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那些上了天的學術造假套路:只有想不到,沒有騙不了

那些上了天的學術造假套路:只有想不到,沒有騙不了

那些上了天的學術造假套路:只有想不到,沒有騙不了



捏造數據算什麼,他們捏了一群假科學家出來。

撰文 ADAM MARCUS, IVAN ORANSKY


翻譯 徐寒易


審校 張士超


瘋狂的牛仔

Hoss Cartwright 曾是《國際農業創新及研究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Innovations and Research)的編輯,不過他這次找了個好借口沒有參加去年的第五屆世界病毒學大會:因為他根本不存在啊


此人是德國哥廷根大學生物信息學教授 Burkhard Morgenstern 編造出來的。後者為他設計了一條還算不錯的學術道路。在 Morgenstern 杜撰的簡歷中,Cartwright 拿到了「不知道什麼玩意兒」研究方向的博士學位,並在「鬼知道是什麼地方」從事了嚴謹的博士後研究,還在龐德羅薩牛科研究所做過高級牛群經理。


實際上,這個 Cartwright 連一篇學術論文都沒有發表過,不過他卻被任命為5個期刊的編輯。很明顯,在他申請編輯的過程中,沒有人意識到電視劇《牧野風雲》(Bonanza)中龐德羅薩農場憨厚的大個子牛仔就叫做「Hoss Cartwright」。儘管 Cartwright 的文憑漏洞百出,他還是收到了類似於第五屆世界病毒學大會的演講邀請。這通常是一個科研人員被認可為業內專家的標誌。

那些上了天的學術造假套路:只有想不到,沒有騙不了


Hoss 就是中間這個胖子


總有些有貓膩的學術期刊沒完沒了地邀請 Morgenstern 當編輯。他收到的這種郵件簡直和邀他開信用卡的郵件一樣堆積如山。「有一次我真是煩透了這些垃圾出版商發來的垃圾郵件,所以就做了個小實驗,」他說,「我用假名 Peter Uhnemann 和他們聯絡,表示想成為編輯。」 Uhnemann 這個名字來自德國的一本諷刺雜誌,它是 Morgenstern 的第一個化身。


Uhnemann 立刻就加入了期刊《分子生物學》(Molecular Biology)的編委會。這個期刊隸屬於出版商「OMICS 國際集團」,由該集團與奈及利亞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學會(Nigerian Society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聯合出版。今年8月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曾起訴 OMICS 國際集團的欺詐行為。


不過,這位 Peter Uhnemann 並沒有打出名氣來。「幾乎沒人認識『Peter Uhnemann』這個名字,所以我創造了另外一個人氣更高的名字,也就是 Hoss Cartwright。」他還用英國喜劇演員沙查·巴隆·科恩(Sacha Baron Cohen)飾演的角色 Borat Sagdiyev 捏造了另外一份簡歷。


Borat 作為一個喜劇角色更有名一些,不過少有人知道他還是哈薩克大學的高級研究員。直到現在,這個虛擬人還身兼至少一個期刊的編輯職位,如《免疫與疫苗》(Immunology and Vaccines)。這個期刊隸屬於印度出版商 Academician』s Research Center。這個疑似以斂財為目的的出版商被指為那些為發論文不惜一切代價的人敞開大門,這些人才不管發表的期刊有沒有人讀、是不是有名。(我們向 ARC 發送了郵件詢問它是否具有質量管理措施,但是目前還沒有得到回應。)

那些上了天的學術造假套路:只有想不到,沒有騙不了



學術界的問題


Morgenstern 杜撰這些人物,在某種意義上是一種釣魚執法,科學出版界玩弄學術評價指標的行為日益泛濫,而他的目的正是揭露這種不端行為。發文數量、被引次數、共同作者都是評價一個科研人員影響力的「指標」。理想的情況下,在研究質量面前,這些因素都應該退居二線。不過現實常常是相反的。

