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乙未事變,明成皇后閔茲映之死

乙未事變,明成皇后閔茲映之死

如果要問19世紀末葉,誰是東亞最有權勢的女人,那麼答案毋庸置疑是中國「垂簾聽政」的慈禧太后——葉赫那拉?杏貞。而在與中國山水相連的朝鮮半島,同樣有一位熱衷干預政治的「女強人」,她就是被今天的韓國影視劇包裝為「賢良淑德」、「開化先鋒」的明成皇后閔茲映。

乙未事變,明成皇后閔茲映之死


朝鮮半島的「女強人」閔茲映。


早在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之前,閔茲映便與自己的公公——朝鮮國王李熙生父——大院君李昰應惡鬥連場,不僅令本就黨爭不斷的朝鮮王國雞犬不寧,更頻頻牽動中日兩國敏感的神經。甲午戰爭固然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但是最為關心戰事進程的自然莫過於有著切身利益的朝鮮王國高層。


1984年10月11日,日本駐朝公使井上馨向大院君攤牌,李昰應無奈地再度下野。


懲治了李昰應之後,日本政府自以為可以放手按自己的理念改造朝鮮,卻不料「三國干涉還遼」的消息傳來。這一變故使得依託日本支持而推行改革的開化派舉步維艱,也無力對抗一度雌伏的閔茲映及其一手組建的所謂「貞洞派」政治勢力的反撲。

多年的摸爬滾打,早已令閔茲映成為政壇老手。眼見以沙俄為首的西方列強對日本獨霸東北亞所表現出的強烈不滿,閔茲映另闢戰場,在沙俄駐朝公使館附近成立所謂的「貞洞俱樂部」。在以宴請之名串聯各國駐朝公使的同時,閔茲映又網羅了朴定陽、李范晉等一批過去的失意政客,形成了這一股頗為可觀的全新勢力——「貞洞派」。


客觀來說「貞洞派」和昔日的閔氏外戚有著本質的差別,朴定陽、李范晉等人不僅在朝野都頗具知名度,有著「民族英雄」的口碑,更兼有擔任朝鮮駐外使節的外交經驗。因此無論是在朝鮮國內還是西方列強的眼中,「貞洞派」均較親日的開化派更具人望。對於這樣一股政治力量,日本一度力主以懷柔和收買為主,準備從給予朝鮮的300萬日元貸款中分出一部分作為收買閔茲映的政治獻金。但是面對日本的主動示好,閔茲映根本不為所動。在她看來沙俄有能力逼迫日本放棄遼東,那麼藉助西方的力量,勒令日本從朝鮮半島撤軍也並非難事。


應該說閔茲映關於朝鮮成為「遠東瑞士」的永久中立國設想,在國際上還是頗有市場的。但是這位在國內爭鬥中向來遊刃有餘的閔妃卻在國際政治上表現出了其幼稚的一面。一向以「雙頭鷹」自詡的沙俄帝國的確對東北亞野心勃勃,但是其著眼點始終是中國東北的萬里沃土和渤海灣的不凍港,地狹多山的朝鮮半島至多只是一個牽制日本的緩衝地帶。因此朝俄之間儘管在甲午戰爭前有過兩次「密約」事件,但每年不足30萬美元的雙邊貿易總額卻始終令沙俄對朝鮮王國保持在「口惠而實不至」的階段。

乙未事變,明成皇后閔茲映之死


反映日俄爭奪朝鮮的西方政治漫畫


如果說閔茲映高估了沙俄對她的承諾是一個危險錯誤的話,那麼她低估日本政府的無恥和粗暴卻是足以致命的。1895年9月,在朝鮮政府拒絕由日本出資修建從釜山至漢城的鐵路提案後,惱羞成怒的東京方面撤換了職業外交官井上馨,代之以退役陸軍中將三浦梧樓,發出了對朝政策由懷柔走向強硬的明確信號。


三浦梧樓是當年高杉晉作麾下奇兵隊的成員,參與過第二次長州征討、戊辰戰爭和西南戰爭,堪稱「老兵油子」。儘管在1888年由於山縣有朋的排擠而被迫退役,但賦閑之後卻並不甘於寂寞,隨即和玄洋社(黑龍會的前身)等右翼黑社會組織打得火熱。據說被任命為駐朝公使之後,三浦梧樓曾求教於玄洋社大佬頭山滿,頭山滿當即指出要鞏固和擴張日本在朝利益,當務之急便是除掉閔茲映。如果日本政府不願意出面的話,頭山滿也樂於動員在朝的大陸浪人,助三浦梧樓促成此事。

乙未事變,明成皇后閔茲映之死


老兵油子三浦梧樓


三浦梧樓抵達漢城之後便以自己皈依佛門,需要每日讀經誦詩為由閉門不出。而就在三浦以日本公使館為據點,開始大肆招徠在朝浪人之際,閔茲映天真地以為自己的對手真是一個放下屠刀的「參禪僧」,她竟自作主張地準備解散朴泳孝藉助日本之力組建的朝鮮新式陸軍——訓練隊,代之以美國人戴伊為教官,閔茲映最為寵信的將領洪啟薰指揮的侍衛隊。


訓練隊與當年壬午兵變的別技軍相比,無論是在兵力上還是武裝上均有了質的飛躍,眼見此次淪為棄兒的竟然是自己,當然無法按捺心中的不平。10月7日,朝鮮軍部大臣安駉壽奉閔妃之命,前往日本公使館通報了解散訓練隊的消息。三浦梧樓表面鎮定自若,但內心卻喜不自禁。顯然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已經擺在了他的眼前,只要鼓動訓練軍叛亂,日本駐軍便可以堂而皇之地入宮護衛,屆時由自己招募的大陸浪人便可以趁著混亂輕鬆地結果了閔茲映的性命。這個計劃三浦梧樓將其代號為「狐狩」。


