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敘利亞阿薩德家族之裂變

敘利亞阿薩德家族之裂變

據敘利亞媒體15日報道,當地時間14時30分許,由敘政府組織的、載有反政府武裝分子的大巴從敘北部重鎮阿勒頗駛出,標誌著反政府武裝分子開始撤離該市。自此,持續多年的敘利亞內戰出現了新的拐點。雖然外界,尤其是西方國家對敘政府軍收復阿勒頗後該地區的人道主義表示擔憂。但不可否認的是,阿薩德家族在敘利亞的統治顯得尤為堅挺。本期我們繼續解密阿薩德家族《敘利亞阿薩德王朝》:裂變。往期請點擊敘利亞阿薩德家族之崛起、敘利亞阿薩德家族之縱橫。

「伊斯蘭的捍衛者」

阿薩德成為敘利亞總統後,以其自身的言行重申了復興黨的根本綱領,即:伊斯蘭教-民族主義-社會主義的統一;伊斯蘭教本身就是阿拉伯民族主義,只有真誠地捍衛伊斯蘭的人才是真正的阿拉伯民族主義者。這是由阿拉伯地區獨特的政治、歷史、文化背景所決定的。無論什麼人、什麼群體掌權,首先必須處理好政府與伊斯蘭教的關係,因為伊斯蘭法是阿拉伯統治者合法性的重要來源,是國家與民族的「道統」。

因此,積極推動世俗化的阿薩德為了獲得「道統」,也十分注重發揮伊斯蘭教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1973年,黎巴嫩什葉派阿亞圖拉穆薩·薩德爾頒布法特瓦承認阿拉維派是什葉派的一部分之後,作為回報,阿薩德給予境外什葉派人士出入敘利亞並開展宣傳活動的權利,而且還允許伊朗的法學家在敘利亞境內活動,並定期派遣阿拉維信徒前往伊朗學習伊斯蘭法,推動阿拉維派的「伊斯蘭化」。

敘利亞阿薩德家族之裂變

孝順的阿薩德拜見自己的母親

在保障阿拉維派群體利益的同時,阿薩德不忘照顧敘利亞多數派遜尼派的感情。上任伊始,阿薩德便召開宗教和解大會,推動各個宗派之間的理解與合作。另外,阿薩德與敘利亞大穆夫提艾哈邁德·卡夫塔魯合作,加強對民眾的伊斯蘭法學教育,普及伊斯蘭法律知識,同時培養現代化的伊斯蘭法學家。1974年,在阿薩德的資助下,卡夫塔魯建立了敘利亞最大的伊斯蘭法學中心——阿比·努爾法學中心。

卡夫塔魯對阿薩德的態度表示十分滿意,因此他在阿薩德死後接受採訪的時候說:「在他統治時期,修建清真寺,整修禮拜大殿,開辦宗教大學,重建古老場所以保護阿拉伯和伊斯蘭特色……阿薩德以自己是一個有伊斯蘭信仰的阿拉伯人而自豪。」阿薩德務實的宗教政策得到了法學家的認可。巴沙爾即位後,繼續推行父親的政策。到了2004年,全國的教法學校已經達到了120個,其中7個授予學位。在2003年6月的時候,巴沙爾甚至已經開始允許士兵有條件地在兵營裡面禮拜。

阿薩德還試圖與穆兄會達成和解。90年代中期,阿薩德對伊斯蘭主義者宣布「特赦」,允許他們通過合法渠道參政,並允許逃亡國外的穆兄會成員以個人的身份返回敘利亞。1997年2月16日,穆兄會領導人阿卜杜·法塔赫·阿布·胡達逝世,政府發去弔唁信。然而,由於穆兄會始終和政府「三觀不合」,可供對話的空間特別少,因此到巴沙爾時代以後,政府與穆兄會的接觸越來越少,而後者則再一次回到反對派的陣營之中,挑戰阿薩德王朝的合法性。這是後話。

「賢太子英年早逝,巴沙爾臨危受命」

雖然阿薩德始終注意關照本族人的利益,壯大自己的小圈子,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每個人都能得到其稱心如意的職位,儘管大多數人都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工作,並在各自的崗位上有所建樹。

