煙代言,蔡廷鍇為民族品牌呼喊,民國廣告不止影星
朝鮮戰爭美國欲用原子彈,西方陣腳大亂,毛澤東鎮定自若不吃那套
60年代初領導人改叫「同志」,為何只有毛主席和周總理帶職位?
悲憫女神魏特琳:南京大屠殺難民稱她活菩薩,患嚴重抑鬱最終自殺

TAG:國家人文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80%年輕人的選擇,有了它夏天還怕個啥!
他們是一對相差45歲的日本夫妻,當老婆知道72歲的他負債1億時,做出了這樣的選擇……
在300多年時間裡,日本為何與中國一樣,選擇了閉關鎖國?
2018年,必嫁好老公,他們才是你的選擇
34歲那年,我選擇離開華為
1644年,中國到底應該選擇誰?
在40多年時間裡,為何日本畢業生,會首先選擇鐵飯碗?
做眉毛,你選擇5年變藍,還是3年自然?
當年吃了兩顆核彈的日本還有700萬部隊,為何天皇會臨陣脫逃選擇投降!
男籃為啥在2017年選擇分家?其實是吸取了8年前的教訓!
2017年早春外套,風衣是最好的選擇,我看好第3款
25歲還是35歲生孩子,你的選擇是什麼?
名模,20歲的年華,50歲的皮膚狀況,70歲的骨齡……她最終選擇了離開
1945年,日本還有700餘萬軍隊,為何選擇投降
當年馬刺以57順位選擇他時他還在睡覺!妖刀,不只是個傳說!
不買口紅,不買包,25歲的「金喜善」選擇在一個寺廟修了2年壁畫!
女生25到30歲,到底是應該選擇事業還是選擇愛情?
它被兩個大國鄰居,爭了1000年,最後它選擇獨立
他是當之無愧的計算機天才,卻在26歲選擇自縊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