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鎮館之寶 清代 象牙席

鎮館之寶 清代 象牙席

中國的象牙製作歷史悠久,素以紋質細膩,色澤潔白,雕刻玲瓏,編織精巧著稱。其中象牙席的製造技術尤為精湛。

鎮館之寶 清代 象牙席


清代製造的象牙席,堪稱傑作,流傳至今仍潔白、柔潤。席面上的象牙劈絲細薄無比,令人驚嘆不己。


製造象牙席是明清時期廣州的傳統工藝,目前,象牙劈絲技術已失傳了二百餘年,流傳下來的作品也不多見。


故宮博物院保存的象牙製品中,有兩張乳白細潤、伸縮柔軟的編織象牙席。其中一張長216厘米,寬139厘米。

鎮館之寶 清代 象牙席


牙席背後整包棗紅色績緞,席的四周沿包藍色緞邊。席面通體編織成人字形紋,由薄如竹蔑,寬僅0.2厘米的扁平條編織而成。席面雖微有磨損,但仍完好無缺。


象牙席的製作不同於其他象牙製品,程序非常複雜,要先抽絲後編織。


傳說象牙劈絲織席這項技術早在漢代就有,《魏書·韓務傳》載:「韓務除鄒州刺史,獻七寶床象牙席,」明代文人祝京兆在他所著的《野記》中,也曾記載:「凡象牙齒之中悉是逐條縱攢於內,用法煮軟,牙逐條抽出之,柔韌如線,以織為席。」說明了象牙席製作之精和它的複雜的工藝過程。


清代廣州作坊的象牙藝師們,利用象牙細緻的紋理與不易碎的韌性原理,將用藥水浸泡過的象牙劈成厚薄寬窄均勻的薄片,磨製到牙片呈現出潔白的光澤為止,然後編織成各種紋飾。

用象牙編織的席,紋理細密均勻,席面平整光滑,柔軟舒適,收卷自如,夏天鋪墊時較草席、竹席更為涼爽宜人,是當時的重要貢品。

鎮館之寶 清代 象牙席



據文獻記述,明清兩代帝王縱情於物質享受,在歷史上是很典型的,他們把大批優秀工匠從各地集中在自己宮院中驅使勞作,尤其在雍正以後,宮廷內牙雕工匠的數目每年都不斷增加,他們製造了很多精美絕倫的工藝品供帝後們享樂。


不僅如此,南方的各個作坊還要按制定時向宮廷進貢所需物品,象牙席就是這樣由廣州貢入宮廷的。據清宮內一務府造辦處檔案《各作成做活計清檔》所載:雍正六年(1728)"圓明園來帖內稱,本月初四日太監張玉柱、王常貴交來象牙席褥四個。傳旨:將席子拆下托氈,沼藍緞邊,鋪床用。」這四件象牙席褥,一件存放在壽皇殿,一件存放於恩佑寺,另兩件留在宮內。

由於象牙席用料多,編織工序艱巨,耗資甚大,勞民傷財,迫使當時當政的雍正皇帝也不得不以躬行勤儉為名,傳旨:「庚午諭大學士等,聯於一些器具,但取樸素適用,不尚華麗工巧,屢諭旨甚明。從前廣東曾進象牙席,聯甚不取、以為不過偶然進獻,未降諭旨戒。今則獻者日多,大非聯意。夫以象牙編織為器,或如團扇之類,其體尚小,今製為座席,則取材甚多,倍費人工,升奢靡之端矣。著傳諭廣東督撫,若廣東工匠為此,則禁其毋得再制。若從海洋而來,從此屏棄勿買,則製造之風自然止息矣。禁廣東象牙席禁民間購用。」(《清實一錄·雍正實錄》)


雖是一番自我表白,想見當時象牙編席之風已興,若不是因為耗資勞民而影響了其它象牙製品的製作,可能會有更多的牙席流傳下來。

鎮館之寶 清代 象牙席


清 象牙龍紋小香筒


據造辦處活計檔記載,牙席前後共制有五張,幾經戰亂,至今只剩三張。一張為清宮遺存珍品,現陳列於故宮博物院珍寶館內,1960年對文物定級時,以僅此一件為由,列為國家一級藏品。


另一件由山東博物館從民間徵集到,在各省市自治區徵集文物展覽展出時,曾鬨動一時。那張編織牙席,外有錦緞包裹,用楠木盒盛裝,從錦緞和牙席編織風格看,顯然是五張牙席中的一件。


第三件就是前面介紹過的這件,是1977年故宮博物院文物保管工作者在清理台灣草席文物時,從雜堆著的破卷之內發現的。細心的職工將席展開逐張驗看,揭去霉爛不堪的破套,發現了與眾不同的牙席,在場職工均為之一楞,下意識的揉揉眼睛,仔細地看了又看,摸了又摸,比了又比,證實確是一張象牙席,頓時鬨動起來。這一發現,為國寶中又增添了一件珍品。


牙席因何而混雜於草席之內,眾說不一。有的說可能從前的人在存放時不識貨,故而把它當成了竹席或者是草席。有的則說:是清末宮內太監、官吏想把它混雜於草席之中一起盜出宮去。當然,後一種說法是可靠的。


牙絲的光澤和色彩與草絲、竹絲截然不同。竹絲片發青或發黃,草絲呈枯黃,而牙絲片則是乳白色,自然的紋理細潤光潔;此外宮裡對牙席的保管有嚴格的註冊和專門的庫藏,如不是別具用心,是決不會與其它類別的收藏混雜在一處的。


至今五張編織牙席已找到三張,其餘的兩張有可能在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火燒圓明園時被付之一炬,也有可能被截小改為坐墊,因為在檔案中也曾有將碎席托氈沿邊改做坐墊的記載,前後共有八片。


【資料】來源於網路


往期珍賞 · 珍品目錄


新版「看展覽」APP上線啦!


更及時、更全面的展訊正在那裡等你!

鎮館之寶 清代 象牙席



文 博 / 歷 史 / 文 化 / 展 訊 / 館 舍 推 薦


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館的那些事兒


QQ群:博物館.看展覽交流群


475225203


微信群: 掃下方二維碼即可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博物館看展覽 的精彩文章:

遊學@蘇州:小公子養成記——寒假最清新的蘇州遊學
遊學@北京,2017年寒假小學階段必去的城市
遊學@上海:科技發明與自然探索的共振
遊學@武漢:這座城市的身體里,跳動著滄桑卻又青春的脈搏

TAG:博物館看展覽 |

您可能感興趣

鎮館之寶五代秘色瓷蓮花碗:虎丘古塔所藏的神秘珍寶
「鎮館之寶」——班簋
鎮館之寶 后母戊鼎
故宮館鎮館之寶之絕世翡翠賞析
鎮館之寶 瓷母瓶
杭州胡雪岩故居的鎮館之寶
盧浮宮的三大鎮館之寶
世界四大博物館,鎮館之寶都是中國古代帝王珍藏頂級文物?
亞洲最古私人藏書館天一閣 鎮館之寶!
末代皇帝身上最寶貴的東西,現在已經成為了鎮館之寶
杭州博物館鎮館之寶,古代逆天發明,似穿越到現代
世界四大博物館,鎮館之寶為何都是中國古代帝王珍藏頂級文物?
台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
大明永樂劍——英國利茲皇家軍械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鎮館之寶 清明上河圖卷
台北故宮博物院十大鎮館之寶
鑒賞|台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
首博鎮館之寶——灑藍釉缽
台北故宮十大鎮館之寶——毛公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