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2016世界艾滋病日

2016世界艾滋病日

2016年12月1日迎來了全球第29個「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活動主題依舊為:行動起來,向『零』邁進(英文主題為Getting to Zero)。

2016世界艾滋病日


艾滋病自1981年被發現至今30餘年,肆虐全球,奪去了3500多萬人的生命,發展成為一個嚴重的全球範圍的公共衛生和社會問題。艾滋病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病?有什麼有效的治療措施,又該如何防控?


1.什麼是艾滋病?


艾滋病是獲得性免疫缺陷征(AIDs)的簡稱,是由感染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病死率很高的惡性傳染病。


根據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UNAIDS)統計的數據,從1990年至2015年全球有接近3670萬人感染HIV/AIDS, 180萬是兒童(年齡

2016世界艾滋病日



圖1 全球HIV感染分布。Sources: UNAIDS2016 estimates


全球2015年新發HIV感染者210萬,包括15萬左右的兒童。其中非洲東部和南部感染人數約為96萬,約佔總感染人數的45.7%,非洲西部和中部HIV感染者人數約為41萬,亞太地區為30萬,新發感染區域分布與全球HIV感染者區域分布比例類似。

2016世界艾滋病日


圖2 全球2015年新增HIV感染者(按地區分布)。Sources: UNAIDS2016 estimates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最新的統計分析,艾滋病肆虐全球,已奪去了3500多萬人的生命,僅2015年就有110萬人死於艾滋病,圖2中為全球每年(包含了所有年齡段)死於艾滋病的人數統計,從UNAIDS統計數據中可以看出隨著對艾滋病的科學理解、預防和治療的逐步完善、世界衛生組織和各國政府以及人民的積極努力下,艾滋病的死亡人數呈下降趨勢,有力的說明了艾滋病毒可以有效的控制,有效的治療可以改善HIV患者的生存狀態。

2016世界艾滋病日


圖3 全球每年死於艾滋病的人數統計。Sources: UNAIDS2016 estimates


據國家衛生計生委疾病預防控制局統計,我國艾滋病感染人數呈現增長趨勢,其中2015年全國艾滋病發病50330例,死亡12755人,發病率為3.6940/10萬,死亡率為0.9362/10萬。


2.HIV為何能肆虐全球?


HIV病毒,一種攻擊人類免疫系統的慢病毒(Lentivirus),屬逆轉錄病毒的一種,艾滋病毒直徑約120納米,呈球形,由類脂包膜、包膜蛋白、衣殼組成。衣殼內含有含有病毒的RNA基因組、酶(逆轉錄酶、整合酶、蛋白酶)以及其他來自宿主細胞的成分。目前已知的艾滋病病毒共有4種,分別是M、N、O、P,均來自喀麥隆的黑猩猩及大猩猩,其中源自黑猩猩的M和N傳播最廣,其他兩種源於大猩猩的病例較少,O型只有10萬人,而P型僅2例。

2016世界艾滋病日



圖4 HIV病毒結構示意圖


人體的免疫系統由淋巴結、胸腺、脾臟、骨髓和淋巴細胞(主要為T、B淋巴細胞)所組成,人體的免疫系統有多種途徑消滅入侵者,當人體感染病毒時,首先淋巴系統的巨噬細胞吞噬病毒,並將抗原信息提呈在細胞表面並傳遞給TH細胞(CD4 T細胞),進一步傳遞產生抗體將病毒清除。


HIV病毒因直接感染CD4 T細胞而阻斷了人體的免疫應答,一旦受感染的CD4 T細胞活化,隨著CD4 T細胞的複製和繁殖,病毒也隨著完成了複製和繁殖,當大量的HIV病毒從CD4 T細胞「破壁而出」時,細胞本身也就凋亡了。


3.艾滋病的傳播途徑


過去:20世紀90年代,在我國,血源性傳播是HIV傳播的主要途徑,其中包括靜脈注射吸毒、血液和血液製品以及不潔醫療器械傳播。


現在:性傳播成為艾滋病流行的新特點,高危人群主要是同性戀或異性戀、暗娼和外來務工人員,其中異性性傳播是HIV病毒性傳播的主要因素。


其他傳播方式:母嬰垂直傳播——母嬰垂直傳播發生在孕期、分娩時和產後哺乳期,母體內病毒載量越高,圍產期母嬰傳播的危險性就越大。


4.人類感染艾滋病的癥狀


人類感染HIV後,根據多數感染者呈現的癥狀,主要劃分為三個階段:


急性期


人體感染HIV後2-4周,多數感染者會出現類似感冒的癥狀如發熱、咽痛、頭疼、皮疹等急性感染癥狀。該階段HIV病毒利用CD4T細胞大量繁殖,因此體內CD4T細胞水平急劇下降,隨後人體免疫應答將會使得HIV病毒處於一個相對穩定的水平(viral set point),此時的T細胞會慢慢增多,但很難達到感染前的水平。


無癥狀期


急性期過後,人體會進入一個無癥狀期(clinical latency stage),臨床上沒有任何癥狀,但血清中能檢出HIV及HIV核心蛋白和包膜蛋白的抗體,具有傳染性。本期時間長短因每個個體病程進展而不同,持續時間一般為6-8年。


艾滋病期


該期為感染HIV最終階段。人體免疫系統被嚴重破壞,當體內CD4T細胞數目下降到

2016世界艾滋病日



圖5 HIV感染進程(未接受治療)


5.如何確診是否感染HIV病毒


依靠上述癥狀並不能確定一個人是否感染HIV病毒,唯一的確診方法是接受檢測, HIV感染有哪些檢測指標呢?


