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被圈養的海洋哺乳動物——悲慘的真相

被圈養的海洋哺乳動物——悲慘的真相

被圈養的海洋哺乳動物——悲慘的真相



12月9日方所書店成都店,亞洲動物基金邀請到了海洋生物學家Naomi A. Rose 博士, 從一個資深行業人士的角度,用淺顯的語言,為大家分享普通人不了解的圈養鯨豚背後的故事。

圖文直播 / 長鯨吟,亞洲動物基金

被圈養的海洋哺乳動物——悲慘的真相


被圈養的海洋哺乳動物——悲慘的真相

被圈養的海洋哺乳動物——悲慘的真相


被圈養的海洋哺乳動物——悲慘的真相


被圈養的海洋哺乳動物——悲慘的真相



Naomi 於1984年分別獲得霍山女校生物和法語學士學位,1992年獲得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生物博士學位,並在美國人道對待動物學會工作20年,2013年後供職於美國動物福利學會。

被圈養的海洋哺乳動物——悲慘的真相


30年前Naomi博士就在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開始研究居留型虎鯨

被圈養的海洋哺乳動物——悲慘的真相



在英屬哥倫比亞的五年,除了虎鯨,她在冬天研究北象海豹的性行為。圖為Naomi博士為雄象海豹的染色以進行個體標記,當然這種標記會隨著象海豹換毛而脫落

被圈養的海洋哺乳動物——悲慘的真相


被圈養的海洋哺乳動物——悲慘的真相


被圈養的海洋哺乳動物——悲慘的真相



圖為居留鯨家庭的浮窺

被圈養的海洋哺乳動物——悲慘的真相


被圈養的海洋哺乳動物——悲慘的真相



五種最常見的鯨豚中,瓶鼻海豚主要以小村落的形式生活,一般聚集成80到150個個體的群體,一些關係較好的個體也會在村落中結成更緊密的小群體。而虎鯨則主要以家庭的形式緊密連接在一起,白鯨則會在一些季節集結成數千頭的巨型社交群體。

被圈養的海洋哺乳動物——悲慘的真相



常被圈養的鰭足類動物,其中圈養的海象經常會人工去掉它們的獠牙

被圈養的海洋哺乳動物——悲慘的真相



其他海洋哺乳動物(北極熊,海牛,海獺)


圈養海洋哺乳動物和野生海洋哺乳動物最大的區別有四點:


空間

被圈養的海洋哺乳動物——悲慘的真相



海洋哺乳動物都需要廣闊的空間生活,也需要滿足它們的其他生存需要。如南極虎鯨會長距離遊動,如南極B型虎鯨和南極C型虎鯨會游數百千米到溫暖海域,以方便它們在溫暖環境中褪去身上的死皮。

被圈養的海洋哺乳動物——悲慘的真相



圖為美國華盛頓虎鯨每天日常的潛水途徑,它們可以在6分鐘內潛入160米的深度並遊動一公里。而圈中最小的藍色區域是美國海洋世界最大的虎鯨圈養缸,其中最多會有11頭虎鯨在這裡度過一輩子,只有它們自然棲息地的百萬分之一的大小。

被圈養的海洋哺乳動物——悲慘的真相



圖為著名的虎鯨Lolita一生生活的狹窄空間

被圈養的海洋哺乳動物——悲慘的真相



近年來的研究發現白鯨也有著出人意料的深潛能力

被圈養的海洋哺乳動物——悲慘的真相



國內某場館

被圈養的海洋哺乳動物——悲慘的真相



即使是瓶鼻海豚也需要廣闊的空間

被圈養的海洋哺乳動物——悲慘的真相



台灣某場館


社群關係

被圈養的海洋哺乳動物——悲慘的真相



白鯨的巨型社交群體;


瓶鼻海豚村落;


太平洋斑紋海豚的遠洋巡遊;


虎鯨家庭群體

被圈養的海洋哺乳動物——悲慘的真相


被圈養的海洋哺乳動物——悲慘的真相


被圈養的海洋哺乳動物——悲慘的真相



圖為加拿大的一頭雌性圈養虎鯨,作為一種極其喜歡社交的動物,孤獨的它每天都無事可做,只能像木頭一樣漂浮在水面上


環境質量和複雜度

被圈養的海洋哺乳動物——悲慘的真相



陸生動物的排泄物相對容易清理,而對於水生動物則要麻煩得多。

被圈養的海洋哺乳動物——悲慘的真相



另外環境丰容也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如此高度智力、心智發達、好奇的動物在圈養條件卻中無事可做。在野外條件下,即使在睡眠狀態也都會活躍地遊動,但在圈養條件下卻每天長時間漂浮在水面上。

