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賣萌的故宮想正經一回,又被網友玩壞

賣萌的故宮想正經一回,又被網友玩壞





賣萌的故宮想正經一回,又被網友玩壞



作者 李岩



曾在今年年初風靡B站的《我在故宮修文物》,即將於本周末公映電影版。回顧《我在故宮修文物》走紅之路,可以看到很明顯的兩條腿走路現象:一方面,靠精美的文物,豐厚的歷史積澱吸引人;另一方面,靠最草根的網站里,最草根的網友彈幕來達成傳播和營銷效果。


其實,故宮的親民之路——或者更徹底點說,是賣萌之路———早在這部紀錄片之前就開始了。名畫版《故宮日曆》、朝珠耳機、「朕知道了」膠帶,比著剪刀手的雍正……一系列接地氣的嘗試,使故宮的畫風迥異於其他官僚機構。如此萌萌噠故宮,你能接受嗎?



一、功利的角度講,《我在故宮修文物》是一件無本萬利的事


在電視行業取得高收視率+好口碑,成功打造IP,繼而包裝成電影,到影院賺一圈票房——這是近年來電視人發家致富的一條通行法則。遠的有《爸爸去哪兒》、《奔跑吧兄弟》等電視綜藝的電影版,近的有今年春節檔上映的《舌尖上的新年》——從名字就能看出,這是《舌尖上的中國》電影版,聚焦於春節的吃食上。



賣萌的故宮想正經一回,又被網友玩壞


電影版《我在故宮修文物》海報



以上這些電視節目的電影版,都不同程度遭到了非議。《爸爸去哪兒》、《奔跑吧兄弟》的電影版都惡評如潮,「圈錢」乃至「騙錢」的抨擊充斥著整個檔期;而《舌尖上的新年》雖然延續了電視版的好口碑,卻票房撲街,叫好不叫座。這種情況下,《我在故宮修文物》敢「頂風作案」,不怕票房和口碑遭到差評,底氣何在呢?


賣萌的故宮想正經一回,又被網友玩壞


故宮工作人員福利之一:可以在空無一人的故宮裡騎車穿行



底氣首先來自成本,說俗點,就是省錢。《舌尖上的新年》遠赴祖國各地拍攝,《奔跑吧兄弟》集齊各大明星,都是很花錢的。相較而言,《我在故宮修文物》就省錢多了:98%的鏡頭在紫禁城拍攝,另2%則是在位於北京海淀區的故宮新址(主要用於存放和展覽文物,尚未正式開放)。作為故宮「宣傳片」,攝製組在這些地方拍攝,都是不要錢的。當然,鏡頭中出現的故宮修理文物的師傅們,也不收取分文出場費。況且,電視紀錄片的拍攝成本,應該早就被電視台和網站的購買支票填平了。


電影版另一個省錢之處在於,它是完全以三集電視紀錄片為基礎,另外增添一些電視紀錄片里未能收錄的素材,重新剪輯而成的,幾乎是零成本。說實話,筆者剛聽到這個消息時,腦海中不禁浮現出兩個字——糊弄……《爸爸去哪兒》好歹讓爸爸們和孩子們新拍了一集,《奔跑吧兄弟》好歹重新講了個故事,而《我在故宮修文物》居然敢把原素材剪吧剪吧放電影院賣票?

可又轉念一想,這麼干,礙著誰的事了?論檔期,12月中旬是堂堂的賀歲檔,有七八部影片扎堆,部部都是要明星有明星,要爆點有爆點的「票房收割機」,這種檔期里,放一部純文化的片子,本身就是很好的調劑;論觀賞性,那些美妙絕倫的文物在大銀幕上和在家裡電視上看到的效果,是肯定不一樣的;論觀眾的選擇,一年到頭了,不想看那些打打殺殺,就想進電影院安安靜靜看個片,行不行?



賣萌的故宮想正經一回,又被網友玩壞


當片中故宮鐘錶維修組的師傅說,年輕人現在不愛學修表時,彈幕馬上跟進一排「我學xx的,要我不?」


綜上,無論是出於什麼考慮,幾乎零成本的《我在故宮修文物》就這樣堂而皇之地出現在了全年電影最熱的賀歲檔里。你可以說故宮這招兒玩的很雞賊,但雞賊的故宮,是不是本身就挺萌的?



