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璀璨永樂——中國壁畫史上的瑰寶

璀璨永樂——中國壁畫史上的瑰寶

璀璨永樂——中國壁畫史上的瑰寶


璀璨永樂——中國壁畫史上的瑰寶


山西永樂宮是我國著名的元代道教宮觀。它是十三世紀風行一時的道教全真教在政治舞台上鼎盛煊赫,在教義和藝術上都比較成熟的時期建造的,具有及其輝煌的藝術成就。其原址在山西南端的芮城縣永樂鎮(前屬永濟縣),相傳這裡是呂洞賓故鄉。20世紀50年代末,因修建黃河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永樂鎮成了水庫所在地。為了不使這些文物掩沒,經過精心的籌劃,將宮殿內所有960多平方米的壁畫完整的揭取下來,運至芮城的新址,即今之永樂宮。


十三世紀初,蒙古崛興尚未建立國號時,忽必烈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即發令旨,指定專人管領道教,並由燕京派遣道門大師潘德沖常駐永樂主辦興建事宜。於是在這裡擴建了規模宏偉的道教場所—「大純陽萬壽宮」。因建在永樂鎮,後世統稱為永樂宮。


永樂宮的建築、壁畫、園林,各個都是規模宏偉、氣勢龐大,藝術價值極高,就現存的四座殿堂建築以及建築上的所有裝飾,已是足供考究由宋、金至元初,建築技術演進的重要資料;而四座殿內滿布著精美絕倫的壁畫尤為寶貴傑作,主要以「三清殿」中的《朝元圖》為最。從造型藝術的成就來講,即具有一定的研究和欣賞價值,確有必要介紹和研究。

永樂宮布局疏朗,中軸線上由南至北分別為山門、龍虎殿、三清殿、純陽殿和重陽殿。永樂宮是現存最早的道教宮觀之一,也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組元代建築群落,宮內保存著舉世聞名的元代壁畫藝術,三清殿和純陽殿內的壁畫尤為精美。目前,在教學中主要講的是三清殿壁畫,三清殿,又名無極之殿,為永樂宮的主體建築,殿內供奉三清(上清、太清、玉清)神像,故名三清殿。殿內四壁及神龕內均滿繪彩畫,畫師們以豐富的想像力,和飄逸流暢的線條,描繪了近300個值日神像的《朝元圖》,即諸神朝拜道教始祖元始天尊圖像、西王母、玉皇大帝等8個帝後的主像為中心,四周圍以金童、玉女、天丁、力士、帝君、宿星、左輔和右弼等神像,神像群腳蹬雲氣,頭頂祥瑞,一派仙境氣息,人物與人物之間相互錯落有餘,神態各異,構圖極富色彩變化奪目有序,又有統一完整的藝術效果,各大藝術院校畫家們認為是現有壁畫中最為精彩的,被列入教學大綱。

璀璨永樂——中國壁畫史上的瑰寶


璀璨永樂——中國壁畫史上的瑰寶


璀璨永樂——中國壁畫史上的瑰寶



一、永樂宮壁畫產生的社會背景


永樂宮壁畫誕生於元代。而元代的社會背景又不同於其他朝代。自1260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國至1368年元朝滅亡期間,所有的蒙古族統治者雖然對宗教持兼容並包的態度,但更傾向於藏傳佛教。道教在此期間曾經一度遭到統治者的排斥,也曾因傳道者與統治者之間的特殊關係而得以發揚光大。因此,作為道觀的永樂宮時建時停,歷時一百餘年才建成。時斷時續的建造過程也使得永樂宮壁畫的內容包羅萬象,具有豐富、深刻的社會內容。


為了加強統治,元代統治者實行了嚴格的等級制度,將國人分成四等:一是蒙古族人;二是色目人,其中包括西夏、回鶻等西北各少數民族;三是漢人,包括契丹、女真和原來金朝統治下的漢人;四是南人,主要是長江以南的漢人和西南各少數民族。而中原文人多為漢人,在元代的地位之低是其他朝代所罕見的。作為一種意識形態的產物,永樂宮壁畫是人們對社會生活的認識與反映。從永樂宮壁畫中,我們不難看出這種等級制度的烙印。壁畫中,凡大帝、王母均是身材高大、小眼睛、大臉盤,近似於蒙古人的長相。色目人在元代也佔據高位,而且很多當政的色目官員對中原傳統文化懷有成見,對中原的儒士也是輕視甚至敵視。在永樂宮三清殿的《朝元圖》里,我們可以明顯感到色目人與漢人之間的矛盾衝突。南人及華北漢人雖處於社會的底層,但人口卻佔全國的86%。對於外族的入侵,他們反抗不成,只能無奈順從。當時做官的漢人既要防備蒙古族官員與色目官員的算計,又要承受被漢人稱為「漢奸」的打擊。他們內心的孤獨與痛苦從壁畫中一些文官那裡得到了很好的印證。三清殿壁畫中的人物,除了蒙古族人、漢人、色目人以外,還有中亞人、西南亞人、歐洲人等。這是成吉思汗建立元朝後,版圖空前廣大的反映。

