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釋書法,用筆粗壯純樸,縱橫開闔,頗具個性
今釋(1614-1680) 明末清初廣東丹霞別傳寺僧。字性因,號淡歸。俗姓金,名堡,字道隱,號衛公,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
崇禎十三年(1640)進士,授臨清知縣,為人耿直敢言,仕途多阻。順治二年,清軍陷杭州,偕原都督同知姚志卓起兵抗清,勢孤而敗。永曆二年往肇慶,謁南明桂王,任禮科給事中。因奏疏言辭激烈,被誣為間諜,得瞿式耜等力保,方免一死。永曆四年謫戍清浪衛(今貴州省岑鞏縣境內),未達,中途留居桂林。同年桂林為清兵破,兩粵陷,遂削髮為僧,投天然函昰禪師,從至東莞十餘年。復精勤苦行,創丹霞別傳寺。迎其師天然禪師居方丈,自居執事之寮,粗衣蔬食,依然沙門本色。逝葬丹霞山,徐幹學為撰塔銘。
今釋由儒入釋,書生本性,擅長詩文,詩尤著名,與王夫之、屈大均、陳子龍齊名,為明末清初四大遺民詞人。有《遍行堂集》。
其書法用筆粗壯純樸,筆斷意連,字體結構上松下緊,上寬下窄,上疏下密,左側右欹,貌似稚拙而實為老道;提按起落,縱橫開闔,頗具個性。
【作品欣賞】TOP
《草書七律立軸》綾本行書 166.1×56.7cm 上海博物館藏
今釋《草書七律立軸》綾本行書 166.1×56.7cm 上海博物館藏
釋文:誰把昆都半影描,白雲片片抹生綃。一輪漸滿中秋月,萬頃先吞南海潮。香國未忘行路遠,梵天不覺語聲高。兩重光里河山勝,認得神君在斗杓。
款署:丁未秋八月,奉懷默庵道兄,並為初度祝。弟今釋頓首。
鈐印:丹霞山主(朱文)、今釋之印(朱文)、澹歸(白文)
【資料來源】《中國法書全集》16-清1(文物出版社)
《草書七絕立軸》紙本草書 129.8×33.4cm 蘇州博物館藏
今釋《草書七絕立軸》紙本草書 129.8×33.4cm 蘇州博物館藏
釋文:東坡去已六百載,畫出猶為人所憐。我欲乘風過黃鶴,眼前不見此山川。
款署:今釋。
鈐印:丹霞山主(朱文)、今釋之印(朱文)、澹歸(白文)
【資料來源】《中國法書全集》16-清1(文物出版社)
《行書再承朽翁言笑詩扇》金箋行書 16.1×50.7cm 1679年 上海博物館藏
今釋《行書再承朽翁言笑詩扇》金箋行書 16.1×50.7cm 1679年 上海博物館藏
釋文:地曾瞻先相國,今來舊德已無餘。欲因長者知寒暑,恐為閑僧動居。黃髮何人能問道,碧入夜尚翻書。目存不隔當年事,識得交領內珠。
款署:自丙子後,奉違朽翁大居士,不覺四十三年,今得再承言笑,喜而有作,錄請刪正。今釋。
鈐印:今釋(朱文)、澹歸(白文)
【資料來源】《豪素深心——上海博物館珍藏明末清初遺民金石書畫特展》(澳門藝術博物館 2009年)
註:釋文均為《書法空間》所校,僅供參考。
《草書送友人還禾中詩軸》緞本草書 195.6×49.2cm 浙江省博物館藏
今釋《草書送友人還禾中詩軸》緞本草書 195.6×49.2cm 浙江省博物館藏
釋文:颯颯西風吹雁行,半江沉碧草新黃。探珠剩有東溪句,載石聊為南海裝。一路雲山如舊好,三年松菊未全荒。卻憐攜得蘿浮夢,十月先分梅嶺香。
款署:送友人還禾中,為有詞宗正之。今釋。
鈐印:今釋(朱文)、澹歸(白文)
【資料來源】《浙江省博物館典藏大系-翰墨清芬》(浙江古籍出版社)
《行書畫耕七絕詩軸》 190×40cm 廣州儀清室私人藏
今釋《行書畫耕七絕詩軸》 190×40cm 廣州儀清室私人藏
釋文:人皆耕地我耕天,雲下犁拖雲上田。放倒鋤頭橫作枕,妙高翠蘸半螺煙。
款署:畫耕,今釋。
鈐印:今釋(朱文)、澹歸(白文)
【資料來源】《書藝。卷四》(廣東省書法家協會 嶺南美術出版社)
註:旁為王貴忱題跋,見於2004年廣東歷代書法展。
《草書獨坐玉淵潭詩軸》 136×36.5cm 廣州藝術博物院藏
今釋《草書獨坐玉淵潭詩軸》 136×36.5cm 廣州藝術博物院藏
釋文:路當絕處勢無窮,解得翻身便解空。欲識玉淵潭底事,千尋劍壁石成峰
款署:獨坐玉淵潭上,石淙居士正之,今釋。
鈐印:丹霞山主(朱文)、澹歸(白文)
《請雷峰天然老人住丹霞啟》紙本行書 20×149cm 廣東省博物館藏
今釋《請雷峰天然老人住丹霞啟》紙本行書 20×149cm 廣東省博物館藏
關注《書法密碼》 shufamima 微信公眾號,您會有新的發現。
※褚遂良《大字陰符經》墨跡本
※臨帖思維導圖,你要還原書寫動作
TAG:書法密碼 |
※「最美妲己」兩度離婚沉迷吸毒,如今釋放判若兩人,令人惋惜!
※丁俊暉奪冠後遭梁文博狠親一口 直言自己曾煩躁如今釋然
※南懷瑾老師:《楞伽大義今釋》自敘「一」
※南懷瑾老師:《楞嚴大義今釋》附一 楞嚴法要串珠
※南懷瑾老師:《楞嚴大義今釋》附二:五陰解脫次第法要
※南懷瑾老師:《楞嚴大義今釋》敘言「三」
※南懷瑾老師:《楞嚴大義今釋》敘言「一」、「二」
※南懷瑾老師:《楞伽大義今釋》自敘「三」
※南懷瑾老師:《楞伽大義今釋》自敘「二」
※騎士最佳隊友隱藏巨頭,為兄弟可以犧牲所有現如今釋然仇恨接受新隊友
※南懷瑾老師:《楞嚴大義今釋》敘言(一)、(二)
※南懷瑾老師:《楞嚴大義今釋》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