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雖然多數專家認為乾隆生母應是姓鈕鈷祿,但仍不確定

雖然多數專家認為乾隆生母應是姓鈕鈷祿,但仍不確定

文/徐鑫


童年時期的乾隆帝,憑藉天資聰明、勤奮好學,獲得康熙帝和雍正帝的賞識,得以進入皇宮學習和生活,日後還被秘密立為了儲君,最終登上了皇帝寶座。但是,作為一位政績顯赫的皇帝,乾隆帝的出身問題在他死後卻成為歷史謎團。



雖然多數專家認為乾隆生母應是姓鈕鈷祿,但仍不確定


對於乾隆帝的出生情況,《清皇室四譜》是這樣記載的:


雍正十年世宗賜號「長春居士」,後嘗自號「信天主人」,七十後自稱「古稀天子」,又自稱「十全老人」。為世宗第四子,其初次序實為第五。康熙五十年辛卯八月十三日子時生於雍親王藩邸。母王府格格鈕祜祿氏,即孝聖憲皇后。


按照以上記載,康熙五十年(1711)八月十三日,乾隆帝出生在北京的雍親王府邸(即今雍和宮),生母為雍親王胤禛的格格鈕祜祿氏。然而奇怪的是,這位自稱「十全老人」「古稀天子」的乾隆帝,野史和筆記小說卻對他的出生地以及生母是誰提出了疑問,並緊咬住不放,最終演繹出「草房之謎」和「龍鳳交換」兩個故事,以此來說明乾隆帝生母是漢人,他是漢人之子。後來,又經過野史的宣傳和小說家的記述,以及史學大家的考證,使得原本離奇古怪的傳說變成了「有據可查的史料」。——這就是歷史上的乾隆帝身世之謎。

下面,就來簡單介紹一下「草房之謎」和「龍鳳交換」兩個故事是怎麼說的。


第一個故事:「草房之謎」,是將乾隆帝的出生地點指定在了承德避暑山莊,說其生母是一個叫李金桂的漢族打雜女僕。這個故事是這麼說的:


康熙四十九年(1710)五月,按照慣例,康熙帝率領眾皇子及文武百官,乘車騎馬,浩浩蕩蕩開進了承德以北的木蘭圍場。方圓六百里的木蘭圍場,又分為大小七十二個小圍場,康熙帝率眾在此展開了一次具有多重意義的圍獵活動。九月初,圍獵大軍轉到了離熱河不遠的阿格鳩圍場。


一日黃昏,年輕體壯的皇四子胤禛帶領幾個隨從正在追捕小的野獸,忽然在一片山野密林中發現一頭梅花鹿正在引頸狂奔。胤禛衝上前去,從容張弓搭箭,對準鹿的頭部一箭射去。伴隨著一陣凄厲的哀號,梅花鹿倒地翻滾,痛苦不止。當胤禛一行人飛馬趕到時,鹿已氣斷身亡。胤禛立即命令隨從恩普砍下鹿角回營登記,並將溫熱新鮮的鹿血用隨身攜帶的野餐用具接住,咕咚咚地喝了下去,然後打馬回營。


豈料剛剛翻過一個山頭,胤禛便覺胸中一團慾火熊熊燃燒起來。隨著馬背的上下顛簸,這團慾火越燒越旺,越燒越烈,燒得胤禛渾身發熱,面紅耳赤,氣喘不止,連連呼叫要水。這正應了《紅樓夢》里賈寶玉所說的「女人是水做的」那句話,此時只有女人的身體才能解決胤禛的焦渴。隨從恩普見到主子難受的樣子,知道這是剛才那碗鹿血在作怪,正在暗暗著急的時候,突然發現前方不遠處有幾間低矮的草房子。於是飛馬上前,借著暮色,隱約可見有一個穿紅色服裝的人正在草房子前走動。忠心主子的恩普立即有了主意,他掉轉馬頭來到胤禛的面前,大聲對胤禛說:「我看王爺是口渴了,速跟我來,到前邊的草棚去飲茶!」此時的胤禛已被慾火燒得頭昏腦漲,眼冒金星,痛苦萬分,聽到這話,顧不得許多,立即打馬跟著恩普向草棚奔去。

在恩普的小心攙扶下,胤禛頭昏腳輕地下了馬,朦朧之中,見到菜園子中有一女僕正在收拾菜地。剎那間,胤禛心跳加速,血脈發熱,眼冒綠光,大有把這女人吞下肚都不解渴的感覺。恩普把胤禛扶到草房中等候,獨自快步跑到那女僕面前,大聲疾呼:「我家王爺正在房中焦渴,速去侍茶,快去!」那女僕聽罷,不敢怠慢,立即快步跑進草房。


這時天色已近遲暮,晚霞開始消退。雖然外面尚有光亮,但草棚之內卻黑乎乎地難辨東西。那女僕進得屋來剛要點燈,卻被一股巨大的力量按倒在地上,女僕還未及反應,已被胤禛將衣褲撕掉,爬了上去……


待胤禛雨散雲收、身心俱悅之後,才想起點燈照看一下給自己泄火幫了大忙的女人,不看還好,這一看差點使他嘔吐出來。只見這個女人身體肥大,臉上疤痕累累,相貌奇醜無比,一動不動地躺在地上,那樣子真像一頭沒了毛的白肥豬。胤禛惱怒得「哼」了一聲,憤然上馬離開了這裡。返回途中,胤禛越想越惱,越惱越恨,看到恩普得意的樣子,他終於把一肚子的怒火發泄到恩普的身上,趁恩普不注意的時候,一鞭子將恩普連人帶馬打入懸崖,才算解了一點心中之恨,又使得這事再無第二個人知道了。可憐的恩普對主子耿耿丹心,最後竟落了個粉身碎骨的下場。此事很快就被胤禛忘卻。


第二年夏初,胤禛再次隨父皇康熙帝巡幸塞外駐蹕於承德時,一年前發生的這件事卻在行宮中沸沸揚揚傳播開來。原來,那個被胤禛強行交歡的女僕叫李金桂,時年二十七歲,是一個在避暑山莊獅子園種菜乾粗活的漢族女僕。因娘家早已無人,自己又因在宮中救火,燒傷了面貌,一直未找到稱心如意的婆家。但想不到胤禛的一次洩慾,竟使她身懷有孕,肚子一天天大了起來,這事自然瞞不住身邊的姐妹,於是事情很快張揚開來。


身為王爺、具有愛新覺羅氏高貴血統的皇子胤禛,竟然和出身低賤的女僕有了魚水瓜葛,自然是違犯了宮中禁令,有失皇家尊嚴。一向以多謀慎重著稱的胤禛聽到風聲後,也沒了主意,在後悔無葯卻又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只得向自己的舅舅、時任內務府總管大臣的隆科多求計。

