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東北抗聯史事考:楊靖宇將軍的最後時刻

東北抗聯史事考:楊靖宇將軍的最後時刻

摘要關於曲志敏的口述是否屬實,吉林省白山市文史工作者劉賢老師也曾提出過異議。



本文摘自《最危險的時刻:東北抗聯史事考》,史義軍 著,中信出版社,2016年9月




東北抗聯史事考:楊靖宇將軍的最後時刻

楊靖宇(圖源於網路)



楊靖宇可以說是中國家喻戶曉的民族英雄。楊靖宇,原名馬尚德,又名順清,字驥生,化名張貫一、乃超、楊靖宇等。1905 年2 月13 日生於河南省確山縣古城鄉李灣村。關於楊靖宇的革命和抗戰的經歷有很多記載,在這裡就不贅述了。筆者想說說楊靖宇的最後時刻。


一直以來關於楊靖宇殉難有兩種版本,一種是在敵人圍剿的最後關頭把最後一顆子彈留給了自己;一種是被日偽軍討伐隊射殺。在中日關係正常化之前,很多研究者根據抗聯叛徒的說法,說楊靖宇將軍是自殺的;而中日關係正常化後,一些來自日本的檔案資料被披露,使我們知道了楊靖宇將軍最後時刻的壯烈。

楊靖宇指揮的抗聯第一路軍在東南滿地區的活動一直是日本侵略者維持其殖民統治的心腹大患。1939 年敵人圍捕殘殺東北抗聯第一路軍和楊靖宇的活動明顯加大了力度,1939 年4 月7 日,日本關東軍公布「關作命第1483 號命令附件」《昭和十四年度關東軍治安肅正計劃要綱》稱:「在三江省、通化省和熱河省,第四師團(包括指揮下的部隊):有關獨立守備隊及西南防衛隊,仍繼續堅決討匪,徹底消滅殘存匪患。特別對於捕殺匪首(周保中、楊靖宇、金日成、李華堂、戴洪賓、王蔭武、陳翰章、李景蔭等),須全力以赴。為此目的,滿洲國機關應與軍的討伐密切聯繫,繼續加強匪賊的歸順、瓦解工作。」偽滿洲國治安部1939 年4 月14 日發布「滿作命第13 號附件」《治安部一九三九年度治安肅正要綱》中說:「對捕殺匪首的部隊和個人,由日本軍及滿洲國軍發給巨額獎金。」更特別提出:「第一(最近改編的第八軍管區所屬部隊)、第二軍管區司令官,由其部下各精選兩個挺進隊(一隊約一百五十名裝備優良者),努力捕殺楊靖宇、金日成等匪首。」該文件附表《治安部關於捕殺抗聯及抗日軍高中級幹部的賞金規定》:「楊靖宇總司令第一軍軍長一萬元,趙尚志總司令第三軍軍長一萬元。」1


1939 年下半年以來,日偽的「治安肅正」計劃全面實施,加緊了對抗聯第一路軍的軍事「討伐」和政治鎮壓,使活動在東南滿地區的抗聯第一路軍的鬥爭環境更加惡化。為了斷絕抗聯第一路軍的糧食來源,日偽當局強迫東南滿地區的農民提前秋收,然後把糧食集中到指定地方,由日偽軍警嚴加監管。針對這種情況,楊靖宇曾分別派出警衛旅政委韓仁和率少年鐵血隊一部到濛江的頭道、二道、三道花園一帶,派第一方面軍政治部主任伊俊山率少年鐵血隊另一部到金川、輝南縣的榆樹岔、龍泉鎮、韓家街一帶,派第一路軍總部參謀李興紹率警衛旅一部到輝南縣馬屁股山一帶籌集糧食,為部隊過冬做準備。1939 年9 月30 日,楊靖宇率隊來到樺甸縣頭道溜河,與中共南滿省委書記魏拯民、南滿省委宣傳部長全光、第一路警衛旅旅長方振聲及所率部隊會合。會合後,楊靖宇、魏拯民決定於10 月1 日至5 日,召開中共南滿省委與抗聯第一路軍主要領導人會議,史稱「第一次頭道溜河會議」。參加會議的有韓仁和、全光、方振聲、徐哲、黃海峰等。會議分析了當時的嚴重形勢,研究了對敵策略,為保存實力,避免遭受殲滅性打擊,決定對抗聯第一路軍各部實行「化整為零,分散游擊」的方針,以小股部隊分散游擊的方式與敵人周旋,以粉碎敵人的「討伐」。會後,抗聯第一路軍各部,便以小股部隊分散在長白山山區的濛江、撫松、金川、輝南、樺甸、敦化、和龍、臨江、輯安等地,開展游擊活動,艱苦作戰。此時,抗聯第一路軍的抗日游擊鬥爭已進入極端艱苦時期。


