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李長聲:中國人醉倒在床上,日本人醉倒在路邊 | 大家

李長聲:中國人醉倒在床上,日本人醉倒在路邊 | 大家

摘要據說半數以上日本人是不能解酒的體質,易醉。好在他們樂於醉,而且有君當恕醉人的古風,對喝醉的醜態很寬容。平日里舉止文雅,但一進酒館,就走進另一個世界,像茶道一樣脫離日常,雖然終於無「酒道」之說。



作者:李長聲(騰訊·大家專欄作者)



陳壽《三國志》記載了公元220年至280年大半個世界的歷史,其中說日本人種禾稻,性嗜酒。對於酒,時至今日,日本人還是嗜。

他們通常說「花」,就是指櫻花;說「酒」,就是指清酒。這兩樣可算是日本的國花、國酒。所以說「日本酒」,指的是清酒。


清酒是發酵酒,酒精度比蒸餾酒低,通常是15—16度,與葡萄酒、紹興酒相當。日本也有蒸餾酒,叫燒酎。這字面讓我們看來古色古香。


清酒,用米和水釀造。



李長聲:中國人醉倒在床上,日本人醉倒在路邊 | 大家


先說米。


稻作起源於長江流域,很早就傳到日本。有說從朝鮮半島渡海而去的人帶去的,也有說大陸人逃避戰亂從江南帶過去的,還有說繞道琉球那邊傳入日本的。


日本自稱「大八洲豐葦原之瑞穗國」,穗就是稻穗。不單種稻子,吃米飯,而且米飯的做法,做飯用的鍋,吃飯用的碗,以及用米飯釀酒等,打包帶進了日本,即所謂稻作文化。


到了平安時代(8世紀末—12世紀末),王朝形成了一套稻作禮儀,如天皇踐祚的大嘗祭。看日本武打片,常聽說某領主、某武士食祿多少石,用祿米表示他的階級及地位。例如《黃昏清兵衛》里清兵衛是底層武士,年俸五十石,而加賀藩的藩主一百多萬石,金澤招徠旅遊,稱之為百萬石文化。

日本人常說自己是吃米的民族,稻米是日本生活文化的核心,但實際上很多地方老百姓的主食一直是麥飯,以及雜糧和番薯,到了1960年代經濟大發展,日本才普遍吃上白米飯。


皇室和神道的稻作信仰恰恰說明了米的缺乏,物以稀為貴,才拿來供神。有人說,日本不是吃白米飯的民族,而是天天想吃白米飯的民族。戰敗後糧食難,吃美國佔領軍援助的麵粉,飲食西方化。雖然我們今天還常說撈稻草、救命稻草之類的慣用語,但恐怕在城市裡很難找到一根稻草繩了,而日本城市裡常見稻草繩,掛在什麼地方表示聖域、禁區。似乎日本的城鄉差別不像中國這麼決絕,城裡各種「祭」(廟會)大都與稻作文化有關。



李長聲:中國人醉倒在床上,日本人醉倒在路邊 | 大家


象徵日本文化的稻草繩



李長聲:中國人醉倒在床上,日本人醉倒在路邊 | 大家



稻子結實,一粒粒叫「籾」,去了籾的殼叫「米」。日本說米,就是指稻米;生米做成熟的,叫「飯」。如果再細說,籾去了殼,是「玄米」;玄米去皮,還去掉胚芽,是「白米」,那些皮就是糠。當年在農村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吃憶苦思甜飯,特地用糠做,難以下咽。清酒以白米為原料。五糧液的原料用五種米,茅台不單用高粱米,還用小麥。紹興酒用糯米,而清酒只用米,用的是粳米。


釀酒的米叫「酒米」,主要是用作麴米。清酒分為「特定名稱酒」和「普通酒」。特定名稱有「本釀造酒」「純米酒」「吟釀酒」。沒有標示特定名稱的酒是普通酒,市面上大部分是這種酒。特定名稱酒多用酒米為原料,普通酒用一般米釀造。

日本拿來了中國文化,模仿中加以改造,改造即創造,水稻的改良是一個例子。中日交流兩千年,清末第一次派遣公使,隨行駐日四年的參贊黃遵憲寫詩,說「歸裝要載良苗去,倘學黃婆種絮棉」,不知他回國時帶沒帶上日本的稻種。起先是改良水稻的抗寒性、抗病性,後來用心改良得越來越好吃,以至近年再進口中國就賣得很貴。


