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心淡如茶,心素如簡,心靜如水

心淡如茶,心素如簡,心靜如水

心淡如茶,心素如簡,心靜如水 點擊播放 GIF/2046K


心淡如茶,心素如簡,心靜如水


生活中,有的人喜歡華麗,有的喜歡古樸,有的喜歡淡雅。而禪者偏偏喜歡淡雅。淡者平淡,雅者雅緻。淡,是一種至美的境界。淡比之濃,或許由於接近天然,似春雨,潤物無聲,容易被人接受。有人說:用心素如簡,人淡如茶,也別有滋味,不是嗎?淡是態度,雅是品味。


心淡如茶,心素如簡,心靜如水。做個淡雅的人,並非沒有追求,沒有理想,沒有奮鬥。從容而不急趨,自如而不窘迫,審慎而不狷躁,恬淡而不凡庸,也未始不是一種積極。以淡定從容的態度面對人生,這種境界也許難以企及!


茶是一種情調、一種沉默、一種憂傷、一種落寞。人生在世,求淡雅之美,淡名,淡利,無爭,無奪。一切自然,一切脫俗,一切入幽美邈遠的意境去。方為一盞無味而至味的茶,淡雅,吾之所求。淡雅,吾之所願!

茶里乾坤大,壺中日月長。品茶之味,悟茶之道,就是要用雅性去品,要用心靈去悟。茶可清心,淡淡的一絲香甜,柔柔的一縷心音,暖暖的一份真情,那份幽香,那份清醇,那份淡雅,都在默默地品味之中,都在那驀然回首中感悟著人生的真諦。


心淡如茶。茶在眾生的心裡,有不同的味道。那一壺用靜水煮沸的新茶,在茶客的唇齒間迴繞,品後有人似覺苦若生命,也有人淡如清風。喝茶,要一顆清淡的心、悲憫的心。哪怕處車水馬龍的鬧市,都可以感受春風過耳、秋水拂塵的清雅。雲在窗外踱步,鳥在檐下穿飛。裊裊的香霧,似有若無地詮釋虛實相生的人生。桌台上有一方閑置的木魚、幾卷經書,還有散落的菩提,在淺淡的月光下,疏淡清絕。

心淡如茶,心素如簡,心靜如水



心淡如茶,心素如簡,茶有濃淡,有冷暖,亦有悲歡。用一顆俗世的心品茶,難免執著於色、香、味,則少了一份清淡與質樸。茶有了萬千滋味,甚至融入了世事與情感。用一顆出離的心品茶,便可以從容地享受飛雲過天、綠水無波的靜美。品茶,是為了修心,在無塵的凈水中徹悟禪意。讓我們不為表象迷惑,免去那些無謂的漂泊,及早抵達清靜的彼岸。

心淡如茶,心素如簡,茶有四德,慈悲喜舍。所謂雲水禪心,就是在一盞清茶中,品出生者必死,聚者必散,榮者必枯的真意。須知任何悲傷都是喜悅,任何失去都是得到。一個人對自己慈悲,才是對萬物慈悲。


時光流轉,雲水千年。茶成了生活中的習慣,成了修行者不可缺少的知音。只是多少人,可以將洶湧不安的歲月,喝到水靜無波。多少人可以將渾濁紛紜的世象,喝到純凈清朗。也許我們可以選擇一個無意的日子,無論晴雨,不管春秋,飲下一壺人生的禪茶,回歸本真,找到最初的自己。


茶,源於自然,汲日月精華,沐春秋洗禮,從而有了如此山魂水魄的靈性。茶可以洗去浮塵,過濾心情,廣結善緣。所以懂得品茶的人,也是一個願意讓自己活得簡潔的人。始終相信,禪是一種意境,有些人用一生都不能放下執念,悟出菩提。而有些人只用了一盞茶的時光,就從萬象紛紜中走出,綻放如蓮。


《心經》云:「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一切隨緣,一生隨緣,方得自在。」一個過於執著於此生的人,不適合修行。一個痴迷於因果的人,亦不適合修行。茶有佛性,尤如碧雲凈水,幾盞下腹,心頭便了無閑事。所以修行之人總喜歡將日子浸泡在茶中,拋棄雜念,證悟菩提心。

心淡如茶,心素如簡,心靜如水


人生有七苦,眾生流落在人間,是為了將諸苦嘗盡,換來一味甘甜。繁華三千,但最後終歸塵埃落定,如同夜幕卸下了白日的粉黛裝飾,沉靜而安寧。光陰彈指而過,當年在意的得失、計較的成敗,都成了雲煙過眼。任何時候,彼岸都只有一步之遙,迷途知返,天地皆寬。


時光若水,無言即大美。日子如蓮,平凡即至雅。品茶亦是修禪,無論在喧囂紅塵,還是處寂靜山林,都可以成為修行道場。剋制慾望,摒除紛擾,不是悲觀,不是逃避,只為了一種簡單的活法。安住當下,哪怕是一顆狹小的心,亦可以承載萬物起滅。


心淡如茶,心素如簡,世間一切情緣,皆有定數。有情者未必有緣,有緣者未必有情。隨緣即安,方可悟道。茶水洗心,心如明鏡,一個人只要看清楚自己,即可辨別無常世界。意亂情迷時,大可不必慌亂。靜心坐禪,明天會如約而至。《金剛經》云:「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我們無須為了註定的悲劇,選擇感傷。但也不能為了將來的圓滿,停止修行。

