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張宏傑:猛人曾國荃如何帶兵擊退二十萬太平軍

張宏傑:猛人曾國荃如何帶兵擊退二十萬太平軍

張宏傑:猛人曾國荃如何帶兵擊退二十萬太平軍



| 張宏傑

▍一


曾國荃的「吉字營」在湘軍中成軍很晚,但卻建功極速。


咸豐十年,湘軍開始進攻重鎮安慶,由曾國荃擔任圍城的主力。曾國藩這一安排,主要當然是為了讓弟弟通過這一戰成名。


曾國荃聞訊當然非常振奮。在安慶一戰中,他不負所望,表現出非同一般的能力。

咸豐十年四月,曾國荃挖長壕開始圍城,圍困到咸豐十一年七月,安慶城內終於斷糧。太平軍將士和城內百姓開始時每天喝粥,後來吃城裡的貓和老鼠,再後來只能吃樹葉草根。餓死的人越來越多,活著的人無力掩埋,只好堆在露天,白骨沿路,慘不忍睹。


洪秀全見狀,傾盡全力進行救援,派出洪仁玕、林紹璋、吳如孝以及黃文金等部,分別從天京、廬江、蕪湖趕來,與陳玉成一起進行救援,準備用盡全力,最後一搏,解救安慶。

張宏傑:猛人曾國荃如何帶兵擊退二十萬太平軍



這一年七月,他們與多隆阿激戰,不能得手,只好安排一部分軍隊牽制住多隆阿,其他軍隊迂迴三百多公里,繞道西北再轉東南,分成十餘路,直撲曾國荃部的長壕。同時安慶守將葉芸來也從城內出兵,攻打內壕。試圖夾擊之下,打破封鎖。

決定安慶命運的決戰開始了。太平軍衝鋒部隊每人背上背著一大捆草沖向湘軍的長壕,到了壕邊就擲草填壕,填滿後就越壕衝擊。曾國荃命令部隊開足火力,在壕前織起了一道猛烈的火力網,太平軍屍如山積。但後續太平軍完全不顧生死,將同伴屍體搬開一層,又復冒死衝突。


趙烈文描述戰況說:


「二十二日巳刻,大股撲西北長壕,人持束草,蜂擁而至,擲草填壕,頃刻即滿。我開炮轟擊,每炮決,血衢一道,賊進如故,前者僵仆,後者乘之。壕牆舊列之炮,裝放不及,更密排輪放,增調抬、鳥槍八百桿,殷訇之聲,如連珠不絕,賊死無算而進不已,積產如山。路斷,賊分股曳去一層,復冒死衝突,直攻至二十三日寅刻,連撲一十二次……」


也就是說,湘軍用大炮轟擊太平軍密集衝鋒隊伍,每一炮都會轟倒一片部隊,轟出一片血泊。但是太平軍毫不畏死,仍然連續突進。湘軍八百桿抬槍鳥槍片刻不停,太平軍一片片倒在陣前,以致後面的軍隊無法進攻。所以太平軍專門派人抬開死屍,清出道路,繼續進攻。


太平軍連續猛攻12次,苦戰一日一夜,就是不能攻破湘軍濠牆,付出的代價是一萬餘人的傷亡。「凡苦戰一日一夜,賊死者萬數千人,我軍死者百餘人,用火藥十七萬斤,鉛子五十萬斤。」湘軍方面,僅這一日一夜,就消耗火藥17萬斤,鉛子50萬斤,雙方戰鬥之慘烈可見一斑。

張宏傑:猛人曾國荃如何帶兵擊退二十萬太平軍



湘軍之所以能頂得住,除了雙層壕牆之力外,還得益於主帥曾國荃性格之「堅忍」。曾國荃有一股異乎常人的蠻勁。無論形勢多麼危險,他都能咬牙堅持到底,絕不動搖。由於他的堅定指揮,湘軍才能死守壕牆,寸步不退。


在這次戰役中,曾國荃甚至親身參與戰鬥:

「攻方急,一勇擲火包,線長未燃,被拾起擲回。時我濠內遍地火藥,炮發轟燃一二處,守者皆潰,奔退十餘丈,賊過濠者已七八人。統領曾觀察國荃見事急,親下斫賊數人倒地。潰卒見統領自戰,槍炮復續。賊見不可攻,其逼脅為前隊之眾已盡,乃退。」