釀酒的米是改良出來的。酒米的顆粒比較大。米粒的中間部分是澱粉,白色不透明,外圍部分除了澱粉,還含有蛋白質、脂肪,色白而透明。蛋白質、脂肪成分做飯吃起來香,但參雜在酒里是雜味,所以釀酒要磨米,把它們去掉,造酒術語叫「精米」。



李長聲:中國人醉倒在床上,日本人醉倒在路邊 | 大家



清酒的牌子上有一個表示,是「精米步合」。「步合」是比率的意思。白米對玄米的重量比,也就是米磨剩下多少。磨掉的越多越好。日本吃的米通常磨掉8%。普通酒沒有規定,一般是磨剩下73—75%,本釀造酒為70%以下,吟釀酒60%以下,大吟釀酒50%以下,也就是至少米粒的一半當作糠磨掉。磨米是釀造大吟釀酒的先決條件。


豐年的米釀酒不好用,因為米粒比較硬,不易發酵。歉年米軟,發酵快,容易釀出好酒來。酒米有一百多個品種,最有名的是山田錦,有「酒米王」之稱。酒米適於釀酒,但做飯不好吃。釀造業甚至有不用山田錦就釀不出好酒的說法。用山田錦為原料,磨到35%,再使用「協會9號」酵母,釀出的酒就可能得金獎。


獎由全國新酒鑒評會評選,參加評選的酒多數是大吟釀、純米大吟釀,三分之一能獲得金獎,2015年有854種酒參加評選,其中227種獲得金獎,所以商店裡常見酒瓶上掛著金獎的牌牌,不足為奇,況且參加評選的酒和生產上市的酒不是一回事。大吟釀酒在日本酒的產量中僅佔3%,它主要是酒廠用來表現技術、創立品牌的,好比F1車賽,汽車廠平常不會為市場生產那種車。


1923年兵庫縣雜交出山田錦,現在也佔全國產量的80%。它好在哪裡呢?粒大,蛋白質含量低,而且澱粉密度低,易於麯菌生長。釀製大吟釀的原料米要磨到極限,山田錦經得住磨。起初精米用杵搗,後來長年腳踏舂。


江戶時代中期大阪灣北岸有一處叫「灘」的地帶率先用水車替代了人力,把米磨掉三成,留下七成釀酒,名為「灘之生一本」,質量更上乘,成為名酒產地。明治年間出現電動磨米機,精磨度提高。1930年前後改進磨米機,用金剛砂像砂紙一樣打磨。如今磨米機也有計算機控制的了。


清酒自古用米和米麴釀造,但日本軍政府發動戰爭,主食米極度匱乏,限制造酒,酒的產量下降了一半。1939年帝國陸軍需要用酒來提高士氣,要求增產,開辦在中國東北的千福酒廠便添加酒精。此法被許可,馬上傳到了日本,並沿用下來。按現在的標準,本釀造酒兌酒精,純米酒不兌酒精,吟釀酒兌酒精,但純米吟釀不兌酒精。



李長聲:中國人醉倒在床上,日本人醉倒在路邊 | 大家



再說水。


一杯酒下肚,百分之八十喝的是水。上善若水,對於淡如水的清酒,水尤為要命。水源不可能挪窩。1840年前後,「菊正宗」酒廠創始人在西宮和魚崎兩地造酒,總覺得西宮的酒好,探究的結果在於水。從岸邊五米深的淺井湧出來的水適於釀酒。


據後世分析,造酒用水的最大有害成分是鐵,西宮的「宮水」含鐵少。它屬於硬水,釀出的酒是「辛口」,而軟水釀「甘口」。清酒釀造是複發酵,先加麯子把澱粉變成葡萄糖,再用酵母把糖變成酒。葡萄果汁里自有葡萄糖,不需要糖化過程,所以釀造葡萄酒是單發酵。


由於酵母的作用,糖分或多或少,糖分多則口味甜,少則辣。這就是「日本酒度」,商標上用正負號表示,正數越大越「辛」,負數越大越「甘」。為有西宮水,大關、日本盛、澤之鶴、白鹿等酒廠集中灘之地,大量生產,供人們大量消費。


清人黃遵憲說,日本「制酒之法同於中土。應神帝時有酒人名仁蕃自外國來,釀酒獻帝,帝喜,作歌。於是釀法始精,然殊少佳品。今通行者,色如今之紹興酒,而味又不如」。戰敗之初,百廢待興,黑市猖獗,酒淡得能養魚,叫作「金魚酒」。


清酒本來「色如今之紹興酒」,那種金黃色是米的本色,被生生過濾掉。過濾是技術活兒,因為用活性炭過濾,同時也吸走米香,把握不好就沒了酒味兒。風行把米磨到微乎其微,濾得無限地接近透明,堪比中國白酒,其實是上世紀80年代以來的事。