大多數感染者在初次感染3到12周會產生特異性抗體(這一時期稱為血清轉化),血清轉化前的HIV感染者主要檢測HIV-RNA或者是HIV衣殼蛋白P24抗原,檢測結果陽性者通過抗體檢測或PCR來確診。其中小於18個月的嬰兒因體內尚存母源抗體而不能採用抗體檢測,只能通過P24抗原檢測及PCR擴增HIV RNA或者DNA及的手段來確診。


6.艾滋病的治療


臨床採用組合藥物治療艾滋病的感染,這種療法稱為抗逆轉錄病毒療法(ART),該療法適用於所有艾滋病感染者,其原理就是利用抗艾藥物組合,阻斷艾滋病在體內的擴增,為免疫系統的恢復提供機會。儘管該方法並不能治癒艾滋,但通過控制HIV病毒數量,強大免疫系統,可以強有力的對抗各種機會感染和腫瘤,同時降低HIV病毒傳播的機會。


圖6中顯示,從2000年起,全球HIV感染者接受ART治療的人數每3到4年就會翻一番。在2000年只有69萬人接受了ART治療(2000年總HIV感染者約286萬),。到2014年,在約369萬HIV中,有149萬正接受ART治療,統計結果顯示至2014年ART治療覆蓋率從2000年的2%上升到到40%。同時從圖5艾滋死亡人數統計結果來看,隨著ART治療的覆蓋的擴大,HIV感染者的生存環境得到很大的改善,艾滋病死亡人數呈現出下降趨勢。

2016世界艾滋病日



圖6 HIV ART治療覆蓋率及全球艾滋死亡人數統計(2000年—2015年)


臨床上治療艾滋病的藥物分為6類:


非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NNRTIs)


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NRTIs)


蛋白酶抑制劑(PIs)


融合抑制劑(Fusion inhibitors)


CCR5拮抗劑(CCR5s)


整合酶鏈轉移抑制劑(INSTIs)


其中NNRTIs和NRTIs通過結合并抑制HIV逆轉錄酶活性,抑制HIV的逆轉錄過程,從而阻斷病毒的複製。PIs通過抑制蛋白酶的活性從而阻斷HIV病毒的包裝成熟,使其無法侵襲其他CD4T細胞。融合抑制劑能通過阻止HIV病毒包膜對CD4T細胞的附和從而阻止病毒的入侵。CCR5s能夠與HIV病毒結合競爭結合CD4T細胞的CCR5輔助受體,從而抑制HIV病毒對CD4T細胞的入侵,INSTIs則通過抑制HIV整合酶的活性,從而抑制其DNA整合到宿主DNA上,達到抑制其DNA的複製的目的。


目前HIV藥物治療的局限


HIV病毒不能治癒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病毒複製速度相當快。


HIV病毒邊複製邊變異,即使是採用目前較先進的「雞尾酒療法」很長時間後,感染者體內病毒載量依然很高。


HIV病毒DNA整合到CD4+T細胞DNA,當有其他病毒感染時會隨之複製。所以要清除體內病毒相當有難度。


實際中,抗病毒藥物還有很多副作用,如短期的副作用可能會出現貧血、腹瀉、頭暈、乏力、噁心、焦慮、皮疹,長期的副作用還包括脂肪代謝障礙、胰島素耐受、血脂異常、乳酸血症等,感染者可能會出現不聽從醫囑而間斷服藥,給病毒繁殖和變異留下空間。


7.艾滋病的預防


雖然目前艾滋病還沒有特效治療藥物,但是艾滋病得流行史表明,艾滋病是一種完全可以預防的疾病。


性接觸:使用避孕套可以將感染HIV病毒的風險降低80%。


艾滋病暴露前預防(Pre-exposur):通過抗逆轉錄病毒藥物治療,控制CD4T細胞中HIV數目≤ 550個/ul是一種非常有效的防治艾滋病毒傳染給性伴侶的方法。


艾滋病暴露後預防(Post-exposure):在接觸HIV陽性血液或者是生殖器分泌物後的48至72小時,該階段成為暴露後預防,採用抗逆轉錄病毒藥物治療能有效降低HIV感染的風險。


垂直傳播預防(Mother-to-child):採取奶瓶餵奶,同時在孕期及產後採用抗逆轉錄病毒藥物治療來預防HIV垂直傳播,可以將感染風險減少92–99%。


接種疫苗:目前還沒有HIV/AIDs的臨床許可疫苗,迄今研究發現的最為有效的疫苗,2009年公布的RV144,可降低部分HIV感染者約30%的傳染率,這個消息足以振奮人心,RV144的進一步研究仍在繼續。


控制艾滋病的流行,更為重要的是各個國家出台高效的防艾政策,採取嚴格有效的預防措施,喚起大眾人群對艾滋病人的同情和理解,給HIV感染者更多的關懷,人類就一定能將艾滋病帶來的危害降到最低,戰勝艾滋病的目標終會實現。


(本文由中南大學康懷興博士供稿)


參考文獻


1.Alimonti J B, Ball T B, Fowke K R. Mechanisms of CD4+ T lymphocyte cell death in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infection and AIDS[J]. Journal of general Virology, 2003, 84(7): 1649-1661.