頭道溜河會議結束後不久,楊靖宇接到了被程斌裹脅投敵的原抗聯第一軍第一師戰士於霖青幡然悔悟後回到抗聯部隊的報告。為號召降隊人員學習於霖青棄暗投明的行動,爭取尚有天良的人,抗聯第一路軍總司令部於1939 年11 月發表了《告降隊書》。《告降隊書》痛斥了安光勛、程斌、胡國臣等叛變革命,甘當日寇鷹犬,破壞抗聯的種種罪行。《告降隊書》說:「你們始而參加革命,繼而背叛革命,終而破壞革命,思想矛盾,行動卑鄙,試問人生意義在哪裡?」「你們恬不知恥招搖撞騙的行為,雖影響到抗日聯軍內極少數動搖不穩分子的附和,但絕不能說革命無望和不能取得最後的成功。」2《告降隊書》是抗聯第一路軍在鬥爭進入極端艱苦時期發出的,它充分表達了抗聯第一路軍指戰員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大無畏的英勇氣概和堅定不移的抗戰必勝信念。


頭道溜河會議後,抗聯第一路軍總司令楊靖宇率警衛旅南下,積極開展游擊活動。1939 年11 月22 日,楊靖宇率警衛旅第一、第三團在濛江縣那爾轟一號橋伏擊日偽軍「討伐隊」,殲敵30 餘人。12 月7日,楊靖宇率隊在龍泉鎮北方的角桿頂子與日軍有馬部隊交戰,斃傷敵10 餘人。12 月9 日,又在濛江縣大北山與日軍渡邊部隊交戰。隨後,楊靖宇率部南下。在此期間,楊靖宇率部先後在濛江縣瓮圈與第一路軍總部參謀李興紹部會合,在金川縣回頭溝與曹亞范部會合,在臨江縣西南岔與第二方面軍林水山部會合,楊靖宇向他們傳達了頭道溜河會議精神,並計劃攻打臨江縣林子頭、白水泉子和八道江鐵道工程現場,擬奪取越冬物資。


12 月24 日,楊靖宇部隊400 餘人,行至臨江、金川兩縣交界的大板石溝1162 高地時遭日偽軍堵截,激戰終日,後轉移到臨江縣三岔子。12 月26 日又在三岔子北方15 公里處與偽軍激戰。根據敵情變化,我軍取消了攻襲八道江鐵路工程現場的計劃,將部隊化整為零,分散開展游擊活動。隨後,在濛江縣頭道老爺府嶺南方與李興紹、曹亞范部分開活動,在濛江縣頭道花園與林水山部分開活動。不久,楊靖宇率部在濛江縣雙山子與完成籌集給養任務的韓仁和及少年鐵血隊一部會合。與此同時,抗聯第一路軍第二方面軍各部在敦化、安圖等地開展游擊活動,抗聯第一路軍第三方面軍各部在汪清、敦化、額穆、安圖等地開展游擊活動。1939 年秋冬, 抗聯第一路軍的反「討伐」鬥爭是異常艱苦的。抗聯的戰略意圖,日偽也是很清楚的,他們採取的手段更為毒辣,一方面是對抗日軍採用兵力搜剿手段,摧毀抗聯的密營、存糧;另一方面則是採用以幫助農民秋收的名義,由南向北督促農民提早秋收,把苞米及可食的農產物一律收凈,並將收穫物集中起來由偽警察看守,使其不向抗日軍輸送一粒糧食。更為卑鄙的是通過口頭宣傳,勸告投降,在深山密林中張貼勸降書及各種淫穢圖畫,使一些經受不住艱苦考驗的人員喪失了戰鬥意志,叛逃人員越來越多。

