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古代五大政治白痴的將帥,若不死,歷史必將改變

中國古代五大政治白痴的將帥,若不死,歷史必將改變

中國古代悠悠幾千年,出現了何其多的軍事奇才,他們個個驚才絕艷,在戰場上驍勇殺地,決勝千里,那種大將之風,讓萬民皆為敬仰。然而就是如此天才的他們,卻因為缺少了政治上的覺悟,一生忠貞護君的他們,卻最終因此敗在了奸詐小人的政治手段上,可謂是空有一身軍事才能,卻最終落得個悲慘下場,也是相當的悲哀。


下面就給大家盤點下中國古代五大政治白痴的將帥:


白起

長平之戰,白起大破趙軍,坑殺趙軍降卒四十餘萬。戰後,白起準備乘勝進軍,一鼓作氣攻破趙國。可是從秦國傳來的卻是退兵的命令。原來秦昭王聽從了范雎的話,以秦兵暴師日久,應當讓士卒休整為由,允許韓、趙割地求和。范雎本是一個心胸狹窄的說客,長平大勝使他心生嫉妒,怕滅趙之後,白起威重功高,使自己無法擅權便以巧言斷送了白起宏偉的軍事圖謀。白起因此與范雎有隙。


可是秦國罷兵後,趙國不但不願意獻城反而展開了連齊抗秦的活動。秦昭王遂又命白起統兵攻趙,但遭到白起的拒絕。白起認為秦國已經失去了有利的戰機,不宜再次出兵。暴怒的秦昭王卻不懂得戰機稍縱即逝的道理,於秦昭王四十九年(公元前258),派五大夫王陵率兵攻打邯鄲,結果秦軍攻勢受阻,將卒多有傷亡。秦昭王再次任命白起統兵,但白起認為此次必難成功,遂託病不行。范雎此時用私黨鄭安平代替白起,不出所料傷亡慘重且主將鄭安平率兩萬軍隊降趙。孤注一擲的秦昭王親臨白府對白起說:「你就是躺在擔架上也要為寡人出戰。」熟知兵家之道的白起已看出殘局無法收拾,坦誠勸秦昭王撤兵,等待新戰機。昭王不聽,反認為白起有意刁難,加之范雎乘機進讒。於是


白起雕像下令削去白起所有封號爵位,貶為士伍,並強令他遷出咸陽。


由於病體不便,白起並未立即啟程。三月後,秦軍戰敗消息不斷從邯鄲傳來,昭王更遷怒白起,命他即刻動身不得逗留。白起只得帶病上路,行至杜郵(今陝西咸陽東北處),秦昭王與范雎商議,以為白起遲遲不肯奉命,「其意怏怏不服,有餘言」,派使者賜劍命其自刎。白起引劍自殺。時為秦昭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十一月。另有一說白起抗命不遵原因是:白起深知自己如果再次引兵攻趙換來的將是趙國全國的抵抗。因為長平之後趙國深恨白起,所以昭王再次攻趙時,白起應該是最不適合當統帥的人選。


中國古代五大政治白痴的將帥,若不死,歷史必將改變



李牧


公元前229年趙國由於連年戰爭再加北部代地地震大面積饑荒國力已相當衰弱。秦王嬴政乘機派大將王翦親自率主力直下井陘今河北井陘縣楊端和率河內兵卒共領兵幾十萬進圍趙都邯鄲。趙王任命李牧為大將軍司馬尚為副將傾全軍抵抗入侵秦軍。


王翦知道李牧不除秦軍在戰場上不能速勝遂稟告秦王再行反間故計派姦細入趙國都城邯鄲用重金收買了那個誣陷過廉頗的趙王遷近臣郭開讓郭開散布流言蜚語說什麼李牧、司馬尚勾結秦軍準備背叛趙國。昏聵的趙王遷一聽到這些謠言不加調查證實立即委派宗室趙蔥和齊人投奔過來的顏聚去取代李牧和司馬尚。一直信守「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重視獨立行事權的李牧接到這道命令為社稷和軍民計而不從趙王暗中布置圈套捕獲李牧並斬殺了他司馬尚則被廢棄不用。趙國臨戰而親佞臣誅無辜忠誠良將只過了三個月到了公元前228年王翦乘勢急攻大敗趙軍平定東陽地區約今河北邢台地區趙蔥戰死顏聚逃亡。秦軍攻下邯鄲後俘趙王遷及顏聚。趙國公子嘉逃代今河北蔚縣東北稱王。