隆科多在驚訝之餘,親自將李金桂提來密審。一通軟硬兼施的手段過後,李金桂一口咬定肚子里懷的就是四阿哥的種。隆科多聽後,先是欲將李金桂密謀處死,以殺人滅口,但轉念一想,此事已為許多人所知,倘若李金桂被殺,不但不能滅口,反而更會成為一大新聞在宮中沸騰起來,對皇四子胤禛和自己都沒有好處。無奈之下,他將此事密報給了胤禛的生母、自己的姐姐德妃烏雅氏。經過姐弟倆一番周密的思考和反覆的掂量,決定先將這個孽種生下來再作計較。


於是,李金桂不但保住了自己的性命,而且還於康熙五十年(1711)八月十三日,在自己被強暴過的草房內秘密生下了一個男孩。這個男孩剛一出生,立即被隆科多和其姐德妃用移花接木的方法,將其秘密送到了雍親王府,讓胤禛的格格鈕祜祿氏撫養,對外言稱是鈕祜祿氏所生。據說這就是所謂清宮文檔記載「母格格鈕祜祿氏」背後的隱秘。


弘曆在雍親王府漸漸長大,天性聰穎,敏而好學。弘曆十二歲時,胤禛在圓明園「鏤雲開月」為康熙帝預祝壽辰,弘曆才第一次見到自己的皇祖父。因弘曆熟記詩書,展現了自己聰慧好學的一面,康熙帝對弘曆格外喜歡,命帶回宮中撫養。


此後康熙帝巡幸避暑山莊時,弘曆是少數幾個隨行的皇孫之一。而弘曆居住的獅子園,則是康熙五十一年(1712)賜給胤禛的住院。原來,「鹿血攻心,草房得子」的醜聞,康熙帝早已得知,但礙於後宮德妃及太后的講情說和,索性把獅子園賜予了胤禛,以平息外界對於此事的傳論,獅子園的各種僕人自然成為胤禛的僕人了,也就談不上什麼亂倫宮闈之說了。獅子園中夾雜著的草房與園內諸多美景格格不入,但因父皇早有交代,胤禛也不敢將其拆掉。至於弘曆的生母李金桂,也因有康熙帝「好生待她」的金口保佑,免遭毒害,但名號則根本與她無緣。


雖然多數專家認為乾隆生母應是姓鈕鈷祿,但仍不確定



某日午後,弘曆在侍從小廝四狗兒的伺候下練習騎馬,因口渴找水,竟鬼使神差地來到了草房。但面對親生母親端上的玫瑰湯圓,弘曆除了大加讚賞外,剩下的也就只有「吃」了。聽說母子見面不相識,心中有鬼的胤禛知道後,深恐露出事情的真相,嚴令弘曆以後不準四處遊玩,要老老實實在書房讀書。


弘曆當上皇帝後,改元乾隆。為替父補過,開恩釋放了嫡親十四叔、已被雍正帝囚禁了十年之久的允禵,並對十四叔尊禮備至。在一次乾隆帝的生日宴會上,允禵因高興多喝了幾杯,酒後吐了真言:「皇帝的壽辰,本應在熱河過的。」乾隆帝事後細細品咂,始知話中有話,於是起了疑心,經再三追問,才知道自己「另有生母」。


乾隆二年(1737),乾隆帝巡幸避暑山莊時開始認母,封李金桂為太妃,並在草房對面修亭懸匾,親自手書「護雲」二字,意為「長護慈雲,以示孝母」。此後,才有乾隆帝多次奉太后東巡、南巡之事。


第二個故事:「龍鳳交換」,把乾隆帝說成是陳世倌之子,說乾隆帝的父母皆為漢人,言外之意是說清王朝自乾隆帝開始已非滿洲血統了。這個故事是這麼說的:


雍正帝當親王時,常年無子,在諸位皇子對儲位的爭奪中處於劣勢。府中有一絕色佳人,即雍親王側福晉鈕祜祿氏,備受寵愛。美人一朝受寵懷孕,便天天燒香磕頭,祈求菩薩賞她個兒子。當時,有一年過半百的朝廷內閣大臣陳世倌與雍親王十分要好,恰巧夫人也喜得身孕。陳夫人與雍王妃亦十分投緣,平素常在一起閑聊,兩人細細追思受孕時間,竟相差無幾。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出乎意料的是,陳夫人喜得貴子,而雍王妃卻生了個千金,無法為自己的夫君爭奪儲位助一臂之力。對此,看到自己的丈夫憂愁的樣子,雍王妃也整日愁眉緊鎖,茶不思飯不想,鬱鬱寡歡。


這一切都被身邊的一個奶媽李媽媽看在眼裡。精明的李媽媽為博取主子的歡心,經過幾個晝夜的苦思冥想後,終於大著膽子為主子獻上了一條奇計。王妃聽後,頓時眉開眼笑,立即拿出一錠金子交給李媽媽,讓她一手操辦,並言稱只要此事辦好必有重賞。


李媽媽在重賞的誘惑下,懷著一顆激動不安的心來到陳府,進內室見過陳夫人,在經過一番十分真誠的恭喜後,言稱其主子雍王妃也生了個男孩,並代表王妃邀請陳夫人帶孩子去王府相見敘喜。陳夫人見王妃如此惦念自己,深受感動,便答應孩子滿月後定帶孩子前往王府請安。


滿月剛過,李媽媽在府中未見陳夫人抱子前來,無奈之下,再次來到陳府看個究竟。此時,陳世倌正在夫人身邊,言稱夫人身體不適,待過幾日再到王府請安。李媽媽惟恐夜長夢多,中途生變,於是又心生一計:「雍王妃在府上已將各種見面禮置辦妥當,只等夫人攜子前去,若夫人失約不往,王妃怪罪下來,老身恐無地自容。」說完,面有難色,似有不肯離去之意。


陳世倌夫婦聞聽此言,也感到左右為難,兩人相互對視了很久,商量道:「王妃要看的無非是老臣的犬子,不若你先抱去復命好了。」李媽媽聞聽此言,內心不禁喜出望外,但表面還裝著深沉,特意恭請陳府的奶媽一道前往,以便照顧孩子。陳夫人心中雖是蠻大的不樂意,但老爺已經開口,況且自己也無良策應付這位得罪不起的王妃,只好勉強點頭同意,眼巴巴看著李媽媽抱著自己的孩子離開了陳府。


當二人來到雍王府後,李媽媽將陳府奶媽安置在下屋等候,自己則抱著孩子急如星火地直奔向王妃居住的內室。直到天色將晚時,李媽媽才從內室中出來,將一個用布包好的孩子交給陳府的奶媽,並派車將奶媽和孩子一同送回陳府。