湘軍向太平軍扔的「火包」,類似後來的手榴彈,因為引線過長,落地未炸,被太平軍又拾起扔回了壕內。恰好扔在壕內火藥密集處,引燃火藥,轟死不少守軍。守軍驚潰,退逃十餘丈遠。有七八名太平軍抓住這個機會,衝過了壕溝。曾國荃一看軍情緊急,親自揮刀沖向太平軍,斬倒數名敵人。向後奔逃的湘軍看到主帥親身衝鋒,遂再度返身作戰,這才堵住缺口。


在這一戰中,雙方已經將英勇這一品質發揮到了極限。陳玉成一看確實無法突破曾國荃的防線,只好引兵稍稍後退。


咸豐十一年八月初一日,湘軍挖成地道,用火藥轟塌數十丈城牆,象決堤的洪水般湧入城內。安慶城中的守兵已經多日沒吃到任何東西,「飢極僵仆」,一萬餘人皆被殺死,安慶城陷。城外的陳玉成等人在遠處遙望安慶的滿城大火,知道事已無可挽回,只好相望長嘆,率軍退走。

張宏傑:猛人曾國荃如何帶兵擊退二十萬太平軍



安慶文化牆


▍二


拿下安慶之後,湘軍的下一個目標自然就是太平天國的首都:南京。


曾國藩仍然讓曾國荃主攻,讓多隆阿、鮑超、李繼宜等其他人打援。所以他布下了四路用兵之策。第一路是曾國荃部直插南京城下,其他三路,西路一支,由多隆阿先攻下廬州,再向南京方向合圍,東路一支,鮑超先攻下寧國,再進兵金陵,北路一支是已任安徽巡撫的李續宜突破阻礙攻向南京。


通過安慶之戰,曾國荃名滿天下。領到主攻金陵的任務後,他便雄心勃勃率領吉字營,循大江北岸一路摧城拔寨,斬將奪關,一直攻到金陵城南門外雨花台。


然而,曾國荃用兵太銳,進軍太速。其他三路援兵或者被阻,或者出現意外,沒有一路能跟得上來,一時之間形成了曾國荃一支孤軍深入之勢。


曾國藩大吃一驚,嚴令曾國荃停止前進,就地紮營堅守休整待命。但曾國荃卻全不管這一套。他急於複製安慶的輝煌,違抗軍令一路向前猛攻。他認為曾國藩年紀已大,行軍打仗沒了早年的銳氣。通過安慶這一戰,他感覺自己的翅膀已經硬了,可以自作主張。所以他寫回信說:


「諸軍士應募起義,人人以攻金陵為志,今不乘勢薄城下,而還軍待寇,則曠日持久,非利也。……逼城而屯,亦足以致寇,軍勢雖危,顧不可求萬全。」


於是他「隨風直薄雨花台」,在雨花台紮下大營,圍繞營盤挖好壕溝修好長牆之後,他興緻勃勃地帶著李臣典、蕭孚泗等幾員心腹大將,到南京城外巡視一番,領略一下這座江南名城的風采,估計一下要挖多長的溝才能把它圍起來。


這一走才發現大勢不好。


南京城牆不僅是中國第一大城牆,也是世界第一大城牆。當初明太祖修這道城牆,前後修了21年。它周長96里,高度厚度都是全國其他城牆不能比的:城牆基礎寬14米,最寬處達30米,高14-21米。城垣用巨大的條石砌基,用巨磚築成,規模極其宏大。


曾國荃他們幾個人在城外走了一整天,也沒能周覽金陵城牆的全貌。這一下曾國荃傻了眼。


修濠不能緊挨著城牆修,那相當於給城裡守兵當了活靶子。要遠遠地畫一個大圈把城圍起來。安慶城牆不過「九里十八步」,他們修了七十里的長濠和長牆來圍困。南京九十六里,還不得修七百里的長濠和高牆?那豈不是要和秦始皇一樣修起一道長城?