「無過濾酒」帶顏色,市場也有賣,別有香味。清酒放久了變黃,則屬於變質。為防止紫外線,清酒玻璃瓶多為茶色,還有綠色,倘若是透明的,會包上一層紙。紹興酒弄成葡萄酒似的顏色,日本人也常喝,恐怕主要是因為酒精度相近,未必多麼喜歡那個味道。



李長聲:中國人醉倒在床上,日本人醉倒在路邊 | 大家



三說喝法。


日本人把酒叫吟,吟詩的吟,例如吟釀;叫撰,撰文的撰,例如特撰,顯得雅。「晚酌」,我們聽來很古雅,實際上日本說這個詞,就是在家裡吃晚飯時喝一杯的意思。字面常常造成我們對日本的誤解。例如「謝罪」,通常是賠禮道歉之意,他們犯下過滔天罪行,我們就特別在意那個「罪」字,不加翻譯地照搬過來,便像是他們對罪有多麼深刻的認識似的。


據說半數以上日本人是不能解酒的體質,易醉。好在他們樂於醉,而且有君當恕醉人的古風,對喝醉的醜態很寬容。平日里舉止文雅,但一進酒館,就走進另一個世界,像茶道一樣脫離日常,雖然終於無「酒道」之說。


我們中國人奇怪,日本人下班不回家,成群結夥泡酒館,這是什麼精神?說是團隊精神。其實,這種飲酒方式是日本的傳統。江戶時代農村釀「濁酒」,它是清酒的原型,若加以過濾,按當今酒稅法就算作清酒。「濁酒」難以保存,只是在紅白喜事及祭神祀祖的時候釀造,全村人痛飲幾天。



李長聲:中國人醉倒在床上,日本人醉倒在路邊 | 大家


日本東京,下班後的公司職員在居酒屋喝酒吃飯。東方IC供圖



民俗學家柳田國男考察過喝酒方式的變遷,說:


「過去酒一定是聚飲,一個人自斟自飲在那個時代是不可想像的。闊別重逢想到酒,初次相識也非喝不可,都是無意識的舊俗延續。好像中國文人自古有吟詠獨酌之趣的作品,而日本人願意跟人一起喝,覺得自斟自飲很可憐,甚或是惡習。」


江戶的幕府將軍為掌控各地諸侯,規定他們按期到將軍腳下駐在,大大小小「駐京辦」的家養武士有五十萬之眾,都是單身漢,屐痕處處,繁榮了江戶的酒館和妓院,也養成在外面聚飲的習慣。明治維新,萬象更新,酒也能存一年以上了,而且從一碗酒輪著喝,變為人手一杯,聚飲之中有自酌之趣,身在團隊中也有了一定的自由,這才真可以痛飲了。戰敗後飲酒出現新現象,即日常化(天天喝)、多樣化(酒的種類增多)、民主化(女人也喝酒了)。


日本人慣吃生鮮,清酒也要喝新的。杜甫有詩:「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可見,唐代喝新酒為好。日本考古學家林巳奈夫說過:「日本人的飲食生活是隨稻作一起從中國傳來的。中國變化了,但日本在島國環境中保存下來。」有人來日本尋覓唐朝遺風,那就喝清酒吧。這酒榨出後,「酒藏」(酒坊或酒廠)就在房檐下掛起一個球,用杉樹葉做的,叫「杉玉」,也叫「酒林」,只見它由綠變枯,酒就熟成了。紹興酒陳釀幾年,酒香的特色在於熟成。清酒講究生鮮香,頂多存一年,超過一年的「古酒」就不為一般人喜歡,幾乎沒有藏酒之說。



李長聲:中國人醉倒在床上,日本人醉倒在路邊 | 大家


杉玉,看酒是否成熟的標記



溫酒喝基本是冷天。江戶時代後期的小說家曲亭馬琴說,從九月九日重陽節到三月三日上巳節,這期間喝溫酒不得病。過了三月三不溫了,那天叫「別火」。庶民喝的是濁酒,不宜溫。他們喝溫酒已經是19世紀初葉,喝得起清酒了,一年四季溫酒喝漸成風習。最愜意的方法是把酒壺浸在熱水裡慢慢熱,現在很少有這樣的酒館了。


