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歐洲人屏幕里的聖誕記憶:德英法俄賀歲片集錦上篇

歐洲人屏幕里的聖誕記憶:德英法俄賀歲片集錦上篇

伊州郡主 翔地記


「文化是建立在記憶的基礎之上的」(?Jede Kultur beruht auf Erinnerung」),德國聯邦議院主席Norbert Lammert曾這樣說過。


很遺憾,我從小就拒絕接受「別人」的記憶, 一直排斥聖誕節也不愛看聖誕電影。直到近兩年,我才開始明白,沒有哪種文化記憶明確是「別人的」或「自己的」,拒絕這樣的集體記憶和拒絕文化沒有什麼兩樣。探尋和接受不同世界的習俗,更能打開自己的視野。所以,從去年冬天起,我開始搜集各個地方的聖誕電影,分享各地人的聖誕記憶。

*引自 Zwischenrufe: politische Reden über Geschichte und Kultur, Demokratie und Religion



歐洲人屏幕里的聖誕記憶:德英法俄賀歲片集錦上篇



首先,在詢問過各地好朋友後,我發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習慣,大部分同齡人都愛在聖誕前後和兄弟姐妹看自己喜愛的動畫片。不過有幾部電影在德國跨越了代溝的隔閡,每代人都會看,成為聖誕經典。

灰姑娘的三顆榛子


Drei Haselnüsse für Aschenbr?del



歐洲人屏幕里的聖誕記憶:德英法俄賀歲片集錦上篇



格林童話中的經典《灰姑娘》在1973年被改編成了一部德國人聖誕必看的童話電影。這個版本實際上是捷克和前東德電影公司合作的產物,導演是捷克人(Václav Vorlí?ek),灰姑娘的主演也是捷克人(Libu?e ?afránková)。影片中的灰姑娘是個十分能幹,獨立自主的女孩,會騎馬,會射箭,會和後媽鬥智斗勇。

這部電影能在德國大紅大紫四十多年大概有以下幾個原因:


1.灰姑娘長得漂亮,一雙眼睛會說話;


2.故事的背景就在聖誕節,而且戶外場景都在雪地中拍攝,符合了西方人對「白色聖誕」的嚮往;


3.改編之後的灰姑娘不同以前被動的女性形象,她能力出眾,願意證明自己,影片中還有灰姑娘女扮男裝的橋段。


小公子

Der kleine Lord



歐洲人屏幕里的聖誕記憶:德英法俄賀歲片集錦上篇



1980年英國導演Jack Gold拍攝的《小公子》也是德國聖誕電影的常青樹,1982年被德國公共電視引進,很多人從小看到大。七歲的小公子本來成長在美國紐約,爸爸是英國人,媽媽是美國人。爸爸去世以後,小公子遠在英國的貴族爺爺派人接自己唯一的繼承人小公子回英國。英國爺爺是個不苟言笑的老人,隱居在自己的豪宅里,家裡沒有親友沒有歡笑。小公子的到來給老人又帶來了親情的溫暖。

這個故事其實很老套,也許正是出於「每逢佳節倍思親」的緣故,很多人每年還是樂此不疲地看了一遍又一遍。


有趣的是,這部作品原本是英國製作拍攝的,但是現在還記得它英國人並不多了,反而在德國成為了聖誕必備。


茜茜公主三部曲


Sissi-Trilogie



歐洲人屏幕里的聖誕記憶:德英法俄賀歲片集錦上篇



茜茜公主三部曲是中國觀眾熟知的德語電影系列。電影改編自奧匈帝國伊麗莎白皇后的年輕時代,塑造了一個善良、友好、親民的公主形象。不過,大部分中國觀眾並不知道,在德國,茜茜公主是一部經典的聖誕電影,甚至有文章指出:《茜茜公主三部曲》在聖誕節里的地位和聖誕樹是一樣高的。


更多和茜茜公主扮演者羅密施耐德有關的信息,請參見:


