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不傳之秘,中醫是如何以脈來斷定人之生死的?

不傳之秘,中醫是如何以脈來斷定人之生死的?

不傳之秘,中醫是如何以脈來斷定人之生死的?



中醫里很多看似神秘莫測的說法,卻蘊藏著諸多令人捉摸不透的真知灼見,比如中醫里的生死決診,讓很多人感覺難以置信。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記載說:「得神者昌,失神者亡!」憑藉脈象診斷與面色觀察,可以預測一個人的生死。今天,小編就帶您一起來了解一下中醫是如何以脈來斷定人之生死的!

一、原理


9601得神者昌,失神者亡[1]。(《素問·移精變氣論》)


▌ 注釋


[1]得神者昌,失神者亡:面色光澤,脈息和平,是謂「得神」;形羸色敗,脈逆四時,是謂「失神」。得失之間,生死系焉。

▌ 譯文


如果病人面色光華,脈息和平,這叫得神,預後良好。否則,面色無華,脈逆四時,這叫失神,預後不良。


▌ 按語


神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總稱,神的盛衰與人體臟腑精氣盛衰密切相關,因此臨床中可根據神的有無,關係疾病的發展及預後。得神者,神志清晰,表情自然,反應靈敏,肌肉不削,面色榮潤含蓄,兩目明亮有神,患病後預後較好;失神者,精神萎靡,意識模糊,反應遲鈍,形體羸瘦,面色晦暗暴露,兩目晦暗無神,患病後預後較差。


同時,還注意假神的存在,即久病重病之人,精氣本已極度衰竭,但突然出現看似是暫時好轉的虛假表現,是臨終前的徵兆。假神者,神志似清,但煩躁不安,欲活動,但不能自轉,面似有華,但泛紅如妝,目似有光,但虛浮暴露。

9602人以水谷為本,故人絕水谷則死,脈無胃氣亦死,所謂無胃氣者,但得真臟脈[1]不得胃氣也。(《素問·平人氣象論》)


▌ 注釋


[1]真臟脈:是脈無胃氣而真臟之氣獨見的脈象,如但弦無胃等之類。


▌ 譯文


人的生命以水谷為本,所以斷絕了水谷,就要死亡。脈沒有胃氣,也是要死亡的。什麼是無胃氣,就是僅見真臟脈。

9603所謂脈不得胃氣者,肝不弦,腎不石[1]也。(《素問·平人氣象論》)


▌ 注釋


[1]肝不弦,腎不石:張介賓曰:「但弦、但石雖為真臟,若肝無氣則不弦,腎無氣則不石。亦由五臟不得胃氣而然,與真臟無胃氣者等。」


▌ 譯文

而沒有沖和胃氣的脈,這樣,肝就不能叫弦脈,腎就不能叫石脈了。


▌ 按語


1.胃氣為脈之本


「胃氣」與人的生命息息相關,不僅指其本身的受納腐熟功能,而且還包括了脾胃功能在整個機體生命活動中的作用,以及其運化的水谷之氣充養全身的生理表現。《黃帝內經》中對於有胃氣之脈象有所描述:《素問·玉機真臟論》云:「脈弱以滑,是有胃氣。」《靈樞·終始》云:「邪氣來也緊而疾,谷氣來也徐而和。」因而,凡脈來柔和有力,來去節律規整分明,蘊含生生之機,便是有胃氣之脈。


2.真臟脈的形成機理


真臟脈即無胃氣之脈。也是《素問·平人氣象論》中論四季五髒的死脈。五臟之真氣依靠胃氣的充養,也需要胃氣的運載才能至手太陰肺,進而布散周身,如「春胃微弦曰平」,其中「胃」是指攜帶肝臟之真氣的胃氣,因值春季,故脈呈「微弦」。若肝臟病重,肝臟之真氣則不能與之俱來,此即《素問·平人氣象論》「所謂不得胃氣者,肝不弦」 高世栻曰:「至春而肝不微弦,至冬而腎不微石也。」


9604陰陽有時,與脈為期,期而相失,知脈所分。分之有期,故知死時。微妙在脈,不可不察,察之有紀,從陰陽始,始之有經,從五行生,生之有度,四時為宜。補瀉勿失,與天地如一,得一之情[1],以知死生。(《素問·脈要精微論》)


▌ 注釋


[1]得一之情:即掌握人與天地如一之理。


▌ 譯文


陰陽的升降,是有一定時間性的, 它與脈象的變化相一致。假如脈象和四季不相適應,就可從脈象里知道病是屬於何臟,再根據臟氣的盛衰,就可以推究出病人的死期。這裡的微妙都在脈象上,不可不細心地體察,而體察是有一定要領的,必須從陰陽開始。陰陽亦有端緒,它是借著五行產生的,而它的產生又是按一定的法則,即以四季的變化為其規律。看病時就要遵循著這個規律而不能偏離,將脈象與天地陰陽的變化聯繫起來考慮。如果真正掌握了這種聯繫起來看問題的訣竅,就可以預知死生了。


9605脈從四時,謂之可治……脈逆四時[1],為不可治。(《素問·玉機真臟論》)


