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了什麼信號?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了什麼信號?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了什麼信號?



作者|黃志龍,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來源|蘇寧金融研究院授權《首席戰略官》發布


12月16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落下帷幕,根據會議公報的全文,蘇寧金融研究院的第一篇解讀文章,對2017年防控金融風險、房地產調控、財政貨幣政策取向進行了深度解讀。今天,我們來對會議公報關於穩增長、發展實體經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國有企業和財稅體制改革的方向進行解讀和預判。


一、穩增長的實際形勢可能比預期嚴峻


大量的分析認為,在經濟新常態下,此次會議有淡化穩增長目標的傾向。然而,2017年的實際形勢可能並非如此,原因有兩方面:

一方面,從會議公報的內容看,無論是「穩中求進」作為「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還是「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五項工作目標中,穩增長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同時會議公報對於「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的政策目標也沒有改變,當前經濟增長的合理區間應在6.5%左右。


另一方面,實際穩增長形勢可能比預期的嚴峻。2016年6.7%左右經濟增速是在房地產和基礎設施投資「雙輪驅動」下實現的,特別是前三季度寬鬆的信貸政策,推動熱點城市房地產泡沫化,也帶動了下半年的工業部門價格指數、盈利狀況顯著改善。2017年房地產泡沫化繁榮行將終結,基礎設施將獨挑穩增長的大梁,這從四季度以來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部門和各級政府馬不停蹄地推進PPP主導的基礎設施投資可得到佐證,但是社會資本參與積極性怎樣,前景並不樂觀。與此同時,特朗普執政後,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態勢或凸顯,逆全球化的風險較大,因此,不應對外部需求寄予過高的期望。由此看來,2017年經濟增長的前景可能比預想的嚴峻。


二、振興實體經濟升到前所未有之高度


房地產回落,實體經濟才是正道。本次會議對振興實體經濟的重視,上升到前所未有的程度,這源於今年以來民間投資低迷、房地產泡沫化、實體經濟不振、資金「脫實向虛」的問題嚴峻,重建實體企業家對中國經濟的信心迫在眉睫。


本次會議要求「建設法治化的市場營商環境」、「在市場准入、要素配置等方面創造條件」,特別提出要「加強對各種所有制組織和自然人財產權的保護」、「保護企業家精神,支持企業家專心創新創業」,這給專心實體經濟、具有企業家精神的民營企業吃了定心丸,也為民營企業、外資企業、中小微企業創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

此外,鼓勵實體經濟發展還有一些國際因素,如美國特朗普大規模減稅政策吸引跨國製造企業進入美國,印度莫迪改革也使中國實體經濟面臨較大的競爭壓力。因此,2017年通過降低稅費、放鬆管制、降低市場准入門檻、保護產權、完善法治環境等政策,將有利於國內外資金「脫虛向實」,刺激實體經濟的發展。


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有實質性進展


會議公報認為,2017年將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年,「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也將取得實質性進展。


首先來看「去產能」。2017年工作重點將是「抓住處置『殭屍企業』這個牛鼻子」,目前已經做好「妥善處置企業債務,做好人員安置工作」的準備。因此,一大批以地方國有企業為主的「殭屍企業」兼并重組、破產清算的現象將不可避免。同時,決策層已經放棄了用「行政化、各級政府分解任務」的去產能手段,將採用「市場、法治的辦法」推進去產能工作。


其次來看去槓桿。會議公報指出「要在控制總槓桿率的前提下,把降低企業槓桿率作為重中之重」,由此可見,企業槓桿率下降,政府或者居民的槓桿率必然上升,而當前居民槓桿率已經達到歷史高點,特別是隨著房地產調控的收緊,居民加槓桿渠道也受到抑制。因此,伴隨著企業槓桿率下降,政府部門特別是中央政府槓桿率可能會有所提升,這也與金融危機以來發達國家先後都經歷了企業部門去槓桿、政府部門加槓桿的債務轉移不謀而合。關於企業部門去槓桿,決策層並沒有否決債轉股,但必須堅持市場化、法治化的方式,同時股權融資力度將得到強化,因此資本市場融資將繼續得到鼓勵。