既然要以朝鮮軍隊的名義展開叛亂,那麼三浦梧樓自然還需要一位朝鮮政要來扮演叛亂領導者的角色。而自被日本人拋棄後,長期得不到兒子、兒媳半粒米錢供給,不得不變賣家產以維持生計的大院君李昰應,隨即與三浦梧樓一拍即合。當然,李昰應和自己的兒媳儘管爭權奪利多年,但未必便想置對方於死地。在被日本人請出新居所——孔德里之大院君別莊時,這位自以為將重歸權力巔峰的老人還特意囑咐日本浪人:「今日之事,只在護衛而已,勿於宮中行暴舉。」

1985年10月8日凌晨,800名原朝鮮新軍訓練隊成員與日軍漢城守備隊步兵第十八大隊會合後,開始向景福宮光華門發動進攻,史稱「乙未事變」。駐守王宮的洪啟薰雖然奮力抵抗,但最終在寡不敵眾的情況下,只能用生命詮釋了其對閔茲映的忠誠。壬午兵變中洪啟薰曾面對著截殺閔妃的叛軍高喊:「此吾妹為尚宮者也,勿誤認!」最終保全了閔茲映的性命。但這一次再也沒有人能夠保護這個權傾一時的女人了。


在日軍的護衛之下,李昰應親自去找自己的兒子李熙密談,面對現實的無奈和或許早已沒有了親情的父親,李熙只能簽署了《王后廢位詔敕》,宣布將閔茲映廢為庶人。但是恐怕連李熙本人也不知道自己曾經愛過的女人此時已經倒斃於日本浪人的刀下。

乙未事變,明成皇后閔茲映之死



閔茲映遇刺地點——玉壺樓


閔妃被害的經過,坊間所流傳的版本眾多,近代更有人將韓國人寫的架空小說的內容當成是史料,認為閔茲映死前曾遭遇日本浪人的姦汙。同樣是根據無法考證的當事人——浪人小早川秀雄所謂「(死者)看上去只有二十五六歲」的回憶,也有人堅持閔茲映並未遇害,而是隱姓埋名逃入了民間。但無論如何,隨著日本漢城守備隊將亂刃砍死的女屍拖入景福宮東側鹿園的松林中燒毀,遺骨投入香遠亭的池塘,閔茲映這位把持朝鮮王國21年的后妃,其政治生命終於徹底終結了。


本文摘自《軍部當國:近代日本軍國主義冒險史》

乙未事變,明成皇后閔茲映之死



一部日本妄圖侵吞東亞、稱霸世界的秘史。


覬覦中國、殖民朝鮮、決戰沙俄,日本走上軍國主義快車道。


藩閥政黨的朝野角力,國進民退的社會矛盾,殖民擴張的軍事衝動,這是日本近代史上最為激進的擴張變革時代。


從明治到大正,從軍事到外交,陸海相爭、窮兵黷武,伴隨日本文官集團的衰落和軍部強權的崛起。


揭秘朝鮮明成皇后被殺、中日二十一條、滿蒙獨立運動、北洋軍閥混戰等背後日本扮演的角色。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爭事典 的精彩文章:

蘇聯最後的紅色鐵騎-俄羅斯T-90坦克 上篇
日本人能製造火器居然是靠葡萄牙人和中國走私商人的幫助
專業解析《血戰鋼鋸嶺》中的陸軍單兵裝備(一)
日不落的光輝歲月‖第二次英荷戰爭
事實證明1940年西線戰場上的莫德爾元帥充滿遠見卓識

TAG:戰爭事典 |

您可能感興趣

她是《甄嬛傳》里未曾露臉的純元皇后,事業當紅選擇隱退,成為模範妻子
她生於亂世,被馬奴掠走為妻,卻因此陰差陽錯成為皇后
刺杀张作霖事件,日本彻查此事,天皇后悔逼死大臣
太后把孫女嫁給皇帝而成皇后,太后死後,皇后成箭靶,結果太悲催
皇帝曾賜婚宰相,掀開紅蓋頭,竟然是皇后奶媽,他卻以此為榮
明朝一皇帝成千古之謎,皇后自焚,兒子被囚五十年,出來不識牛馬
皇帝誤國,奸臣當道,她成了明史中唯一下落不明的皇后
歷史上奇葩事,生為母儀天下的皇后死後確發現還是處之之身
蕭皇后失衡之初當然是希望皇帝回心轉意,承歡如夕
從表妹變成皇后,她卻不得寵愛,兩年後被廢,此後生死不明
身為皇后,德行出眾,長相醜陋被世人詬病,無端成為「惡毒女配」
她是《甄嬛傳》里未不露臉的純元皇后,事業當紅選擇隱退,竟是因…
她生於亂世,被馬奴掠走為妻,卻陰差陽錯成為皇后
明朝滅亡前崇禎若是聽了周皇后這個建議,哪裡還有李自成什麼事!
大清第一任皇后的悲慘往事,親眼見證兄弟被丈夫劈成兩半!
此人十六歲成為皇后,慈禧也讓她三分,卻離奇暴斃,死因至今成謎
夫妻異穴合葬墓,丈夫未稱帝妻子卻有「皇后」之實,墓中宛如仙境
先帝屍骨未寒,他就把嬸嬸立為皇后,結果亡國受辱
此人因是許平君侄女,而成為皇后,專寵十年,卻被趙飛燕打壓,服毒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