▌ 注釋


[1]脈從四時:王冰曰:「脈春弦、夏鉤、秋浮、冬營,謂順四時。從,順也。」


▌ 譯文


脈象和四季相適應,是可治之證……如果脈象和四季不相適應,那就是不可治之證了。


9606脈有逆從四時,未有藏形[1],春夏而脈瘦[2],秋冬而脈浮大,命曰逆四時也。風熱而脈靜,泄而脫血脈實,病在中脈虛,病在外脈澀堅者,皆難治[3],命曰反四時也[4]。(《素問·平人氣象論》)


▌ 注釋


[1]未有臟形:指未有本臟脈所應時出現的正常脈形。馬蒔曰:「逆四時者,未有正臟之脈相形,而它臟之脈反見。」


[2]脈瘦:王冰曰:「脈瘦,謂沉細也。」《素問·玉機真臟論》「瘦」作「沉澀」。


[3]風熱而脈靜……皆難治:吳崑曰:「風熱之病,脈宜躁而反靜。泄而脫血,脈宜虛而反實。病在中,脈宜實而反虛。病在外,脈宜浮滑而反澀堅,皆為難治。」


[4]命曰反四時也:《新校正》云:「詳『命曰反四時也』此六字,應古錯簡,當去。」可參。


▌ 譯文


脈有逆四季的,就是當其時不出現正臟脈形,卻反見它髒的脈,如春夏的脈反見瘦小,秋冬的脈反見浮大,這就叫作逆四時。風熱的脈應該躁,反見沉靜;泄瀉脫血的病,脈應該虛,反見實脈;病在內的,脈應實而反見虛;病在外的,脈應浮滑,反見澀堅,這樣,病全難治, 是因為違反了正常。


▌ 按語


診脈時,尤其要注意診察其脈的逆從陰陽。首先是脈象與四季陰陽的逆從。隨天地陰陽的消長,正常脈象會有四季不同的變化,反之,則病情嚴重,預後不良。其次是脈象與證候陰陽的逆從。脈象與證候的病性(表裡、寒熱、虛實等)一致為從,則預後較好;脈象與證候的病性相反為逆,預後不佳,如「風熱而脈靜,泄而脫血脈實」。


二、生死


9607人一呼脈四動以上曰死,脈絕不至曰死,乍疏乍數曰死[1]。(《素問·平人氣象論》)


▌ 注釋


[1]人一呼脈四動以上曰死,脈絕不至曰死,乍疏乍數曰死:高世栻曰:「人一呼脈四動以上,則太過之極。脈絕不至,則不及之極。乍疏乍數,則錯亂之極。故皆曰死。」


▌ 譯文


若人一呼,脈的搏動在四次以上的必死。脈搏中斷不復至的必死。脈搏忽慢忽快的也是死脈。


9608綿綿其去如弦絕,死。(《素問·脈要精微論》)


▌ 譯文


若脈來似有似無,其去如弓弦斷絕,那是必死的。


▌ 按語


數脈之極者,一呼四動以上,是陰精衰竭,陽極欲脫。脈搏節律變化亦主病,如脈律極不規整而「乍疏乍數」者,或脈律似有似無而「去如弦絕」者,是陰陽俱衰竭而敗亂無主,亦主死。


轉載僅作觀點分享使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承有道 的精彩文章:

厲害了,《黃帝內經》就該這麼學!
《金匱》?第十六篇01:驚悸吐血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證治·概述
不吃晚飯會怎樣?83歲老中醫震驚海內外的結論!
堅持每天最少記一味中藥—荊芥
堅持每天最少記一味中藥—紫花地丁

TAG:醫承有道 |

您可能感興趣

中醫是如何以脈來斷定人之生死的!小編就帶您一起來了解
中醫真正的「不傳之秘」在於此!
中醫的不傳之秘—配伍,原來麻黃可以這麼用!
懷孕後,中醫診脈就能知道是否有喜,脈象是怎樣的呢
中醫不傳之秘在配伍,比如麻黃可以這麼用!
順天之時,適人之情:中醫為什麼要強調忌口?
中醫不傳之秘在於「量」,經方藥量該如何把握?
「人蔘殺人無過,大黃救人無功」中醫的這句話傳了千年,你知道其中的意思嗎
老中醫:也許你不知道,女人的子宮最脆弱,這些動作很傷子宮,有的人天天在傷
男人看臉,就知道身體有啥病!老中醫判斷,不服不行
舌頭有這樣的情況多半是腎虛,順便教你中醫是如何看舌頭知病情的
中醫說女人生理期前,不要這樣做,否則容顏衰老的快
老中醫百年流傳的壯陽秘法,不用掏錢,就能讓你「堅挺如柱」
中醫不傳之秘不盡在藥量,而在於辯證精準!
老中醫:這些菜可以把你的腎洗乾淨,為了家人,你必須知道
耄耋之年滿頭黑髮,他怎麼做的,聽老中醫道來
老中醫:有皺紋不是你老了,而是病了,看皺紋就看出身體狀況來了!
神奇的中醫針灸,如果愛好你也可以成為專業,一起來吧,現在行動!
老中醫說:這些食物抗癌,但不能這麼做,要不卻有很強的致癌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