一棵承載了兩百年情緣的聖誕樹


一個人的晚餐


Dinner for One



歐洲人屏幕里的聖誕記憶:德英法俄賀歲片集錦上篇



《Dinner for One》這是一個18分鐘的電視短劇,每年除夕(跨年)時播出,其實不是聖誕電影,但是其地位及功能和聖誕賀歲片很類似,所以也介紹一下。這部片子雖然是德國製作,德國導演Heinz Dunkhase拍攝的,故事背景卻在英國,原文為德文和英文兩種語言。


內容很簡單:每年,90歲的索菲小姐(Miss Sophie)都會邀請四個好友吃生日晚宴,但由於索菲小姐比四個摯友活得時間都長,現在在世的只剩下她一個人了。不過,生日晚宴還是要照常進行的。於是,管家詹姆斯(James)每年在索菲小姐生日這一天都要扮演四個不同的角色陪索菲小姐喝酒吃飯。索菲小姐每喝一杯酒,他就要分別扮成四個人喝四杯。上了年紀的詹姆斯每一輪都要喝四杯酒,逐漸不勝酒力,做出各種惹人發笑的蠢事。


晚宴一共五道菜,每一輪的程序都是一樣的,所以文中的對話重複五次,如詹姆斯要問五次「The same procedure as last year, Miss Sophie?」(「和去年的程序一樣嗎,索菲小姐?」)索菲小姐也會回答五次「The same procedure as every year, James.」(「和每年的程序都一樣,詹姆斯」)。


就像上菜的規矩一樣,人生也是這樣周而復始,每次卻都又在「酒精」的作用下和上次有所不同。


(更多內容請查看德法電視台Arte的報道:Das Ritual: "Dinner for One" http://sites.arte.tv/karambolage/de/das-ritual-dinner-one-karambolage)


其實郡主來英國沒幾個月,所以對這裡的電影文化了解還並不深入。不過我知道,現在整個西方的年輕人一到聖誕都會看幾部「經典」的英文片:《真愛至上》(Love actually),《BJ單身日記》(Bridget Jones),還有《小鬼當家》(Home Alone)等,有的朋友還指出她每年聖誕節都會和家人一起看《真假公主-安娜塔西亞》(Anastasia)。但這些都不是我想要找的「記憶中的聖誕節」。為了寫這篇文章,每個禮拜去學校附近的書店工作時都拉著幾個上了年紀的英國同事問「你們聖誕看什麼片子啊?」,最後發現,最觸動英國人聖誕情結的作品大概有這麼幾部:


雪人


The Snowman



歐洲人屏幕里的聖誕記憶:德英法俄賀歲片集錦上篇



這是一部英國聖誕必看的經典童話故事,原作者為英國作家Raymond Briggs,1978年出版,1982年改編成電視動畫後大獲成功,動畫中的音樂也非常有名。


故事的情節是:在一個冬夜裡,一個小男孩白天堆的雪人復活了!小男孩帶著可愛的大雪人參觀自己的家,純真的雪人開始和人類世界的各種物件(沙發,貓咪,電視,冰箱,化妝品……)互動。之後,雪人帶著小男孩參觀了雪人們的世界,並且遇到了聖誕老人。聖誕老人給大家都準備了禮物,給小男孩的禮物是一條印有雪人圖案的圍巾。雪人帶著小男孩飛回了家,小男孩進入了夢鄉……第二天醒來以後,太陽高照,雪人融化了。小男孩將手伸進自己的口袋,發現前天晚上聖誕老人給他的圍巾還在。


雪人的故事其實是個很簡單的童話故事,郡主覺得它的魔力在於故事本身,人物塑造和音樂之間完美的配合。在看小雪人的舞台劇版時,看著雪人和小男孩吊著鋼絲在「飛」,我忽然眼淚著了魔似的不自覺地往外流。然後我就在想,這個故事講的到底是「幻想」,「童年」,「懷念」還是「失去」?