陳夫人在府中正等得焦躁不安,六神無主的時候,見到孩子被抱了回來,心神為之一松,急忙接了過來。但當她把罩在孩子臉上的柔軟絲綢揭開時,不禁大驚失色,懷中抱的竟然是一陌生女娃。陳夫人立即大聲哭叫起來,陳世倌聞聲闖進內室,見此情景,先是目瞪口呆,後來豁然明白過來。他接過孩子,細細觀察了一會兒,勸夫人道:「此事干係重大,利害攸關,千萬不可聲張,若是傳將出去,恐禍不能免。我命中有子,上天註定不會讓我絕後。現在木已成舟,只好將錯就錯,就此罷休吧!」陳夫人聽後,雖悲憤不迭,痛苦萬分,但一個婦道人家,對此也是回天無力,只好忍氣吞聲,自嘆倒霉了。


陳世倌夫婦所生的男孩子被換進王府很長一段時間,王妃才將孩子抱與雍親王。雍親王見孩子白白胖胖,舉手投足間都具帝王之氣,心中十分歡喜,便按序列排為第四子,取名弘曆。後來雍親王即位當了皇帝,陳世倌見此,怕當年兩家的秘聞張揚出去引來殺身大禍,便以「年老體衰」為由告老回鄉,回到浙江海寧的老家。這個秘密在雍正朝一直不為局外人所知曉。


時光飛逝,轉眼已是乾隆十五年(1750)。一天晚上,乾隆帝獨自一人在宮中遊盪,當他邁出月華門,正要出隆宗門時,就聽見一間偏房裡傳出竊竊私語聲。出於好奇,乾隆帝悄悄接近,打算聽聽宮人們在私下都說些什麼消遣時光。從聲音上分辨,裡面一男一女,女的是自己幼年的保姆,男的不知何人,但從聲音中可以判定是一年老太監。乾隆帝仔細聽了一會兒,見他們說的全是自己聞所未聞的宮中趣聞,甚覺新鮮,決定多聽一會兒再走。


屋裡這對男女聊天聊得特別投機,天南地北、宮裡宮外談個沒完。乾隆帝聽了好長一段時間後,忽然意識到以天子之尊偷聽下人談話有失尊嚴,於是決定回宮就寢。就在欲轉身離去之際,忽聽老太監岔開剛才的話,壓低嗓子問道:「我最近聽宮中張公公說,當今聖上原是陳閣老的骨血,還聽說當年是你用先皇的公主換來的,這事是真是假?」


「可不敢胡說,要被殺頭的。」李媽媽聲音發顫,顯然有些緊張。


「我只是隨便瞎問一句,沒有當真。」老太監說完就不再言語。但乾隆帝的心卻悚然一驚,泥塑似的一動不動地聽下去。


屋裡沉默了好長時間,李媽媽終於憋不住了,將聲音調到最低,沙啞著嗓子輕聲說道:「此事到你為止,千萬不要再往外傳了,這可是掉腦袋的大罪。……不錯,此事千真萬確,當年俺親手換的,連主意都是俺替皇太后想的,嘿嘿……」說到此處,李媽媽顯然很是得意,興奮之中聲音不自覺提高了幾分:「如今一晃四十年了,不知公主現下嫁何處,可嘆俺當年白忙活了一場,如今皇上和皇太后,看著俺好像沒事人一樣,當年俺算白出力了……」


乾隆帝聞聽此言,如五雷轟頂,眼前金星亂冒,差點昏厥過去,愣怔了半天才緩過勁來。他不能再聽下去了,他此時所想的是儘快把事情真相搞清楚。於是乾隆帝急速返回了御書房,命人將李媽媽傳來,當場審問起來。此時的李媽媽已知禍從口出,早已是魂不附體,癱軟在地,說不出半句話來。乾隆帝見此情形,親自將李媽媽扶起,和言相勸。李媽媽還過魂來,戰戰兢兢地將當年之事和盤托出。乾隆帝聽罷,熱淚盈眶,不覺嘆了一口氣,叮囑李媽媽不要聲張,回去好好休息。李媽媽剛剛昏昏沉沉回到小屋,突見一根繩子在她面前來回晃悠,尾隨而來的小太監冷冷地說道:「李媽媽辛苦了,聖上要我今晚將你送上西天,別怪我手下無情!」李媽媽聽過當場昏死在地上,小太監未費吹灰之力就將李媽媽勒死在屋裡。


處決完李媽媽後,乾隆帝直奔慈寧宮,見到太后劈頭就問:「兒皇的面容何以與先皇及母后的相貌截然不同?」太后聽了,陡然變色,張口結舌,無言以對。乾隆帝見此情形,心中越發清楚,不再追問,扭頭回到宮中。


第二天,乾隆帝降旨,要南巡海塘。一些老臣還要阻攔,但乾隆帝全然不顧,一意孤行。乾隆十六年(1751)正月,乾隆帝坐在龍舟之上順運河南下,一路游山川,覽名勝,賞歌舞,幸嬌娃,朝夜作樂,直抵蘇杭。


正在家中頤養天年的陳世倌,忽聞聖駕巡幸海寧城,不惜巨資將自家的安瀾園裝飾得富麗堂皇。乾隆帝入安瀾園下輿升座,特命陳閣老夫婦列坐兩側。開宴之時,戲班女樂,侑宴助興,宮娥彩女,翩翩起舞。但乾隆帝卻不為眼前美景所動,雙眼不時在陳老夫婦臉上掃來掃去,陳老夫婦也頻頻偷覷天顏容貌,似有無限驚疑與隱衷。乾隆帝何等聰明,內心已知這陳家老夫婦就是自己的生身父母,只是礙於君臣禮節,不好探問。筵席散罷,乾隆帝不忍離去,於是對陳世倌夫婦說道:「此園頗覺精緻,朕擬在此駐蹕幾日,兩位老人家年力將衰,免於請安,否則朕反過意不去。」陳閣老夫婦聞言心中大喜,已知兒子將自己認下,於是躬身退下。


聖駕起鑾時,陳閣老夫婦遵禮恭送。乾隆帝依依不捨,徘徊不忍離去,看見陳閣老跪送在旁,忙親自扶起,強忍淚水,握住陳閣老的手,慢慢走出中門。


南巡迴京後,乾隆帝暗想:「朕是陳閣老嫡親骨血,算是漢人了,自古漢人稱帝,皆是冕旒之制。朕為當朝天子,亦應改制漢裝。」於是與朝臣議及此事,有力加諫阻者,亦有附加贊成者。此事被皇太后鈕祜祿氏得知,將乾隆帝傳入慈寧宮,大加斥責:「你如果要改漢制,便是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乾隆帝受了母后一番教訓,知道來明的不行,只好轉入暗中進行。


一日,乾隆帝似乎是隨意穿了一身古裝冕旒補褂,問一位漢大臣:「看朕像不像漢人?」那位老臣聽後,先是驚慌失措,繼而激動得老淚縱橫,於是顫顫巍巍地伏在地上回奏:「皇上的確不像滿人,太像漢人了!」