由於敵人對抗聯第一路軍各部實行軍事、經濟、思想等全面進攻的毒辣政策,致使抗聯第一路軍各部經常要與數倍以至數十倍於己的敵軍頻繁交戰,無法休整,十分疲勞。特別是冬季天氣十分寒冷,使抗聯部隊的衣食住行陷於極端困難的境地。抗聯戰士缺衣少食,經常十天半月吃不到糧食,常常是渴了抓把雪,餓了吃些樹皮、野菜、草根;沒有鞋穿,就用破布或麻袋片把腳包起來在雪地上行軍;常常是空腹與敵軍搏鬥。部隊每次從敵人手中奪取糧食和給養,都要經過激烈的戰鬥,幾乎都要付出鮮血和生命的沉重代價。長白山地凍天寒,氣溫常常是零下三四十度,不少戰士凍掉了手指和腳趾,很多戰士在雪地宿營時,躺下後就被凍得站不起來,被嚴寒奪去了生命。部隊缺醫少葯,許多戰士因負傷或凍傷得不到及時治療而傷殘甚至犧牲。正像抗聯老戰士回憶時所說的那樣,抗聯部隊的生活是:天大的房子,地大的炕,火是生命,森林是家鄉,野菜野果是食糧。在這種極端艱苦的條件下,抗聯第一路軍廣大指戰員不畏艱險,不怕犧牲,繼續與日偽軍不斷進行英勇卓絕的搏鬥。由於頻繁殘酷的戰鬥和饑寒交迫的惡劣環境,也造成了抗聯第一路軍的大量減員,到1939 年末,抗聯第一路軍的兵力不足千人。到了1940 年後,抗聯第一路軍各部的戰鬥環境更加惡化,與日偽軍的交戰也更加頻繁。特別是總司令楊靖宇所率領的隊伍,更是敵人集中兵力「圍剿」的重點。1940 年1 月1 日,楊靖宇率隊在臨江縣大陽岔東方與日軍大原部隊和申、曲偽警察大隊交戰。1 月4 日,在臨江縣三岔子東1285 高地與日軍有馬部隊及唐、梁偽警察大隊交戰。1 月6 日,在濛江南方10 公里處與日軍小濱、渡邊部隊及偽軍交戰。1 月9 日,又在濛江縣青江崗北方西崗地區與日軍小濱部隊及程、崔偽警察大隊交戰。1 月6 日至8 日,偽通化省警務廳長岸谷隆一郎在濛江縣公署主持召開「討伐楊靖宇討論會」,調兵遣將,準備圍殲楊靖宇部隊。在這種極其嚴峻的形勢下,楊靖宇決定將所部再次分兵活動,由警衛旅政委韓仁和與警衛旅第一團團長黃海峰率警衛旅60 人佯作主力北上,以轉移敵人視線;而他自己則率機槍連一排、特衛排和警衛旅第一團第四連及少年鐵血隊共200 餘人在西崗地區,準備與第一路軍軍需處處長全光會合,研究解決部隊給養問題。1 月11 日,韓仁和、黃海峰率隊誘敵北上,楊靖宇率部在西崗地區隱蔽下來。


