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吳永健 幫美國醫生救場的中國醫生

吳永健 幫美國醫生救場的中國醫生


  名醫專訪


  吳永健,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國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醫院心臟內科學主任醫師,冠心病中心副主任。


  吳永健門診時間:

  周三上午:


  特需門診


  周四上午:


  老年瓣膜病專家門診

  採訪吳永健時,他還穿著十幾斤重的鉛質防護衣,這是他每天進手術室必備的「行頭」。


  中國醫科院阜外醫院心內科的手術室,看不到一絲血色,只有穿綠色手術服的醫生,和不斷閃現著圖像和數字的電腦屏幕。


  在這裡,病人將在不開胸,不全麻的情況下,以介入的手術方式完成心臟冠脈支架或者是心臟瓣膜置換,這一切,如今是中國心臟內科的翹楚。


  作為這裡的領頭人,吳永健經歷著的,幾乎是中國人的「疾病編年史」,現在的他,也更願意通過自己的「疾病觀」,而不只是出挑的介入技術,來參與甚至改變這個歷史。


  一台手術,7個團隊服務一個病人

  北京晨報:人們知道北京阜外醫院,是因為這裡治心臟病,特別是冠心病很有名,心臟瓣膜置換現在成了主要部分?


  吳:冠心病治療還是一如既往,冠脈支架這個技術已經很成熟了,旁邊的幾個手術室做的都是,但瓣膜置換相對是新的,因此我更多精力放在這裡。


  北京晨報:心臟瓣膜置換?不是「風濕性心臟病」的人才需要嗎?


  吳:過去主要是得了「風濕性心臟病」的人,而且那時候做是要開胸,要全麻,要「體外循環」的。現在變了,首先,需要這樣手術的人越來也多,不只是「風心」的人,他們可能之前得過冠心病,治好了而且活到現在的,但心臟瓣膜因為衰老出問題了,需要換瓣膜才能生存,病人的年齡因此也越來越大,我剛才做的那個已經89歲了,又經不起開胸和全麻,介入手術正好幫到他們。某種程度上說,冠心病和心臟瓣膜病的病因是同一個,再加上壽命延長,很多人就算熬過了冠心病這一關,後來還是會被瓣膜病纏上。


  北京晨報:阜外醫院的手術水平,和發達國家比較的話,如何?

  吳:你剛才看的那台手術,我們要有7個團隊服務這一個病人,手術、麻醉、保障、器械……涉及30多人,各司其職,我們是「國家隊」,而他們更像是「地方隊」。


  我之前去美國費城參加一個學術會,美國醫生做一個瓣膜置換手術的演示,結果做到一半就把病人的血管捅破了,做不下去了,趕緊跑下來問我:能不能幫助補救?我說我是中國醫生,沒有費城的行醫執照的,但為救人,他們也顧不上了,馬上讓我上台,最後我把手術順利完成了,那個美國醫生後來專門來阜外醫院感謝。


  其實,我們國家的瓣膜置換手術落後美國8 年,之所以能後來居上,因為我們一開展就遇到了歐美醫生沒遇到過的難題,這是中國人的體質導致的,中國人的心臟瓣膜鈣化嚴重,特別硬,置換起來非常困難,我們就是從這樣的困難中練出來的。而且中國的瓣膜都是國產化的,包括現在的支架,80%-90%都是國產化的,很適合中國人體質,效果比進口的好很多,你說這個水平怎麼比?


  一邊做「心外按摩」一邊做手術

  北京晨報:人們知道冠心病支架,但是瓣膜病還很模糊,它是一種什麼概念?


  吳:心臟瓣膜病是現在我國的一種常見心臟病,老年性瓣膜病以及冠心病、心肌梗死後引起的瓣膜病變越來越多。瓣膜就是心臟裡面,各個結構之間的「門」,它的開關,保證血流單方向運動,如果「門」出問題,血流就不能正常流動,心臟功能就要異常,最終會導致心力衰竭。


  這種病人會缺氧,憋氣,比冠心病難受。冠心病不發作的時候可以和好人一樣,自己沒什麼感覺,但瓣膜病不是,說他們度日如年一點不為過,而且,只要瓣膜的問題不解決,心臟就會一天一天的接近衰竭,很多瓣膜病人被送到醫院時,已經奄奄一息,如果是過去,醫生會下「病危通知」,囑咐家屬準備後事。現在不是了,經常有病人送來的時候已經心衰到瀕死狀態,甚至連手術都等不到,我們時常是和死神在搶那點時間,馬上換瓣!


  有一次我去武漢做手術,是個重病人,結果飛機晚了半個小時,等我趕到醫院的時候,病人的心臟已經停跳,只能一邊做著「心外按摩」讓心臟起跳,一邊做手術,愣是這麼著把病人搶回來了。瓣膜手術不是「全麻」,病人很快就蘇醒了,他們醒來的第一句話經常是:「哎呦,好長時間沒這麼舒服了」。因為瓣膜換了,心臟功能恢復,缺氧馬上就改善了。


  醫生做手術只是沒轍的轍


  北京晨報:那病人一定把你當成神了。


  吳:病人很容易把給他治病的醫生當成「神」,我一直跟我的病人說,你的健康在你手裡,我做手術只是沒轍的轍。


  過去,阜外醫院一年的冠心病手術是6000台,現在已經變成了16000台,不光是冠心病,各種疾病都越治越多,為什麼?就是因為經濟發展了,吃喝隨意了,壓力也大了,先吃出病,累出病,之後再指望醫生和藥物。原因之一是我們的健康教育滯後,只在生病之後開始注意,比如一說預防冠心病,就說控制血糖血脂血壓,但出現了這「三高」時再控制,其實已經晚了。


