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對治嗔心的方法是什麼?

對治嗔心的方法是什麼?

《吉祥經淺釋》之第九偈


如瑞法師著

對治嗔心的方法是什麼?


經文:(第九偈)


忍耐與順從,得見眾沙門,


適時論信仰,是為最吉祥。

譯文:


當我們遭遇違逆的境緣時,要學會忍耐;生活中,要懂得順從別人正確的勸告;在寺廟或路上見到出家人是好事情,應當生起歡喜心;於適當的時處談論佛法,培養純正的信仰。能做到這些,是最為吉祥的。


忍耐與順從:忍耐是說忍辱和耐力,也可以說成安忍。我們在生活當中常常會碰到不如意的事,最容易起的就是嗔心,而對治嗔心的方法就是安忍。


在眾修法當中,持戒的功德雖然大,但如果不忍辱,持戒也持不來,所以持戒也要從忍辱當中來。我們要有一種正確的認識:忍辱是說一個人有力量,但卻能夠忍讓那些沒有力量的人,這才算是忍辱。愚痴的人認為自己很有力量,財力也好,勢力也好,那些都不是力的。佛在《遺教經》里說:「忍之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可名為有力大人……」


能夠如法忍辱,就會表現為:不管別人罵我們也好,打我們也好,我們能夠忍;天冷天熱,我們也能夠忍。總之,不論是惡劣的生活環境,或是別人給自己製造的逆境,一切都能忍,這種力才是最大的。「忍辱第一道,佛說無為最。」要想證得佛的最高的法,那就從忍辱開始吧!

在佛陀的十大弟子中,密行第一的羅睺羅身體力行佛陀所說的忍辱之道,為後人做楷模。


一次,羅睺羅跟隨舍利弗在王舍城乞食時,遇到了一個惡漢。那個惡漢用沙投進舍利弗的缽里,又用棍棒打破羅睺羅的頭。羅睺羅的頭上鮮血一滴滴流下來,但惡漢見了卻不知錯,還謾罵道:「你們這些沙門,總以托缽為生,滿口慈悲忍辱,我打破你的頭,看你能把我怎樣?」


此時,年輕的羅睺羅氣得咬牙切齒。舍利弗見狀忙安慰他說:「羅睺羅!如果你是佛陀的弟子,就應當有忍辱的精神。佛陀常教誡我們有榮譽的時候,不能使心高舉;受侮辱的時候,不能使心生恨。羅睺羅,世間沒有比忍辱更有勇氣的人。不管多大的力量,都不能勝過忍辱。」


羅睺羅聽完師父舍利弗的開示,默默地走到水邊。他用水洗去血跡,然後用布巾把傷口扎了起來。舍利弗見此情形,心中既欣慰又難過。


實際我們在平常生活當中也是這樣的,如果不從小事上來學忍辱,那是沒辦法來成就大事的。對於平常的口角之爭,應當退一步。動氣發粗是因為不能忍辱,根都在嗔心上。別人動一下自己就發脾氣,嗔恨心就生起來了,這是不可以的。要懂得在平常的生活當中讓別人一步,所謂:「事事美從讓出好,忍辱常在忍中全。」

娑婆是梵語,翻譯成華言是堪忍的意思,就是能忍。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為什麼叫做堪忍呢?因為娑婆世界的眾生對於十惡法——貪、嗔、痴、妄語、惡口、兩舌、綺語等不肯出離,在貪嗔痴里打滾,由貪嗔痴起惑造業流轉生死,受不好的報。現在我們學了佛法以後,就不要去忍那些惡法不肯出離,而是要修忍辱波羅蜜。通過忍辱可以從生死的此岸達到了脫生死的彼岸,所以佛說忍辱第一道。


以上是對忍辱作了淺顯的解釋。接下來我們看「耐」字。耐指耐力,是說要能夠培養自己的意志力。做任何事都需要忍耐。如果不能忍耐,拜佛拜了幾拜,腿疼了就會停止。坐著聽法也要有一種忍耐。人的心就好比烈馬一樣,也像猿猴,不停地在奔跑,要想鍛煉把心安定下來,也需要忍耐。所以,忍耐一下就是要學會再堅持一下。


學佛也一定要學會堅持,不要只顧現前的利益,也不要只顧求感應。真正的佛法有沒有感應?有感應。但感應不是我們的目的,真正地改造自己,把不如法的行為改變成如法的行為,那個是目的。