他可沒有秦始皇那樣的人力。吉字營、貞字營合起來不過兩萬多人,撒在金陵城外,如同一把花椒面撒到鍋里,根本看不到影,怎麼可能像過去圍吉安圍安慶一樣包圍天京?他這才明白老兄所說「金陵城大賊眾合圍不易」到底是什麼意思。一向蠻橫不肯認輸的他開始後悔不該輕率進兵了。


他寫信給曾國藩說:「兩日登大、小牛頭山俯視,金陵地脈之大,我兵到此,渺若滄海之一粟,蓋與圍吉安、景鎮、安慶迥乎兩樣規模,大約非三萬、四萬人不能盡合圍耳。」


但事已至此,倔強自負的曾國荃也不肯輕易退兵,那豈不被天下軍人恥笑?只有硬著頭皮先挺下去,等著其他幾路湘軍到來。曾國荃於是命令將士加深壕溝,加高長牆,做自固計,圍不住敵人,先把自己圍結實了再說。


哪知其他幾路各有各的難處,遲遲不能到來。安徽巡撫李續宜剛準備出師,忽然接到父喪之信,匆匆回家奔喪,這一路於是落空了。


鮑超則被太平軍重兵阻於寧國,欲進不能。


至於多隆阿,在上次安慶之戰之後,因為功高賞薄,已經心涼了。他私下裡秘密聯繫官文,遠走陝西,再也沒有和曾國藩打過交道。西路也因此沒有了。四路人馬,其餘三路都不能按期抵達,駐紮雨花台的吉字營,實際上成為孤軍,形勢一天比一天危險。


曾府三傑圖(從左至右:曾國荃、曾國藩、曾紀澤)

張宏傑:猛人曾國荃如何帶兵擊退二十萬太平軍



屋漏偏逢連陰雨,更為料想不到的是,一場嚴重的瘟疫又突然襲來。


咸豐、同治年間,世界範圍內暴發了第三次和第四次霍亂大流行,霍亂病菌也隨著外國船隻悄悄地進入中國戰區。從上海開始,在江南一帶蔓延。


當時關於這場傳染病的記載很多,比如《漏網喁魚集》記:「時疫流行,名子午痧,朝發夕死。上海極重。」《天國之秋》說:「霍亂病於一八六二年五月首度出現,這些病人先是出現痙攣,沒有其他癥狀,然後開始嘔吐。但接下來,來得又急又猛的腹瀉危害最烈,使人拉得臉色蒼白,全身虛脫,往往幾小時後就身亡。」「疫情最烈時,租界里一天有多達三千人死於霍亂。」


這場瘟疫從上海逆長江向內陸擴散,通過湘軍水師的補給線,傳到了曾國荃的大營,給雨花台畔的湘軍帶來巨大的災難。一個營房裡,只要有一人得了病,便會立即擴散開去,早上看著還是好好的,晚上便僵卧不起。數年後,曾國藩在《金陵湘軍陸師昭忠祠記》中回憶當時情景云:「我軍薄雨花台,未幾疾疫大行,兄病而弟染,朝笑而夕僵,十幕而五不常爨;一夫暴斃,數人送葬,比其反而半碚於途。」霍亂的流行是如此嚴重,以至於病者無人侍葯,甚至一棚之內,無人燒火做飯。王定安《湘軍記》稱:「金陵圍師亦苦癘疫。閏八月,疾猶未已,軍士互傳染,死者山積。」


事後統計,兩萬湘軍中,約一萬人得了傳染病。


太平天國方面,自從打破江南大營以來,天京附近已經兩年沒見敵軍。曾國荃突然進兵雨花台,令太平天國領導層十分驚心。正在上海作戰的李秀成率軍十餘萬,號稱六十萬,迅速回救天京。他們來到雨花台外,抓住曾國荃孤軍暴露的機會,向曾國荃部發起了猛攻。


這場戰役,看起來實在是凶多吉少:太平軍人數戰絕對優勢,將曾國荃所部圍之數匝,阻隔了其與外援湘軍的聯繫。湘軍不但人數不足二萬,且疾病減員嚴重。太平軍因為從上海附近回援,獲得了大量西式武器,裝備水平比湘軍先進很多。曾國荃方面則是孤軍冒進,不再象以前那樣有圍城之軍與打援之軍相配合,所以將領們都害怕重蹈江南江北大營的覆轍,建議突圍。曾國藩更是極為擔心,多次寫信要求曾國荃馬上撤軍。「彭玉麟、楊岳斌水師,皆阻隔不相聞。諸將懲向榮、和春之失,謀潰圍就水師,退保蕪湖。國藩在安慶,憂之廢寢食,飛檄令撤圍。」