阿薩德的大女兒布希拉·阿薩德(Bushra Assad,生於1960年,其實是第二個布希拉,第一個在1960年之前就已經死去,當時她還是嬰兒)雖然後來成為了一個藥劑師,但是她在阿薩德當政時期卻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經濟建設和外交活動領域。80年代,在阿薩德出訪外國期間,他也常常把布希拉帶在身邊。她極強的社交技巧以及在制定經濟發展方針上的不俗的能力得到了統治集團以及群眾的認可,以致在80年代的時候,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她會被阿薩德任命為「皇太女」。但是,隨著巴西勒·阿薩德成年並日漸在軍隊中,政治圈裡嶄露頭角,阿薩德最終還是選擇了巴西勒,並傾其所能去培養這位「賢德的太子」。但是布希拉的影響力依舊強大。

敘利亞阿薩德家族之裂變

布希拉在最右邊

阿薩德及其子女最大的挑戰來自自己最小的弟弟里法特·阿薩德。他常年擔任大馬士革軍區的衛戍部隊總司令,掌握著阿薩德的「蘇丹親兵」,在鎮壓穆兄會期間居功至偉。久而久之,他產生了驕橫的心理,渴望得到更多的權力。1983年阿薩德心臟病發作,出國接受治療。為了管理國家以及安撫穆兄會事件後民眾的不滿,他組建了主要由遜尼派幕僚構成的六人委員會,里法特被排除在外。阿薩德統治集團發生分裂,形成了以海德爾為首和以里法特為首的兩個派別。阿拉維派高級官員聚集在里法特周圍,並企圖發動政變。

然而1984年,阿薩德病情好轉,重新掌握政權,並出面調解了兩派在大馬士革的衝突。他抓住了里法特,嚴厲訓斥了他,並喊出了「我即敘利亞」的「豪言壯語」。本來阿薩德想嚴懲里法特,但是最後女兒布希拉出面調解,說如果懲辦里法特,不但會嚴重打擊阿薩德家族的威信,還會動搖作為統治基礎的阿薩德-馬赫婁夫聯盟,因為里法特也和阿薩德一樣,娶了一個馬赫婁夫家族的女子為妻。最後阿薩德將里法特流放了事。

在這些事情之後,阿薩德更加註重對巴西勒的培養。他被送到蘇聯軍事學院(Soviet Military Academies)學習,之後被送到敘利亞特種部隊中任職,同時又訓練他管理政府的能力。巴西勒可謂能文能武。

敘利亞阿薩德家族之裂變

巴西勒·阿薩德

為了提高巴西勒的威望,阿薩德總統在1991年成功連任以後,給自己冠上了「艾布·巴西勒(巴西勒的父親)」的名號。阿薩德也頻頻創造機會讓巴西勒在公眾面前露面,並讓他結識阿拉伯世界特別是阿拉伯君主國的國王或王子,當然,巴西勒也沒少和歐洲國家的領導人見面。

巴西勒本人對腐敗深惡痛絕。在父親的支持下,他著手組建起敘利亞的反腐敗工作,在體制之內高調反腐,成效顯著。同時,巴西勒經常身著戎裝,以表示政府對軍隊的信任與依賴之情。巴西勒的舉動逐漸贏得了軍隊的認可。

就在事情進展得十分順利的時候,悲劇發生了。1994年1月21日,巴西勒在駕車駛往大馬士革國際機場的途中發生車禍,當場喪命。這給年老的阿薩德帶來了十分沉重的打擊。不得已,敘利亞的統治集團開始物色新的總統人選。然而阿薩德卻執意要實行「世襲制」,讓自己的兒子來繼承敘利亞這份龐大的「家族產業」。經過斟酌,阿薩德最終選擇了自己的次子巴沙爾來繼承敘利亞「蘇丹」的位子。

在此之前,巴沙爾本無心政壇,他本來想當一個稱職的眼科醫生。他進入大馬士革大學學醫藥學專業,從學士一直讀到博士。1992年赴英國留學,他的英國老師稱他「安靜、不裝腔作勢,對病人的態度無可挑剔」。只是,1994年,其兄長的不幸離世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在父親阿薩德的強烈要求下,他開始步入政壇,並學習軍事知識。

敘利亞阿薩德家族之裂變

父子三人

然而,巴沙爾畢竟過於年輕,而且之前也完全沒有從政的經歷,在阿薩德麾下的一幫老臣看來,他不過就是個乳臭未乾的小毛孩。阿薩德自然也非常清楚這一點。於是,他對自己統治集團內部巴沙爾可能的競爭對手開刀:回國後被任命為副總統的里法特·阿薩德於1998年再次被流放;另外的一些高級將領也被罷免軍職。一番折騰之後,阿薩德統治集團最終勉強達成共識——讓巴沙爾「子承父業」。