再來看降成本。此次降成本與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最大的差異是刪除「降低財務成本」,而在「減稅、降費、降低要素成本上加大工作力度」,這說明當前金融體系的利率水平正處於歷史低位,小微企業融資成本高是結構性難題,總量政策無法解決。企業降成本的方向將更加側重於減稅降費、能源成本、勞動力成本等方面。因此,這從另一個角度也佐證了流動性拐點、融資成本逐漸攀升將成為大概率事件,減稅降費政策或將使得財政政策擴張力度加大。


最後是補短板的政策。不可否認,補短板政策都是中長期的政策,也是為實現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支撐。未來幾年內,醫療、教育、養老等社會事業和地下管網、環境治理、精準扶貧等問題,既是會議公報認為的「嚴重製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也是「人民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這些政策在未來數年內都會長期執行並落實。


四、短期內房產稅出台的可能性不大


改革始終是經濟發展的長期動力,本次會議提出的經濟改革有兩個領域值得重點關注。

首先是國有企業改革。國有企業改革已經出台了分類改革、薪酬制度、管資本等改革方案,此次會議關注的重點是「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在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領域邁出實質性步伐」。之所以強調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同樣與民間資本投資持續低迷不無關係。事實上,今年以來民間投資之所以快速下滑,原因有兩方面:一是民間資本較為集中的傳統製造業投資回報率快速下滑,去產能壓力巨大;二是在電力、石油等回報率較高的壟斷性行業,民間資本進入無門。因此,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將對民間資本有較大的吸引力,但效果如何,還需看壟斷企業拿出來進行「混合」的產業盈利前景怎樣、民間資本的權利和責任是否相稱。


其次是關於財稅體制改革。長期以來,中央與地方財權、事權、支出責任劃分改革,都是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之根本。本次會議提出,將「落實推動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加快制定中央和地方收入劃分總體方案,抓緊提出健全地方稅體系方案。」三者關係是依次遞進的關係,財權事權和支出責任要經過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博弈,只有權利、責任劃分清楚後,才能明確中央和地方收入劃分比例,也才會解決地方財政主體稅收的來源問題。不出意外,房產稅將是地方稅的主體稅種。從此次會議公布的財稅體制改革路線圖看,筆者猜想:只有在前兩項改革完成之後,房產稅才能最後實施,而2017年仍是「抓緊提出健全地方稅體系方案」,短期內房產稅出台的可能性不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首席戰略官 的精彩文章:

蘇寧金融研究院黃志龍: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土地供應將成樓市調控的關鍵
中國戰略思想史:秦時代戰略思想之張儀與司馬錯中國戰略思想史第四十六課
蘇寧金融研究院黃志龍:特朗普減稅大招將誘惑全球熱錢流向美國

TAG:首席戰略官 |

您可能感興趣

英國央行議息會議或釋放寬鬆信號 英鎊承壓
等待重要會議釋放何種信號
外媒:中國錢為何會突然貶值?釋放了什麼信號?
彭斯亞太行釋放了什麼信號
散戶須知:證監會劉士余又講話了,釋放了哪些新信號?
首台紀念幣自動兌換機運行了!這是央行釋放的什麼信息
中美商貿博弈,美國震驚了!中國將釋放哪些重大經濟信號!?
中國海軍司令員對美提了「四點建議」,釋放什麼信號
新聞分析:英國新首相訪問德法釋放什麼信號
意政府財政預算釋放重要信號:過度限制將危及社會發展
國家電網年底前要完成改制 這釋放什麼信號?
重要消息釋放穩健信號!
朝鮮將召開最高人民會議 韓媒稱或對美釋放信號
中國「綠卡」升級釋放了什麼信號
關於釋放
兩個重磅會議29次提到金融監管,釋放什麼信號?
3天兩大動作!李嘉誠再賣家產 釋放什麼信號?
雷軍與印度總理莫迪玩自拍 兩次「印度行」釋放什麼信號?
本周最大懸念揭曉!證監會釋放重要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