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東西文化碰撞出重工業《長城》,但這也是一次豪賭

東西文化碰撞出重工業《長城》,但這也是一次豪賭

「我好像做什麼事情都早了一點點。」談到自己在中國20年來做電影的經歷,傳奇東方CEO羅異曾經這樣說。事實上,這個1995年就跑到中國拍片的美國文藝青年,當下又做著一件引領潮流的事情——他與中國地位非凡的導演張藝謀一起,拍攝了一部投資高達1.5億美金的《長城》,是好萊塢牽手中國製作的最大規模的合拍片。電影已於今日公映。


從傳奇影業創始人托馬斯·圖爾腦海中的一個故事雛形開始,《長城》前後籌備7年,拍攝長達3年,當來自好萊塢的馬特·達蒙在青島萬達影都看到《長城》的布景時也忍不住感嘆,那是他見過的最大的綠幕群。青島外景地劇組人員總數最高時達到1300人,由360多個集裝箱搭建的實景「長城」讓人嘆為觀止。

東西文化碰撞出重工業《長城》,但這也是一次豪賭


「所謂大片,就是上億美元那種,想用什麼特技就用什麼特技,想用什麼演員就用什麼演員。這種大片,中國其實是需要的。」羅異說。而在張藝謀眼中,這種在國外主流院線上映的、影響世界大部分年輕人的大片,一直是中國電影的短版,如果把電影看作一個工業體系,《長城》就是重工業和支柱產業。在中國躋身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的大環境下,《長城》可能是建立新產品模式的好機會。


怎樣讓中西觀眾都能接受這個中國人拯救世界的故事,是《長城》最大的挑戰和風險所在。在拍攝過程中,東西文化始終在碰撞,是按照好萊塢的習慣加快節奏打饕餮,還是不忘履行中國人的儀式?張藝謀一直在平衡。但有一點他強調,《長城》的目標是全球的主流觀眾,它的對手是那些質量最高的國際大片,票房也必須從全球回收,所以《長城》首先是好萊塢工業生產線上一個合格的產品,其次才承載一些文化意義。


《長城》IMAX版預告

有人說,這是中國電影的一次豪賭。14年前,張藝謀的《英雄》被認為開啟了內地大片時代,現在,他手握更大的機會。張藝謀坦陳:「其實大家都在觀望《長城》,如果成了,後頭會有很多人跟上,到那時候可能一個張藝謀不夠。所以,這個前景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無論《長城》成功與否,背後的意義都大於電影本身。」




東西文化碰撞出重工業《長城》,但這也是一次豪賭


1.5億美金合拍片找到張藝謀


傳奇老闆問羅異:為什麼選他?他拍過這麼大片子嗎?


《長城》的故事源起於傳奇影業創始人托馬斯·圖爾一個「高概念」的想法——這座建築如此宏偉,想必一定是為了抵禦比人類更危險的敵人而建。圖爾從小就聽說中國的萬里長城是在太空唯一可見的人類建築,這件事的真假已不重要,重要的是長城的工程之龐大和構思之精巧始終令他難以想像,這座古老的中國建築中到底蘊藏著怎樣的玄機?有一次坐飛機,從高高的天空俯瞰長城,圖爾萌生了把它拍成電影的想法。

東西文化碰撞出重工業《長城》,但這也是一次豪賭


佩德羅·帕斯卡是張藝謀的迷弟


項目最初正式對外公布是2011年夏天,只不過那時《長城》與中國的關係遠不如今天這般矚目。當時華誼兄弟宣布與傳奇影業組建製片公司——傳奇東方,《長城》鎖定愛德華·茲威克導演,與其長期合作的夥伴馬歇爾·赫斯科維茲擔任編劇,兩人曾聯手打造《血鑽》、《最後的武士》等。演員方面,曝出的陣容是《吸血鬼獵人林肯》主演本傑明·沃克、「超人」亨利·卡維爾和章子怡。後來雙方合作終止,愛德華·茲威克等陸續離開。