Morgenstern 感嘆道,「現在科學家發表論文,不是為了和別人分享實驗結果,而是為了提高自身的影響力指標。」這些指標對於科學家的職業道路有著實實在在的影響。


馬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的毒理學家 Edward Calabrese 曾經擔任過教工人力資源委員會委員,他認為高校招聘和選拔人才的過程是存在缺陷的。


「這些負責人力資源管理的委員會實際上非常自私自利,他們會根據和候選人關係的親疏來調整選拔的門檻,」 Calabrese 表示,「在大多數情況下,我不認為他們會提高警惕,防止被候選人欺詐。他們太容易受騙了。在許多院系裡,我認為這些人甚至都不會評價科研人員論文的質量,他們把自己的判斷託付給了期刊、同行評議以及外部審稿人。」他補充道,「這麼做決定還挺省事。


這些事不僅發生在美國,也發生在其他國家。印度醫學委員會(Medical Council of India)最近更新了教授職稱評定的指導標準:想成為副教授需要發4篇論文,想成為教授則要8篇。這個政策引起了一部分科學家的恐慌,他們害怕印度科研的質量會因此下降,因為許多人會用虛假論文、垃圾論文來填充簡歷。


現實情況是,全世界科學家的職業晉陞道路正在變得越來越崎嶇。研究經費越來越吃緊,而科研崗位的競爭則越來越殘酷。為了在不發論文死路一條的學術圈獲得成功,許多科學家規規矩矩、竭盡全力地工作。但是一些人卻動起了歪腦筋。


他們的殺手鐧之一是數據造假。不過,現代學術發表環境為他們提供了全新的、更高精尖的造假手段:用濫竽充數的期刊編輯職位填充簡歷、在論文中添加本不存在的作者(或是影響力巨大,但並沒有參與研究的作者),甚至為了追求發文數量在垃圾期刊灌水。


杜撰假作者


如今出現了一種非常簡單粗暴的新型造假方式:杜撰假作者


Jesus Angel Lemus 是一位西班牙獸醫研究者,他的13篇論文因為數據真實性存疑而被撤稿。不過這也並不值得讀者大跌眼鏡,因為13篇撤稿也沒有將 Lemus 送進撤稿榜的前30位。


Lemus 這個案例的有趣之處在於,他的5篇論文中都包含一個虛假的共同作者——Javier Grande。這個通訊地址曖昧不明的 Javier 讓他成了西班牙卡斯蒂利亞-拉曼恰大學(Universidad de Castilla-La Mancha)的名人。一般來說,要增加論文可信度,添加的作者最好來自知名或者聽起來有名的機構,而 Lemus 這個動機令人費解。


80年代末,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的物理學家 William G. Hoover 也遇到過類似的情況 。他往兩個頂級期刊投稿都被拒了。於是他在作者名單中添加了一個來自聽起來不錯的機構——西西里巴勒莫高等研究中心的作者,然後重新提交了論文。


接著,他的論文就順理成章地被錄用並發表了。他用同樣的方法屢試不爽。不過 Hoover 杜撰的作者名字——Stronzo Bestiale 實在非常淘氣,因為它在義大利語里的意思是「大混蛋」(giant asshole)。不過,Bestiale 還是和牛仔 Hoss Cartwright 一樣名垂於科研文獻之中。


阿富汗獵犬 Galadriel Mirkwood 也做了一次論文作者。它的主人,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生物學家 Polly Matzinger 受夠了科研論文中的被動態,於是決定在文章里加入小狗的名字以示抗議。

那些上了天的學術造假套路:只有想不到,沒有騙不了



這條狗曾以二作身份在影響因子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 發文一篇。該刊最新影響因子為11。東窗事發後編輯曾撤掉該論文,但後來該編輯撒手人寰,新編輯又把該論文放了出來,至今仍可看到:http://jem.rupress.org/content/148/1/84。


但是,Bruce Speigelman 身上發生的事就有點讓人難以接受了。Speigelman 是哈佛大學的癌症生物學家。2013年,他注意到一篇數據有點奇怪的論文。他並不認識這篇論文的任何作者,但是文中的數據看起來很眼熟。