等了多日,不見全光前來。1 月18 日,因派出下山籌糧的小部隊暴露了目標,敵人派出重兵前來追剿,楊靖宇指揮部隊與敵連日展開激戰。1 月21 日,警衛旅第一團參謀丁守龍在濛江縣馬架子戰鬥中負傷被捕叛變,供出了楊靖宇在青江崗北方西崗地區的行動等機密。敵人則調集大原、有馬、渡邊、小濱、有政等日軍和偽軍第一旅第三團及程斌、崔胄峰、唐振東、桑文海、範文諭、申麟書等9 個偽警察大隊、1 個偽森林警察隊計4 萬餘人,在飛機配合下,由偽通化省警務廳廳長岸谷隆一郎坐鎮指揮,向楊靖宇及抗聯第一路軍總司令部展開了瘋狂的「圍剿」。關於敵偽是如何「圍剿」楊靖宇的,1940 年3 月31 日偽通化省警務廳曾召開了一個座談會,滿鐵社員會編的《協和》雜誌第263期,公布了這個座談會的文件,也是這個文件使我們詳細了解了楊靖宇的最後時刻;使我們知道了楊靖宇不是自殺,而是戰死的;不是死在日本人的手裡,而是死在了叛徒的手裡。座談會記錄稿中偽通化省通化縣警尉益子理雄和偽通化省警務廳廳長岸谷隆一郎詳細描述了楊靖宇將軍的最後時刻:


益子:從那天起又過了兩天。十八日在濛江縣城以東六公里的大東溝村附近,發現楊靖宇的兩名部下出來尋找糧食,大東溝警防隊和特搜班立即出動,將他們擊斃。楊靖宇完全只剩下一個人了。另一方面,討伐隊命令附近一帶村民:「進山砍柴的人絕對不許攜帶午飯。」這樣,到了2月22 日,據說在保安村以西約五里地處,有一人要求四個砍柴的農民送來兩袋麵粉和棉鞋,並說可以多給錢,還拿出大捆的鈔票給他們看。同時還約定了交東西的地點。根據農民的報告,討伐隊頓時緊張起來,開始行動。


岸谷:可是當時討伐隊的絕大多數隊員都到其他地方進行搜查,留在警察隊本部的只有為了應付緊急情況的唐大隊的一個中隊和在附近村裡待命的崔大隊的一個小隊。而且卡車也全部出動,只有一台備用車。而接到這一情報後,不允許有片刻的遲疑。於是,立即同各方面取得聯繫,同時由當時正在本部的益子警尉等十九人乘卡車奔赴現場。


益子:命令一下,我們立即武裝起來,乘卡車出發。但是,卡車只能開到中途,不得已只好讓報信的農民帶路趕赴約定的地點。似乎他早已知道我們到來似的,在約定的地點連個人影也不見了。但是,雪地上卻有很大的腳印,從那裡開始向相距三百米的山上走去。於是我們便沿著腳印登山。這時,走在最前面的一個隊員,雖然沒有發出「有人」的聲音,但是他用姿勢告訴大家對面有人影。大家頓時緊張起來,將隊員分成兩組,一組從山頂,一組從半

山腰,悄悄靠近,然後突然一齊向躲在對面岩石裂縫中的人影開始射擊,人影在地面滾動著逃走了。我命令四五個隊員留在山上監視人影的去向,我隨後繼續追趕。看來他已經完全喪失了逃跑的力氣,再次利用山腳下的地物拚命地開始應戰。雙手拿著兩支手槍向我方亂射,雙方的距離只有五十米。「怎麼抵抗也沒有用了!快投降吧!」我們再一次敦促他投降。而對方卻用手槍的子彈代替了回答。「畜生!打死他!」又進擊到相距三十米處,他已經陷於進退維谷的境地。我們又將隊員分作兩股,我帶領一名滿警,在山上負責監視的隊員的引導下,接近相距二十米處,然後,同另一股隊員同時從兩個方向開始猛烈射擊。交戰約十分鐘,不知從哪個方向射來的子彈命中了,我親眼看到對方一下子倒了下去。於是,我拚命地高喊:「打死了!前進!」當我們跑上前看時,只見一個身中數彈的大漢仰面朝天地躺在地上。根據我掌握的楊的體貌特徵,立即直感到:「這就是楊靖宇!」我的預感完全正確。經過原來楊的部下對首級的驗證,證實確確實實就是大頭目楊靖宇。弄清之後,大家都圍在屍體的周圍,一時間茫然不知所措,接著不約而同地高呼「萬歲」。大家都嗚嗚地哭起來了。


