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陳毅為何以「論兵新孫吳」之盛譽讚頌劉伯承?

陳毅為何以「論兵新孫吳」之盛譽讚頌劉伯承?

在劉伯承滿五十歲的時候,陳毅為他賦詩祝壽,詩中有「論兵新孫吳」之句,將他同中國兵家的老祖宗孫武和吳起並稱。蕭克說過:「歷來的軍事評論家認為,一個好的軍事家,應具有帶兵、練兵和用兵的才能,伯承同志就是這種全才」。


劉伯承的綜合秉賦之高,被人贊為當代中國難得之軍事家。他在長征中、抗日戰爭中、解放戰爭的中原戰場上所建樹的巨大功勛,以及這期間他在戰術戰略上的精細心得,都讓他高出同仁們許多。


在抗日戰爭中,劉伯承打過許多頗有教科書價值的名仗。比如陽明堡、長生口、七亘村、響堂鋪等戰鬥,無不具有相當的可挖掘潛力。

1945年8月,國軍閻錫山部進攻上黨地區。毛澤東下令「針鋒相對,寸土必爭」。9月,劉伯承發起上黨戰役,他先後以奪城打援、圍城打援和追殲逃敵的戰法,全殲閻軍13個師共3.5萬人。給予來犯之敵以迎頭痛擊,挫敗了蔣介石與國民黨的肆意挑釁,使身在重慶的毛澤東獲得了談判的主動權。毛澤東贊曰:「伯承下了一場及時雨!」接著,劉伯承又在邯鄲戰役中,給了國民黨軍隊上了精彩的一課。


解放戰爭中,劉伯承、鄧小平率晉冀魯豫野戰軍一舉突破國民黨的黃河防線,揭開了戰略反攻的序幕。當雄師出太行,千里挺進大別山時,毛澤東親切地稱這支軍隊為「劉鄧大軍」,從此,這一光輝響亮的名稱舉世聞名。其時,毛澤東更大的一個手筆即粟裕率領葉王陶千里蛙跳閩浙贛,就因其前景的不可預期而在粟的堅持和毛澤東的讓步下未能成行。從這個意義上說,劉鄧的南下大別山,其意義就不僅僅止於軍事。


即使只從軍事上講,這一行動也使得戰火因燒到國統區、經濟和軍事壓力投向國民黨方面,共產黨部隊逐步積累起在中原的戰略優勢,使得後來的中原逐鹿和淮海大戰因為建立了較鞏固的中原根據地和游擊區而受益非淺。


1948年中原野戰軍迎來了淮海大戰,劉伯承又以極大的氣魄揮出大手筆。在粟裕的華東野戰軍殲滅黃百滔兵團的同時,劉伯承指揮中原野戰軍果斷地截斷徐蚌鐵路,使徐州的杜聿明集團被完全孤立。接著又指揮中野主力在雙堆集圍殲了黃維兵團,成為淮海戰役承前啟後的關鍵一仗。

陳毅為何以「論兵新孫吳」之盛譽讚頌劉伯承?


陳毅為何以「論兵新孫吳」之盛譽讚頌劉伯承?


陳毅為何以「論兵新孫吳」之盛譽讚頌劉伯承?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慧眼觀天下 的精彩文章:

一炮轟了日軍兩位中將,一死一離職
被譽為「人傑楷模」的抗日縣長: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王稼祥促使毛主席定都北京
抗日名將楊勇的哪場以少勝多戰役令衛立煌驚嘆不已?
毛主席與他的「富農」堂弟:富農又怎樣,他還能害我嗎?

TAG:慧眼觀天下 |

您可能感興趣

毛澤東三招論兵法 我躲在最後面卻能打勝戰
讀史論兵 | 彎曲的大衛之錘——以色列裝甲部隊的幾次重大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