二、《我在故宮修文物》火爆的最核心元素:文化以及文化的親近感



您可能會說,不是每個人都看過電視版的《我在故宮修文物》,這片究竟講了啥,你給說說唄。好,那就撿幾個片段說說:


片段一:古書畫修復組裡,一位年輕的修復師傅正拿平時擦臉用的熱毛巾,在古畫上滾來滾去,按師傅的話講,這是在去浮土。是的,熱毛巾,在古畫上,滾來~滾去~滾來~滾去。(這畫要是流到拍賣會上,千萬人民幣起,師傅您輕點揉,肉疼……)



賣萌的故宮想正經一回,又被網友玩壞



片段二:幾位師傅小心翼翼地將一扇屏風放倒,平鋪在桌子上。屏風由三米多長的紫檀木雕刻而成,上面有皇帝的親筆題字,珍貴無比。一位戴著口罩的女師傅指著鑲滿了壽字的屏風,用流利的北京話輕輕說了一句:「你看這個老鼠屎」。(阿姨您考慮一下語境……)



賣萌的故宮想正經一回,又被網友玩壞



片段三:在修復乾隆生母的大衣櫃時,看著滿櫃的雕花,師傅不由感嘆了一句:「還是老祖宗能人多啊」。你以為他要接著抒情下去,老師傅突然話鋒一轉:「也搭上那會兒你要不給好好弄,皇上砍你頭啊!現在院長不會砍咱們頭」(老師傅你能不能正經點……)



賣萌的故宮想正經一回,又被網友玩壞



整部紀錄片,基本就在這種好像是在說文化,但說著說著就奔著搞笑去了的奇怪氣氛下,向大家講述了故宮的師傅們是怎麼修復文物的。


2015年,故宮最引起轟動的事,恐怕要算《清明上河圖》的展出了。其實,《清明上河圖》只是「石渠寶笈特展」中的一件展品,而「石渠寶笈特展」又只是故宮建院90周年慶典的一部分。《我在故宮修文物》展示的就是修復師傅們為準備建院90周年慶典而進行的文物修復工作。


故宮藏品數以百萬計,因展廳有限,多數展品要在庫房裡呆上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才有機會重見天日。而這些壓箱底的老物件重新拿出來的時候,不免殘缺破敗。要把它們收拾成精美的展品,其中蘊含了修復師們大量的辛勞,整個修復過程也是種文化的普及。


難能可貴的是,紀錄片捕捉到了這種文化普及中的親近感,並用適當的鏡頭語言和對話展現出來,讓全片看著生動,不裝,不幹癟。例如修復古傢具用的膠,是用魚鰾熬制的;修復漆器不都是用生漆,而更多的是用豬血;修復裱畫時,要先拿大刷子沾上水往畫上撣……基本上三集看下來,你對文物的敬畏會喪失大半,取而代之的則是親切。



賣萌的故宮想正經一回,又被網友玩壞


書畫組的老師傅正在拿大刷子往古畫上撣水,這樣的鏡頭一下就破解了文化的高冷感




三、B站對《我在故宮修文物》的走紅功不可沒,彈幕已經是文化的一部分



《我在故宮修文物》雖然首播於央視,但它的走紅,毫無疑問來自B站(知名彈幕網站Bilibili)。在B站網友的彈幕攻勢下,故宮修表師傅王津被尊為男神,王師傅一出來,各種表白男神的彈幕便能鋪滿整個屏幕。


在B站的彈幕文化里,人們習慣用誇張的方式表達心情,甚至有很多原本屬於小範圍的私密語言,已經成為網路語言的熱詞,比如表達大笑的「233333」(原意為NICONICO動態圖組第233號,是一個大笑的表情)、表達誇獎的「66666」(「溜」和「牛」的諧音,原意為誇別人玩得好)。當然,在不常看彈幕的人看來,這些數字無異於天書。


上述彈幕文化,原本與傳統文化毫不沾邊,與故宮這種高大上的場所更是風馬牛不相及。而被尊為男神的王津師傅,是一位五十多歲的大叔,說話細聲細語,衣著樸素,時常面露羞澀,並不符合傳統意義上對男人的堅毅、勇猛、剛強等審美標準,反而有點「面」。但就是這種90後、00後玩得轉的外星球語言,配上有點「面」的大叔,成就了一段奇異的男神頌歌。