這兩個發於塞北江南的傳說故事,隨著野史筆記的廣為傳播,最終產生了轟動效應。近些年的文學作品、影視作品不斷地添枝加葉,使作品更加離奇生動,然而離歷史真實卻是越來越遠。這些故事的流傳,最終引起史學家們的注意,引發史學家對此進行了大量的考證。而在考證之後,使得傳聞升格為所謂的「正史」了。


筆者經過查找大量的野史小說記載發現,首先對乾隆帝生母之謎說長道短的是晚清著名學者、社會活動家、人稱「湖湘才子」的王闓運。王闓運在《湘綺樓文集》中指出,乾隆帝並非是正史上所說「毓質名門」按制選入貝勒府的格格所生,他的母親是一個出身貧寒的女子。因為家裡貧窮,此女從小便開始做家務。十三歲那年,京城裡正趕上宮中選秀女,前往看熱鬧,不知不覺中被捲入秀女行列,竟被選中,分發至胤禛貝勒府。胤禛當上親王后,忙於政務,置妻妾於不顧。有一次,雍親王生病,此女被派往服侍,數月後雍親王病癒,因此女服侍有功,於是令其懷孕生下了乾隆帝。王闓運的說法遭到了熟悉清宮典制者的否定,他們指出,清宮選秀女制度森嚴,決不可能混進外來的普通女子。但王闓運的「異辭」還是再次引發了歷史上中斷已久的關於乾隆帝出身問題的爭論,其爭論在道光朝曾被強行制止。


嘉慶二十五年(1820)七月二十五日,在塞外巡幸的嘉慶帝猝然駕崩於熱河避暑山莊的煙波致爽殿內。由於事起倉促,嘉慶帝未留下遺詔。受命撰寫大行皇帝遺詔的是首席軍機大臣、內閣大學士托津及軍機大臣、文淵閣大學士戴均元。兩位軍機大臣參閱嘉慶帝生前頒行的諭旨及其御制文字,很快草寫出大行皇帝遺詔。經過新即位的道光帝肯定後,遺詔迅速頒行天下。


八月二十二日,正當道光帝奉大行皇帝梓宮自熱河回北京的時候,大學士曹振鏞突然上奏道光帝,指出大行皇帝遺詔的末尾有一段不可饒恕的錯誤之處,恭請道光帝收回遺詔並對撰寫遺詔的托津、戴均元嚴厲懲處。


看到奏摺後,道光帝頓時大驚,在「請出皇祖《實錄》跪讀」、「復遍閱皇祖《御制詩集》」並與遺詔一一核對之後,大為惱火。九月初七日,盛怒中的道光帝把一腔的悲憤發泄在了托津和戴均元身上,發出一道明諭,將兩人趕出了軍機處,下令收回遺詔,並指出遺詔中的謬誤:「昨內閣繕呈遺詔副本,以備宮中時閱,朕恭讀之下,末有『皇祖降生避暑山莊』之語,因請出皇祖《實錄》跪讀,始知皇祖於康熙辛卯八月十三日子時誕生於雍和宮邸。」


由於「遺詔布告天下,為萬世徵信,豈容稍有舛錯。故不得不將原委明白宣示中外」。因此,道光帝傳諭福建、廣東、廣西、雲南四省督撫,命其火速將發往琉球、越南、緬甸等屬國的遺詔截留,換上重新擬定的遺詔。


為什麼道光帝會對遺詔內容及擬定大臣大發雷霆呢?原來,在遺詔中,關於乾隆帝出生地的敘述,出現了重大問題。


我們先來看看修改前的嘉慶帝遺詔,末尾是這樣寫的:


古天子終於狩所,蓋有之矣。況灤陽行宮為每歲臨幸之地,我皇考即降生避暑山莊,予復何憾?


我們再來看看修改後的嘉慶帝遺詔,末尾又是這樣寫的:


古天子終於狩所,蓋有之矣。況灤陽行宮為每歲臨幸之地,我祖、考神御在焉,予復何憾?


修改前的「遺詔」,以嘉慶帝的口氣說道:古代帝王死在外面歷來有之,何況避暑山莊是先皇經常來此居住呢?並且我皇父乾隆帝當年就是生在避暑山莊的,所以我死在這裡也沒有什麼遺憾的了。而修改後的「遺詔」,意思則變為了:皇祖雍正帝、皇考乾隆帝的畫像奉供在山莊,我死在這裡也就沒有什麼遺憾了。按照修改後遺詔的說法,其實是迴避了乾隆帝的出生地點問題。然而,由於嘉慶帝遺詔已頒發,不能有大的改動,所以就算是這樣的小改動也難免令人生疑。由此可見,乾隆帝的出生地點,在清朝時就發生過爭論和不同的記載。灤陽行宮位於避暑山莊宮殿區的西北,兩側是廣闊的苑景區。遺詔中的「灤陽行宮」即代指避暑山莊。



雖然多數專家認為乾隆生母應是姓鈕鈷祿,但仍不確定



對於乾隆帝出生地點,民國初年時任國務總理的熊希齡,在熱河行宮見到一處茅草房,草房留在「太子園」內,與周圍雕樑畫棟的建築極不協調。打聽其中的原因,一位八十歲的老太監便向他講述了草房的來歷:乾隆帝的生母諢名「傻大姐」,是熱河一工匠之女,在選秀女時,因缺少一個候選人,臨時拉她充數。沒想到後來被選上了,進入雍親王府做粗活,因雍親王生病,「傻大姐」實心實意地侍候,感動了雍親王,於是令其懷孕,生下了乾隆帝。因乾隆帝出生在熱河行宮的茅草房裡,所以把茅草房留了下來,以作紀念。熊希齡把這個聽來的秘聞當成清史告訴給了胡適,胡適則把它寫進了1922年4月2日的《日記》里。這就使得這個破綻百出的故事得以「名人」的講述加以擴編演變。


1944年5月1日,《古今文史》半月刊上發表了雜文作家周黎庵所寫的一篇《清乾隆帝的出生》,該文章將原熱河督統幕僚冒鶴亭的口述,以史料的形式披露了乾隆帝身世「秘聞」:


弘曆之出生,鶴丈言之綦詳,其說則余所未之前聞。鶴丈云:乾隆生母李佳氏,蓋漢人也。凡清宮人之隸漢籍者,必加「佳」字,其例甚多。雍正在潛邸時,從獵木蘭,射得一鹿,即宰而飲其血。鹿血奇熱,功能壯陽,而秋獮日子不攜妃從,一時躁急不克自持。適行宮有漢宮女,奇醜,遂召而幸之,次日即返京。幾忘此一段故事焉。去時為冬初,翌歲重來,則秋中也,腹中一塊肉已將墮地矣。康熙偶見此女,頗為震怒,蓋以行宮森嚴,比制大內,種玉何人,必得嚴究,詰問之下,則四阿哥也。正在大詬下流種子之時,而李女已屆坐褥,勢不能任其污褻宮殿,乃指一馬廄,令入。此馬廄蓋草舍,傾斜不堪,而臨御中國六十年、為上皇者又四年之十全功德大皇帝,竟誕生於此焉。