歐洲人屏幕里的聖誕記憶:德英法俄賀歲片集錦上篇



在倫敦看《雪人》的舞台劇,結束時,劇場上空飄來了一場人工雪,小朋友樂壞了


聖誕頌歌


A Christmas Carol



歐洲人屏幕里的聖誕記憶:德英法俄賀歲片集錦上篇



其實真正的經典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的小說《聖誕頌歌》本身,而並不是某個版本的電影。而且這個主題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搬上舞台,也說不好到底哪個才是最經典的版本。小說講述了吝嗇鬼Scrooge在聖誕三精靈的指引下幡然悔悟改過自新的故事。狄更斯寫這個故事的起因是1843年發表的一篇政府報告。報告中指出了當年英國兒童惡劣的工作環境和低劣的生活條件。狄更斯認為,與其寫一篇文章抨擊社會不如塑造一個深入人心的故事來改變社會(詳情請見大英博物館製作的視頻《Theorigins of A Christmas Carol》),於是創作了《聖誕頌歌》來喚醒人們的道德良知。



歐洲人屏幕里的聖誕記憶:德英法俄賀歲片集錦上篇



有狄更斯簽名的第一版《聖誕頌歌》,郡主攝於狄更斯博物館


其實狄更斯的聖誕作品不僅限於這一部:《教堂鐘聲》(The Chimes),《灶上蟋蟀》(The Cricket on the Hearth),《生活的鬥爭》(The Battle of Life),《神纏身的人》(The Haunted Man and the Ghost"s Bargain)和《聖誕頌歌》一起構成了他的聖誕五部曲。


一個孩子在威爾士的聖誕節


A Child』s Christmas in Wales



歐洲人屏幕里的聖誕記憶:德英法俄賀歲片集錦上篇



這是威爾士詩人Dylan Thomas的一部散文作品,以懷舊的口吻描述了一個孩子在威爾士過聖誕節的記憶。其故事最初是在1952年以錄音的形式發表在BBC廣播里的,1955年出版成書,1987年被改編成電影,2009年又出了一個新的電視版本。文章中的"It was snowing. It was always snowing at Christmas"(下雪了,每年聖誕節都在下雪)再次印證了西方人的「白色聖誕節」情節。


這部文學作品的全文在澳大利亞古騰堡計劃網站上就能找到:


http://gutenberg.net.au/ebooks07/0701261h.html


下周的《與歐洲人一起分享屏幕里的聖誕記憶:德英法俄賀歲片集錦(下)》中,我們會分享俄國和法國聖誕期間的賀歲片


眾所周知,以東正教為主的東歐國家的聖誕節和西歐的十二月二十五不一樣,東正教的聖誕節在一月七日。十月革命以後(1917年以後),富有宗教意涵的聖誕節就不能過了。所以親朋之間互送禮物的這一套傳統也不是在一月六號舉行,而是在十二月三十一號除夕時。但是,正如我們在聖誕市場憑什麼不能賣滷味?一文中所說,當代的聖誕節過的是「寒冬年末中帶給我們對即將到來的新年的期待」。東歐的冬天也放假,家人也團聚,也坐在一起看電視,所以他們的節目單在下周也一併點評


我們的更多聖誕系列文章還包括:


聖誕溫紅酒自己也能做,材料國內超市就有的買


聖誕市場的前世今生:當聖誕市場與台灣滷味相遇


一棵承載了兩百年情緣的聖誕樹


翔地記原創文章,封面圖片來自谷歌共享圖片,轉載請註明作者和出處


本文作者:伊州郡主



歐洲人屏幕里的聖誕記憶:德英法俄賀歲片集錦上篇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關注藝游味境創作團隊的企鵝號藝游味境(微信號:YYWJworld)!在這裡,我們會把以歐亞大陸為中心的吃喝玩樂一手資料帶給您。除此之外,我們還會深度介紹及分析這裡的語言文化。翔地記的作者們長居英、德、東歐等地,我們期望把我們的所思所得分享給想要更深入了解歐洲的你。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游味境 的精彩文章:

這裡是莎士比亞故居的花園
聖誕溫紅酒自己也能做,材料國內超市就有的買
聖誕市場的前世今生:當聖誕市場與台灣滷味相遇
英國美食:在鄉村旅館的餐廳里吃到的一頓晚餐
德國人每逢聖誕必喝的溫紅酒Glühwein如何在家自己製作?

TAG:藝游味境 |

您可能感興趣

歐洲人屏幕里的聖誕記憶:德英法俄賀歲片集錦下篇
普京接見俄賀歲片《維京海盜》電影攝製組 獲贈「制勝」寶劍盾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