隨便貼幾張圖,看看網友對王津師傅的傾慕到了什麼程度吧——



賣萌的故宮想正經一回,又被網友玩壞




賣萌的故宮想正經一回,又被網友玩壞



以B站為代表的彈幕文化,一直以來不被主流文化所接納,認為那都是小孩的「小玩鬧」。但其影響力之大也是毋庸置疑的,《我在故宮修文物》電視版一共三集,共150分鐘,B站光彈幕就有三萬條,平均一分鐘200條,一秒鐘能蹦出3條,也就是如果你開著彈幕看這部紀錄片,基本上是看不見人也看不見文物的,比如這樣——



賣萌的故宮想正經一回,又被網友玩壞



說到底,這部紀錄片能有如今的人氣,乃至能夠有機會剪成電影登陸大銀幕,跟這滿屏看不見人的彈幕有莫大的關係。你可以對彈幕文化不屑,但必須承認,它已經是當今文化生活的一部分,並真真切切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



四、用感受替代說教,用培養興趣替代學習知識,值得很多「高大上」的機構借鑒



話說回來,故宮的接地氣,並非始於北京故宮,而是台北故宮。眾所周知,蔣介石當年從故宮帶走的文物,都是「掐尖」之後的精品。然而去過台北故宮的人,印象最深的不是毛公鼎、溪山行旅圖、汝窯水仙盆、快雪時晴帖等珍品,而是翠玉白菜和肉形石。這兩件東西好是好,但如果把台北故宮藏品按珍貴性排列,這兩個恐怕排不進top100……



賣萌的故宮想正經一回,又被網友玩壞



這當然不能怪遊客有眼無珠,而是台北故宮故意為之。因為無論對藝術、文化、歷史有無興趣,都會對白菜、豬肉這種日常物品非常熟悉。台北故宮順勢而為,把這兩件展品放在顯眼位置,並製作了一系列諸如書籤、別針、樹脂擺件等的物品,作為紀念品廉價出售。逛台北故宮的人,總會帶一兩件這種紀念品回來饋贈親友,無形中就為台北故宮打了一個大大的廣告。


這種營銷方法複雜嗎?並不複雜。low嗎?說實話,有點low,甚至有對遊客進行不良引導之嫌,人家可能一輩子就去一趟台北故宮,結果國寶一樣沒細看,光看「白菜」和「肉」了,而這兩件與其說是藝術品,不如說是工藝品,是萬萬稱不上國寶的。



賣萌的故宮想正經一回,又被網友玩壞



北宋范寬的《溪山行旅圖》是真正的國寶級藏品,價值不亞於《清明上河圖》。但觀感就是「黑乎乎一片」,遊覽時如果不留意,不會留下太深印象


台北故宮的主事者當然也知道這兩件東西不是最有價值的,但仍然堅持下來,並成功將它們打造成人盡皆知的標籤。這其中的舍與得,值得人細細琢磨。


過去我們介紹一家博物館,喜歡介紹其中的「鎮館之寶」,顧名思義,也就是最有價值、最有代表性,最能彰顯其實力的藏品。但說實話,老百姓真正懂得其中妙處的又有幾個?在短短一兩個小時或者幾十分鐘的遊覽過程中,能記住多少?反倒是一些可能沒那麼重要,但很能吸引眼球的物件,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翠玉白菜和肉形石顯然屬於「很能吸引眼球的物件」,台北故宮所做的,就是因勢利導:你不是別的不認識就對這倆感興趣嗎?我就把它們捧成「館紅」,讓它們給我做宣傳,讓更多的人對故宮,對文物,對文化感興趣。先入了門,有了興趣了,想深入了解的話,故宮的學問大著呢;不想深入了解,一個白菜的小擺件放在家裡也是個好玩的東西,看見還能想起故宮來,夠了。



賣萌的故宮想正經一回,又被網友玩壞


以翠玉白菜為原型製作的各種紀念品。逛台北故宮的人,幾乎每人都會買幾個回去送人



很簡單樸素的思路,但是很管用。2012年,台北故宮文創產業收入高達8億餘元新台幣,跟它的門票收入幾乎相當。


相對來說,北京故宮的文創產品開發之路起步較晚,但步子邁得夠大,概括來說就是兩個短語:會賣萌、啥都做。除了仿照台北故宮的「朕知道了」系列產品外,還有獨創的雍正賣萌系列產品、朝珠耳機,以及手機殼、充電器、電腦包、茶蓋碗、冰箱貼……你能想到的所有能印畫的地方,都能印上畫,做成文創產品。