鶴丈曾佐熱河都統幕,此說蓋聞諸當地宮監者。此草廄至清末垂二百年,而每年例需修理一次,修理之費,得以正式報銷。歷年所費,造一宮殿已有餘貲,而必須修此傾斜之草廄者,若無重大歷史價值,又何至於此?信如此說,弘曆之生母孝聖憲皇后之福澤亦不可謂不大。弘曆再番進巡中,有奉皇太后巡幸者,江南命婦,得見太后顏色,口碑流傳,多謂太后之貌奇寢。太后於巡幸時,尚有賜錢之舉,人各一文,得者視為奇珍,鶴丈曾於戚家見藏其一雲。


首先為之考證的是台灣史學專家莊練(即蘇同炳)先生,他在考證乾隆帝身世之謎時,贊同並援引了上述的說法,並同時得出如下結論:「冒因為在熱河都統署中作幕賓之故,得聞熱河行宮中人所傳述之乾隆帝出生秘聞如此,實在大可以發正史之隱諱。」不僅如此,庄練先生根據對傳聞故事的考證,寫成了《乾隆出生之謎》一文和《中國歷史上最具特色的皇帝》一書。他在文章和書中指出,乾隆帝生母確系熱河行宮宮女李氏,出生地點就是避暑山莊行宮獅子園內的草房,並且還提供了三條罕為人知的史料,作為乾隆帝的生母李氏在草廄產下乾隆帝的旁證:


其一,《清聖祖仁皇帝實錄》記載:「康熙五十年(1711)七月,皇四子和碩雍親王胤禛赴熱河請安。」據此,庄練指出,康熙帝在這年四月由北京啟行前往熱河行宮,胤禛並未隨行,顯然無意使之參加木蘭秋獮。然而當七月盛夏之時,胤禛卻專程前往熱河「請安」,如果不是有極其重大的事情需要請命皇帝,應該沒有專程前往「請安」的必要。所以,所謂請安云云,實際上正是官書記載的文飾之詞。因為以時間推算,乾隆帝的生母此時正大腹便便,臨產在即。康熙帝為了要確定胤禛即為藍田種玉之人,自然要在發現之後召訊胤禛面質此事,否則胤禛為何在此時恰好有此「請安」的舉動,在時間上也如此巧合呢?


其二,乾隆朝有一位御史叫管世銘,在其所著《韞山堂詩集》中的「扈蹕秋獮紀事」詩中寫道:「慶善祥升華諸虹,降生猶憶舊時宮。年年諱日行香去,獅子園邊感聖衷。」詩後附有小註:「獅子園為皇上降生之地,常於憲廟忌日駐臨。」意思是說獅子園是乾隆帝的誕生地,因此,乾隆帝常在父皇雍正帝的忌日(八月二十三日)到這裡小住幾天,以思懷念。據此,庄練先生認為這是乾隆帝降生獅子園的有力佐證。


其三,清朝官修的《熱河志》中,專門將「草房」記於獅子園中。所以根據這一點,庄練先生又說:「考之清代官修的《熱河志》,熱河行宮有獅子園,乃是康熙時御賜雍正所居之別館,園中有一處房屋,名為『草房』而別無其他名稱,殊與同一別館中的亭台堂閣顯然有異。如果說是因為『草房』的規制隘陋,不足以登大雅之故,所以才沒有被賜以專名,然則又為何要將這一不足以登大雅之堂的『草房』專門列入獅子園的房屋記載之內,與其他賜以專名的堂閣亭台同佔一席之地呢?很顯然,此一『草房』,並非尋常意義上的『草房』,正如冒鶴亭所言,是當年誕生乾隆的『草廄』也。」


為了進一步證明乾隆帝的生母是熱河漢人宮女李氏,庄練先生不吝筆墨,再次從乾隆帝體健高壽入手,他在著作中寫道:


清朝皇帝起家於關外的遊獵民族,習俗尚武,雖富貴不忘其世代相傳的騎射之風,所以在咸豐以前的各朝皇帝,不但他們自己都能馳騁鞍馬,也以此教導他們的兒子。木蘭秋獮,乃是清朝皇帝經常舉行的狩獵活動,皇帝和皇子們一起在山嶺原野之間騎馬馳突,射獵虎豹熊鹿之類的野獸,雖多危險,卻也是極好的武術訓練。乾隆在這種生活環境中長大成人,當然能夠得到很好的訓練機會,從而成為一名善於騎馬征戰的武士,赳赳桓桓,雄偉壯健。但清朝的皇帝、皇子們雖多身體強健,卻決無一人能如乾隆之壽至九十,而且垂老不衰,這就與個人的先天稟賦有關了。皇子們的先天稟賦,得自其母后妃的遺傳。出身富貴之家的妃嬪,不可能有強健的身體,而惟獨乾隆例外,因為乾隆之生母並非一般出生於富貴之家的妃嬪,乾隆得天獨厚之處,就在這裡。


除了上述之外,大名鼎鼎的台灣現代歷史小說作家高陽先生也認為乾隆帝的生母是熱河女。高陽先生不僅以其歷史小說名揚海內外,同時還以考據著稱,因此,人們送給他「考據鼻」和「歷史刑警」的美譽。高陽先生在1988年寫成的《清朝的皇帝》一書中,認可了庄練的考證,然後自己又舉出兩條證據,進一步確認乾隆帝的生母不是鈕祜祿氏,而是熱河行宮中一個叫做李金桂的宮女。


證據之一,按照《清會典》規定,身為皇子的親王可封側福晉四人,而雍親王胤禛的側福晉卻只有年氏和李氏二人。如果鈕祜祿氏確實在康熙五十年(1711)生下弘曆,而且後來弘曆還得到了康熙帝的賞識,那她就不應該也不可能被封為側福晉,而其名號卻一直還是「格格」,仍是低級侍妾的身份,直到雍正帝即位後才被封為熹妃。


證據之二,在清代凡是妃嬪生子當上皇帝而被尊為皇太后的,上尊號的冊文中必有「誕育」二字。而乾隆帝在給鈕祜祿氏上皇太后尊號和徽號時,只用相當於撫養、養育的「鞠育」說法,始終不用「誕育」二字。