他們達成一致的最為有力的一條理由是:他們不希望敘利亞像前蘇聯最後10年那樣,領導人職位在老年人官僚之中頻繁更迭。在作出了所有安排之後,阿薩德這個中東的「雄獅」,敘利亞的「蘇丹」,於2000年6月10日歸真,拿著自己的功過簿到真主那裡報到去了。而敘利亞的統治集團立馬操縱議會修改憲法,把擔任總統的年齡下限降低到34歲。2000年7月,巴沙爾以97%的得票率當選敘利亞總統。

敘利亞阿薩德家族之裂變

巴沙爾·阿薩德

阿薩德的葬禮

葬禮是在2000年6月13日舉行的。當天,大馬士革城瀰漫的悲哀、肅穆的氣氛。街道上擠滿了各行各業的人們。工人、農民、機關幹部和各界婦女揮淚送別阿薩德的靈柩。有人大聲喊道:「真主啊!為什麼讓阿薩德總統這麼早地離去?他給我們帶來了一切,我們需要他,國家需要他,阿拉伯民族的事業需要他。」

敘利亞阿薩德家族之裂變

主持阿薩德葬禮的伊瑪目

大馬士革之春

阿薩德還在世的時候,為了解決敘利亞體制僵化的問題,已經開始嘗試著運用新的方法和技術去推動國家社會、經濟的發展,互聯網也是在90年代的時候被引入敘利亞的。隨著人們對外界信息的接觸越來越多,他們在政治上也日漸覺醒,改革的呼聲越來越強烈。

作為一個有西方留學背景的人,巴沙爾對民眾態度的回應是比較積極的。他深知自己只是繼承了父親的總統職位,但是卻並沒有繼承父親的權威以及那超人般的魅力。即便是在敘利亞統治集團內部,他也受諸多勢力的掣肘,沒有辦法施展拳腳。因此,對他而言,回應民眾的改革訴求可以擴大自己的民意基礎,為自己獲取更多權力增加籌碼。

於是,在就職演說的時候,巴沙爾就明確表示,將「考慮民主問題」,並指出:「我們急需建設性的批評,我們必須從不同的角度,客觀地思考和考察每個問題。」帶著這種堅定的決心,巴沙爾開啟了政治改革的進程。

敘利亞阿薩德家族之裂變

巴沙爾的務實

2000年9月27日,部分知識分子上書政府,要求取消1963年以來的國家緊急狀態法,實行大赦,並給予言論自由。巴沙爾積極回應,10月份時釋放了600多名政治犯,並通過官方媒體承認他們是「政治犯」而不是「罪犯」。這一態度促使敘利亞壓抑的政治氣氛得到迅速的改變。人們自發組織起各種參政議政的團體,如人權文化論壇、大馬士革對話賈馬爾·阿塔西論壇等,為政府的改革建言獻策。

巴沙爾決定擴大人民議會的權利。在阿薩德時期,議會只起到象徵性的作用,只是復興黨人的「黨內會議」,為阿薩德披上民主的外衣。90年代末,阿薩德為了緩和社會矛盾,開始向社會開放部分議會席位,讓獨立人士及持不同政見者參與其中。巴沙爾於2005年6月召開復興黨敘利亞地區委員會「十大」,稱改革將取得「巨大的進步」。

敘利亞阿薩德家族之裂變

參與投票的巴沙爾夫婦

敘利亞政府的緩和政策也調動起了少數族群庫爾德人的參政熱情,他們更傾向於大膽表達訴求。2002年,新成立的庫爾德「耶基提黨」在議會外靜坐抗議,要求政府承認「庫爾德民族」的存在,卻遭到軍警的驅逐。2004年3月12日,因足球比賽而起的「卡米什利」事件後,庫爾德人的抗議活動更加頻繁,而政府的鎮壓力度也逐步加強。

庫爾德人逐步認識到政府的改革只是表面工程,並沒有足夠的誠意,因此逐漸放棄了和政府合作的方針,轉而走向民族主義。2009年12月,庫爾德政治大會成立,包括庫爾德民主黨在內的9個庫爾德政治組織參加。

政治環境的放寬讓政府逐漸感受到局面的失控。長此以往,阿薩德王朝的穩定將會不復存在。雖然巴沙爾有當一個「明君聖主」的志向,也確實關心民意,甚至像阿拔斯王朝的哈里發哈倫·賴施德一樣時常微服私訪,體察民情。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統治集團中的元老們會這麼看,他們始終信奉阿薩德時代「穩定壓倒一切」的政治信條,來維護自己的既得利益,因此絕對不會任由巴沙爾和他的一幫年輕人胡來。迫於壓力,巴沙爾不得不妥協,從2001年開始就對政治環境重新加以限制,並重新開始逮捕一批與政府意見相左的人士。所以,即便「大馬士革之春」確實給敘利亞的社會帶來一絲的變化,但這種變化還是十分有限度的。