公元前222年秦滅代俘虜公子嘉趙國最終滅亡。


武安君李牧是戰國末年東方六國最傑出的將領之一。深得士兵和人民的愛戴有著崇高的威望。在一系列的作戰中他屢次重創敵軍而未嘗敗顯示了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尤其是破匈奴之戰和肥之戰前者是中國戰爭史中以步兵大兵團全殲騎兵大兵團的典型戰例後者則是圍殲戰的範例。他的無辜被害使趙國自毀長城也使後人扼腕嘆恨。



中國古代五大政治白痴的將帥,若不死,歷史必將改變



韓信

早年家貧,常從人寄食。秦末參加反秦鬥爭投奔項羽,後經夏侯嬰推薦,拜治粟都尉,未得到重用。蕭何向劉邦保舉韓信,於是,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韓信對劉邦分析了楚漢雙方的形勢,舉兵東向,三秦可以奪取。劉邦採納了這一建議,立即作了部署,很快佔取了關中。在楚漢戰爭中,韓信發揮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平定了魏國,又背水一戰擊敗代、趙。之後,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國。漢四年,韓信被拜為相國,率兵擊齊,攻下臨淄,並在濰水全殲龍且率領援齊的二十萬楚軍。於是,劉邦遣張良立韓信為齊王,次年十月,又命韓信會師垓下,圍殲楚軍,迫使項羽自刎。漢朝建立後解除兵權,徙為楚王。被人告發謀反貶為淮陰侯,後呂后與相國蕭何合謀,借口韓信謀反將其騙入長樂宮中,斬於鍾室,夷其三族。


"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戰神"。"王侯將相"韓信一人全任。"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



中國古代五大政治白痴的將帥,若不死,歷史必將改變


魏延


公元234年(建興十二年),諸葛亮第五次北伐,魏延被任為前鋒,夢到自己頭上生角,問占夢人趙直,趙直說:「夫麒麟有角而不用,此不戰而賊欲自破之象也。」退後卻對人說:「角之為字,刀下用也;頭上用刀,其凶甚矣。」


同年秋天,諸葛亮病情加重,秘密與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等作身歿之後退軍節度,令魏延斷後,如果延或不從命,就隨他的便。諸葛亮歿,秘不發喪,楊儀令費禕前往揣摩魏延意圖。魏延回答道:「丞相雖然身亡,但還有我呢,怎麼能因一個人的死而荒廢天下大事呢? 再說,我魏延是何人,怎麼能受楊儀擺布,做斷後的將領呢?」


大軍都隨楊儀徐徐退卻,魏延大怒,日夜兼程,趕在楊儀大軍前面,所走過的地方都燒絕閣道。楊儀和魏延都互相上表劉禪說對方謀反,劉禪問侍中董允、留府長史蔣琬,到底是誰想造反,董蔣二人都擔保楊儀懷疑魏延。魏延先佔據南谷口,率軍出擊楊儀大軍,楊儀命令王平在前抵禦魏延。王平罵魏延的先頭部隊:「諸葛公去世,屍骨未寒,你們這些人怎麼敢如此!」魏延大軍知道錯在魏延,不聽魏延的命令,都散了。只有魏延與其子數人逃亡,逃到漢中,楊儀派遣馬岱追上了魏延並且斬了他,將頭顱獻於楊儀,楊儀用腳踐踏魏延的頭顱,並且罵道:「庸奴!你還能再作惡么?」於是誅滅魏延三族。


魏延之忠心日月可鑒,在《三國志》中記載得很清楚:「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還者,但欲除殺儀等。平日諸將素不同,冀時論必當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然而在《三國演義》中,魏延卻寫成了腦後生反骨,天生就是要造反的。作為當年被劉備親手提拔上來的牙門將,魏延很快就證明自己的才能。只可惜魏延在劉備手下時間短,在諸葛亮手下時間長。《三國演義》第五十三回,魏延一出場便帶著悲劇色彩。他殺韓玄、獻城劉備,功不可沒,卻被身為軍師的諸葛亮認定「天生長有反骨,日後必然造反」。雖然當時諸葛亮沒能除之而後快,但他的這句話卻埋下了禍根。以至於後來,當魏延和楊儀同時告發對方謀反的時候,吳太后便想起了諸葛亮的這句話,使得魏延從此背上了 「反賊」的罵名。