在電影行業,一個項目的人員更迭、優勝劣汰是很常見的現象,但傳奇東方始終在加緊運作《長城》這部開山之作。2012年4月,羅異開始擔任傳奇東方CEO,在他看來,這家公司理想的產品更接近於《斯巴達300勇士》,它把希臘文化裝進美國商業電影的結構之中,羅異想,或許中國文化也能以類似的方式進入國際市場。


尤其是當時間的指針撥動到2014年——從1994年《亡命天涯》開始,進口分賬大片在中國已經走過20年;中國內地躋身《變形金剛4》全球第一大票倉;環球宣布在中國內地建立辦公室,成為繼迪士尼、華納、福斯、派拉蒙、索尼後,最後一個進駐中國的好萊塢大片廠。凡此種種,或多或少都加深了羅異的判斷:中國電影已經形成了一個足以讓人生存下去的產業環境。而這與他1995年作為一名文藝青年跑到中國拍片時的境遇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東西文化碰撞出重工業《長城》,但這也是一次豪賭



羅異


當時的Peter Loehr還沒有給自己取這個中文名字——羅異,他跑到北京來只是因為在日本做電視製作和藝人管理時,接觸了以張元和王小帥為代表的年輕導演的電影,對此很感興趣,於是成立了一個叫藝瑪工作室的公司,最初合作對象是之前拍MV時認識的導演張楊等,羅異連續製作了《愛情麻辣燙》、《美麗新世界》、《洗澡》、《走到底》、《昨天》等電影,也學會了一口流利的普通話。當時有不少人嘲笑他,因為那時的電影市場並不是一個可以養活熱血青年的好地方,從1998年到2001年,全國票房徘徊在9億人民幣上下,一部電影有2000萬票房就算大賣了。


瑞格娛樂負責人戢二衛曾任迪士尼電影中國區首任經理,後赴美留學,又任職於華納洛杉磯總部,他回憶,2003年在華納國際部工作時,印象非常深的一件事是,在排全球票房時,中國基本上忽略不計,前20都進不去,有一年還排在秘魯後面。但從2000年代中期至今,以中國為代表的海外市場開始井噴,中國成為「打破一切規則的國家」,好萊塢不得不重新審視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甚至「中國方面想怎麼樣,好萊塢都會想辦法網開一面」。


《長城》群英特輯




東西文化碰撞出重工業《長城》,但這也是一次豪賭



羅異坦言,他在中國奮鬥了近20年,如今回溯起來,就是在為這部史無前例的《長城》積蓄力量,羅異辦公室牆上的畫框很有意思,裡面全部是他在中國工作時的各種證件。大概在2013年初,羅異和《長城》另一位製片人喬·賈希尼第一次跟張藝謀進行了接觸。對「中國通」羅異來講,張藝謀當然不陌生,他過去拍的電影羅異都很喜歡,不管是早期的《紅高粱》、《活著》,還是商業大片《英雄》、《金陵十三釵》。


羅異告訴時光網,張藝謀最開始打動自己的是他對《長城》劇本的一些看法。比如美國人只寫了守衛長城的是一支特種部隊,大概有幾百個士兵,張藝謀卻提議:「至少要十萬。幾百個兵你放到長城上,非常渺小,後來就變成十公里的戰線。」讓飛索部隊「鶴軍」、弓箭部隊「鷹軍」、工程和火炮部隊「虎軍」、近戰部隊「熊軍」、步兵部隊「鹿軍」,以五種不同色彩呈現,也是張藝謀的意見,他認為軍兵種的劃分,會讓冷兵器的戰爭藝術更系統化,更有可視性,為此他跟美國公司講武術的起源、五禽戲、八旗,對方都覺得很有趣。不過製片人卻不太興奮,因為彩色盔甲很難做,經過數月試驗後才找到金屬質感。

東西文化碰撞出重工業《長城》,但這也是一次豪賭



鹿晗


《長城》投資高達1.5億美金,是好萊塢牽手中國製作的最大規模的合拍片。羅異記得最初傳奇影業高層問過他一個問題:為什麼選擇張藝謀?他拍過這麼大的片子嗎?羅異回答:「有啊,奧運會,它比任何電影都大,籌備了好幾年,有好幾千人,如果一個導演能掌控奧運開幕式這麼大的活動,拍好《長城》也應該沒什麼問題。」老闆同意了。


東西文化碰撞出「重工業」《長城》


是加快節奏打饕餮,還是履行你們中國人的儀式?