實際上,這些數據都是他曾在會議上展示過的研究成果,目前他正在用這些數據撰寫論文。Speigelman 向期刊《生物化學和生物物理通訊》(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BBRC)提交抗議,後者同意將此文撤稿。


《自然》(Nature)曾就此事做過報道,原來這篇論文中來自希臘色薩利大學的作者完全就是杜撰的。實際上「他們」中沒有任何一人發過論文。因此該期刊的編輯發表了如下聲明:「BBRC遭到了陰謀算計,有人給我們投遞了一篇包含虛構作者和通訊地址的論文,妄圖欺瞞我們的編輯、審稿人和作者。這篇論文是完全不可信的。」


對偽造科學家的「打假」難度與其他行業並無二致。至少就目前來講,這意味著雖然只有一小簇科學家和論文合作者是編出來的,但這個群體正在不斷增長


偽造裁判員


另外一種新興的學術造假手段和同行評議有關。同行評議是論文在發表前被同領域學者評價的過程。韓國東國大學的前藥用植物研究員 Hyung-In Moon 在2012年承認,他一直在做自己論文的審閱者。他的手段是利用在線投稿系統的缺陷,遞交自己推薦的審稿人。

那些上了天的學術造假套路:只有想不到,沒有騙不了



問題是他推薦了自己。他有時編造一些審稿人,有時直接用真實的科學家的名字。然而,他填寫的審稿人郵箱地址其實都是他自己的,因此審稿邀請郵件最終都會發給他。最後,他的28篇論文被撤稿,這也成了一樁大丑聞。另有一位牽涉其中的期刊編輯因為飽受抑鬱折磨而辭職。


最近,加州出版商 SAGE 調查了130個郵件帳戶。2013年,它發現自己的同行評議出了問題:一般審稿人要花半天功夫才能審閱完畢,而 SAGE 發出邀請郵件後,常常幾分鐘就收到審稿意見。這一問題的罪魁禍首是一名叫 Peter Chen 的台灣工程師。他發表在 SAGE 所屬期刊上的60篇論文被撤稿。這樁醜聞還導致台灣「教育部」部長辭職,因為他的名字也出現在了被撤稿論文上。從2012年到現在為止,總共有350篇論文因同行評審舞弊被 SAGE 撤稿。


灌水寶地


如果編造作者或者進行虛假同行評議看起來不好操作,那麼你還可以選擇在沒人看的垃圾期刊上發表論文。在學術論文發表產業中新湧現的商業模式(指 OA——開放獲取期刊),以及科研人員發論文的難填欲壑,造就了垃圾期刊滋生的土壤。


學術出版業的一般商業模式是,大學向其支付訂閱費用,普通讀者通過大學獲取期刊閱讀許可權。但是有少數出版商卻要求作者付費發表論文,不過這樣的論文是向讀者免費開放的。


雖然大多數 OA 期刊是合法的,但是有少數期刊選擇降低標準以多發文章(並多撈錢)。這樣的期刊正在變得越來越多。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的圖書館員 Jeffrey Beall 認為,這種掠奪性期刊看起來就像正經的期刊,也有貌似「嚴謹」的同行評議過程,不過這只是為了向作者收費打出的幌子。而向這些期刊灌水的作者則能收穫一長串論文發表記錄。


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科學技術法教授 Mario Biagioli 認為,一些科學家是上了掠奪性期刊的當;另一些人卻專門挑這種期刊發表論文,因為他們知道很少有人關注這類期刊。


虛高引用


最後,提升影響力指標的「最溫和方式」叫做引用填充。甚至一些由正經科學家發表在高水平期刊上的高質量研究也免不了落入這個俗套。標榜自己的論文得到了「高引用」可以為簡歷加不少分。一些製作指標的公司(如 Clarivate Analytics 旗下的 Web of Science,前不久被湯森路透賣掉)會為一些論文貼上「高引用」的官方標籤。