庄練和高陽兩位大家為了說明乾隆帝不是鈕祜祿氏所生,而是熱河行宮女僕李金桂生下的,指出皇宮中的《玉牒》是經過篡改的。並且,高陽按照這種思路把它寫進了《乾隆韻事》和《曹雪芹別傳》兩本書中。其大概情節如下:胤禛在熱河與李金桂「野合」後,被康熙帝知道,於是讓李金桂在「草房」中生下弘曆,並特批寫入《玉牒》。即《玉牒》中原本應該寫的是李金桂的名字,但康熙帝認為李金桂的出身卑微,於是命令胤禛格格鈕祜祿氏收養。胤禛怕自己與李金桂「野合」生下弘曆的醜聞傳播,總想篡改《玉牒》。但這件事又很難做到,因為《玉牒》是要經過皇帝、宗人府、滿漢大學士、禮部堂官、總裁官等審視的,並且還要寫成兩份副本,分別藏於北京的皇宮和盛京,原本則保留在宗人府。直到胤禛即位後的雍正十一年(1733),雍正帝才找到了機會篡改了《玉牒》。他派平郡王福彭擔任《玉牒》館總裁,福彭又派曹頫(曹雪芹的父親)混入宗人府,把宗人府收藏的《玉牒》原稿內容篡改了。福彭立了大功,雍正帝授其官至定邊大將軍,入值軍機處。這樣,經過庄練、高陽這兩位重量級人物的考證,使得乾隆帝出生在避暑山莊草房內的「秘聞」大有已成定論的架勢。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高陽先生在寫雍正帝篡改《玉牒》之事的時候,只是說把宗人府收藏的那份《玉牒》原本篡改了,並沒有提及篡改放在皇宮和盛京的那兩份《玉牒》。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不就等同於沒有篡改一樣嗎?所以,筆者認為,目前只能把高陽寫的篡改《玉牒》那部分內容當做故事來看。


綜觀上述諸多的說法,無論說乾隆帝的生母是熱河宮女李金桂還是傻大姐,都與避暑山莊內那處不倫不類的「草房」有關。通過查找《熱河志》等有關史料知道,避暑山莊內還真的有一座「草房」,其位置位於山莊西北部獅子嶺下獅子園內。獅子園是山莊旁的一座花園,原名獅子溝花園,後來由康熙帝賜名獅子園,並於康熙五十一年(1712)賜予皇四子胤禛,作為其扈從山莊時的臨時住所。此處亭台樓榭,山水林泉,景物天成。胤禛得此園後,在「待月亭」的東北方向,修建了三間簡樸淡雅的草房,用以點綴園林景色和以示節儉。


獅子園之所以令人生疑,揣測臆斷,無非是由於獅子園景點雖多,但由皇帝親題匾額的卻只有兩處,一處是康熙帝所題的「樂山書院」,另一處則是雍正帝所題的「草房」。


對於「草房」是否與乾隆帝的出生有關,首先從時間上可以看出,乾隆帝生於康熙五十年(1711),而草房則是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以後由胤禛修建的,難道乾隆帝當初是在還未建有「草房」的草地中降生的?降生以後,胤禛為了紀念和向後人宣傳此事才特意建的草房?對此,不難想像,再傻的人也不會把自己不光彩不露臉的事情向外宣傳並留有痕迹的,更何況還要修建一個讓自己看著很鬧心、還需要花錢維修的建築。因此,這種違背常理的行為,常人尚且不為,就不要說身份尊貴的親王了。


如果說雍親王勾引宮女,這樣的事情也不難想像:作為雍親王的胤禛即使有著豹子膽,他也是不敢這樣做的。在清朝,如果皇子勾引宮女,必定會被以穢亂宮闈論罪的。當時諸皇子謀奪儲位正處在緊要關頭,皇太子被廢了又立、立了又廢,誰也不知道這皇太子的名號能不能落到自己的頭上。各皇子的黨羽之間,也正在尋嫌查隙,此時行為如有毫髮差池的不檢點,瞬間就會成為眾矢之的,更不要說是在戒備森嚴的行宮、皇帝的眼皮子底下做這種見不得人的齷齪勾當。退一步說,如果胤禛真的喝了鹿血,無法洩慾,處於兄弟鬩牆、骨肉相殘的嚴峻形勢下,老練聰慧的胤禛也斷然不會做出「只圖一時樂,換取一世悲」的舉動,和一個奇醜無比的宮女發生關係。如果說胤禛喝了鹿血後無法控制自己,那麼離山莊最近的圍場也有兩百餘里,喝完鹿血後的胤禛也不可能策馬狂奔兩百里到山莊找女人發泄的。


既然以上說法不成立,那麼,草房的建立也只能是美化環境和用以表示節儉了。


雍正帝的一生,尤其是做了皇帝之後,曾多次嚴禁奢侈,提倡節儉。所以在山莊自己的園子里建蓋草房,這是出於「崇尚節儉,禁止奢侈」的考慮。眾所周知,乾隆帝在歷史上是一位比較奢侈的皇帝,乾隆三十二年(1767)曾翻修過「草房」,把茅屋改成瓦房,後來感覺違背了父意,很快又改回草房了。並作詩曰:


岩屋三間號草房,


朴敦儉示訓垂長。


偶來卻愧茨茅者,


嵐靄情斯納景光。


還有,高陽先生所說的兩點證據也不是絕對的。


第一,親王可封四位側福晉,是在乾隆七年(1742)才有的規定,不僅雍正帝,就是乾隆帝自己做皇子時,也只有側福晉兩名,所以鈕祜祿氏未被封為側福晉也是有可能的。


第二,雖然鈕祜祿氏後來的尊號、徽號里沒有使用「誕育」二字,但在《清高宗純皇帝實錄》關於孝聖憲皇后(即鈕鈷祿氏)的記載中,則多次使用了「藐躬誕育」、「誕育帝躬」等說法。


不管怎樣,對於乾隆帝身世的討論,後來,由於史學家們也加入其中,使得乾隆帝「龍鳳交換」身世之謎也成了研究史上的最多的考證之一。


清末民初時,有一個叫天嘏的人寫了一本《清代外史》,在書中較早地記述乾隆帝是被調換來的。到20世紀20年代,近現代作家許嘯天在《清宮十三朝演義》中又再次編演出乾隆帝海寧認親的情節,這就使得乾隆帝的身世之謎得以廣泛傳播。


素有「武功大俠」之稱的金庸先生,出於創作目的,根據傳說寫成了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把此說法推向了高潮,使得現在許多隻知道讀武俠小說、看武俠電視的年輕人,認定乾隆帝就是漢人之子。雖然金庸先生在寫作之後,老老實實地告訴讀者,乾隆帝為漢人之子的說法是靠不住的,這些情節只是他的杜撰而已,但這些話對於那些只顧看精彩情節的人來說,等同於沒說一樣。金庸先生做人做事,老老實實,但總有一些「杜撰」者,千方百計地向人們訴說這些傳聞都是真實的,是有根據的。並言之鑿鑿地提出了諸多證據和理由,比如說乾隆帝六下江南四次駐蹕海寧陳家的私園「隅園」,這就是乾隆帝「探望父母」的影射;海寧陳家有御筆「愛日堂」、「春暉堂」,這是乾隆帝為懷念生身父母的表現;海寧陳家高官迭出,是雍正帝、乾隆帝的格外照顧等。