東西文化碰撞出重工業《長城》,但這也是一次豪賭



2014年6月11日,張藝謀現身北京電影學院,與《哥斯拉》導演加里斯·愛德華斯做了一場關於科幻電影的對談,當時人們還在好奇,張藝謀跟這位一鳴驚人的英國導演有何淵源?原來,之前只是停留在傳聞階段的科幻大片《長城》終於正式公布。

東西文化碰撞出重工業《長城》,但這也是一次豪賭



饕餮


張藝謀解釋了為何第一次嘗試拍攝科幻題材影片,他說十幾年來,一直有類似的邀請,接拍《長城》一是「夠大」,二是片子里的中國元素。張藝謀明白:「這個嘗試找到我,是一個歷史機緣,美國人現在願意找一個不懂英文的中國導演來駕馭這樣一個題材,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中國的電影市場發生了變化,十年前不會找你。」張藝謀認為《長城》是一次突破性的嘗試,此前為了讓電影走出去,中國人參加各種電影節,已經幾十年了,但這些傳播空間非常有限,那種在國外主流院線上映的、影響世界大部分年輕人的大片,一直是中國電影的短版,如果把電影看作一個工業體系,那麼《長城》就是重工業和支柱產業。


講好故事當然是《長城》成敗的關鍵。張藝謀說,《長城》中的每一個鏡頭、每一個故事都在考慮中國的觀眾和美國的觀眾是否都能接受,這是他電影創作生涯中第一次深入研究全球不同地區觀眾的觀影心理。

東西文化碰撞出重工業《長城》,但這也是一次豪賭



孔明燈一段為圖中劇情埋下伏筆


片子中有一段放孔明燈的戲,正所謂人間每寄千般願,天帝難平萬種愁,搭配著守衛將士們原生態的唱腔十分有力道,但張藝謀透露:「與葬禮戲一樣,這段美國人也是要剪掉的,可它與後面氣球這個進攻性武器是怎麼來的有關聯,那個武器屬於火藥發明的衍生產品。『噢,那這個是跟情節有關的』,對方同意保留。」


類似例子有很多,美國人認為「我要加快節奏,要加快打饕餮的進程,這是你們中國人的儀式」,但張藝謀說,要保留這些就不能爭得面紅脖子粗,不能光講文化、精神和中國特色,重要的是鎖定故事和情節上的合理性。

東西文化碰撞出重工業《長城》,但這也是一次豪賭



《英雄》劇照


電影中大部分台詞都是英文,張藝謀也經常問幾位國外演員:「你們西方人會怎麼看?」事實上,14年前大片《英雄》公映時,張藝謀就做過一個測試,反饋的意見中不少人不喜歡《英雄》,他們說「凡是不講英文的,我就不喜歡,而且我看見字幕就討厭」,這讓張藝謀很驚訝。所以《長城》第一次做觀眾測試時,張藝謀還跟羅異說:「夠嗆,這裡還是有一部分字幕的。」


最後幾百份卷子收上來,幾乎沒有一個觀眾對看這部分字幕提出反對,張藝謀同樣驚訝,他感嘆:「時代進步了,你會看到世界發生了一些變化,一些觀影經驗也在改變。」他在拍片時一直秉承兩個理念——第一,《長城》是美國人按照英文劇本的規律籌備7年寫就的類型片,自己再用3年拍出來,有來自好萊塢的攝影、美術團隊以及全球電影特效兩大代表「工業光魔」和「維塔工作室」的協助,首先它必須是一個好萊塢工業生產線上的合格產品;其次才是所謂的中國文化和價值輸出等,「一種文化,無論你肩負多麼重大的責任感,一定要走由淺入深的、寓教於樂的路子,因為別人無須向你敬禮」。

東西文化碰撞出重工業《長城》,但這也是一次豪賭



《長城》充滿中國色彩


張藝謀直言:「拍這個電影,除了我自己興奮的東西外,最主要的是尊重某種規律,不能上來就文以載道、談世界觀、意識形態,這不是電影的思維。任何修改和調整大家都要討論,他們會說可能外國人看不懂這一塊,但有時候我看不行,看不懂也得放進去,怎麼辦呢?大家要協調。但我本身一定會注意這些,因為是借水行船的一次行為,你堅持的這些東西,人家一直告訴你看不懂,公司雖然接受了,但普通觀眾在電影院真看不明白的話,你又何苦呢?」


中國電影要怎樣「走出去」?