順從:順從於師長的教,在這裡指的是接受教導和諫勸。

佛陀在舍衛城祇園精舍時,有一個比丘很喜歡諷刺別人,喜歡說粗惡語。一次,有位長老比丘和顏悅色地勸告他,但這位比丘不但不聽,反而惡語諷刺。


佛陀問他:「你惡語諷刺,不聽他人勸告,是事實嗎?」他老老實實回答:「世尊!這是事實。」佛為其開示:「你過去生中曾為一小鹿,就因為不喜歡聽人諫勸,不認真學習脫困術,最終遭受到被獵人捕捉、殺死的果報。」


人非生而知之,成長的過程需要師長的教誨和同輩的幫助,這樣才能離過向善,提高進步。同參道友之間,只要人家對,能不能順從人家一下?這也是為了培養我們的心平氣和。慢慢從忍耐當中學會「推直於人,引曲向己」,就是把功德推給別人,過失由自己來承擔。希望大家共同努力:


謙下受教學順從,檢點三業日日新。


放下我執得自在,千學萬學學個真。


得見眾沙門:沙門是梵語,華言勤勞、勤息。勤勞是說要勤勞地修道,或是指修道得多功勞;勤息,精勤地熄滅貪嗔痴等煩惱,證得清凈涅槃。


沙門在印度是出家人的總稱。不管跟隨釋迦牟尼佛出家也好,還是做外道也好,都叫做沙門。這裡專指沙門釋子,隨釋迦牟尼佛出家的人。戒律里所說的眾僧,是指四人以上受了具足戒的比丘、比丘尼。供養出家沙門的果報非常殊勝,本師曾為諸比丘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無量劫以前,有三小兒見一佛陀及眾比丘莊嚴的相貌威儀後,心生歡喜,想要發心供養。


於是,站在兩側的孩子問中間的孩童說:「我們手邊沒有香花,要用什麼供養呢?」這位孩童說:「我們可以取下帽子上裝飾的白珠,用來供養佛陀。」說完,孩童們分別取下帽上的白珠。


中間這位孩童問兩旁的同伴說:「你們心中有什麼願望?」其中一位說:「我希望未來能像佛陀右邊那位比丘一樣具有智慧。」另一位孩童則說:「我希望未來能像佛陀左邊那位比丘一樣具有神足通。」站在中間的小孩則說:「我希望未來能夠像佛陀一樣,成就佛果。」當時,天上有八千位天子共同讚歎三位孩童的發心,祝福他們隨心滿願。


於是,三位孩童來到佛陀面前,恭敬虔誠地以白珠供養,並將白珠灑落在佛陀身上。前二位孩童因發願未來成就聲聞果,所以供養的白珠落在佛陀的肩上;中間這位孩童則因發菩提心,欲成就佛道,所以白珠落在佛陀頂上,並且變化成由珠寶編織而成的寶蓋,寶蓋上還有一尊小佛像。


本師在說完這個故事後,告訴舍利弗:「站在中間的那個孩子是我的前世,右邊那位是你,左邊那位則是目犍連。」


經中說眾生在成佛的當生,都要像釋迦牟尼佛那樣,現僧相來度化眾生。由此可知,見到出家人便可以種解脫的因,即使得不到教誨,也可以種解脫的因。有謂:


高潔尊嚴人天師,是故恭敬常頂禮,


滅罪增福善根長,得見僧人生歡喜。


適時論信仰:選擇合適的時間來談論信仰。說法要看時間地點,說法的目的是為了令眾生獲益,如果眾生聞法出生誹謗,就會種下無量的苦因。這樣一來,說法者就成了眾生的惡知識。所以,一定要在適當的時間,適當的地點來宣揚佛法。


廈門市思明南路515號


微信:npts0592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普陀寺 的精彩文章:

如來佛是不是釋迦牟尼,還是另一人
人生能有幾佛七?萬緣放下,一心念佛!
佛教的五戒誦戒儀軌是什麼
打佛七是什麼意思?

TAG:南普陀寺 |

您可能感興趣

冠心病為什麼要治?如何選對治療方法?
對治嫉妒心的兩種方法
冠心病為什麼要治?常用方法有哪些?
治療胃酸最好的方法是什麼?
疝氣有什麼樣的治療方法呢?
扁平疣,最好的治療方法是什麼呢?
什麼是腱鞘炎?治療方法都有哪些?
治療痔瘡最佳的方法 有什麼辦法?
治狐臭的有效方法,用對方法半月就根治
修行一般的方法是什麼?
男人護膚的方法是什麼?
肩周炎有什麼好的治療方法?
癲癇癥狀要認清 治療方法是什麼
剝脫性唇炎有什麼好的治療方法?
酒精肝有什么治疗方法?
建立狗狗信心的方法,你做對了嗎?
皸裂性濕疹能治好嗎?選對方法徹底根治
痔瘡的主要癥狀有哪些,有什麼好的治療方法
冠心病有哪些治療方法 如何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