對於上述所謂的證據和理由,著名清史專家孟森先生曾給予了反駁和糾正。他撰文指出,乾隆帝的六次下江南,是模仿皇祖康熙帝之舉,但他的目的是遊玩,是拿治理江浙水患做幌子而已。浙江海寧由於經常發生海潮之災,那裡也沒有什麼豪華的房舍,而海寧陳家世代為官,家境相對豐裕,也只有陳家「隅園」有條件能供乾隆帝駐蹕。「愛日」、「春暉」兩匾是康熙年間陳氏家族官運亨通時,陳元龍、陳邦彥向康熙帝求賜的兩幅御筆,以向自己的父母示孝,與乾隆帝沒有任何關係。至於說陳家高官迭出,受皇帝格外照顧,事實與傳說恰好相反。在乾隆帝登基後不久,乾隆六年(1741),陳世倌就因為起草諭旨出錯而被革職。乾隆帝還嚴厲斥責他「少才無能,實不稱職」。如此一點不留情面,別說是傳聞中的生父,就是對待普通前朝老臣也很少這樣峻厲的。乾隆帝雖然四次駐蹕陳家「隅園」,但並未接見陳家的後人,就更談不上有「升堂垂詢家世」這樣的事了。


事實上,秘聞及小說作者關於雍正帝是為了在儲位爭奪中搶得上風,從而做出「龍鳳交換」冒險舉動的說法是很不靠譜的。因為,根據清朝皇室的家譜《玉牒》記載,弘曆降生時,胤禛年已三十三四歲了,正當壯年,雖然第一子和第二子已經死了,但第三子弘時卻已經八歲了,並且他的格格耿氏也正在懷孕,即將生育。他完全沒必要拿自己的女兒去換別人的兒子以有利於皇位繼承權的爭奪,更何況還是漢人的孩子。而且,胤禛的第三女、第四女分別出生於康熙四十五年(1706)和康熙五十四年(1715),與弘曆出生年份康熙五十年(1711)也不一致,根本無法用她們去「龍鳳交換」。再者,沒有胤禛的同意,他的王妃也不敢私自偷換他人之子。還有,按清制規定,遇有皇孫誕生,王府要立即差派人員,先到內奏事處口頭上報,再由宗人府專門寫摺子奏報皇上,以備命名。怎麼可能等上幾天甚至幾月還沒有申報呢?如果雍親王府已經按制按時申報新生兒生辰和性別了,又怎可能過了一月把孩子性別從女改為男呢?綜上所述,就足以證明傳聞的荒誕了。


至於乾隆帝穿漢人服裝之事,確有此事。但這只是他從小飽受漢族文化熏陶、極度尊崇漢族文化的表現而已。遍查清宮記載,不僅乾隆帝穿戴過漢裝,其他皇帝和后妃也有穿過的。至今故宮博物院還完好地保存著他們穿過的漢裝和身著漢裝的畫像。僅憑服飾就判斷其民族的種屬,顯而易見是過於武斷了,不足以服人。


不過,這也說明,乾隆帝既非熱河宮女李金桂、傻大姐和村姑所生,也不是海寧陳氏之子,只能是清宮檔案里所說的「鈕祜祿氏」之子,生於雍親王府邸(即今雍和宮)。


據《清史稿·后妃列傳》上對乾隆帝的生母鈕鈷祿氏的記載:


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四品典儀凌柱女,後年十三事世宗潛邸,號格格。康熙五十年八月庚午高宗生。雍正中封熹妃,進熹貴妃。高宗即位,以世宗遺命,尊為皇太后,居慈寧宮。高宗事太后孝,以天下養,惟亦兢兢守家法,重國體。太后偶言順天府東有廢寺當重修,上從之。即召宮監,諭:「汝等嘗侍聖祖,幾曾見昭聖太后當日令聖祖修蓋廟宇?嗣後當奏止。」宮監引悟真庵尼入內,導太后弟入蒼震門謝恩,上屢誡之。上每出巡幸,輒奉太后以行,南巡者三,東巡者三,幸五台山者三,幸中州者一。謁孝陵獮木蘭,歲必至焉。遇萬壽,率王公大臣奉觴稱慶。乾隆十六年,六十壽;二十六年,七十壽;三十六年,八十壽:慶典以次加隆,先期日進壽禮九九,先以上親制詩文、書畫,次則如意、佛像、冠服、簪飾、金玉、犀象、瑪瑙、水晶、玻璃、琺琅、彝鼎、藝器、書畫、綺綉、幣帛、花果,諸外國珍品,靡不具備。太后為天下母,四十餘年,國家全盛,親見曾玄。四十二年正月庚寅崩,年八十六。葬泰陵東北,曰泰東陵。初尊太后,上徽號。國有慶典屢加上,曰:崇慶慈宣康惠敦和裕壽純禧恭懿安琪寧豫皇太后。既葬,上謚。嘉慶中再加謚曰「孝聖慈宣康惠敦和誠徽仁穆敬天光聖憲皇后」。子一,高宗。



雖然多數專家認為乾隆生母應是姓鈕鈷祿,但仍不確定



通過以上記載可知,乾隆帝為鈕祜祿氏所生。鈕祜祿為滿洲八大姓氏之一。據清皇室家譜《玉牒》記載,鈕祜祿氏即「原任四品典儀官、加封一等承恩公凌柱女」,清朝開國元勛額亦都的曾孫女。對於這種說法,已是清史研究者和專家一致公認的定論。


然而又有人對此提出異議,並提出了新的觀點。他們認為,乾隆帝的生母是鈕祜祿氏,但不是清朝開國元勛額亦都的曾孫女,而是額亦都的叔伯弟弟額亦騰的曾孫女。持這種說法的有張采田先生,他在《清列朝后妃傳稿》一書中敘述他是在查閱「鈕祜祿氏」家系資料時發現這一線索的。而張采田先生提出的這一論點又被郭成康、鄭寶鳳所寫的《乾隆家世之謎》一書採用。姜相順、李海濤主編的《大清皇室史軼》中的《重仁孝優禮太后》一文也持這種觀點。說乾隆帝生母鈕鈷祿氏的父親是凌柱,祖父是吳祿,曾祖父是額亦騰;額亦都的兒子是遏必隆。吳祿與遏必隆為同一曾祖,滿洲鑲黃旗人。


其實,在清朝官方記載中,也稱乾隆帝生母的祖父是吳祿,曾祖父是額亦騰。


筆者在雍正十三年(1735)十一月十三日的《清高宗純皇帝實錄》上發現有一條這樣的記載:


大學士等議奏:崇慶皇太后曾祖父額宜騰、祖父吳祿,俱追封為一等公;妻俱追封公妻一品夫人;父現任四品典儀官凌柱,封為一等公;妻封為公妻一品夫人。世襲罔替從之。


上述記載中的崇慶皇太后即乾隆帝生母孝聖憲皇后鈕鈷祿氏,額宜騰即額亦騰。


額亦都與額亦騰,雖然是一字之差,但這卻使乾隆帝生母鈕祜祿氏的祖父和出身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額亦都是開國元勛,而額亦騰則是無功無職的「白丁」,並且鈕祜祿氏的祖父吳祿、父親凌柱也是「白丁」。