《長城》無論成功與否,背後的意義都大於電影本身


「也許我們會大獲全勝,也許會慘敗收場,到時候看結果吧。」2014年11月羅異在洛杉磯參加第五屆中美電影高峰論壇時說。彼時《諜影重重》系列編劇、《諜影重重4》的導演托尼·吉爾羅伊幫《長城》寫完第二稿劇本不久,那稿劇本出爐後,形成了目前的故事框架,項目變得成熟,加上後來《長城》與中影、樂視、環球都分別簽了約,最終把電影的框架搭起來了。

東西文化碰撞出重工業《長城》,但這也是一次豪賭



羅異介紹,傳奇是《長城》最大的投資方,同時也是開發方和製片方,日常的製片管理、拍攝和創作管理都是傳奇在做。環球是另一投資方,也是全球的發行商,中國之外地區的所有的發行及宣傳工作都是環球負責。國內是中影和樂視聯手做,他們也是投資、發行和宣傳方。羅異表示,中影和樂視是非常深度的合作夥伴,這次他們的投入,也許是全球發行的電影里中方佔比最大的一次。《長城》的構思和投拍在今年1月萬達宣布收購傳奇之前就已完成,但萬達為這部電影提供了廣泛資源,使《長城》上映成為一個全國性的事件。

東西文化碰撞出重工業《長城》,但這也是一次豪賭



張藝謀和張涵予


對中美雙方來講,《長城》都是一次冒險,此前沒有參考案例,從投資風險管理上講也是毫無道理的一件事情。羅異把合拍片分成三種:外面的IP,不是合拍,就是協拍,用幾個中國演員,進入中國市場會順暢許多;也有一些外片因為資金不夠,在中國合拍,尋求一部分中國資金幫助完成電影;還有就是中國電影在國外拍,由外面的投資方去執行。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近年來,中國電影市場上出現了一批好萊塢「中國特供」電影,基本套路都是美式故事裡加點中國元素,再讓中方投點錢掛個頭銜,順便找中國演員客串一下,這樣做的目的當然是中國市場迅猛增長後的利益誘惑,好萊塢片商希望以合拍片的身份拿到43%的票房分賬,如果僅僅是進口片,最終只能拿到25%。

東西文化碰撞出重工業《長城》,但這也是一次豪賭



《長城》片場的演員們


但《長城》從一開始就是為全球的主流市場設計的,從嚴格意義上講也是中國電影第一次進入所謂的「六大」發行管道,它的試驗性和難度也正在於此。各類電影公司遍布世界,美國的獨立製片人公司超過3000家,但只有6家公司有全球發行渠道,這也是其核心競爭力,號稱「六大」。或許有些公司,單就電影電視收入而言,已經超越六大中的兩三家了,但通通不能稱之為「大」,就因為他們沒有強大的全球發行渠道。


所以羅異再次強調,「《長城》的目標不是電影節,不是文藝觀眾,而是主流觀眾。我們還開玩笑說等於是打造一部美國的中部、中國的中部、德國的中部,最普通的老百姓都願意去看的電影。它有著90%的中國面孔,25%的外國人,最普通的觀眾能否接受中國元素這麼濃厚的一部電影」?