  1997年,美國召開「心臟病年會」,開會第一天,每個參會的醫生桌子上,都放著一張紙,每個人都在上面簽名,那是給當時的總統柯林頓的信,那之後,美國啟動了「全美心臟病教育計劃」,美國心臟病的發病率從過去的每年120萬,下降到現在的每年60萬。其實,這方面中國有值得榮耀的經驗,毛澤東時代對天花,血吸蟲的防控,那麼一個經濟落後的狀態下,這兩種病被很好地控制甚至被根除,就是靠預防。


  跌跌撞撞地為病人善後


  北京晨報:你是心內科醫生,健康教育反倒成了你興趣點。


  吳:因為我越來越發現,我的工作方向和強度,與社會的走向,經濟的發展聯繫得很緊,我跟在病人錯誤的生活方式後面忙得要死,跌跌撞撞地在為大家善後,為此,2010年的時候,我曾經申請過一個國家級項目,我想研究中國人冠心病發病中的「代謝記憶」。


  現在得冠心病的人,普遍出生在上世紀四十到六十年代,那個時候物質匱乏,生活困難,甚至缺營養。他們身體的代謝系統,一直適應著那樣的環境。改革開放了,物質極大豐富,可以隨便吃喝,但是你的「代謝記憶」仍舊是以前的,應對不了突然增加的熱量,於是就出現了「代謝綜合征」,後者的損傷就是心腦腎這三個最關鍵器官的血管,就算是再好的介入技術,投資再大,也不過是「馬後炮」。所以,我願意花更大精力在健康宣傳上,特別是在健康人群中,這樣的教育更有價值,估計50年後,心臟病醫生會輕鬆一點,因為現在的青少年逐漸增加了健康意識。


  北京晨報:雖然你說醫生不是神,但人們還是願意學習醫生的生活習慣,養生秘訣,你有嗎?


  吳:我唯一的秘訣就是每天保證一個小時的安靜時間,不管多忙,都讓自己在這段時間裡靜下來,在這個信息和機會越來越多的時代,知道哪些該做,哪些該放棄。


  很多病人跟我說:「我平時生活特注意,糖、油都控制,不抽煙不喝酒,也堅持鍛煉,為什麼還得冠心病?」原因很簡單,因為心理壓力太大!人一緊張,血管就收縮,就會損傷血管壁,就算你注意的其他生活細節,但這也足以成為血栓的誘因和基礎,他們的冠心病就是這麼得的。


  所以,一定要搞清楚,是你就是你的,如果不是你的一定要爭過來,是要有後患的,包括吃飯,你需要的有限,吃進去那些本身就不屬於你,蓄積起來就會引起疾病。


  ■記者手記


  認識吳永健快十年了,期間聽過他的一個傳說:他給病人寫過保證書。


  那病人是個北京老太太,需要冠脈支架,按病情需要,吳給她選了一個國產的。手術很成功,病人很快出院,但出院的第二天,卻又找回來了,她聽說自己裝的是國產支架,非要吳給她換成進口的,原因是,她兒子是大經理,家裡不差錢, 裝國產支架讓她沒面子,好像花不起錢似的。



  吳永健解釋說,首先國產支架的規格正合適她的病情,其二國產的質量比進口的好。但病人不依不饒,吳不得不在忙碌的門診間隙給她解釋了大半天,最後還是吳寫的字據,才了結這件事。那張字據的大意是:如果這個支架出問題,吳本人對病人的健康負全部責任。病人看著吳永健在字據上籤了名,帶著字據走了。


  第二年,病人來醫院複查,發現支架情況很好,但她不放心,還要繼續觀察。第三年又來複查,情況依舊,還是沒有任何問題。這時,病人回想起吳當初的解釋和誠懇態度,意識到是自己無理,她當著吳永健的面兒,把那張字據撕掉了……從那以後,這個病人的所有親戚,朋友,都成了吳的病人。


  一個敢給病人寫字據的醫生,除了醫術,還要有醫德,而後者的溫度是可以通過他的醫術傳遞給病人的。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國醫節:2016最美醫生國醫大師李濟仁的養生之道
中國醫生真的不如外國醫生!
美國醫生被中國體檢強烈震驚!
引入在美華裔醫生經驗 中國心臟專科醫生接受「國際標準」培訓
鄭國醫生鄧析:中國律師的鼻祖華夏狀師的始祖
回憶中的美國婦產醫生醫院二三事
島國醫生叫女高中生「老婆」被逮捕
中國美女醫生救助生命無國界,足跡遍布之處都留溫暖!
青年中醫專家「石頭醫生」傳承的國粹「中醫魂」
英國醫療:在英國如何去看私立醫生?
美國醫生被中國體檢震驚 醫院簡直是坑爹工廠!
美國兒科醫生:素食者的健康飲食
明星家庭醫生介紹—張國強
中國歷史上最大牌的「醫鬧」,患者曹操怒揍醫生華佗
選擇美國試管嬰兒醫院和醫生的一些建議
劣評醫生?口碑醫生?赴美生子選醫生的學問
中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平台上線!實乃居民、醫生、政府必備「神器」
趣說中國醫生集團的「兩性關係」
實拍外國婦科男醫生,國外婦科檢查的男醫生真實工作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