璀璨永樂——中國壁畫史上的瑰寶


璀璨永樂——中國壁畫史上的瑰寶


璀璨永樂——中國壁畫史上的瑰寶



二、元代俗文化發達


文化是社會的上層建築,社會上的一些現象必然在文化上有所體現。元代俗文化發達亦影響到永樂宮壁畫的創作。純陽殿與重陽殿的壁畫採用連環畫的形式加以表現就是很有力的說明。俗文化是相對於雅文化而言的。俗文化主要是面對下層大眾和對中原傳統文化不太了解的蒙古族人、色目人,多用白話文或淺近的語體文來表達,較易理解。元代統一全國後,蒙古族人、色目人希望了解中原傳統文化,而傳統的雅文化讓他們望而生畏,因此俗文化盛行起來。這體現在繪畫上就是圖文並茂。


三、全真教的影響


眾所周知,永樂宮壁畫為全真教派(道教的一個重要派別)的形象代言者。全真教是融佛、道、儒三教於一體並逐漸發展起來的一個教派,也是緊隨時代發展的一個教派。它產生的原因是什麼呢?筆者認為,由於元代統治者尊奉藏傳佛教,不太注重道教,所以道教將儒、佛兩家的思想融為一體,形成全真教,也是大勢所趨。永樂宮壁畫里宣傳的佛家思想未必沒有迎合統治者欣賞趣味之嫌。據藏傳佛教史記載,松贊干布本身為十一面千手觀音。他頭上還有一個頭,上部的頭為阿彌陀佛的頭(為避免引起他人注意,平時用布將上面的頭包起來)。《朝元圖》中,天蓬元帥與天猷副元帥的造型無不來源於此。一個教派只有得到統治者的支持,才能逐漸發展壯大。另外,元代統治者在利用道教治理國家的同時,無形中還保護了漢文化,使漢文化綿延不斷。永樂宮壁畫明顯繼承了唐、宋繪畫遺風,這是漢文化傳播者試圖從先人的繪畫中尋求民族自信心的表現。


五、元代崇尚白色


漢文化主要崇尚紅色與黃色。而永樂宮壁畫大量使用白色,尤其是呂洞賓等人的衣服幾乎全用白色敷染,帝王及眾神仙的帽子上也都有白色飄帶,純陽殿和重陽殿的建築也大量使用白色,這和元代「尚白」的習俗密切相關。在蒙古族人的習俗里,白色象徵著高貴、純潔、善良。1260年,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時,在大帳前樹起九旒白旗,將其作為戰旗和權力的象徵。元朝統治者賞賜功臣的最高規格是騎白馬、著白衣。成吉思汗去世後,其子孫建八白室供之。另外,元代稱「元旦」為「白節」,稱「正月」為「白月」。元代如此崇尚白色,可能是因為北方各民族長期生活在白雪皚皚的自然環境中,故追求以白色為美的旨趣。


公眾平台簡介


此公眾平台由禪藝國際藝術機構主辦,為簽約畫家、古琴家、全真派道士郭關道長設置公眾平台號,歡迎關注。本平台發布郭關先生藝術創作內容之外另涉及書畫、音樂、藝評、哲學等文化藝術類內容,您若有好文好畫歡迎來稿,請先關注此公眾平台,再投稿至郵箱:ybbud2008@126.com

璀璨永樂——中國壁畫史上的瑰寶


璀璨永樂——中國壁畫史上的瑰寶


璀璨永樂——中國壁畫史上的瑰寶


璀璨永樂——中國壁畫史上的瑰寶


璀璨永樂——中國壁畫史上的瑰寶



郭關簡介:出生於湖南,畫家,古琴家,道教全真派道士。作品涉及繪畫、音樂、書法、詩文、斫琴、裝置、行為等領域;知周易、曉音律、好古琴、喜操《幽蘭》《廣陵散》;曾閉關參禪一年,出關後系統研習中觀、唯識學,畫風大變;後於龍虎山修道,通齋醮科儀;其曾就學於人民大學,宗教哲學碩士。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美展、被國內外藝術機構及收藏家收藏。現「郭關繪畫全球巡迴展」已在台灣、佛光山、英國、墨西哥等地圓滿舉行。台灣建立有「郭關美術館」,長年展示郭關作品數百件。《桃源春曉》 古琴演奏:郭關道長




璀璨永樂——中國壁畫史上的瑰寶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郭關藝術 的精彩文章:

古人香事
墨 硯遇
敦煌書法,書法美學的一種具體顯現
古人的寫實

TAG:郭關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