這裡需要補充的是:1 月29 日晨,楊靖宇率隊與范、桑、申、曲等偽警察大隊激戰,突圍出去,但部隊損失較大,傷亡約70 人。這時楊靖宇身邊只剩下特衛排、機槍連一排和少年鐵血隊60 餘人了。2 月1 日,特衛排排長張秀峰攜帶現金9960元、手槍4 支及機密文件多件,向五斤頂子偽森林警察隊投降,進一步暴露了楊靖宇及第一路軍總司令部的行蹤。到2 月4 日,楊靖宇部尚有16 人;2 月10 日減少到12 人;2 月12 日,只剩7 人。此後楊靖宇又讓警衛員黃生髮、司務長劉福泰等4 名傷員轉移,最後他身邊只有朱文范、聶東華兩名戰士。


2 月18 日,朱文范和聶東華在濛江縣大東溝購買食物時,被敵人發現。敵大東溝警防隊和特搜班立即出擊,朱文范、聶東華與敵人激戰半個小時後犧牲。敵人從他們身上搜出手槍、現金、表、鋼筆、口琴和楊靖宇的印鑒,斷定楊靖宇就在附近。在預定時間內,楊靖宇未見朱文范、聶東華回來,估計他們遇到了危險,於是隻身向三道濛江附近走去。這時楊靖宇已數日未進食,並身患重感冒,衣服和棉鞋也已破爛不堪,輾轉於濛江縣山林中。2 月23 日,楊靖宇來到濛江縣保安村西南的三道崴子,遇見了偽牌長趙廷喜等4 個打柴人。楊靖宇見他們都是農民,便委託他們代為購買糧食和棉鞋,並表示可以多給一些錢。這幾個人對他說:「你還是投降吧,如今滿洲國不會對投降者殺頭的。」楊靖宇堅定地回答說:「我是中國人,決不能向日寇投降的,良心不允許我這樣做,這樣做也對不起廣大人民。」最後,這幾個人答應了楊靖宇的要求。但是趙廷喜在返回的路上遇到了日本特務李正新,他們便把這一


情況報告了偽村公所。歷史真的不能假設嗎?如果沒有那些叛徒?如果……

楊靖宇犧牲後,曾流傳有自殺殉國說。抗聯史研究專家趙俊清在其《楊靖宇傳》中說:「此說不確,1940 年12 月7 日,在蘇聯伯力參加抗聯黨軍領導人會議的同志聽蘇聯軍官通知說,『楊靖宇同志在今春期間,在南滿受偽滿軍圍攻,於激戰遭受重大損失之時,楊靖宇同志自殺』。事實上,楊靖宇並非自殺,而是被日偽『討伐隊』所槍殺。具體說是『討伐隊』中的抗聯叛徒根據日本人的命令開槍射殺的。據曾到楊靖宇犧牲現場認定其遺體的張秀峰講:『楊靖宇將軍是被叛徒張奚若用機槍打死的,他自己這麼說,別人也這麼說。我是親自在現場聽張奚若說的,敵人把楊靖宇包圍了,楊靖宇竭力還擊。楊靖宇在一棵大樹下,蹬著腿剛要起來,張奚若端起機槍嘩地幾發子彈全點了。那個情形我看了,是張奚若講的那麼個情況。」