許多科學家還會在簡歷或者主頁上顯著地標明自己的「H 指數」(一種評定科學家論文被引量的方式)。Biagioli 警告說,這種指標已經成為另一個版本的古德哈特定律(Goodhart s law):「當經濟的某個特徵被拿來當作經濟指標,那麼它就註定會失去指標的功能,因為人們會競相追逐這個指標。」


這就是「引用填充」的作用模式。如果你我互相引用,那麼第三方,比如讀者或是機器很容易發現我們在互抬引用率。但是如果我創造出一連串虛假的作者,然後讓這些人形成一個引用的迴路,比如我引用你,你引用假的 A 教授,A 再引用 B,B 引用 C…最後 C 再引用我,那麼就很難發現其中的貓膩了。


還有一些期刊要求作者引用他們自己期刊的論文,以便提升自身的影響力(主要以引用率為主)。每年,湯森路透都會因為自引用而將一些期刊除名。這是非常嚴厲的懲罰手段。Biagioli 最近在一篇發表在《自然》上的文章中指出,「在這類學術不端中,論文本身沒有問題。這屬於論文發表後的不端行為,利用的並不是論文,而是論文的引用。」


結語


你也許會對這些自私自利的行徑一笑置之。但是這些行為突出了一個沉重的真相:對科學家的評價以及僧多粥少的經費爭奪,還在依賴官僚化的影響力指標,這一點不改變,歷史就會一再重複。未來的投機取巧者會想出別的法子,而類似於 Morgenstern 的諷刺家會創造出下一個 Hoss Cartwright。


閱讀、評價一個求職者的論文所花的精力,遠遠超過把幾個數字拼湊成指標所花的時間。但是科學關注的應該是前者,而非後者。提供經費的機構以及選拔科研人員的委員會有必要不辭辛勞地閱讀求職者的論文,然後根據論文的質量進行評價,不能太依賴過於簡化的影響力指標。


Original images in lead photocollage from Aoi Igarashi/EyeEm & Tom Werner


Adam Marcus 是胃腸病學與內窺鏡新聞(Gastroenterology & Endoscopy News)的執行編輯。Ivan Oransky 是MedPage Today的全球編輯總監。二人合辦了《撤稿觀察》(Retraction Watch)。


http://nautil.us/issue/42/fakes/why-fake-data-when-you-can-fake-a-scientist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研圈 的精彩文章:

物理 化學 材料 天文 地球科學 社會科學類
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博士后/副研究员/研究助理招聘
当你在数学课上开了个小差……

TAG:科研圈 |

您可能感興趣

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看看和田玉籽料的造假
太牛了,這些造假老闆就是「天才」
南紅造假手段,還有哪些是你不知道的!
酒友注意,新的造假手段出現,千萬不要被這樣的酒標套路了
籽料的「身份證」已經不是毛孔!造假不了的它才是!
歷史上著名的造假圖片,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真沒想到,這些崖柏也造假,過程讓人佩服!
造假的能不能走點心,更可笑的是還有一大批蠢貨搶著要!
多虧導演不怕死,我們才能看到一個國家如何集體造假
書法家歐陽中石:造假的不就為了賺倆錢嘛,他有需要讓他用去吧
這名男子製造假車禍,不料竟無視倒地哥直接輾了過去!實在有夠衰
終於有人站出來力證娜扎賣yin了!沒想到這個造假代言充大腕的十八線野模還挺有料!
造假人的慣用伎倆,不看不知道
那些年我見過的古玩和文玩造假,核桃那個不能忍!
玉石界最強「造假王」!只有你不知道的,沒有它不能作假的玉石!
翡翠居然是紙糊的!這些造假讓人哭笑不得
直擊一個終身造假者的自白:我多睡兩分鐘,也許就有1個孩子死去
女星造假的可不止臉,離開PS,最嚇人的不是臉,而是腿
狗血!學歷家世都造假,印小天疑被前妻騙婚損失千萬?葛天馬蓉…一不小心可能就讓人結了個假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