葡萄牙傳教士陸若漢精通日語,跟豐臣秀吉、德川家康打過交道,也曾從澳門赴明朝,他比較過中國人與日本人,說:杯的大小,中國人遠遠比日本人收斂。也許中國人為了邊聊邊喝,消磨時間喝到醉,杯非常小,多少杯加起來也不如日本那一大杯。


此外,日本人用一個大杯輪流喝,而中國哪怕是家人也各置一杯,自己喝自己的,絕不用自己的杯讓他人喝。有人後入席,就拿出新杯,或者把他人用過的洗了之後讓人用。陸若漢講的是「巡杯」習慣,如今已絕跡,但我和日本朋友喝酒,覺得他們仍然不像中國人那麼介意用別人的杯喝酒。


日本人對醉酒出醜的態度遠遠比中國人寬容。中國人勸酒乃至灌酒,若當真喝多了,又被說貪杯,甚而鄙夷。常聽說日本人喝酒時對上司也可以放肆,第二天上班做昨晚啥也沒發生狀。這大概是「無禮講」傳統(不分高低貴賤,拋開禮儀,開懷暢飲),簡直像胡鬧。


1930年代搞精神文明,負責其事的人寫了一本有關國民禮法的書,其中講喝酒:酒席上大家醉了亂鬧,自己一個人卻端坐在那裡,反倒不合禮。人家痛快地喝,自己也該痛快地喝,人家胡鬧自己也該胡鬧。日本生活中頗有些給人破壞秩序、脫離日常的機會,譬如各種「祭」,鬧騰完了回歸日常,規規矩矩。於是日本就會有這種說法:日本漫畫充滿了暴力,人們看漫畫發泄了暴力情緒,在現實生活中就愛好和平了。


瀨戶內晴美出家為尼,法號寂聽,可叫作尼姑作家或者小說尼。和尚喝酒不叫酒,叫般若湯。她四處講演,說道:我能喝酒,曾喝得爛醉,滾樓梯受傷。醫生說:你很年輕啊。問他為什麼這麼說。回答:我媽也八十六歲了,可沒有你這般喝得爛醉的精神頭兒。



李長聲:中國人醉倒在床上,日本人醉倒在路邊 | 大家


瀨戶內晴美,圖片源自維基百科



喝酒講規矩的是三島由紀夫,赴會總是要整裝前往,而且絕不喝醉,半夜十二點回家執筆。他曾在《葉隱入門》中教訓日本人:


「在日本,酒席形成了不可思議的構造:人變得赤裸,暴露弱點,什麼樣的丟人事、什麼樣的牢騷話都直言不諱,而且因為是酒席,過後被原諒。不清楚新宿有多少家酒館,在為數眾多的酒館裡上班族們今晚又把酒講老婆的壞話,講上司的壞話。尤其在朋友之間,酒席上的話題無非那些不像個男人的牢騷、雞毛蒜皮的心裡話,還有實際不會忘但說好第二天早上就忘掉的瑣碎而卑陋的秘密。」


賞櫻花是日本初春一景,如今中國人也成群結隊去日本看櫻花,看日本人賞櫻花。他們賞櫻花的一大特色是在花下聚飲。東一群西一夥的小團體彙集為大團體,舉國若狂。用立體藝術繪製鈔票被定罪的前衛美術家、作家赤瀨川原平說賞花是一年一度的戰爭,曾這麼描述:


「日本是櫻之國,一到春天櫻花前線從南推進過來,於是整個日本都不得了了。啊,攻來了,大家趕緊做盒飯,準備席子,如今是塑料布,酒當然也大量購入,跟朋友互相聯繫,確定集結地點。也有公司或團體動起來,那就讓年輕的斥候先秘密去偵察集結地點,早早鋪上塑料布佔地方,然後大部隊向那裡進發。」



李長聲:中國人醉倒在床上,日本人醉倒在路邊 | 大家



江戶年間有一首打油詩,意思是沒有酒,櫻花也不過是河童的屁。屁是無聊的,即便是怪物河童(水陸兩棲的吸血鬼,可能來自中國的河伯傳說)放的屁。櫻花盛開時,倘若沒有酒,這櫻花也沒什麼看頭兒,儘管它被叫作大和魂。


李嘉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了,日本投降後,他曾在上海和吳祖光一道編過《新民晚報》副刊,後來擔任中央社記者常駐日本。讀中國人寫日本,從黃遵憲到今天的所謂新華僑,無非那些事,因為中國人總是拿中國人特有的歷史眼光看日本,替日本人尋根。與其說是日本文化的宿命,不如說是中國人的宿命。