中國古代五大政治白痴的將帥,若不死,歷史必將改變



林彪


縱觀周亞夫的一生,幹了兩件輝煌的大事:一是駐軍細柳,嚴於治軍,為保衛國都長安免遭匈奴鐵騎的踐踏而做出了貢獻。二是指揮平定七國之亂,粉碎了諸侯王企圖分裂和割據的陰謀,維護了統一安定的政治局面。可以說沒有七國之亂的平定,就不會有諸侯王國割劇勢力威脅中央政權問題的最終解決,同樣也就難以出現漢武帝時的強盛局面。顯然周亞夫為鞏固西漢王朝的統治立下了汗馬功勞。僅從上述二事來看,稱周亞夫為漢代傑出的軍事家,似乎並不過分。但就是這樣一位功臣,最後卻落了一個凄慘的下場。造成這一悲劇的原因,我認為與周亞夫鯁直的性格有關。在封建時代,一個人要想在官場中站穩腳跟並有所發展,就必須時刻與上級長官保持一致,對有權有勢者只能順從,對皇帝的詔令只能無條件地去執行。周亞夫不知是對此不了解,還是知曉但不願那樣做。無論為將、為相,均把是否符合國家利益作為行動的最高準則。這就不可避免地要觸犯某些人的利益,因為國家利益與個人利益並不總是一致的。前有冒犯文帝之舉,後有得罪梁王、竇太后、景帝之事(即把皇帝和皇帝之母、妻、弟、大舅子均得罪了)。所幸的是文帝乃胸懷大度之人,能廣泛地求諫選賢,不拘一格地選拔人才。因而對周亞夫要自己按軍令行事的舉動,非但沒有怪罪,反而加以讚揚,予以提拔。不幸的是景帝與其父相比,相差甚遠,為人較為心胸狹隘,有怨必報,聽不得不同意見。早在為皇太子時,一次與吳王太子下棋,為爭棋著用棋盤將對方打死。"吳王由是怨望,稍失藩臣禮,稱疾不朝。" 成為其後來發動叛亂的導因之一。再如劉啟曾與梁王劉武同乘一輛車入朝,到了宮殿的司馬門卻不下車,被擔任公車令的張釋之攔住,並以他倆不下司馬門為不敬罪奏請皇帝依法予以處理。劉啟對此懷恨在心,在繼位後不久便把張釋之降職。在這樣一個專橫君主的統治下,周亞夫的命運可想而知。


景帝儘管對周亞夫在平叛戰爭中拒不執行詔令一事心懷不滿,但畢竟戰爭取得了勝利,使自己保住了皇位,最後還是提升有功的周亞夫為相。丞相一職在漢初的文武百官中權力最大,"掌丞天子,助理萬機",輔佐皇帝,總管政務。周亞夫不想做庸碌之輩,而想盡職盡責地干好本職工作。凡屬於自己職責範圍內的事,他從不推諉,敢於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結果多次與皇帝的意見相左,造成皇權與相權的矛盾,最終還是皇權戰勝了相權,周亞夫被加上謀反的罪名,身陷囹圄,抱冤而死。



中國古代五大政治白痴的將帥,若不死,歷史必將改變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帝王秘史 的精彩文章:

慈禧最信任三大太監,一個干預朝政,一個活到新中國
舊社會上海灘三大地頭蛇,最出名杜月笙,最可恨是他
中國歷史上五大海盜王,汪直第四,最強海盜頭子是他
中國古代權利滔天的四位權臣,一人殺皇帝,一人忠君

TAG:帝王秘史 |

您可能感興趣

歷史上六大軍事天才,因為政治無能,最終慘死
三代之治,隱藏著中國古代政治成功與失敗的究極奧義
刘邦诛杀异姓王,是政治需要,也是历史的必然!
在中國,服裝也是政治。
軍事為政治的一部分,但在中國古代,軍、政是分開的。軍事是一種政治延續
中國歷史九大天才軍事家:都死於政治無能
劉邦誅殺異姓王,是政治需要,也是歷史的必然!
不懂政治的武將,註定是歷史的犧牲品
「東亞病夫」本意,指的是中國的政治改革死氣沉沉
歷史十大政治女人,最厲害的並不是武則天
在中國,服裝也是政治
德國大選之後:不死的中道政治,對抗黑暗的希望
木葉政權鷹派的代表,他渴望通過戰爭實現自己政治的強大!
真正的大才,需要懂政治!
他銳意改革 比大秦帝國昭王更加牛逼 卻死於一場無間道政治謀殺
經過隋文帝的勵精圖治,中國迎來了一個短暫的政治清明。
巾幗不讓鬚眉——中國古代十位傑出的女政治家
她是政治的犧牲品,身為皇后,到死仍是清白之身
影響中國歷史的十篇政治美文,不可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