茶如人生,第一道茶苦如生命,第二道茶香如愛情,第三道茶淡如清風,一杯清茶,三味一生,人生猶如茶一樣,或濃烈或者清淡,都要去細細的品味,人生在世,總想爭個高低之分,成敗得失,殊不知高與低,成與敗,都是人生的滋味,功名利祿來來往往,炎涼榮辱浮浮沉沉,一份淡泊,一份寧靜,深入細緻的品茶,就像品味漫漫人生一樣,酸甜苦辣。


心靜如水,靜水深流。簡單的人其內心清和,越容易參透禪理。修佛亦如品茶,將一杯苦茶喝到無味,這就是禪的境界。人生應該刪繁留簡,任世事搖曳,心始終如蓮,安靜綻放,簡靜安寧。

心淡如茶,心素如簡,心靜如水



靜是一種氣質、一種修養,更是一種美好的境界。靜不是平淡,更非平庸,而是一種充滿內涵的幽遠。靜能養生,靜能開悟,靜能生慧,靜能明道……要想大智大慧,大徹大悟,必須由靜做起。莊子說:「正則靜,靜則明,明則虛,虛則無為而無不為。」安之若泰,沉默從容,笑對人生,洒脫生活,往往要比氣怒攻心,心煩意亂更顯涵養和理智,更有機會和智慧來處理面對人生的一切。


老子認為,萬物生於靜歸於靜。不論是道家的煉心鍊氣,儒家的修心養性,還是佛家的「六根清靜」都無不以煉靜為入手。一個人心不能靜便無所安,心不能定便無所守,也就是說,人靜不下來就會沒了主心骨,就會心緒不安,就會一事無成。


無為自化,清靜自在。靜能使人心明神清,慧增開悟,神采萬千,以不變應萬變。面對滾滾紅塵,情感糾葛、競爭激烈,人們常會覺得壓力沉重,心境失衡。如果不懂得忙裡偷閒,不適當調節心情、舒緩放鬆一下自己,就會感到心力交瘁而迷惘躁動。所以,與其緊張去煩惱倒不如讓自己先凝神靜下心來。


無慾望則靜止,靜止則明朗。寧靜人生,不但需要清靜的環境修身,更需要清靜的心態去養性。靜能排除雜念,寧靜以致遠,則專心致志,將智能、靈感全部集中調動起來,而有所創造、有所成就。莊子說,聖人之靜,善於固守養靜,萬物不足於撓其心志,以能靜。事實告訴我們,只有寧靜,才會有非凡的創造。

心淡如茶,心素如簡,心靜如水



陶冶性情,需要寧靜。寧靜可以沉澱出生活中許多紛雜的浮躁,濾盡出淺薄,粗率等人性的雜質,可以避免許多輕率、魯莽、無聊、荒謬的事情發生。先哲說「動以養身,靜以養性,靜以修身」是在寧靜的環境中,讓人摒棄俗慮雜念,排除外界干擾;進行反思,悟出真諦,從而達到陶冶性情,涵養德性,凈化靈魂的目的。


享受生活,需要寧靜。生活需要鮮花掌聲,燈紅酒綠,歌舞喧騰的繁華熱鬧,但熱鬧之中,往往包含著捧場和虛假,熱鬧過後,留下的常常是無奈的冷清和失落。只有寧靜才是一方凈土,不但能為你帶來心靈的感念,更能讓你享受生活的安寧和自在、洒脫。


修身養性,需要寧靜。人生為生計而忙碌,為感情而糾葛,為世俗而心煩……每每遇到這些,心底卻無不渴求生活的平靜。誰都希望能一身平安、順心如意,日子過得安寧、祥和、寬鬆、愉快、洒脫。保持內心的平和安靜,面對紛繁喧鬧的世界同樣可以進入寧靜的境界。


為人處事,工作生活,情感世界,只要你保持一種超然清靜的心境,守住一片溫馨的寧靜,於寧靜中明晰一切,於寧靜中陶冶情操,就能修好身,養好德,把握好自己的生命軌跡。生命將會變得更加純凈,生活將會更加絢麗,人生將會更加輝煌。


[ 作者:儒風大家 來源:儒風大家 ]

心淡如茶,心素如簡,心靜如水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無印良品在上海開了中國首家 Cafe MUJI ,茶和咖啡都賣
武夷岩茶這麼貴,該怎麼喝?
聽說愛喝茶的人,旅行途中是這麼喝茶的!
隔夜茶竟是良藥?你知道嗎?
有什麼是比不會說話的鐵傢伙能陪你更久的?——鎧斯 keith 純鈦辦公茶杯測評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心淡如水福自多
林憶蓮:心淡如菊亦能艷若玫瑰,她的美濃妝淡抹總相宜
樸素者內心淡定從容
心淡定,身優雅:關於修鍊淡定心態的美句!
印光法師:利己之心淡而利他之心切不可取
內心淡定造就真正的寧靜
孫儷︱有一種生活,叫心淡
挽回心淡的丈夫,你該如何利用節日增進夫妻感情
丈夫出軌後如何挽回心淡的妻子?重組家庭?
四十五歲以後,一絲禪意入心,一心淡泊入世
人安茅屋靜,心淡世路平
方大同林一峰彭玲 心淡等等這些動人的歌曲你都知道嗎
孫海舒-夏日濕欲泛,心淡潔凈處-預防夏日外陰瘙癢
歲月老了,人心淡了。
現場 | 香港兩代天后合作演唱《心淡》
歲月老了,人心淡了
30歲男子戀上00後女主播,挽回心淡女友決不能使用暴力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