《討伐楊靖宇座談會》這份材料沒有說清楚是誰在最後一刻向楊靖宇射出了致命的子彈,根據張秀峰的說法是張奚若。敵人將楊靖宇遺體運下山後,偽警察署官員令叛徒程斌和前不久投降敵人的張秀峰辨認,證明確是楊靖宇。而後,敵人殘忍地割下他的頭顱,剖開他的遺體,發現他的胃裡一粒糧食都沒有,只有草根、樹皮和棉絮。敵人震驚了,不得不承認楊靖宇不愧是個英雄。


提到楊靖宇的胃裡只有草根和樹皮,沒有一粒糧食。聽誰說的,誰看見了,沒有記載,這不能不說是個遺憾。但是確實有人看到了,瀋陽軍區軍旅作家姜寶才曾到靖宇縣尋訪到了楊靖宇被剖腹的目擊者,她叫曲志敏,當年她是一個15 歲的學生。她向姜寶才描述了這樣一幕:


那天日頭沒落,我就放學回家了。在路上看到日本警察拿小旗比畫著喊著:打倒楊匪,大日本國萬歲,滿洲國萬歲!我很好奇,湊上前看熱鬧,看見過來一個小爬犁,小爬犁上躺著裹腿布,穿高腰軍鞋,頭上蒙黃大衣的楊靖宇。第二天我逃學來到一個院子里看熱鬧。在一個方桌上,放著剛剛割下來的人頭,一個人給頭顱理髮,有人在洗死者的肚子。一個叫金源相的醫生,戴著一個口罩,拿起一把挺亮挺長的刀,給楊靖宇剖腹,把胃割開了。我看見楊靖宇的胃裡有草,有樹皮,就是沒一粒糧食。一個小鬍子的日本軍官,在旁邊舉起大拇指說:中國人志氣的有!


關於曲志敏的口述是否屬實,吉林省白山市文史工作者劉賢老師也曾提出過異議。關於楊靖宇將軍殉難的經過,敵偽檔案《討伐楊靖宇座談會》中說得再明白不過了。但楊將軍殉難後卻有一個傳說,說的是偽通化省警務廳長岸谷隆一郎,把楊靖宇將軍的頭顱作為戰利品送到偽滿洲國「新京」(今長春市),給他的上級——關東軍第二獨立守備隊野副昌德少將彙報了他的戰果。此後沒幾天,這位少將給岸谷去電話說,自從楊靖宇死後他連續幾宿睡不著覺,晚上一閉眼就做噩夢,夢見一個人大叫「還我頭來」。岸谷找來中國道士算命,道士說楊靖宇是天罡星下凡,割掉他頭顱犯了煞星,將有血光之災,若想破災必須給他全屍安葬,讓他入土為安。


3 月初,迷信的野副昌德指示岸谷按道士掐算的吉日安葬了楊靖宇。因為楊靖宇的頭顱已經不可能取回,就找了兩個木匠用柞木砍了個人頭形狀,算是楊靖宇的人頭。5 日,在濛江縣西山關帝廟召開楊靖宇慰靈祭大會,偽通化省警務廳人員和偽濛江縣公署所有官員及當地百姓數百人參加。岸谷隆一郎從通化帶來兩個日本道士做道場,按日本習俗祭奠後,把楊靖宇安葬在保安村西崗上,岸谷在松木牌上親筆寫了「楊靖宇之墓」。以前,我一直以為這只是一個傳說,我查過趙俊清老師的《楊靖宇傳》第523 頁,確實有記載,但沒有註明出處。而且趙老師也說野副頭疼等細節是「據說」。我也問過姜寶才,他說他在吉林曾採訪過當年的歷史見證者,說確實有日本侵略者給楊靖宇將軍搞過慰靈祭。而且那次採訪還意外得到一張老照片,後來他送給了王錦思。