反對派的呼聲

巴沙爾政府還在推行政治改革,營造「大馬士革之春」的良好社會氛圍的時候,許多穆兄會成員看到了敘利亞的前途與希望,決定回國參與到政治生活當中,為敘利亞國家的建設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事實上,在阿薩德「蘇丹」當政的最後幾年裡,和解進程已經開始。1997年,原穆兄會成員,伊斯蘭法學家穆罕默德·阿明·亞卡尼提出和解倡議。

1998年,阿薩德政府作出回應:首先,穆兄會為伊斯蘭大起義道歉;然後,成員以個人名義返回敘利亞,不準參與兄弟會的任何活動。穆兄會承認了發動大起義的錯誤。但是,12月16日亞卡尼遇刺,穆兄會無法調查出兇手,致使穆兄會與政府的不信任加深。

但是,他們依舊對阿薩德王朝抱有希望,相信新上任的巴沙爾能夠包容不同派別的訴求,而大馬士革之春正是這種氛圍的體現。因此,穆兄會決定邁出實質性的一步,改變自己的形象與作風。2001年5月3日,穆兄會發表了《民族尊嚴政治行動宣言》,承諾從事民主政治活動,強烈譴責使用暴力。

然而,敘利亞政府對穆兄會的表態反映冷漠,而且還發表聲明說穆兄會是一個沾滿鮮血的「恐怖組織」。穆兄會的熱情受到了極大的打擊,決定與其他新成立的世俗反對派進行溝通對話,擴大自己在敘利亞國內喪失殆盡的民眾基礎。而政府所推動的大馬士革之春也只是有限度的改革,並沒有從實質上改變政治環境,反對派深感失望。

敘利亞的國內反對派主要分為五種:左翼反對派、草根階層、知識分子、保守的伊斯蘭主義者和薩拉菲主義者,而主流的反對派具有世俗化和平民化的特點。考慮到這種情況,穆兄會決定淡化自己的伊斯蘭色彩,積極開展多邊合作。2005年底,敘利亞副總統卡戴姆叛逃,加入到穆兄會當中。

10月18日,穆兄會與各溫和反對派發表了《大馬士革宣言》,確立了民主、非暴力、反對合作與民主變革四項指導性原則。該宣言得到多數反對派的支持。2006年3月,各反對派又在布魯塞爾成立了全國解放陣線(NSF),強調自由價值觀念,即宗教、族群、政治和思想多元化;權力流轉;結束對庫爾德人的歧視。然而,這些「過激」的要求在阿薩德政府看來是難以接受的,因此也就沒有多少對話的可能性。

下一講我們繼續講解阿薩德家族在敘利亞的統治歷程。

今日主筆 徐偉傑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東研究通訊 的精彩文章:

伊朗在葉門問題中到底扮演什麼角色?
德黑蘭囚徒:一個伊朗女人的監獄生存故事
穆巴拉克經濟團隊復辟,埃及重啟私有化政策
日本人與猶太人同屬一個祖宗?

TAG:中東研究通訊 |

您可能感興趣

敘利亞阿薩德家族之崛起
敘利亞阿薩德家族之縱橫
敘利亞阿薩德家族之重生
阿薩德家族是如何登上敘利亞權力之巔的?
敘利亞反對派內訌,阿薩德政府坐收漁翁之利
遭阿薩德政權圍攻 敘利亞民眾撤離阿勒頗
阿薩德家族富可敵國,老阿薩德總統曾是空軍英雄
美國:敘利亞問題「三步走」 阿薩德可流亡俄羅斯
敘利亞總統阿薩德:誓將收復巴爾米拉!
俄羅斯國防部長訪問敘利亞會晤阿薩德
特朗普對阿薩德「態度大變」 暗示改變敘利亞政策
敘利亞的阿薩德在美國的威脅下訪問俄羅斯空軍基地
敘利亞阿薩德政府考慮給予庫爾德人更大的自治權
美軍再次轟炸敘利亞政府軍 阿薩德成了特朗普的出氣筒?
敘利亞總統阿薩德之子參加國際奧數比賽失利 被國內媒體嘲笑
敘利亞內戰阿薩德勝利在望 多國紛紛變臉「拋棄」反對派
阿薩德盟友俄羅斯傳喚以色列外交官對敘利亞罷工
默克爾承認,敘利亞總統阿薩德比她想的更強
土耳其對敘利亞開戰,阿薩德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