要認識日本,可以不讀清末的黃遵憲,但應該讀周作人和李嘉,他們不經意說出的一兩句話,對於有心人往往有畫龍點睛之妙。將近三十年前李嘉比較過中國人和日本人在飲酒上的不同,就我僑日二十餘年之經驗,同意他歸納的看法,如下:


1、中國人善飲,日本人易醉;


2、中國人飲酒留量,日本人放量;


3、中國人酒酣猜拳,大聲呼喊,日本人喝得高興,拍手載歌載舞;


4、中國人醉,大多數是被人灌醉,日本人醉全是自己作孽;


5、中國人乾杯是一飲而盡,日本人呼乾杯是舉杯淺飲,致敬而已;


6、中國人自己倒酒,日本人要旁人斟酒;


7、中國人醉倒在床上,日本人則醉倒在馬路旁;


8、中國人先吃後喝,日本人先喝後吃;


9、中國人勸酒,日本人自飲。


據說近四十年,清酒市場縮小了三分之二。銷量逐年下降,原因諸多,如飯菜西方化,清酒不相宜。日本有觀光立國之策,一些地方力圖把清酒打造成旅遊資源。


2013年京都市率先通過「關於促進清酒普及的條例」,各地效法,提倡用清酒乾杯,還有免費提供第一杯的。本世紀以來清酒出口呈上升之勢。清酒也是安倍經濟學的輸出戰略商品之一。好酒之徒游日本,似不妨玩玩「酒藏」行,譬如神戶的灘,京都的伏見,老式的房屋新釀的酒,最是日本味。


不過,中國正走著日本的老路,他們早就以葡萄酒、威士忌為洋(西洋),點起蠟燭喝,喝出情調以至理念來,叫一壺清酒泡酒館幾乎是上班族大叔的人生模樣了。某酒廠推出一種酒,廣告詞可憐巴巴:用葡萄酒杯喝的日本酒。


有個演員叫佐佐木藏之介,2015年《周刊文春》調查「想嫁給他」,頭一名就是他,已經四十七歲,獨身,想找個二十歲上下的。他家是京都造酒的老店,弟弟當老闆。產品有一個牌子叫「古都」,這兩個字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川端康成寫的,說:「這個酒的風味就是京都味兒。」晚年和評論家桑原武夫外宿,川端問:你知道「古都」這種酒嗎?答曰不知。於是寒夜裡川端步行半小時去買了來對酌。文人大都有自己偏好的酒,例如夏目漱石腸胃不好卻愛喝兩口,尤其好「白牡丹」,還寫過俳句:


白牡丹,李白扭臉望東邊。



李長聲:中國人醉倒在床上,日本人醉倒在路邊 | 大家


各式各樣的日本酒



【注】本文原標題為《喝出日本味》



…………………………




本文系騰訊《大家》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結語騰訊《大家》是一個互聯網原創專欄平台,致力於為讀者提供最有價值的內容和觀點。《大家》微信號:ipress,歡迎搜索收聽。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家》 的精彩文章:

唐辛子:校園欺凌,在日本最終也得靠孩子自己解決 | 大家
野島剛:這部電影被1500多萬日本人熱追,原因只有一個
一個有三套房的人,還有資格呼籲公眾捐款嗎? | 大家
人生下半場該怎麼活,也輪到中國人考慮了
對私立教育進行簡單粗暴的限制,或許是一種倒退

TAG:騰訊《大家》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人醉倒在床上,日本人醉倒在路邊
金陵八八兒:中國的男人女人,正躺在同一張病床上
中第一個死在潘金蓮床上的人竟是他
可愛薩摩在家裡就是主人,在我的床上撒野天天!
郭德綱為廣大藝人正名:婊子的情在床上,戲子的義在台上
英國男子與兩個女友生活幸福,晚上三人睡在特製的大床上
昨天晚上,有個醉酒女睡在我床上
搞笑十分:今天女朋友給我說:我一個人在家裡,躺在床上,好寂寞
古代日本女武士凄慘遭遇:白天上戰場,夜裡在床上
張小嫻:男人在床上說的謊話,也在任何一個地方多
那個晚上醉酒後跟我在酒店大床上纏綿,一直到天亮
男人最容易爱上在床上这样聊天的女人,有你吗?
男人最容易爱上在床上这样聊天的女人,有你吗
發霉啦:今天,我和女朋友躺在床上交心
「在床上是戀人,下了床像仇人」
男人必看:女人在床上最愛說的5個謊話
這樣待在床上懷疑人生,喵星人就是家裡的小大人!
有人躺在我床上~
《人民的名義》火了,睡在鋪滿人民幣的床上,還不如築個安樂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