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一罵 讓徐復觀摸出了讀書的門徑

這一罵 讓徐復觀摸出了讀書的門徑

徐復觀二次拜訪熊十力先生時已是陸軍少將,但是熊先生根本不管,直罵得他目瞪口呆。多年後徐先生不禁感慨:「這對於我是起死回生的一罵。」


徐復觀(1903—1982),湖北浠水人,師從熊十力先生,與牟宗三先生、唐君毅先生比肩而立,號稱熊氏的三大弟子,是新儒家第二代學人的代表之一。他一生英勇無懼,對文化界、教育界、政治界都有非常尖銳的批判,號稱新儒家的勇者(唐君毅先生包容謙恭,號稱新儒家的仁者,牟宗三先生思考精密,號稱新儒家的智者)。

這一罵 讓徐復觀摸出了讀書的門徑


「亡國者常先亡其文化」


在拜師熊十力先生之前,徐復觀先生已獲得蔣介石的信任,成為蔣的高級幕僚,並被擢拔為少將,由此他萌發了「由救國民黨來救中國」的思想,但經過幾年的考察,他發現國民黨黨政軍中根本就沒有可以擔當時代重任的人物,這種失敗的預感壓得他喘不過氣來,他既看不到中國的前途與希望,也找不到自己生命的方向和歸宿。


直到1944年,他前往重慶北碚的勉仁書院拜謁熊十力先生,有感於熊先生所說「亡國者常先亡其文化」,而「欲救中國,必須先救學術」的論斷,並在熊先生的開導下,重拾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信心,最終從政屆抽身,潛心鑽研中國的古典文化典籍。

這一罵 讓徐復觀摸出了讀書的門徑



「這對於我是起死回生的一罵」


徐先生第一次去勉仁書院拜訪熊先生時,便向熊先生請教該讀什麼書,熊先生便教他讀王船山的《讀通鑒論》,徐先生一聽是此書,便說那書早年已經讀過了,熊先生便以不高興的神氣說:「你並沒有讀懂,應當再讀。」於是,徐先生便回去把《讀通鑒論》再讀了一遍。


第二次見面時,熊先生就問他:「有點什麼心得?」徐先生便接二連三地說了許多不同意的地方。哪知熊先生還未聽他說完,便怒聲斥罵道:「你這個東西,怎麼會讀得進書!任何書的內容,都是有好的地方,也有壞的地方。你為什麼不先看出他的好的地方,卻專門去挑壞的;這樣讀書,就是讀了百部千部,你會受到書的什麼益處?讀書是要先看出他的好處,再批評他的壞處,這才像吃東西一樣,經過消化而攝取了營養。譬如《讀通鑒論》,某一段該是多麼有意義;又如某一段,理解是如何深刻;你記得嗎?你懂得嗎?你這樣讀書,真太沒有出息!」

當時,徐先生已是國民黨的陸軍少將,但是熊先生根本不管,直罵得這個陸軍少將目瞪口呆。徐先生這才知道,原來熊先生罵人罵得這樣凶!原來熊先生讀書讀得這樣熟!原來讀書是要先讀出每一部書的意義!多年後不禁感慨:「這對於我是起死回生的一罵。」


「我也慢慢的摸出了一點自己的門徑」


徐先生從八歲發矇起,即使是在行軍、作戰的空隙,也從沒有間斷過讀書,但他說直到四十七八歲,他也不曾讀過一部書,不曾讀通一本書。「在浪費了無數精力以後,對於讀書,我也慢慢的摸出了一點自己的門徑。」這「門徑」,主要有三點:

這一罵 讓徐復觀摸出了讀書的門徑


第一,決不讀第二流以下的書。非萬不得已,也不讀與自己研究無關的書。


徐先生說,無論在哪一部門裡,都有第一流的學者或第一流的書。這類書常常部頭較大,內容較深。而對於看慣了小冊子或教科書之類東西的人來說,因為胸中橫亘著許多庸俗淺薄之見,要想再向上追進一步,反覺得特別困難。就像鄉下女人戴滿許多鍍金的銅鐲子,自以為華貴,其實一錢不值,倒不如戴一隻真金的小戒指,還算得一點積蓄。這就是情願少讀,但必須讀第一流著作的道理。


他又說,他以前對魯迅的東西,對河上肇的東西,片紙隻字都是必讀的,並讀了好幾本厚厚的經濟學著作,中間又讀了不少的軍事著作,民國四十一年時還把日譯拉斯基的著作摘抄了一遍。但是,因為這些與我現在的研究無關,所以都等於浪費。他說他一生的精力,像這樣的浪費太多了,希望在垂老之年不再有這種浪費。


第二,讀中國的古典或研究中國古典中的某一問題時,一定要把可以收集得到的後人的有關研究,尤其是今人的有關研究,先看一個清楚明白,再細細去讀原典。

徐先生覺得,後人的研究對原典常常有一種指引的作用,而且由此可以知道此一方面的研究所達到的水準和結果。但若把這種工作代替細讀原典的工作,那便是一生居人胯下,以致貽誤終身了。看了後人的研究,再細讀原典,這對於原典及後人研究工作的了解和評價,容易有把握,並常常能發現尚有許多工作須要我們去做。他說他那幾年讀若干頗負聲名的先生們的文章,都是文采斐然,但一經與原典或原料對勘,便多使人失望。至於專為稿費的東西,頂好是一字不沾。所以他教學生,總是勉勵學生們力爭上遊,多讀原典。

這一罵 讓徐復觀摸出了讀書的門徑



第三,注重讀書時的摘抄工作。


一部重要的書,常是一面讀,一面做記號,記號做完了便摘抄。卡片可適用於搜集一般的材料,但用到應該精讀的古典上,便沒有意思。書上許多地方,看的時候以為已經懂得了,但一經摘抄,才知道先前並沒有透徹地理解。所以摘抄工作,實際是讀書的水磨工夫。


徐先生說,他年紀老了,記憶力日減,並且全書的內容,一下子也抓不住,摘抄一遍,可以幫助記憶,並便於提挈全書的內容,匯成為幾個重要的觀點。「這是最笨的工作,但我讀一生的書,只有在這幾年的笨工作中,才得到一點受用。」


本文為騰訊儒學頻道原創,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親近儒家文化


成就君子人格


明德讀經群:227656451


投稿或合作請聯繫:3210187736@qq.com


微信號:ruxue_qq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內心寧靜 便是一個人最好的風雅
孔融被曹操殺害 竟是因為他說了這些話!
堯曰第一章至第三章
一個家要興旺 一定要從家規嚴整做起
人生9局 要麼出眾 要麼出局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