但是曾國荃性格中有一種天不怕地不怕的霸蠻,此時蠻勁發作,誰的話也不聽。「國荃令於眾曰:『賊以全力突圍,是其故技,向公、和公正以退而致挫。今若蹈其覆轍,賊且長驅西上,大局傾覆,何蕪湖之能保?夫賊雖眾,皆烏合無紀律,且久據吳會,習於驕佚,未嘗經大挫。吾正苦其散漫難遍擊,今致之來,聚而創之,必狂走。吾乃得專力搗其巢,破之必矣。願諸君共努力!』諸將諾服。」


他憑藉與太平軍多次打交道的經驗,說太平軍向來人數雖多,但是戰鬥力不強。特別是他們在上海一帶沒遇到勁旅,沒打過硬仗,屬於驕兵。如果我們咬牙死守,能守得住。這段話確實道出了李秀成部太平軍的弱點,說明曾國荃倒也並非一味蠻幹,而是基於知已知彼做出的一種判斷。他決定死抗到底,雙方遂在雨花台一帶展開了一場空前的大戰。


太平軍援軍聯營數百里,以西洋開花炮晝息夜攻,曾國荃把那些患病的湘軍留下來守賬棚,能戰的全部上前線,頑強死守,「留孱卒守棚,選健者日夜拒戰,更代眠食,常以火球、大炮燒賊無算。賊乃抵死不退,軍士傷亡頗眾」。 想複製安慶守壕戰的輝煌。無奈湘軍畢竟疾病減員太多,敵人人數過於懸殊,形勢非昔日可比。曾國荃在給曾國藩的信中彙報軍情說:「此次賊之布陣比安慶大三倍,洋槍則十百倍。」「目擊槍炮打死之賊與火蛋燒死之賊極多,無如前者打死,後者繼進,恃其洋槍、洋炮之多,且利負嵎之勢,更番而來,我軍已勞且憊矣。我軍存者本不過七成,而病甚不能出力者尚有四成。只此三成略好之人,已晝夜勞苦半月,且守地段太長,又不能出濠猛打,竟是無可如何。」


曾國藩也在家書中向老家親人彙報說:「沅弟金陵一軍危險異常,偽忠王率悍賊十餘萬晝夜猛撲。」李秀成部的洋槍槍炮殺傷力很強,曾國藩說:「洋槍洋炮,子密如雨,兼有開花炮,打入營中。」


到了這個時刻,曾國荃終於開口承認自己錯了,不應該孤軍深入。他請曾國藩原諒他,更請求老兄急調救兵。「倘再一個月無援兵來助我打,則此軍竟有不堪設想者,務求老兄大人原亮弟從前之錯,而拯救弟今日之亟。如能有大軍從後打來更好,否則設法添五六千人由大勝關入長濠內,守剿兼施,亦必能分作兩三仗打退也。此實確有把握之言,百叩求兄作主,迅賜厚援以救危局,切勿視為無可如何而不之救也。」


「務求」「百叩」「迅賜」「切勿」,從這些辭彙可見曾國荃的焦急程度。


其實不待曾國荃請求,曾國藩已經四處發出調兵令。然而各路均軍情緊急,無兵可調,曾國藩也沒有任何辦法,最後居然不顧自身安危,把自己的親兵護衛四百人派了過來,但是這點人其實只能起到壯膽作用。


好在曾國荃過人的堅忍又一次發揮了關鍵作用。無兵來援,他只能依靠自己,拚命苦戰。他「晝夜不眠至五十餘日之久」,日日親到前線巡營,查看形勢,調度軍隊。有一天,曾國荃正在前線巡視,突「受炮子傷」,子彈從曾國荃的左唇打入,從左邊臉穿出,如果再偏幾厘米,曾國荃就沒命了。曾國荃找塊布裹好傷口,仍然繼續巡營。「二十九日,公左頰受槍傷,血漬重襟,猶裹創巡營。」可見他確實是一個猛人。