雖然鈕祜祿氏的家族也是屬於滿洲「八大家」之一,但到了她父親這一代,已家道沒落,與普通平民無異,其父官位也不高,家裡並不富裕,長相也屬一般。但即使這樣,畢竟也是「八大家」中的人,所以在她十三歲的時候,被康熙帝賜給當時的皇四子貝勒胤禛做「格格」。那時的胤禛已有嫡福晉烏喇那拉氏、側福晉年氏和李氏,當時的鈕祜祿氏只不過是一個格格,即低級侍妾。康熙四十九年(1710),鈕鈷祿氏十八歲時,因已晉封為雍親王的胤禛得了傳染病,別的福晉都不願親自侍候,她便「奉妃命」日夜服侍胤禛,盡心儘力。兩個月後,胤禛的病好了,服侍他的鈕祜祿氏也懷孕了,第二年便生下了弘曆。


雖然為雍親王胤禛生下了兒子,但因為雍正帝當時已有了好幾個兒子,他們生母的地位都比較尊貴,弘曆也不是長子,所以鈕祜祿氏的地位並不是特別突出。在胤禛當了皇帝後,她才被封為熹妃;當她的兒子弘曆被秘密立為皇儲時,因「母以子貴」,她的地位才突然上升到第二位,僅次於原配烏喇那拉氏(即孝敬憲皇后)。烏喇那拉氏死後,鈕祜祿氏位居後宮首位。雍正帝死後,乾隆帝即位,尊她為皇太后。在乾隆朝又活了四十二年,八十六歲才去世。


鈕祜祿氏雖然出身寒微,但品質優秀,五官端正,身材高大,體魄強健,這是因為小時候就操持家務,身體得到很好的鍛煉,這給她的兒子乾隆帝帶來了某些特殊的遺傳。因此,當康熙帝聽說鈕祜祿氏與一般的皇子侍妾不同時,在一次秋獮之後,曾專程來到熱河的獅子園相看,見鈕祜祿氏「容體端頎」後,連聲稱道「有福之人!有福之人!」因為選入後宮的女人大多為「名門淑女」,從未參加過體力勞動,身體未得到過鍛煉,所以大多數都弱不禁風。乾隆帝的生母鈕祜祿氏身體素質好,兒子的健康相對也有保障。


近年來,又有一些清史專家提出了乾隆帝的生母不姓鈕祜祿,而是姓錢,其依據是一份來自清宮的《上諭檔》:


雍正元年二月十四日奉上諭:遵太后聖母諭旨:「側福晉年氏封為貴妃,側福晉李氏封為齊妃,格格錢氏封為熹妃,格格宋氏封為裕嬪,格格耿氏封為懋嬪。」該部知道。


熹妃是乾隆帝的生母已毫無疑問,而熹妃是由格格晉封的,也是眾所公認的。而這位升為熹妃的格格在最為權威的清宮檔案《上諭檔》里卻白紙黑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寫著姓錢。而且,在清人蕭奭所編、成書時間早於《清世宗憲皇帝實錄》的《永憲錄》卷二中也是這樣記載的:


雍正元年十二月丁卯(二十二日)午刻,上御太和殿。遣使冊立中宮那拉氏為皇后。詔告天下,恩赦有差。封側福晉年氏為貴妃,側福晉李氏為齊妃,側福晉錢氏為熹妃,格格宋氏為裕嬪,格格耿氏為懋嬪。


但是,在其他一些檔案里卻又記載熹妃為鈕鈷祿氏,如《清史稿·列傳一·后妃》上有如下記載:


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康熙五十年庚午高宗生。雍正中封熹妃……


還有,《清世宗憲皇帝實錄》里也記載,雍正元年(1723)二月甲子(十四日),諭禮部:奉皇太后聖母懿旨:「側妃年氏,封為貴妃;側妃李氏,封為齊妃;格格鈕祜祿氏,封為熹妃;格格宋氏,封為懋嬪;格格耿氏,封為裕嬪。」爾部察例具奏。


按理,檔案記載應該是不會寫錯的,也是史學研究最直接的依據。於是,上述檔案再一次讓我們陷入新的困惑:如果上述檔案記載都是準確無誤的話,那麼,乾隆帝的生母到底是姓錢還是姓鈕祜祿?是從何時由姓錢改為姓鈕祜祿的?雖然現在大多數專家認為乾隆帝生母應該是姓鈕鈷祿,但由於至今都還存在較大爭議,因此仍是一個眾說紛紜的未解之謎。


乾隆帝身世的爭執,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當時人們反清的情緒,另一方面也說明乾隆帝的身世也確實有值得懷疑的地方。因此說,圍繞乾隆帝的出身問題,產生了那麼多的故事,這還真有些意思。


摘自《乾隆帝陵歷史之謎》



雖然多數專家認為乾隆生母應是姓鈕鈷祿,但仍不確定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講史 的精彩文章:

從孤兒寡母到孤家寡人,蔣介石想不獨裁也難
梁宏達:左宗棠才是草根逆襲的祖師爺
海明威來過中國,但是卻以間諜身份
歐洲中世紀時,基督徒的婚姻是什麼樣子的?
曾國藩為什麼不幫著洪秀全打江山,反倒幫著滿人?

TAG:講史 |

您可能感興趣

因為你不健身,所以你不知道你認為的事,很多都是錯的!
為何很多人認為媽祖就是觀音?到底是不是?
有哪些女生認為是「常識」的事情,男生會認為不可思議?
如果僅僅是看完一些文章就認為老公和婆婆的觀點不正確。
現在還是有很多男士認為減肥是女人的事情,男士根本就不需要也沒必要知道減肥的事情!
如果你認為世界不夠好,可能是因為書看得還不夠多!
女生認為披頭髮好看?男生可不是這麼想
你認為女生一般都不主動這是什麼原因?
李鴻章名利雙收,可他認為人生成功且幸福的秘訣不僅有錢還要……
都認為本是正統的皇帝,其實很可能就是謀權篡位,真相知道人不多
你認為你的婆婆,她是不是真心對你好?
你家狗會不會認為他是你生的?
因為地方習俗不同,女友堅持認為我家不看重她,弄的很尷尬
這些事情你認為是不可能的,但事實卻讓人大跌眼鏡!
這三大生肖,非常地勢利,認為有錢朋友就應該買單
許多事都是這樣:你認為值得,那就值得
喬丹認為詹姆斯還比不上科比的原因,不僅僅只是冠軍數目!
她們一直都認為自己也會比男生強
爸爸帶的孩子更聰明?是,但不是你認為的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