馬特·達蒙跟張藝謀聊天時曾談到一個現象,據說70%的美國人是沒有護照的,因為他們沒什麼慾望出國,他們甚至認為美國就是世界。《長城》如果成功了,那當然意義非凡。

東西文化碰撞出重工業《長城》,但這也是一次豪賭



《卧虎藏龍》劇照


就在去年春天,《速度與激情7》在中國創造票房奇蹟時,好萊塢影評人克里斯托弗·羅森直言,如果說在《卧虎藏龍》時期,華語片還算得上外語片里的第一陣營,那如今已經徹底敗走。不僅落後於法意德,比起日本、韓國乃至印度電影都難有勝算。以往華語片很多都靠動作、功夫撐天下,現在這一塊也變少了。不僅是轉型的問題,更多是質量堪憂。市面上看到的華語片種類比以前要多,但都像好萊塢作品的拙劣仿版,很難讓北美觀眾產生興趣。華語片在如今的北美影市,與主流審美漸行漸遠,「弱勢」、「小眾」成了代名詞。


「如果你做的東西是公式化的,或者觀眾覺得似曾相識,那就很難大賣。」托馬斯·圖爾對合拍片《長城》抱有信心。


中國電影要靠什麼方式走出去?這是很多人都在討論的話題。導演黃建新在今年北京電影節「中外電影合作論壇」上講過一段話:「從最初尋求海外資金支持做合拍,到後來一些海外資金進入到中國來尋求合作,直到現在進入了第三種形態——比如萬達收購了北美第二大院線AMC、萬達併購傳奇影業變成了大股東,華納兄弟和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聯手成立旗艦影業,其中華人文化持股51%,上述均是中國資金進入了北美市場、投資了公司,同時北美大的公司也正在跟中國合資在亞洲建立公司,這種現象遠遠超過了人們原來所認知的合拍。而在這種情況下電影也會發生巨大變化,比如從公司的屬性、知識產權屬性上講,中國公司對投股或控股的公司就享有了絕大多數知識產權,電影又在全球發行,可以說我們所擔心的『走出去』已經變成了事實,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合拍電影的發展方向和變化更值得關注。」

東西文化碰撞出重工業《長城》,但這也是一次豪賭



《長城》「五軍集結」發布會


張藝謀坦陳:「其實大家都在觀望《長城》,如果成了,後頭會有很多人跟上,到那時候可能一個張藝謀不夠。所以,這個前景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無論《長城》成功與否,背後的意義都大於電影本身。」


時光網出品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Mtime時光網 的精彩文章:

IMAX 3D《長城》 邀你決戰饕餮
預約「時光直播」!第一批觀眾告訴你《長城》好看嗎?
《長城》點映百城聯動 時光直播代替明星路演
小時候只知道這些動畫片很好看,卻不曾了解背後的故事是這樣
不管內地影市熱不熱,「好萊虎」都保持堅挺

TAG:Mtime時光網 |

您可能感興趣

一部在鞍山鞍钢拍摄的电影,一座曾经无比辉煌东北重工业城市
抗戰前日本霸佔東三省搞重工業,為何生產的出品根本沒人買?
因為這個國家的刺激,斯大林決定不惜一切代價發展重工業!
和平外表之下的三菱重工的真面目:你可能不了解這一日本軍工品牌
網上炸開了鍋!重倉三一重工的這一網友,堅信能在這一票賺到錢!
什麼情況?威海重工推出領先世界幾百年的宇宙戰艦!
電影《動物世界》官宣,李易峰首次挑戰重工業電影,出演小丑
就在一分鐘前,中字頭暴出重大利好:中國重工 中國建築 中國鋁業
今晨一重大消息將中字頭基建概念龍頭炸開了鍋:八一鋼鐵 萬科A 中國重工 周二上演驚天逆轉
A股重磅利好消息:山東鋼鐵 三一重工 新鋼股份 東旭光電
《戰狼2》:「冷鋒」過境,非洲稱雄,國產重工業大片的真正崛起
A股重磅消息:廈門國貿 贛鋒鋰業 樂視網 三一重工
造挖掘機的也能玩軍品?三一重工裝甲車跑得快還抗揍
A股一則重磅消息:浙商證券 北方稀土 贛鋒鋰業 洛陽鉬業 中國重工 鐵龍物流
沒想到中國這麼快又開展一海上重工,連美國也只能看著我們的背影
中國電影的重工業PK輕工業電影,誰能走下去,看狗大爺扯起來
中船重工老總赴大連檢查國產航母進展,疑似照片出現下水典禮場地
三菱重工這款主戰坦克極具特色卻過於笨重
中船重工交付新一代核潛艇,我們的目標終究是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