我在王錦思收藏的野副大討伐影集中翻看到了一張照片。照片中有8 個人,其中左側有5 個人是身披袈裟的和尚,其中一位和尚的袈裟上還印有花草圖案,不知何意。右側3 個人,有兩個人明顯是日本人,有意思的是在兩位日本人中間還有一個小孩兒。他們面對寫有楊靖宇字樣的一個墓碑,這個墓碑是典型的日本制式,方柱體, 頂部呈尖錐狀。這種墓碑是對戰死的武士最尊貴的禮遇。墓碑一側用毛筆上書「楊靖宇……」 等字樣, 只可惜被和尚袈裟遮擋無法看到下面的字樣。另一側書寫「康德七年二月二十三日……於三道濛江……」,中間有幾個字無法辨認,但大體可以看出這是楊靖宇將軍殉難日期和殉難地點。那被袈裟遮擋的字應該是「之墓」兩個字。這個墓碑也不是一些作品中說的「松木牌子」,而應該是一根原木破成的松木方子。該照片下面的圖說有「武士道」字樣和「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司令楊靖宇」字樣。從照片中孩子的衣著上看應該是初春季節。這一切說明日本侵略者確實給楊靖宇將軍搞過「慰靈祭」,至於是不是用以平復他們迷信的心理還有待考證。用這種方式來對中國民眾的欺騙宣傳我認為是可信的,而那個關於野副司令官的夢,可能只是一個傳說。須知,日本侵略者對他們的強硬對手的禮遇是不乏例證的。至於那些叛徒的下場,除程斌被鎮壓外,張秀峰、張奚若20 世紀80 年代還都健在。



作品簡介




東北抗聯史事考:楊靖宇將軍的最後時刻


《最危險的時刻:東北抗聯史事考》,史義軍 著,中信出版社,2016.9



通過多年的實地採訪,作者在走訪中不斷挖掘東北抗日聯軍14年抗爭的史料,許多飢餓、寒冷、戰鬥的細節都是第一次的挖掘和披露。本書通過一些新史料的披露拓寬了抗聯史研究的視角,最大限度地還原了一些歷史事實。


(本文為騰訊文化簽約的合作方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文化 的精彩文章:

賣萌的故宮想正經一回,又被網友玩壞
如何當一個和尚
倚遍江南寺寺樓——杜牧
劉慈欣對話美國科幻小說家:2026年我們能去火星嗎?
奧斯特哈默:中國對西方帝國主義的抵抗比印度成功

TAG:騰訊文化 |

您可能感興趣

他是東北的抗日英雄,卻慘遭漢奸毒手,與楊靖宇齊名「南楊北趙」
馬占山,最早抗日的東北軍將領,曾組織江橋抗戰
東北往事:傲慢的蘇聯紅軍與順從的日本女人
「和」與「戰」:彭真與林彪在東北衝突之癥結
國歌中的「隊伍」,歷史照片中的東北義勇軍
吳昕新造型亮相巴黎時裝周,網友:東北赫本最耀眼
西安事變前夕,東北軍中誰向陳誠告密?
東北軍財神爺王永江,是被楊宇霆逼走的嗎?
輝煌戰果:東北抗日聯軍曾擊斃三名日軍中將
東北宋仲基廣東宋慧喬:最純真的時候遇見彼此
張作霖時代的東北軍,海陸空軍齊備,戰力位居當時中國第一
民國東北張作霖稱王,卻不知當時中國東南、西南、西北都有一王?
親中共報紙西安事變後撰文:東北軍快向蔣謝罪
東北抗日義勇軍敗退蘇聯後,命運凄涼!
東北抗日義勇軍,為何不在東北三聲抗日卻跑到了新疆?
民國東北稱王的是張作霖,其實當時中國東南、西南、西北都有一王
珍貴的歷史老照片:日本間諜眼裡的東北抗日義勇軍
東北屌絲的青春往事
東北亞軍事要聞摘要,美日朝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