曾國荃的壕溝與營牆建得也非常紮實。後來李秀成在自述中還回憶:「九帥節節嚴營,濠濠壘堅,木橋(木樁)疊疊層層,亦是用兵之利。」


李秀成大軍圍攻,整整十六天,居然始終不能攻破曾國荃的防線。洪秀全又調後來侍王李世賢助攻。「偽侍王初三四亦至,現在金陵之賊數近二十萬。」戰鬥更加激烈。


面對敵軍的增加,曾國荃的應對辦法就是挖溝挖溝再挖溝,他命令軍隊在自己的長濠內,又挖了一道溝,準備萬一外濠失守,退回內濠繼續作戰。


這道溝發揮了關鍵作用。十月二十五日以後,太平軍開始改變策略,表面上攻勢緩了下來,實際上卻加緊猛挖地道。十一月三日,太平軍挖好了兩道地道,只聽一聲巨響,煙塵蔽天,湘軍營牆被轟塌數十丈,太平軍「萬弩齊發,排炮雷轟,踴躍爭先,呼聲動地」, 數千人沖入外牆。幸好曾國荃已經挖好內濠,修了第二道牆。湘軍一面守住內濠,一外組織反衝鋒,打了一天,終於把衝進來的太平軍又打了回去。曾國荃在家書中彙報說:


「所幸先數日所做之內濠、內牆已成功,賊雖轟開頭一層,我軍尚克守住二層,而賊之人頭一層者均已燒死,槍炮傷斃賊。自未正二刻起,已拼力堵住,至上燈時,賊乃退。我軍並出一支在前濠外佯作包抄之勢,賊乃大敗。」


▍三


這場戰鬥是比三河戰役還重要的,事關清方與太平天國誰興誰亡的關鍵戰鬥。此時外圍的鮑超等軍也已經深受傳染病之苦,戰鬥力大大下降。如果曾國荃戰敗,其他部隊必然也隨之而敗,湘軍多年之精銳盡失,則清王朝與太平天國誰興誰亡還真不好說。


好在太平軍一直沒有湘軍那樣有堅定的意志力。特別是李秀成部,遠沒有陳玉成兇悍耐戰。這一次戰役雙方相持到十一月二十六日,天氣已寒,太平軍既無冬衣,正如曾國藩判斷的那樣,糧食補給也不能持續,只好撤退。曾國荃頂過來了。這場驚心動魄的戰鬥,整整持續了四十六天。


但是湘軍付出的代價也非常慘重,湘軍「傷亡五千,將士皮肉幾盡,軍興以來未有如此苦戰也」。 郭嵩燾亦認為此「極古今之惡戰」。


【作者簡介】


張宏傑| 騰訊·大家專欄作者,作家、學者


【精華推薦】


·END·


大家∣思想流經之地


微信ID:ipress


洞見 · 價值 · 美感


※本微信號內容均為騰訊《大家》獨家稿件,未經授權轉載將追究法律責任,版權合作請聯繫ipress@foxmail.com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家 的精彩文章:

所有上過大學的女生,都應該知道的兩個人
楊時暘:《長城》,當批評張藝謀成為政治正確
俞天任:在日本,真正頂級的學校是沒有欺凌的
姚遙:中國的校園欺凌,結局主要看拼爹
許倬云:傳統中醫為何不能算是科學

TAG:騰訊·大家 |

您可能感興趣

抗美援朝,韓軍對志願軍唯一獲勝戰例:擊退38軍,守住白馬山
秦始皇名下四大軍團:曾擊退匈奴七百里!
周二競彩推薦:宇宙隊強勢擊退斑馬軍團
美軍都怕?志願軍窮途末路,拿出壓箱底的「武器」擊退英國王牌軍
日軍在太平洋上的首敗:五百美軍擊退了一支艦隊
二戰日軍憑藉這件武器擊退百萬美軍,如今成了女人的最愛!
美國海軍陸戰隊退役老戰士口述:如何用三挺機關槍和一把手槍擊退日軍一次次的衝鋒
二戰揭秘:芬蘭是如何做到3萬擊退蘇聯60萬大軍的?
海賊王:傑爾馬軍團意外的強,美少女變身,將星長子均被擊退
緬軍元宵節進攻紅岩,被漢族果敢同盟軍擊退
古代隋唐最強戰士,擊退23萬大軍
我們也曾經是戰鬥民族,七十老翁一招擊退百萬大軍
明朝最牛的兩支特殊軍,以少勝多擊退後金最彪悍騎兵
此人藏身於呂布光輝之下,投降曹操得重用,八百兵力擊退十萬大軍
明朝最牛的兩支特殊軍,以少勝多擊退後金最彪悍的騎兵
南宋第二戰神:先祖追隨岳飛征戰,多次擊退蒙古大軍!
亞洲最強特種部隊:越南海軍蛙人 曾擊退美航母編隊
中國一個女海盜,率四十人擊退敵軍,還一戰滅掉英侵華野心
這個小村莊的漢子 多次擊退日軍上千人掃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