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有人皇帝都不當 宋朝三皇帝為何拚死拒絕登基?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繁盛一時的朝代,常言道黃袍加身與天齊,誰人不想做皇帝當天子?而今天要談的這三個,卻是實實在在的拒絕登基當皇帝,還不是推諉哦,是拚死拒絕的那種。一起來看看吧。
一、宋英宗趙曙
英宗趙曙,宋朝第五帝。明道元年(1032)正月生於宣平坊,為仁宗弟濮王趙允讓第十三子。嘉佑八年(1064),仁宗因病駕崩,遺命趙曙登基。已被閑置十六年之久的趙曙聞詔後,驚恐不安,懷疑消息有假,況且出身藩王,稍有不慎便會成為皇位更替鬥爭的犧牲品,遂佯裝稱病,堅辭不出。仁宗皇后令同判大宗正事安國公從古等前往諭旨,趙曙死活不肯起床,以病推辭。
趙曙繼位後,仍然對得到皇位時時驚悸,竟然因此暴病一場,對左右宦官尤其懼怕,時時提防,「遇宦官尤少恩,左右多不悅者」。宦官見其行動乖戾,憤恨不已,紛向太后進讒,「兩宮遂成隙」,更加深了他對皇位的恐懼。兩宮嫌隙最終冰釋。不久太后還政,趙曙自此方安心做起皇帝,直至四年後病逝。這位對天上掉餡餅絕不相信的皇帝,在位期間完全沒有完全是擔驚受怕中度過的。
二、宋欽宗趙恆
欽宗趙桓,宋朝第九帝,徽宗長子。元符三年(1101)四月生於坤寧殿,大觀五年(1112)立為皇太子。宣和七年(1126),金軍分道南下,一路勢如破竹,宋軍腐化已久不能有效抵禦,非潰即降,河北大片土地淪喪。徽宗見金軍勢強,驚嚇得肝膽俱裂。為推卸河北淪陷的罪責,徽宗下詔令皇太子嗣位,自己改稱「道君皇帝」,以示禪讓之意;同時他命人備好車駕,隨時打算南奔逃命。
趙桓聞詔,不啻晴天霹靂,一則,他尚未有過登基準備,難以應付業已混亂不堪的局面;二則,他深知自己替罪羊的角色,不過是代人受過,斷然不肯從命;三則,他並非雄才睿略之主,沒有亂世中奮起國運的魄力,唯知保命要緊。徽宗令宦官催促太子入宣和殿登基,趙桓拚命拒絕,悲悲戚戚,不肯動身。
趙桓繼位後,立妃朱氏為皇后,上徽宗尊號為「教主道君太上皇帝」,太后為「道君太上皇后」,改元靖康,以示安寧康泰之意。然而好景不長,兩年後金軍攻陷汴京,父子二人皆被俘虜北上,後來死在異域苦寒之地,結局悲慘。
苦命的趙恆,被自己的老子拱出來做替罪羊,這皇帝做的真心慘慘戚戚。
三、宋寧宗趙擴
寧宗趙擴,宋朝第十三帝,光宗次子。乾道四年(1169)十月生於恭王府邸,紹熙元年(1190)封為嘉王。因光宗不孝已成天下之大垢,群臣中的實力派便開始考慮擁立新皇,來挽救業已聲名狼藉的皇室聲望。
趙擴括唯恐步其父不孝後塵,為天下唾罵,極力推辭道:「恐負不孝名。」七月五日,太皇太后命人宣嘉王進重華宮即皇帝位,不待其同意與否,強行擁入宮內,擴驚慌欲哭,想奪門而逃。趙汝愚率百官再拜,趙擴仍舊痛哭流涕,極盡哀戚,起坐都要內侍扶掖。
當時傳國玉璽仍在光宗手中,拒不交出。李後回答說:「既然是我的兒子做了皇帝,我自取來與他。」登時闖入光宗卧室用力將玉璽奪取過來,交與新皇。此刻,趙擴見玉璽得到,已經名正言順,百官也都擁護,方才寬心。他下詔建泰安宮,以奉養太上皇、太上皇后,此後安然當了三十年的皇帝,直至嘉定十七年(1125)病逝,結局尚算圓滿。
皇帝這塊寶座竟成了燙手的香芋,人人推之。如果是在盛世,社會穩定,人民團結,這皇位得搶著做。可是像這樣上個皇帝留下了一個爛攤子,換做是誰,誰都不想接手,也不怪乎這三個皇帝拚死抵抗了。
TAG:賈說史 |
※奇葩!宋朝有三位皇帝竟拚死不登基
※這三個皇帝拒絕登基,有的痛哭流涕甚至裝病也不願當皇帝
※隋朝第一皇后,殺死皇帝寵妃,楊堅卻不敢動她!
※解密:宋朝三個皇帝為何拚死拒絕登基
※為何明朝皇帝很多都是玩死,而清朝皇帝有的卻是累死?
※李煜怎麼當上皇帝的 不想當皇帝的人當了皇帝
※宋朝最昏庸無能的皇帝居然是他?
※宋欽宗趙桓拒絕當皇帝 有何隱情?
※此人寫三千字長信大罵皇帝,皇帝卻不敢殺他
※皇帝擁有後宮佳麗三千人,他們為什麼不去伺候皇帝而是用太監
※此人給皇帝戴綠帽,跟皇后有染,皇帝卻不知道,還將其拜相封侯
※霸氣皇后如何拒絕給皇帝納妃
※好皇帝武則天那麼寵愛太平公主,為何不把她立為皇太女繼承皇位?
※明朝皇帝為了她殺盡後宮三千人,專情帝王也犯糊塗
※宋朝三位皇帝都害怕的皇后:害死妃子,砍宮女雙手,阻止皇帝送終
※清朝雍正皇帝開始,坤寧宮為何無人再敢住?絕不是因為死過人!
※他身為皇帝卻沒有當過一天皇帝,一生兩度拒絕皇位!
※拒絕皇帝求婚的奇女子,為何寧願削髮為尼也不做皇后?
※「不育皇帝」趙構為何將皇位還給太祖一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