賣萌的故宮想正經一回,又被網友玩壞


朝珠耳機




賣萌的故宮想正經一回,又被網友玩壞


龍袍手機殼




賣萌的故宮想正經一回,又被網友玩壞


「朕知道了」膠帶



放低了身段的故宮是可怕的,到2014年,故宮文創產品年收入達到9億人民幣,超過門票收入2億。故宮門票雖不貴,也有60元/張(跟其他5A級景區比,這個門票價格真是白菜價了),這意味著每個進故宮旅遊的人,除了門票之外,還平均花了7、80元買各種小玩意。用電影里的話說,這叫站著把錢掙了。


其實細想想,這些買了各種文創產品的人,對故宮感興趣嗎?當然,要不不會花這個錢;但他們去了一趟故宮,知道故宮有哪些鎮館之寶了嗎?好像還真沒,畢竟那些賣萌的東西,和故宮的深厚淵博相比,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這就回到了博物館的最基礎目的上:作為一家公共機構,博物館到底應該以教育大眾為首要目的,還是應該以感受文化為目的,先讓大家對文化感興趣再說其他?這個問題見仁見智,本來就沒有正確答案,而從台北故宮和北京故宮近年來的文創開發而言,很明顯它們是偏向後者的。


你去過一趟故宮,下載並使用一段時間故宮的app,買了故宮日曆,用著「朕知道了」馬克杯,戴著朝珠耳機,手機上套著故宮style的手機殼,這一大圈下來,可能你還是不能說出故宮的十大鎮館之寶。但毫無疑問,故宮已經融進了你的生活。



結語:



故宮在賣萌的道路上已經走了幾年了,《我在故宮修文物》基本是這套賣萌思路的延伸,B站彈幕的「助攻」是意外之喜,也在一定程度加深了這種親民的氣質。如今進軍大銀幕,無論票房高低,都是穩賺不賠的買賣。名利雙收的故宮,無疑給很多高大上的機構做了個示範:身段稍微放低點,說人話,做實事,老百姓沒那麼苛刻。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文化 的精彩文章:

如何當一個和尚
倚遍江南寺寺樓——杜牧
劉慈欣對話美國科幻小說家:2026年我們能去火星嗎?
奧斯特哈默:中國對西方帝國主義的抵抗比印度成功
錢乘旦:英國就像一個人,眼睛向後看,倒退著往前走

TAG:騰訊文化 |

您可能感興趣

貓想同時抓住床和貓架,被主人拍下了這一幕,然後又被網友玩壞了!
這隻臘腸狗一心比賽,沒想到被網友們玩壞了
還記得那個擁有一頭秀髮的小男嬰嗎?他已經被網友玩壞了
這隻臘腸犬一心只想比賽,卻被網友們玩壞了~
網友回家,看見二哈一本正經的坐著,可是走進一看,吐了一口老血
可愛浣熊「偷吃貓飼料不成」還囂張敲門,超聰明的敲門方式已經讓網友都被萌爆了!
盤點被網友玩壞了的動物們,網友的腦洞無限大,你造嗎?
這隻小白虎的睡姿太可愛了!網友:一看就不正經!
當一隻二哈被卡在樹上後,這只可憐的狗狗被網友們玩壞了
網友撿一哈士奇被寵主找回,結果第二天這貨又跑來並且賴著不走了
男子網購二哈被騙,卻笑噴一眾網友:這狗無價你賺翻了?
男子曬出二哈看家的成果,沒想到嚇哭一群網友:厲害了,我的狗!
他醉酒照被傳到網上後,又被神奇的網友玩壞了
女孩忘了給狗喂飯被狗懟,結果網友催淚回復:忘了喂主子更慘
一隻上樹的傻汪!被世界網友玩壞了!
一代聊騷神器,就這樣被中國網友徹底玩壞了
象牙被挖走,偷獵者被擊斃,網友是這麼看的!
發現一隻小流浪貓偷偷躲在柱子後,網友的心被看化了
買哈士奇後發現被騙,沒想到笑噴一群網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