2. Zhang C, Zhou S, Groppelli E, et al. Hybrid spreading mechanisms and T cell activation shape the dynamics of HIV-1 infection[J]. PLoS Comput Biol, 2015, 11(4): e1004179.


3. Hel Z, McGhee J R, Mestecky J. HIV infection: first battle decides the war[J]. Trends in immunology, 2006, 27(6): 274-281.


4.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case definitions of HIV for surveillance and revised clinical staging and immunological classification of HIV-related disease in adults and children[J]. 2007.


5. Lo C W, Wu K G, Lin M C, et al. Application of a molecular method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human enteroviruses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clinical manifestations[J].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Immunology and Infection, 2010, 43(5): 354-359.


6. Crosby R, Bounse S. Condom effectiveness: where are we now?[J]. Sexual health, 2012, 9(1): 10-17.


7. Anglemyer A, Rutherford G W, Baggaley R C, et al. Antiretroviral therapy for prevention of HIV transmission in HIV‐discordant couples[J]. The Cochrane Library, 2011.


8. [No authors listed]. HIV exposure through contact with body fluids.[J]. Prescrire International, 2012, 21(126).


9. Kurth A E, Celum C, Baeten J M, et al. Combination HIV Prevention: Significanc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J]. Current HIV/AIDS Reports, 2011, 8(1):62-72.


10. Girard M P. [The quest for an HIV vaccine].[J]. Bulletin De Lacadémie Nationale De Médecine, 2005, 189(5).


1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Department of HIV / AIDS. Consolidated Guidelines on the Use of Antiretroviral Drugs for Treating and Preventing HIV Infection: Recommendations for a Public Health Approach.[J]. Geneva Switzerland Who, 2013.


1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Department of HIV / AIDS. Consolidated Guidelines on the Use of Antiretroviral Drugs for Treating and Preventing HIV Infection: Recommendations for a Public Health Approach.[J]. Geneva Switzerland Who, 2013.


13. Brown T T, Qaqish R B. Antiretroviral therapy and the prevalence of osteopenia and osteoporosis: a meta-analytic review.[J]. Aids, 2006, 20(17):2165-74.


14. Cohen M S, Hellmann N, Levy J A, et al. The spread,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HIV-1: evolution of a global pandemic.[J].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2008, 118(4):1244-54.


15. Sharp P M, Hahn B H. Origins of HIV and the AIDS pandemic[J]. Cold Spring Harbor Perspectives in Medicine, 2011, 1(1):1639-1647.

2016世界艾滋病日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物探索 的精彩文章:

CRISPR新技術!神奇的「剪刀」:可用於任何細胞類型
89美元檢測端粒長度,有何用?
MIT發現的這款Biomarker,作用「一箭雙鵰」
Cell子刊:一種關鍵蛋白,與大腦神經遞質傳遞有關係
6500例樣本揭示:青少年得了「精神障礙」有多可怕?

TAG:生物探索 |

您可能感興趣

北京:今年前10月新增3135艾滋病例
直擊非洲艾滋病危機,1天6500人死於艾滋病
科技早報 – 蘋果將成第一家市值達萬億美元的公司、艾滋病疫苗研製成功?– 20170810
印度600萬司機10%攜帶艾滋病,多數司機每年買春200次
1983年,艾滋病開始在全球蔓延
印度聖女實為聖娼,一個地區4.2萬聖女40%染艾滋病
直擊非洲艾滋病危機,1天6500人死於艾滋病,孤兒上百萬
聯合國推出2020艾滋病預防線路圖,減少新感染者75%
黑暗非洲:艾滋肆虐,每天約6500人死於艾滋病!
美國提供6300萬美元遏制安哥拉瘧疾和艾滋病
廣東7月新增433例艾滋病 如何預防艾滋病
毗鄰美國周邊「艾滋病」之城,每120人中就有1例艾滋病患者
每125人就有1人攜帶艾滋病毒
2016世界艾滋病日是哪一天 預防艾滋病的食物有哪些
存有1000多個艾滋病患者電話的白衣天使
廣東上月艾滋病死亡111人 艾滋病能治癒嗎
40%國民患有艾滋病,平均壽命32歲,非洲小國創全球之最!
艾滋病的病原體已在人群中傳播了100年
曼谷艾滋病患者近8萬,平均每天新增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