被圈養的海洋哺乳動物——悲慘的真相



圖為一些場館為鯨豚準備的「玩具」,但這種塑料玩具完全無法滿足它們的需求


行為的異常

被圈養的海洋哺乳動物——悲慘的真相



以北極熊為例,在很多場館中的圈養個體會表現出異常的行為,如圖中的北極熊的食量極小,這是由於環境對它來說過於炎熱,北極熊便不願積累脂肪。

被圈養的海洋哺乳動物——悲慘的真相


被圈養的海洋哺乳動物——悲慘的真相



再說虎鯨,作為海洋中最強大的掠食者,野生虎鯨卻從未殺死過人類,它們總是在思考,在面對陌生的、不正常的動物時它們不會去試著捕食,而只會選擇它們習慣的食物。面對不同的食物,不同生態型的虎鯨也有不同的策略。這些不同的策略都是經過長期的思考與改進,是不同種群獨特文化的一部分。但在圈養條件下它們喪失了所有捕獵的行為和機會,只剩下了刻板的乞食。

被圈養的海洋哺乳動物——悲慘的真相



左邊為居留型虎鯨正常健康的牙齒,鋒利而又結實。右邊為圈養虎鯨的牙齒,有著嚴重的健康問題,一些個體的牙齒甚至磨損到了牙齦。這是由於在圈養條件下的虎鯨由於過於無聊而開始啃咬圈養池的牆壁或圍欄。

被圈養的海洋哺乳動物——悲慘的真相


被圈養的海洋哺乳動物——悲慘的真相


被圈養的海洋哺乳動物——悲慘的真相


被圈養的海洋哺乳動物——悲慘的真相


被圈養的海洋哺乳動物——悲慘的真相


被圈養的海洋哺乳動物——悲慘的真相



1997年日本野捕的五頭幼年虎鯨到2008年已經全部死亡,最大的也不超過16歲,而野生虎鯨的正常壽命與人類相仿,長壽的雌鯨甚至可以超過100歲。

被圈養的海洋哺乳動物——悲慘的真相



西方圈養鯨豚問題的轉折點


野生虎鯨從未殺死過人類,但在圈養條件下卻至少有四樁命案與圈養虎鯨有關。09年至10年,兩個全職虎鯨馴養員在短短九周之內相繼被虎鯨殺死,引起了嚴重的社會影響,並且完全改變了整個產業。

被圈養的海洋哺乳動物——悲慘的真相


被圈養的海洋哺乳動物——悲慘的真相


被圈養的海洋哺乳動物——悲慘的真相


被圈養的海洋哺乳動物——悲慘的真相



今年三月美國海洋世界正式宣布放棄人工繁育圈養虎鯨,不再引進虎鯨,並逐步取消虎鯨表演。


Naomi博士等研究者正在籌備建設鯨豚康復中心,為從海洋館退休的鯨豚類動物提供更合適的空間以及更好的動物福利。在三到五年內預計第一個救護中心就將正式成立。


她也希望中國的產業不要重蹈美國的覆轍,而更應該從西方曾經的錯誤中吸取經驗,而不是等到再有惡性事件發生再重新調整,圈養動物以及馴養員都不應成為圈養產業的犧牲品。


很遺憾現在很多海洋館並不具備真正的科普功能,人工環境與自然並不存在的物種組合以及非自然的表演行為卻反而會有可能對公眾進行誤導,並不能幫助他們了解真正的自然。而且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了鯨豚這種心智高度發達、情感豐富的海洋動物不適合在人工的條件下生存。


紀錄片、圖書、觀鯨以及VR技術等高新技術都可以為我們提供更好的信息和體驗。

被圈養的海洋哺乳動物——悲慘的真相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公園 的精彩文章:

時空的樂章──引力波百年漫談(一)
《海洋奇緣》植物版觀看指南
自帶電源的智能窗戶
我們已經脫離了饑荒年代,卻把腦子留在那裡

TAG:科學公園 |

您可能感興趣

海洋哺乳動物的性生活
殘忍兇猛的海洋惡霸,極其危險的掠食動物
本著對海洋的愛,她們創造了從營養到味道都與真蝦相仿的植物蝦
海洋里最悠閑的哺乳動物,海獺漂泊的一生
令海洋動物「糾結」的人造光
海洋哺乳動物有著複雜的社會生活,同性戀行為其實是一種常態
這是真的嗎?海洋軟體動物的裝甲外殼演化出眼睛
回應海洋館圈養鯨豚和動物表演的常見借口
潛水遇見有刺的海洋植物,那其實是很膽小的海膽動物
海洋生物遭受漁網的痛苦掙扎,被模特演繹的完美無瑕
海洋裡面最橫的動物,連鯊魚和虎鯨都不敢惹
為什麼鯨魚、海豚等海洋哺乳動物的尾鰭是 橫向的,而大部分魚類的尾鰭是 縱向的?
長隆野生動物世界—動物的天堂,也是植物的海洋
海洋的污染,動物的死亡,人類需要捫心自問
有七種海洋哺乳動物曾被目睹依偎著死去的同類
海洋溜出來恐怖的食肉「殭屍魚」 真正的水中怪物!
巨型易危海洋生物擱淺海灘,不知情漁民將其作為孩子的玩具
太奇怪海洋哺乳動物睡著後不會被淹死 原來因為這
怪物獵人的怪物真實上演,最危險的遠古海洋生物