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好書法 民國之後無大師
在民國前後的書法名家大師中,有許多毫不遜於古人的修為與造詣,就筆墨論,更可貴的是,不僅個人達到登峰造極的程度,而且還能引進新技法與新風格,這些大家尤為值得我們欣賞。
吳昌碩
吳昌碩追尋籀篆古意強項扞格而不失時尚,還惹得許多正統書法家曾激烈批評攻訐過。
與歷朝書畫家不同的是,吳昌碩是兼以幾種相關藝術而擅大名,以蒼勁雄渾筆墨成就一代「吳風」。吳昌碩筆墨精髓無疑得益於《石鼓文》,他愛《石鼓》、學《石鼓》,終從《石鼓》中破飛而出,帶著《石鼓》縱連古今,橫通諸藝,卓然成為詩書畫篆刻大家,可稱古今第一人。
沈曾植
沈曾植以行草追魏碑方筆、還第一次關注漢簡,表現出極其難能可貴的對新出土文物的先知先覺。沈曾植書法早年師帖,後由帖入碑,在碑帖結合的實踐中形成了自己獨樹一帖的風格。
沈曾植的行草書將黃道周的拗勢、北碑的方筆、金文的圓意、章草的構架黃冶一爐,成一家之體,曾熙對此作了十分精透的評價:「工處在拙,妙處在生,勝人處在不穩」,其書法風格與他的碑帖並舉的書觀達到了高度的統一。
白蕉
白蕉蹤跡二王有深入精髓之內美,舉手投足間的魏晉風範,他對晉唐書法的深刻理解、準確把握,在現當代中國書法史上獨樹一幟。這給當時碑學一統天下的書壇帶來了一股清新超逸的高古之氣。
白蕉先生寫蘭極負盛名,當年世人號之為"蘭王"
其他如康有為、李瑞清、于右任、沈尹默乃至再後一代的沙孟海、林散之、陸維釗、王蘧常、蕭嫻等等,皆能各擅勝場,引領風氣。
康有為在清末之際提出「尊碑鄙唐」和「尊碑抑帖」學說,他將魏碑、北碑等推到至高無上的位置。
李瑞清通詩、書、畫,尤精書法。自幼鑽研六書,學習書法,對殷墟、周、秦、兩漢至六朝文字皆有研究。為一代書法宗師,也是中國高等書法教育的先驅。
李瑞清的書法,上追周秦,博宗漢魏,各體偕備,偏愛北碑,尤工篆隸。
于右任《滿江紅》
善草書,從碑入草,尤於唐代懷素的小草千字文用功甚勤,造詣甚深。
沈尹默
沈尹默以學帖出名,近50歲致力於行草書,從米南宮而釋智永,而虞世南,而褚遂良,再上溯二王。
沙孟海
沙孟海書法遠宗漢魏,近取宋明,於鍾繇、王羲之、歐陽詢、顏真卿、蘇軾、黃庭堅諸家。
陸維釗
陸維釗
在沈增植的啟蒙與指導下,王蘧常深受其「學章草,必須從漢隸出,趙子昂所書,雖著意發潑,乃是唐宋人筆法,非其至也」的碑學觀念影響。
蕭嫻精通篆、隸、楷、行。她的藝術實踐專一,一生專攻「三石一盤」,孜孜不倦。所謂三石一盤,就是篆書《石鼓文》與《散氏盤》, 隸書《石門頌》,行楷《石門銘》。
時下我們正大聲疾呼要新提倡自然的「日常書寫」,以祛今日書法抖擻做秀、故作姿態之弊。而民國時期大量書法遺迹,正是這些書札便條尺牘冊頁記衣食住行晨昏朝夕,它們正是最典型的「日常書寫」——秦漢晉唐的書法,是正規嚴重的石刻碑誌對比於「日常書寫」。
為何我們經常會聽到民國之後再無大師的「頹廢之論」呢?到底是謬論還是箴言現在判斷似乎還為時過早,但伴隨著商品經濟大潮以及網路的迅速發展,一些江湖書家一而再、再而三地登上殿堂,你的字寫的如何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怎麼寫,或者說你怎麼演!在筆墨功夫幾乎為「零基礎」的情況下,粉墨登場,隨心所欲,利用商業炒作,賣個高價甚至天價,有時甚至假慈善之名,讓人慾言又止。
書法藝術不是嘩眾取寵
拿著這樣那樣的證書招搖過市,以大師自居,如果有一天這種現象,這些成為書畫界的主流,那麼不止民國之後再無大師,而是再無書法。
近代書法史與民國書法史,是一個堪比浩瀚五千年古代史絕不遜色的極重要的所在。這50年書法所經歷的變遷,誠可謂是「歷千年未有之奇變」。它所遇到的很多歷史疑問與時代挑戰,都是幾千年古代史所從未遇到的。
民國書法(包括此前的清末)卻構成了一個新舊轉型過程中至關重要、不可或缺的孕育期、銜接期與發生期——它背後的來源是古代書法的已有固定形態與模式;它所面對的是從未有過的、並無現成答案的新挑戰新問題。
文章部分來源:國家級藝術核心期刊《中國書畫》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TAG:沃德利成書畫院 |
※民國大師們的書法——書如其人
※誰能堪當民國書法的四大家?
※因為差了他一人,民國之後再無大師
※民國十大國學大師書法欣賞,誰才是學者中的書法大家?
※民國十大才女書法
※民國時期碑學的傳承者,一大國畫大師的書法情節
※民國四大書法家之一胡漢民書法
※民國少女文書新師生戀真實故事 落得如此悲慘結局
※民國書法大咖的篆書,比當代如何?
※上海解放之後,如何處理民國政府遺留的十萬娼妓
※民國最精緻女子:至此之後,再無大家閨秀
※民國十大漢奸,這次只談書法
※譚延闓楷書欣賞——民國四大書法家之一
※民國大師們的諧趣與幽默
※民國奇事之鬼面
※泡民國美女、聽民國話劇,文淵獅城要這麼玩才不後悔
※民國時期,國學大師們如何掙錢?
※《紅樓夢》的作者是曹雪芹?古人不承認,這說法民國之後才有
※這些民國大師,竟還有如此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